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如何用个人品牌带起初创公司品牌的节奏?
初创公司在进行品牌推广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个时候不妨利用创始人的个人品牌来借力。
对于公司品牌而言,创始人个人品牌的价值就在于他的人格化作用。
消费者需要的是可信赖的品牌。而一个冷冰冰、硬邦邦的企业是很难让人产生信任和依赖的,需要有一个人格化的形象让公司品牌更加容易被记忆和感知,也更容易被信任。
举个例子,我一直都不敢把钱放在余额宝以外的任何平台,虽然很多p2p平台通过各种形式的加息、送礼、搞活动的形式来吸引我的关注,但我始终不敢尝试。但是当我因为工作原因认识了几个p2p平台的创始人之后,我就放心把钱交给他们了。
我的投资逻辑非常简单——我认识他们老板,他应该不会坑我的钱。这种信任,其实没有任何逻辑,哪怕认识老板又怎么样,要跑路谁也拦不住。但是人就是会有这种非理性感请,特别是中国人大多很相信这种所谓的“关系”,就是会因为“我认识你们老板”,自以为“跟你们老板很熟”,就会对某个公司产生一种特别的信任。
但是如果真的要靠创始人或者说个别明星员工,以人和人之间直接接触的形式来提高公司品牌的人格化,那效率就太低了。
如何让创始人用好个人品牌,带起公司品牌推广的节奏,就变得非常的有价值。
企业家
大部分情况下,企业家(大老板)是因为企业的成功而知名的,比如说像腾讯系的马化腾,张小龙都是那些非常低调的人,不太愿意在人前多作表露。他们会被我们所熟知,完全是因为他们所带领的公司达到了人尽皆知的程度,并不是因为品牌的营销手段。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企业家能够多参与一些行业活动,发表一些吸引人眼球的话题和观点,就会对企业 品牌发展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比如说雷军的“Are you ok?”,董小姐不定时的金句,王兴的长篇巨制(最近刷屏的一篇《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我还没来得及看)。
当然这是一种细水长流、顺其自然的做法,初创企业更加渴望一种能够相对“速效”的方法,比如说曾经“为自己代言”的陈欧。
表演家
陈欧在2013年前后开始大范围做个人形象的广告tvc,参加像职来职往这样的电视节目录制,成功把自己打造成聚美优品这个公司的超级符号。
企业家去参加行业论坛峰会,做演讲,都不稀奇。但是给自己拍广告片,投到分众传媒,甚至在春节期间上电视循环播放,演网剧,这就已经大大超出了普通人对于企业家的定义和理解,所以给很多人都有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当下,确实对聚美优品的品牌知名度和曝光度有帮助,但是长远来看,可能反而是有害的,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一旦先得太过于表演性,就会显得不真诚,让人感觉不专业,不务正业,会反而损害品牌价值感。甚至会有阴谋论认为陈欧打的如意算盘是——就算最后聚美优品这个项目倒闭了,最起码还可以靠个人品牌影响力东山再起。
这种“表演家”的创始人品牌定位属于见效快,但有副作用的策略,另外还有一种以埃隆马斯克为代表的“梦想家”人设。
梦想家
埃隆马斯克,被称为硅谷钢铁侠。他有过非常丰富的创业经验,也因此赚到了丰厚的资产,但这并不是他被我们所熟知,所讨论,所追捧的原因。他真正被大家所熟知就是因为他要造火箭,要造电动车,要上火星,这样的想法听上去都非常不切实际,很多人甚至在等着看他的笑话,但是没想到经过了十几年的努力,真的把这些事情做成了。
梦想家型的创始人是一种奇特的生物,他们会去做一些正常人不会做,甚至不会去想的事情,当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件事情做成之后就会成为一个传奇,成为大家口中的英雄。除了像马斯克这样的案例之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开始众筹的众筹项目。
他们惯用的形式就是某人放弃了什么在普世的价值观中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说房子、高薪、稳定的事业,选择去做一件非常特别的事情。利用这种反差让人觉得你这个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很有意思——我虽然没有办法成为他,但是我愿意支持他的梦想。
梦想家就是通过造梦能力、讲故事的能力,让大家认可他们的梦想,愿意帮他们的梦想买单。
但品牌不是单次交易的结果,而是多次博弈的结果。如果只是想圈一波钱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如果你要把它做成公司品牌,那你许了愿、发了誓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那就会“啪啪啪”打脸。
像罗永浩这么强大的个人品牌,在他开始做手机之后也遭到了巨大的质疑和反对,就是因为他一直都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那些对他抱有期待和信任的人会因此而失望,生气,粉转黑。
警惕这种反噬需要在诱人的梦想和能够完成率之间找到平衡,这是一个技术活。相比较之下,专家型的创始人人设就会安全很多。
行业专家
华与华公司的创始人华杉就是典型的专家,他在《创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中也有写到,一个公司要实现“三个代表”,其中有一项就是要代表这个行业最先进的文化,要让你的用户对你产生知识上的依赖,你要成为用户们的首席知识官。
他把自己相关的一些方法论,通过演讲、写书的形式分享出来,奠定了受众对他的认可。有很多人就是看了他的书,听他的分享之后,才相信华与华的能力,来找他们合作的。
如果要走专家路线,首先一定要对行业有思考,有积累的,不能是泛泛而谈,至少得是行业前25%。内容的相关性也非常的有重要,不能是一个做餐饮的企业家,来教大家怎么样做时间管理或者学英语。其次,要把这些积累和思考展示出来,要有持续输出。华杉从08年做博客,09年开始更新微博,更新频率非常高。要坚持做到真的非常的难,一定得是在这方面有强大的自制力,表达能力和偏执才行。当然展示的能力也非常的重要,如果真的是比较害羞的性格或者说是不善于言辞的人,要走这个路线就会有一点困难。
那么,这个专家的人设该如何被世人所熟知呢?
