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需求永远不会改变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0-12-29

静下心来想一想,你会发现很多记忆里的东西,都已经慢慢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街上的报刊亭,就像曾经的电话亭一样,一步步消失了。走在上海的主干道,你会发现那些漂亮的电话亭基本都改成了临时WiFi,报刊亭大多数直接消失,少部分变成了公用厕所。

 

是现在的人不打电话,不再看报纸新闻了吗?

 

不是,而是需求被更简更便捷的方案解决了:各种新闻资讯类App,各种公众号、视频号。

 

今年上半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报道,说国内的ATM机生产厂商大范围减产转型,因为需求在一夜之间遭遇腰斩,原本年需求几十万台的ATM机,突然被移动支付代替了。短短几个月,全国有2790家银行网点被撤销,数万台自动存取款机器被报废。

 

需求永远存在,永远不会改变,但能够满足需求的方案和工具,却在不停推陈出新,不停发生改变和进化。

 


在移动互联网还没有迎来爆发之前,雅虎、搜狐、网易、空中等门户网站是那个时代当仁不让的大佬。

 

他们掌握着流量的入口,乘着东风,冲上云霄。

 

2008年奥运期间,铺天盖地的“上搜狐,看奥运”,彼时看着那些广告的我们,不会想到短短几年后,这些王者就不得不随着时代的变化启动转型,否则就只能黯然谢幕。

 

这一切的变化源于搜索引擎的出现。

 

过去,门户网站的主要作用是满足使用者对信息获取的需求,把大量的内容像传统报纸一样分门别类摆在网站首页上,用户对什么感兴趣,只要点开自己想要的标题或者链接就能直接前往查看。

 

但这种需求是很被动的。

 

信息爆发时代来临,一个门户所能承接的内容越来越有限,用户还需要获取更多信息和知识,于是谷歌、百度、雅虎等搜索引擎出现了。

 

用户不再需要被动选择,只要在最简洁干净的界面里输入自己想了解的东西,只需要零点几秒就可以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中找到数以十万甚至百万计的结果。


这样大的信息规模,瞬间超越了门户网站。于是互联网的春风吹进每个人的家庭时,传统门户网站的寒冬也就来了。

 

有网友戏称,如今搜狐最值钱的已经只剩下他们在北京朝阳的那幢办公楼,而当年跟在大哥们屁股后面追风的百度,只用了几年就成为了与阿里和腾讯称兄道弟BAT三巨头之一。

 

这是互联网用户们对于“信息获取”这个需求的第一次改朝换代。

 

需求永远不会改变,只有解决方案会不停改变。

 


从古到今,信息获取,永远是人类的刚需。

 

而信息的获取又分为“主动获取”和“被动获取”两种。

 

门户网站是典型的被动获取,他们更相似于图书馆,书就在那里,表面上你在自己选择自己想看的内容,但是实际上你能选择的,基本只有最靠近自己的那一小部分。更多的内容,往往是很难被你察觉的。——有什么看什么。

 

而搜索引擎则是主动获取,先决定自己想看的大体方向,然后再去在圈定的范畴内寻找更精准的答案,也就是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寻找。

 

2020年的一大内容关键词是“全民科普”,意思是人们的学习兴趣迎来了大爆发,对信息的精准度要求和广度需求都产生了极大提升。

 

这也进一步暴露了搜索引擎们的缺点:宽度够大,但精度有限。

 

还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搜索引擎,得到的无用信息过多,而且没有搜索边界。


比如我搜猫头鹰,出现的结果会有科普信息、旅游网站、卡通绘画教学、猫头鹰商品……什么都有。同时,重复信息又很多,好多搜索结果其实都是一个内容。总结起来就是宽泛又杂乱。

 

与此同时,广受批评的竞价排名机制,跳转困难的弊病,入口不互通的障碍,也渐渐让搜索变得更为繁琐,可信性和便捷性都在下降。

 

于是服务无法满足需求,需求就要迎来第二次改变:化整为零。

 

 

不论是B端还是C端,信息的获取结果都可以左右⽤户的命运,因为搜索结果可以轻⽽易举地影响到企业和个人的决策。

 

搜索的需求是广泛存在的,但有这个需求的用户,如今已经被分散在了各个不同的细分平台里,比如微信、b站、微博、知乎、豆瓣、小红书等等。在搜索引擎因精度不足而被逐渐遗忘的时代,这些平台变相承接了搜索的需求。

 

但这些平台都是片面且割裂的,我们需要根据想要获得的信息,去不同的平台搜索。这既影响了C端用户的搜索体验,更无法满足B端企业或者内容生产者“被找到/被看见”的需求。

 

也就是说,目前市场上的搜索产品还不够完美,还没有某一家能在体量和服务两方面都做到更极致,还需要有个搜索产品为用户带来更精准、高效的体验。

 

谁会成为下一个承载目标的人呢?

