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营销—体育产业需要体验加培育

原创 1 收藏 评论
举报 2017-06-21

智合营销作为投身体育营销行业的新兵,经历了三年多的体育营销的艰辛之路。之所以艰辛,是因为我们在营销之外没有看到更多的体育行业的大背景,用自己熟悉的娱乐营销的套路玩法发觉完全行不通,所以今天在营销前更多的聊聊产业大背景。

       2016年,是体育圈热闹而疯狂的一年,在奥运和冬奥会的大背书下,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体育行业的的核心要素(IP赛事,运动员经纪、体育用品)等公司价格一路狂飙。而一年后的今天,体育圈显然已经冷静很多。虽然仍有政府发展全民运动的大旗在挥舞,体育PPP的需求旺盛。但从今年二季度开始,资本在体育赛事、体育经纪等公司的投资,并购等显然慢了下来,市场估值也有所回落。

       最近,中国成为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的最大票房贡献者,随着电影的火热,又开始让很多热衷做类型片的电影投资人展开触角来寻求制作中国的体育电影;最近密集的人来找我要体育资源和题材,包括一些体育人背后的故事。但很多人忽略的一个问题,《摔跤吧,爸爸》在根本上并不是一部体育类型片,它的精细程度远超于其他体育电影。剧情饱满,节奏张弛有度,具备成熟商业电影的一切要素,所以我们仍然应该从电影娱乐产业和上升的人类社会高度分析这部电影,超越国界,信仰、种族和出身的体育精神是这部电影的核心点。相对于西方和印度这样的的成熟的电影产业,无论是否是体育电影,中国在世界上还是处于弱势领域。所以我们不应该简单去在体育范畴类型片上去思考和分析是否能够做这样一部盈利的类型片;

       相对于中国的人口文化和国际体育市场相比,虽然确实看起来很诱人。但体育在中国目前刚刚开始进入商业化初始阶段,相比较娱乐、旅游这样的市场成熟行业,体育产业盈利(E)太少。2015年上市的十大旅游公司的收入是58.5亿,平均净利润是4.1亿;2015年上市的十大影视公司平均收入是23.8亿,平均净利润是5.2亿。我国目前的上市的体育公司远达不到这个数字。

       此外,相对于泛娱乐行业,体育版权的是有技术障碍的,赛事和服务的版权在中国仍然是以2B的简单的赞助来进行的。品牌要求的是C的体验,目前只有健身行业在中国是2C的市场,。育市场需要培育,我们不能总按照奥运会和美国五大联赛的标准去检验自己的体育生意。

       体育产业需要注重培育和体验,不能光有一腔热情和情怀;很多体育人自己出来创业,但很多都只能凭着自己一腔热血很辛苦的在坚持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诞生并蓬勃发展的现象级运动类app在销售业绩上都有非常不俗的表现。原因就是打破了以前只是卖广告的传统玩法,仅仅卖广告会让企业举步维艰,而是用创意做营销,不是为了营销而营销。

        线下的体育赛事也是一样,用户体验和营销广告需要平衡,只单纯的赛事品牌的赞助授权,电视转播或赛场的围挡广告等,越来越让品牌觉得价值不高;

       智合在去年为爱慕运动品牌的一款智能运动内衣做了一场联动线上线下突破传统营销的经典案例。内容来源是一场从崇礼到北京的明星穿越接力跑的项目,IP方并没有更多的权益,只有一些简单的物料授权的展示。智合用三天时间,用一辆明星采访车做出优质而有创意的内容,让每一个女性明星的跑步者深入体验产品并进行了口述的体验测评。活动前利用品牌阵地和跨界跑圈线上平台和客户端的线下门店进行陪跑人员的招募;线下开展产品VIP客户的明星陪跑参与,在媒体直播,品牌的线上电商平台打通更多潜在消费群的关注,最终为客户在电商平台的流量支持,线下门店的销售以及产品的知名度带来丰硕的成果。

体育营销在中国如同整个体育产业一样,都才是刚刚起步,并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需要我们耐得住性子,锻炼好自己的身体,给足够的时间去培育支持和体验。跨界、破局、创新是我们80后一代的创业人能够给这些传统产业带来的新效应。体育行业,体育营销的创业人都不容易,不仅仅我们要做好自己,更要有一起破局,推进联和行业的勇气和觉悟。体育产业在中国必将越来越好。

        最后做个广告,智合营销作为专业的娱乐营销,体育营销的策划营销机构,深耕优质内容,服务客户首当其冲,希望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客户创新更多的可能。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