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就是懒惰,矫情又出一新名词“低品质勤奋”?

举报 2017-06-03

懒惰就是懒惰,矫情又出一新名词“低品质勤奋”?

原标题:懒惰就是懒惰,矫情什么“低品质勤奋”?
数英网用户原创,转载请遵守底部规范!

导语:看上去忙碌的人,不一定勤奋,甚至是懒惰的,这从来就不是什么新鲜看法。

懒惰总有理由,勤奋也有方法,今天就探讨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勤奋且高效的方法。

互联网时代容易出新词,前几天看到一个“低品质勤奋者”,不由心中一凛,赶紧点进去看看。

万一自己就是那个“低品质勤奋者”,不看岂不是亏大了;另外心中暗想,自己公司是不是有“低品质勤奋”员工,敲打敲打他们。

结果,又是一碗让人“思维勤奋”的鸡汤。


1

看上去忙碌的人,不一定勤奋,甚至是懒惰者,这从来就不是什么新鲜看法:咱汉语中,“碌碌”一词,一方面代表“繁忙、辛劳”,一方面也代表“平庸、没作为”。

这让老苗想起自己虐心的高中学英语经历。

在农村长大,初中学的是,民办老师教得洋溢着齐鲁大地乡土气息的英语,当我到了高中,面对着洋气的城里同学和更加洋气的女英语老师,我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勇气把英语成句的读出来,更别说进行简单对话。我的“哑巴英语”成绩每况愈下。

然后,少年老苗发明了一个天才的学英语方法:抄写单词,反复大量的抄写单词。每个单词抄写100遍,再反复抄写课文。于是,我大量的学习时间都用在了抄单词和抄课文上了。当然,这完全没什么卵用,我不但英语愈发的烂,还成功的影响到了其它科目成绩。

但是,老苗由此得到了一个伟大的结论:我不适合学英语。你看我都这么努力了,学英语的时间比其它科加起来还多,还是学不好。于是,我心安理得的开始了没羞没臊的英语学渣生涯,一直到现在。

“低品质勤奋者”中给出了这样的画像:首先耳濡目染各种励志故事,在地铁上也不忘看《创业维艰》和《穷爸爸富爸爸》;其次是对潮流和信息非常敏感,罗辑思维每天都听(这是罗胖子被黑的最惨的一次吧),穿梭于互联网创业培训训练营,跟各种大咖加微信自以为建立联系;最后是支持旅游,不但要有说走就走的旅行,还要用美颜相机留下自己“生活在别处”的证据。

这跟老苗上学时候狂抄单词没啥本质区别,用句流行话总结: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懒惰。其实完全不用这么绕,懒惰就是懒惰,表面的忙忙碌碌掩盖不了懒惰的实质。

老苗抄单词是为了逃避“读英语”;很多人迷恋新资讯,唯恐错过任何一个新概念、新事物,实际上是不肯踏踏实实掌握一门实在的技能;一些营销人言必称B2CC2BF2C、新零售、大数据、人工智能,实际上并不肯把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好好的读上哪怕一遍。

懒惰总是有理由,比如没空、比如太累、比如喝凉水长肉,甚至我们为了偷懒还能表演很多勤奋:比如各种培训、比如各种无效会议、比如各种准备工作。

这是因为勤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甚至无法用勤奋与懒惰来定义一个人:因为同一个人,经常在某些事情上表现为勤奋,而另外一些事上表现为懒惰。

罗振宇每天死磕六十秒,看上去是个勤奋的人,但他仍然是个连自己都嫌弃的胖子,因为让他坚持运动“还不如杀了他”;一个有毅力长期去健身房,保持良好身材的人,不一定能坚持每个月读一本书;理科生老苗居然每周可以写一篇有点干货的原创文章,我自己想想都佩服自己,可你让我每天早上去跑步,打死我也做不到。

一个人要真正的勤奋,毅力、意志力、自控力、不拖延这些听上去政治正确的名词,其实是靠不住的,打鸡血灌鸡汤更不靠谱。我们想要真正的勤奋,最需要的是方法,而勤奋是有方法的。


