杜绝“带毒”冷冻品,平安智慧城市的功守道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0-11-19

新冠疫情的防控战远未结束。

仅11月12日到17日的5天时间里,就有湖北武汉、福建泉州、福建厦门、陕西西安等十余个城市通报,在进口冻品的外包装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

坊间随即出现了这样的讨论:在进口冻品屡屡检出阳性的局面下,是否应该暂时取消冷冻产品的进口?答案可能会让不少人有所失望。作为全球最大的农副产品进口市场,中国每年从海外进口的肉类和水产品高达上千万吨,倘若取消冻品进口,市场供应链上游将出现巨大的缺口。

既然将冷冻产品拒之门外的路线行不通,势必要找出正确的方法严格杜绝“带毒”冷冻品流入消费市场。

正如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永恒的终结》中写道的:只有经过严酷的考验,人类才能不断前进,走向发展的高峰。危险的环境和危机感,才是驱使人类不断进步、不断征服新事物的根本动力。

在进口冻品疫情防控的“严酷考验”下,临危迎战平安智慧城市和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用科技的力量砌了一道道无形的围墙。

01 一场意外暴露的问题

故事的起因,还要从三个月前的意外事件开始说起。

8月14日的时候,深圳市卫健委通报了一起新冠肺炎感染事件:盒马深圳水贝店出现某品牌方促销员和盒马员工疫情感染个例。

消息被确认后,深圳有关部门迅速采取了防控措施:全市盒马鲜生门店暂停营业,307位盒马水贝店员工进行隔离,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停止在超市经营场所内提供堂食,进行有关人员、产品和环境的核酸全检测,并对近期已经售出的进出口冷冻肉制品和水产品进行追溯、回收及销毁处理。

所幸“危险”在萌芽状态就被发现,紧急的防控措施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却也让主管部门认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新冠病毒在低温下结构不被破坏,可以在零下20°C 的条件下存活两年,如果冷冻品在包装过程中被病毒污染,可能在适宜的环境下被激活,并造成大规模感染的风险。

原本严防死守的病毒防控链条,可能因为冷冻品监管时出现一丁点问题,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可冷冻品的监管问题又颇为棘手:深圳市大大小小的冷库多达6400多家,不同冷库间的数据没有打通,甚至一些冷库尚未进行信息化,数据记录严重依赖人工处理,直接造成了一个个细小的数据孤岛。同时冷冻品的产业链条狭长,涉及冷库、商超、批发市场、生产加工企业、中央厨房、冷链物流企业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防控的空白地带,防控工作都可能功亏一篑。

针对冷冻品监管的种种痛点,深圳创新性地设立了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即从深圳各港口码头提柜离港并在深圳储存、销售、加工的进口冻品,在储存、销售、加工前必须进入集中监管仓进行外包装消杀和抽样核酸检测,拿到检测合格的出库证明后才能进入深圳市场流通、销售和使用。

从冻品进口的源头进行控制,对冻品的流通进行集中预约、核酸检测、消杀、持证出库,然后串联冻品上下游的流向信息,无疑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断进口冻品疫情传播的风险。即使出现了概率极低的核酸检测出错,也可以通过线上追溯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危险商品进行回收和销毁。

诸如盒马事件暴露的问题,显然不只存在于深圳一座城市,透过近期一起起通报事件来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深圳,在事件发生后的措施和长效整治方案,同样值得其他城市进行因地制宜地思考。

02 不见硝烟的“科技战役”

在深圳同时进行的,还有另一场不为人知的“战役”。

8月16日下午,深圳市监管局提出了冻品集中监管的需求,身为深圳市监总集的平安智慧城市,担起了打造“冻品集中监管仓管理系统 ”的应急保障任务;

8月16日晚上,平安智慧城市的研发团队到达客户现场进行调研,经过四个小时的开会讨论后,初步确定了产品需求方案和监管仓管理系统的实施方案;

8月17日下午,经过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研发调试,冻品集中监管系统 V1.0 版本上线,初步实现了冻品集中预约、核酸检测、消杀、持证出库等功能;

8月18日早上,深圳市集中监管仓正式启动运行,到8月20日集中预约了57个货柜,抽检前期入库的冻品17批次,采集了51个样本,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8月23日当天,针对全市大大小小6400多个冷库的冷库管理系统成功上线,进一步驱动了冷库管理的信息化,消除了冷库管理中的信息盲点和数据孤岛;