这里我提供一个方法论:搞事情并且持续搞事情。
举个例子,我司以前众筹过一个项目叫做老爸评测。他的故事简单的讲就是,拥有多年检测工作经验的魏老爸,有一天他觉得学校让孩子用的包书皮好像有问题,他自费做了检测之后发现有很多的致癌物质,他就把这个事情向媒体曝光了。而他也因为这个事件成为了很多家长心目中的专家,很多家长会去向他咨询。后来魏老爸逐渐发现,在孩子健康安全方面其实有很多的痛点,所以他成立了一个公司,专门从事儿童相关的用品用具的评测,帮助家长守护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这是魏老爸每一次在镜头前都会讲的故事,这个故事非常的有话题性,这里面涉及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商业道德的问题,创业、公益……而这些元素都可以成为用户记忆,理解,传播品牌的关键元素。
作为一个创始人,要做的不只发“早安、晚安”式的存在感,而是必须得有话题性事件。除了像魏老爸这种向整个行业提出挑战的行为之外,还有就是“某某某放弃了什么去干什么”体,伏牛堂和西少爷肉夹馍都是这个路线。那还有一类就是某某得到了巨额融资的故事,比如说像是90后的余佳文拿到融资后就火了一把。还有像是以马佳佳为代表的做反常识的事情,也很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和讨论。
而这个事件就决定了这个创始人的基本人设,比如说像魏老爸的基本人设就是偏执、固执、较真,以这样的形象去做一个安全评测类的项目就会显得非常值得信赖。
所以,第一个被大家所熟知的事件必须要好好的策划,不仅要有话题,容易被传播,而且它决定了未来的品牌走向,所以必须得慎重——毕竟,你不能每次事件都树立一个新的人设,这也太精神分裂了。
有了这样的一个初始事件之后,未来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的强化这样的个人形象,并且能持续的制造类似的事件。比如说在魏老爸检测包书皮之后,他就开始陆续检测不同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每一次检测都会触发一部分家长对他的认识和讨论,但是在日常之外他也会搞一些大事情,比如说去年做了校园塑胶跑道的检测,结果发现很多跑道的用材标准是不合规的,甚至有毒。有很多家长知道了检测结果不合格之后跟学校抗议要求更换,现在有几个学校已经重新造了跑道,有些城市也因此重新制定了跑道的建造标准。今年的时候他又做了一个事情:很多人都会去龙井打水来喝,认为这个水质好,但是魏老爸经过他的检测发现这个水其实是有问题的,一下子有很多人关注。
魏老爸在持续曝光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吸引目标用户来关注和追随他,不仅仅是量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对魏老爸的感情和信任度是不断提高的,用户的留存率和复购率都非常的高,因为魏老爸对于他们而言,从来都不是一个商业品牌,而是一个他们所信任的人,这样的公司品牌个人化是非常成功,也非常有粘性。
我总结的创业者个人品牌的策略就是分这么三步:
第一步,一定要要制造有话题性的事件
这里面的关键词是话题性。参加一百次平淡无奇的行业活动,还不如花一次时间精心的打磨和策划出一个能够让人愿意讨论的品牌事件。
第二步,做有特点的人,而不是正襟危坐的企业家
一味强调“伟光正”反而会让人觉得“假大空”。其实每个都有优缺点,就看怎样利用和转化。就像很多用户第一次了解魏老爸的时候,第一反应会觉得这个人是不是活的太较真了,甚至很多人是拒绝的(比如说我),但是当他开始关注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他就会去找魏老爸,因为这是最偏执,同时可能也是最可靠的选择。
第三点,作为个人品牌必须要保持前后的一致性
围绕的主题最好也是跟业务相关,不然的话就会让人记不清楚,也会觉得非常不务正业。
联系方式:shenleyang405(请注明来源)
图片素材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权利人与本人联系。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