 

目前最接近这个目标的,是微信生态内部的搜一搜。

 


根据腾讯的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为12.025亿。

 

同比增长8.2%,环比增3.2%。其中微信小程序日活跃账户数超过4亿。

 

在即将召开的微信年度公开课上,这个数据应该会再一次增长。

 

但不管还有多少存量,都不会影响微信毫无疑问已经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通讯工具。

 

我其实更喜欢把像微信这样的工具称为互联网基建。

 

在基建完成以后,微信已经成为了中文语境下最大的流量池,而基于此产生的搜⼀搜,显然继承了这一优势。

 

想承接获取信息的需求,搜一搜需要一头连接着最大的流量池,另一头连接最短的搜索路径,以及最完善和公平公开的信源渠道。

 

以前我们很少提到的是,其实抛开搜一搜这个功能,微信本身更偏向于一个被动的内容分发和承接平台。

 

在微信,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是公众号和朋友圈,这就导致了微信很像一个图书馆,因为用户在进行主动选择的时候相当麻烦,更多的是被动接收。

 

——关注了什么,就会收到什么,而如果你关注的恰好没发过你想看的内容,或者它发布的时候你恰好漏掉了,那你大概率就会彻底错过这个信息。

 

而搜一搜的补充,让微信生态内的用户拥有了打破信息茧房的锤子。

 

近几年关于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常规概念里,微信是最典型的私域流量平台。用户在生态内被动接受内容,不受到公域信息流的洗礼,但也很难从接收消息向主动学习,主动获取,主动搜索内容转变。

 

但搜一搜这把锤子,让整个用户生态更加完善,也更灵活。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的是,微信搜一搜打通了碎片化的细分平台,你可以在微信搜一搜同时获取到公众号、知乎、各新闻资讯端的信息。这还不够,据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的分享,微信搜一搜未来将进入到每一个小程序的内部。这样一来,微信生态内海量的小程序就能够支撑起各种长尾的搜索需求。

 

信息爆炸的困扰愈演愈烈,移动终端的信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杂,⽤户一直在被动接收着海量无用的信息,使用户获取内容的成本不断上升。对B端的商家与内容生产者来说,获得注意的成本也急剧增加。

 

而微信搜⼀搜在各个平台都有内容和服务,通过使用搜一搜,基本能一键解决路径跳转,降低了⽤户的使⽤成本。

 

同时,凭借微信⽣态内容的多样化,搜索⼊⼝越来越丰富,搜⼀搜能够满足⽤户在最短时间和路径下的各种诉求。

 

其次,微信搜一搜也对信息搜索结果的精细度做了完善。譬如同样搜索关键词A,微信搜一搜会细分多元内容领域:文章、朋友圈、聊天记录、小程序、百科、新闻、问答、音乐……自主做好信息的分类,帮助用户快速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过滤无用信息,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搜索的效率。



生态内链路的缩短,更有益于多方利益。

 

毫无疑问,微信就是中国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没有之一。虽然微信官方并不披露用户时长数据,但从现实情况上来看,也能感知到微信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使用频次最多的APP,也是用户体量最大的流量入口。

 

当它成为C端消费者的重要工具,这就是一片直达用户的蓝海。对B端来说,这便是个很大的市场。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微信搜一搜有一个功能是可以直接搜索聊天内容,比如和好友聊天提到吃火锅,我们就可以直接选中聊天记录中的火锅进行搜索,就可以获取火锅的推荐、以及各种火锅商家的小程序、公众号,完成实时转化。

 

而通过小程序、公众号进行的转化,又能够进一步成为商家链接消费者的重要途径,在最短的路径内,打通公域与私域。无论是对消费群体的扩圈,还是对用户留存的维系,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回到文章的最初议题:需求永远不变。

 

从B端的角度看,随着搜一搜功能对微信生态的补充完善,微信体系愈发像是一个完整的生态操作系统,所有需求都可以在一个App内完成。

 

这样一来,最后一块拼图的补全,让微信拥有了集即时通讯、被动承接、日常社交、金融支付、搜索引擎、茧房破壁等多模块于一身的完整功能。

 

企业得以利用最大的流量入口去丰富自身的曝光级别,以非竞价,多重细分的身份跟需要信息的人见面,用户也能通过搜索,完成自己信息来源的扩张。

 

螺蛳壳里做道场,始终是一件很难,但是很伟大的事情。


<end>

编辑:文昭关

总编:沈帅波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