2

以学习为例,我们知道人的认知有三个区域:舒适区、延展区和恐慌区。

舒适区,就是那些我们已经认知的,能够熟练掌握的,或者一些日常性事物。

恐慌区是超出自己认知能力范围较多的事务或知识,甚至是跟自己固有认知有冲突的区域。

我们绝大部分人习惯躲在舒适区中做事和学习,就像老苗抄英语单词一样,看似努力,其实是偷懒。一旦觉得很有压力,往往在鸡血或者鸡汤的带动下,杀入未知领域,但做起事来或学习起来,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随着鸡血被消耗完,人也就丧失了信心甚至崩溃,重新躲回舒适区。很多人来来回回循环N多轮,结果还是原地踏步,唯有收获了满满的挫败感。

而在认知的已知区域和未知区域之间,即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还有一个很狭窄的灰色区域,叫做延展区,也叫学习区。我们在延展区学习和做事,有挑战性,也感到不适,但不至于太难受。这样会逐渐扩大人的认知范围,事情也会做的更有成就和创造力。

这是勤奋的第一个方法,让自己在延展区做事和学习。


3

第二个方法是,关注自己的技术动作,而不是精神状态和结果性目标。

行为学家帕特森在其著作中提到,根据对美国篮球运动员的调查结果,在训练中达到投篮命中率70%及以上的优秀球员,和命中率55%及以下的普通球员,在训练中有明显的区别。

优秀球员关注的是技术性目标和动作,比如手肘的位置、出手的角度,而普通球员关注的是结果性目标,比如“我要连续投进十个球”。而当出现连续投篮不中时,优秀球员会把原因归为具体技术动作,比如“没有将手肘放在身体两侧”,而普通球员则会说,“注意力不够集中”。

同样,老苗这么多年带销售团队也发现,优秀的业务人员说工作计划时候,总是说自己的具体动作和达成的标准,比如本月在哪几家做成样板旗舰店,陈列做成什么样,促销活动做成什么样,由谁去完成,完成时间是什么。而普通的业务人员,会说建样板、促销量、带队伍等结果性目标(多数老板也喜欢,哎)。


4

第三个方法是小目标激励。

勤奋总是伴随着辛苦,指望人人都有苦行僧精神是不现实的,鸡汤鸡血的有效期也太短,不靠谱且有毒副作用。

没有什么能比成功本身更加令人成功。任何复杂的高难度事项都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小事项,每一个小项的成功都会激励你完成下一步。

以前老苗讲过霍普金斯大师的一个成功营销案例,通过在药膏中加入清凉的令人愉悦的物质,让全人类逐渐接受了刷牙这个违背天性的习惯。这就是小目标激励的巨大作用。

见过不少的销售管理人员,接到领导的销售指标,把它乘以1.5,然后威逼利诱分解给自己下属。这样的管理人员实在太好当了,当然也没啥用。

而真正的销售管理高手是拿到销售指标后,能够把它做成细小的过程指标,并对下属的过程进行及时的奖惩。

我们的教育中很缺乏对演讲才能的培养,所以很多人羡慕像奥巴马乔布斯那样的演讲才能。但好的演讲,是由一些小事项构成的:先做到当众不紧张不过于兴奋,然后是能够流畅表达自己,再是内容的主次,说服力,然后是肢体语言,感染力,最后才是融会贯通信手拈来。一步步来,你要上来就拿乔布斯做标杆,除了打击自信外,其它毫无作用。


5

最后,相信一万小时法则。

一万小时法则,是指一个平凡人要成为某领域的专家,需要进行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按照每周五天,每天八小时这个平凡的工作量来算,也就需要五年而已。

一万小时是个经验值,也许不那么准确。但一个人如果坚持“刻意练习”,成为某个领域专家所用的时间之短是超乎想象的。

这一结论令人震惊,行为学家的研究证明,一个有二十年工作经验的脑部外科医生,并不比一个仅工作五年但一直进行“刻意研究练习”的新人技术更精湛。更何况,绝大部分领域的复杂性要远低于脑外科。

“你所谓的十年工作经验,只是把相同的事情重复做了十年而已”,这句话对我们绝大部分人适用。

老苗以前在公众号发过一个招聘启示,说“88年以上中年人暂不考虑”,首先声明这是个玩笑,但背后是这样的逻辑:一个参加工作五六年的人,如果能够在一个领域独挡一面,具有较高专业性,他一定具有刻意练习的能力,从而具备成为专家甚至大家的可能。

古往今来,在二十几岁就取得很高成就的人比比皆是,二十几岁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不乏其人,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最高峰都有年轻人的身影。除了天资之外,能够“刻意练习”是其更必备的条件。

对于成功,这是我们能够掌握的最重要的因素了。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