8月28日下午,冻品可视化系统上线,从冻品集中监管仓预约情况、入库详情、实时视频到全市冷库冻品进出库流向,都可以在指挥中心的屏幕上看到;

到了9月5日,“冻品集中监管仓管理系统 ”最后一环的冷库备案系统上线,有关企业可以在线进行业务处理,进一步提升了冻品申请、审批等业务的备案效率。

短短20天的时间里,平安智慧城市交出了一份超出大多数人预想的成绩单:

深圳市大大小小的冷库正被纳入管理系统,将打通进口冷链食品从口岸、运输、出入库、流通、市场消费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实现冻品流向追踪、接触人员监测,再到监督检查、整改处罚,最后到便民查询、风险预警的全链条风险闭环管理。

截止到11月15日,深圳市冻品集中监管仓的入库货柜达到2790个,入库冻品超过7.5万吨,抽样检测数高达101836批次,排除了56批次疑似阳性冻品,并成功拦截1390件核酸检测阳性的冻品。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平安智慧城市帮助深圳市市场监管部门打赢了冻品疫情防控的第一战。

不过,对平安智慧城市的研发团队来说,这场“科技战役”还没有结束。利用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对冷链仓储物流各环境、车辆、人员、行为等进行监控;利用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冷链全流程可追溯且不可篡改;利用大数据分析为监管人员提供冻品流通全链条监控和风险监测预警……已经是下一步的研发方向。

03 一份可以复制的答卷

这场自上而下的科技攻坚战,正在起到防控之外的作用。

位于宝安区的某冷链企业,拥有上万平方米的冷库占地面积,其中90%以上的冻品为进口冻品。在抗击冻品疫情监管任务中,该企业率先应用了冷库进出库管理系统,对接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系统后,在冻品入库时可以快速智能提取集中监管仓出库证明、海关报关单、检验检疫证明信息,极大提升了冷库管理人员的录入效率。

在某运输公司负责预约的工作人员王先生,曾经比较担心冻品集中入库会造成车辆拥挤、长时间排队等情况。但在使用冷库预约系统后,发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段进行预约,安排司机在预约的时间里进场,之前担心的的一幕没有发生,自己的工作也有条不紊,进一步节省了和司机来回沟通的时间成本。

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杨先生也对冻品集中监管措施有着深刻的感触。看到新闻报道进口冷冻食品中检测出新冠病毒后,杨先生一度不敢购买超市的冷冻食品,后来了解到深圳市对进口冻品实施了集中监管,每一批冻品在检测合格后才能流入市场,看到i深圳上出库证明的公示信息,杨先生购买冷冻食品时放心了许多。

可以看到,虽然“冻品集中监管仓管理系统 ”属于抗击疫情的产物,在落地中的应用场景并没有局限于防控本身,不仅刺激了冷库等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化转型,透明的流通和溯源体系也为普通消费者关心的食品安全加了一道防护伞。科技创新所适用的应用场景,常常不会局限于最初的设计范围。

平安智慧城市的工程师们俨然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深圳冻品疫情防控战中练兵的监管系统,是否存在在其他城市中复制落地的可能?针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打造智慧冻品监管一体化平台应运而生。

平台通过AI、大数据分析、边缘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打造了“全检测、全消毒、全追溯”的智慧冻品监管一体化平台,涵盖进口冻品集中仓管理系统、冷藏冷冻食品贮存备案、智慧冷库综合管理系统、食安冻品溯源管理系统、冷链仓储AI风险识别系统、冷链区块链追溯平台、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系统、冻品监管专题大数据分析、冻品信息查询公示系统等面向各个链条、各个环节的防控监管体系。

当整个社会进入到秋冬季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平安智慧城市交出了一份可以复制的答卷,那些在深圳发生的防控奇迹,将伴随智慧冻品监管一体化平台的落地部署,走进越来越多的城市中。

04 写在最后

微软创始人比尔 · 盖茨在媒体采访时,曾乐观地估算新冠疫情的前景:预计在2021年年可以恢复“正常生活”,新冠疫情有望在2022年结束。

即便是最乐观的估计,人们与新冠病毒的斗争还要持续一到两年的时间,意味着还将有不少人时刻紧绷着神经,不排除因为小小的失误造成二次感染的局面。除了进一步细化疫情的防控体系,或许还需要汲取抗击疫情过程中的经验的教训,用科技为城市编织出一张张隐形的“守护伞”。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