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没有文艺,人不要困在原地
这一篇是在从丽江回上海的飞机上写的,说来这个月没像样的写过什么,可能是进入了所谓“创作”瓶颈期,虽然并没靠这个生活,仅仅是记录而已。
过去的这个周末我和团队一起来到丽江,不可免俗的进行公司团建,看了苍山洱海和大理,还有文艺古城丽江,在玉龙雪山登上了人生最高点4500米,打卡了心心念念很久的松赞酒店,在人生要去的list上打了几个勾。
这一篇的标题里前一句“丽江没有文艺”是我第一次来到丽江后的感受,而“人不要困在原地”是过去几周常常想到的。
以下是这次旅行和过去几周文字空白时间里想到的一些只言片语。
丽江的名气太大了,以至于没有来过但对这里并不陌生,两年前商学院的毕业旅行就在这里,我因故没能来,这一次借着团队旅行,终于如愿。
昨晚独自在古城乱转,第一次来很容易晕菜,太多巷子弄堂。
为什么说丽江文艺?为什么来这里可以逃避社会纷扰?亲身的直接感受是这里比任何地方都商业,娱乐业、民宿和餐饮同质化的竞争很残酷,少数人赚钱,多数人赔钱,赔完了关门走人,等待下一批有情怀和梦想的人继续来开店做生意,唯一永恒赚钱的就是老城里的业主或者已经不知道被转手多少次之后的房东。
好年景肯定是有的,我们来的时候是淡季,人已经不少,可以想象节假日可能人满为患,这对做生意的来说是最开心的。
在我的群里认识一位在这里开了几年民宿的朋友,她已经离开丽江回深圳继续打拼赚钱了,结论就是为了情怀买了单,可能大多数这里的民宿业者大都如此,尤其是年初开始的疫情,以及后来一波云南瑞丽的局部疫情对这里的打击可以是毁灭性的,大部分业者几个月赔光了过去几年赚的辛苦钱。
古城里纵横交错的巷子里时常可见歌手唱歌,欣赏的人并不多,大多数还是在酒吧里或静或燥的度过时间,如果你忘记这里的溪水和古建筑,和北京、上海的酒吧街并无区别,所以所谓文艺我并没有感受到,只有满满的商业气息,并且这里和朱家角、乌镇、周庄这些江南古镇也并无本质区别。
我们没选择在古城里住民宿,古城早晨最安静的时刻没有体验,但这次选择了松赞却很值得,当地的出租车司机许多都不了解在郊区的村子里居然还有这样一个精品酒店。
对松赞最初的了解源于7、8年前上海的一次一席的活动中,这也是我唯一一次现场听过的一席,那一次松赞酒店的创始人分享了他和松赞的故事,记忆深刻。
过去的几年这个品牌越来越火,在从丽江开始一直到拉萨的滇藏线上布局酒店,用酒店串起旅行,酒店的房间、陈设都是当地的藏风,很民族却很高级,松赞把“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完美的诠释了。
人生第一次立足在海拔4500米的高度,对高反的想象和实际的感受还是有区别的,虽然我足足吸了五罐氧气,但在4500的高度爬台阶并未有特别的感受,可能和吸氧有关,也可能待的时间不长吧,也算是看到了这座著名雪山的样子了。
对这里的山民和百姓,一座雪山,好多古城,那么多地理和人文景观,就是老天爷赏饭吃。
过去的两周认识了一些企业的创始人,我现在的工作最大的乐趣就是可以不断的开阔认知的宽度,很多极小极不为人关注的行业里也能有值得学习和尊敬的企业,见识的越多会感觉认识的越少,也许在未来的有机会和他们有合作,在品牌上给他们一些助力。
一个管理者要敢于对不适应团队发展或者无法体现价值的人做出决定,性格优柔寡断很难管理好团队,容易和稀泥,也许自己内心是知道孰轻孰重,却无法克服性格上的顽固,这无关好坏,只有对错,整体的利益总归是高于某一个个体,所以对不合适者留出改进的时间,避免所谓的武断,需要做决定时必须坚决。
这对年轻创业者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尤其是对一起共事比较久、熟悉的人更难,但放到更长的时空中,早点决定或许当时当刻痛苦,但对整体和对当事人都是好的。
每一个人嘴上都会说想进步,想未来过的更好,但绝大多数人心里是拒绝思考、突破和尝试新机会的,或许人性本质是慵懒的,喜欢待在所谓的舒适区里,最后就被死死的困在了原地,而现实是或许根本就没有什么舒适区,更多的是自我麻痹和安慰。
所以接受现实就是,极少数人特别强,常常可以超乎意料的完成每一件事,甚至还有惊喜,大多数人很平庸,他们只是把事情做完,但并不是做好,他们在团队里就是螺丝钉,有价值,但容易被替代,还有一些人则一直掉链子,一次次的将信任化为乌有,直到最后不得不放弃他。
没有努力,岁月无法静好。
下一篇见,朋友们。
欢迎加微信,说明身份
入虎哥群交流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