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朋克的反思:巨头布局的营销里,没有乌托邦
12月10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赛博朋克2077》终于正式上线。
作为今年下半年最受瞩目的主机游戏大作,它从2012年开始立项,到2018年初步展示给全球玩家,再到2020年前后经历了三次跳票后,终于成功出现在全球玩家的眼前。令人惊讶的是,游戏开发和宣发成本超过1.2亿美元的它,居然仅在发售的一天内就收回了开发成本和营销成本。
为什么《赛博朋克2077》能够在主机游戏玲琅满目、玩家应接不暇的互联网社会背景下,依然跻身成为本世代最火热的现象级游戏产品?最主要的原因,正是因为“赛博朋克”这一特殊的科幻主题风格。
赛博朋克(Cyberpunk)是“Cyber-”(数字的)与“Punk”(朋克)的结合体,又被称为数字朋克、电脑朋客、网络朋客。它最早进入公众的视野,是在1982年由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电影《银翼杀手》里,以及1984年由美国作家威廉·吉布森所创作的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里。
破败的废墟对比高耸的大厦,阴暗的窄巷对比闪烁的霓虹,无所不在的监控配合光怪陆离的虚拟屏幕,给予人巨大的视觉冲击,这就是电影、游戏以及小说里所呈现的赛博朋克世界。
01. 赛博朋克太超现实?抱歉,它已成现实!
通常人类总是认为,未来的世界是一个乌托邦,科技的进步会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贫穷和疾病不再存在,剥削和不公将会消亡,但未来真的是这样吗?
在赛博朋克的未来世界里,处处充满了“高端科技”与“低端生活”的尖锐对立,高科技反而加剧了普通人的苦难。科技巨头掌握着世界的核心技术和资源,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操纵规则、欺压底层民众,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十的他们手中,剩下的大多数普通人则生活得像蝼蚁一样卑微,甚至需要背负债务。
“高科技、低生活”就是赛博朋克科幻的精神核心。
曾经的赛博朋克,只是存在于科幻电影、游戏还有小说里的一种幻想。我们从未想过,在2020年的今天,我们的世界离赛博朋克越来越近,正如同幻想照进现实。今天,我们一次又一次见证了商业科技的发展进步,从通讯科技,到商业算法,到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科技从未像今天一般便捷与繁荣。
然而就像在赛博世界里一样,你永远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互联网巨头们的进步,究竟会解放我们的生活,还是奴役我们的生活?
移动出行的崛起,是让我们的外出更加便捷,还是让我们丧失了出行方式的选择权?
数据算法的应用,究竟是让人快速地触达目标商品,还是侵犯了我们的隐私?
互联网平台大幅度优惠和打折的背后,被薅羊毛的究竟是商家还是消费者本身?
巨头们布局的营销世界,究竟是在为我们创造乌托邦,还是创造破烂不堪的赛博未来?
02. 社区团购的背后——巨头正在压缩底部圈层生存空间
最近一个月,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无疑就是“社区团购”。社区团购,是线下真实居住社区内,居民以团体为单位进行的一种购物消费行为,是依托于真实社区的一种区域化、小众化、本地化的团购形式和新零售模式。
简而言之,就是商家先生产一款APP,然后和小商店、水果店等小型个体户进行直接联系,让其帮助推广宣传,这个小型个体户的角色现在被称为“团长”。作为社区团购的“团长”,他们只需要负责线下收货,然后根据平台上的团购情况,安排送货到顾客指定地点就行。
过去几年被屡屡证伪的生鲜电商,在今年的疫情中突然得到了爆发的契机。中国人买菜必须要亲自前往菜市场的习惯,在疫情突如其来的冲击下产生了巨大的逆转。而这一切,早已被互联网巨头们看在了眼中。
于是6月,滴滴下场,成立生鲜电商部门后,“橙心优选”上线。7月,美团入场,成立“优选事业部”。8月,拼多多入场,旗下社区团购项目“多多买菜”上线。9月,阿里巴巴入场。11月份,连字节跳动都计划下场。
根据电商数据报告显示,作为社区团购新军的滴滴“橙心优选”,仅仅在11月10日一天就收获了700万单的亮眼成绩,互联网巨头们对生鲜市场的渗透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这些刚刚成立的社区团购平台上,巨头们给出了异常低廉的蔬菜价格,这是相比起许多线下的小贩商家,甚至上游批发商的进货价还要更低的价格。
然而,巨头们的进货成本同样也是高于他们在社区团购平台上给出的价格,也就是说,巨头们在这笔生鲜买卖的生意里其实一直处于亏损的状况。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在账面亏损的情况下,依然投入大量财力资源进军社区团购的战场?难道,他们真的是想为民众创造一个所谓的“乌托邦”,让民众的生活更加便捷而实惠?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事实上,互联网巨头们只不过是将当年的“网约车大战”、“外卖平台大战”换了另一种方式故技重施而已。
自从移动端兴起,“烧钱换流量”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巨头进行市场营销的重点策略,当跑过所有竞争对手,再反之依靠垄断地位提价获取暴利。低价和补贴不再存在,巨头开始收割。这套玩法如今正在社区团购重演,这正是一把悬挂在用户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此外,严重的内卷下,巨头们还压缩了蔬菜水果小摊小贩、便利店、超市、菜市场的生存空间,巨头手中掌握了海量算法和数据,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和消费能力,熟知什么生鲜种类、什么价格区间可以受到用户的青睐。
当互联网巨头通过初级的生鲜市场打入到位于高价区间的生活品类、电器产品,社区超市和便利店们几乎就全线失守了。
另一方面,社区团购大战所使用的低价策略,彻底打乱了其它供货商和厂家们原本的价格体系,在这群洪水猛兽的冲击下,破废不堪的社区生鲜市场正在成型。
03.大数据杀熟现状——隐私保护问题谁来解决?
在2018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百度CEO李彦宏的一番言论惹人深思:“我想中国人对数据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但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果数据会让用者受益,他也愿意,我们就会去做,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遵循原则是李彦宏对百度设置的道德准线,但并非所有企业都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今互联网真实现状远比描述中更为混乱,只有对民众的隐私持有一份敬畏之心——大数据算法的进步,才会真正提高民众生活的便捷度。
比如购物平台会抓取用户的浏览习惯来推荐他们可能心仪的商品,比如现有的会员系统通过收集会员信息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服务,虽然这些机制一定程度上涉及隐私,但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个性化服务,节省了时间成本。
然而,曾经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和享受度的“隐私”,如今反而变成巨头商家杀熟的“利剑”。
12月17日,一篇名为《我被某品牌会员割了韭菜》的文章在网络上刷屏。作者发现,在某外卖平台上的同一家店铺,用同一个配送地址,在同样的时间点单,会员比非会员的配送费更高。
一时间,“大数据杀熟”的话题在微博、知乎、朋友圈里开始发酵,微博话题更是迅速登上当日微博热搜榜。
随后又有消费者表示,和朋友在淘宝上浏览相同商品时,显示的价格居然比朋友要高。据她透漏,这一类产品她平时经常浏览。
互联网巨头们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为了节省成本和再获新客。老用户基于对品牌和产品的忠诚、信任与良性体验已经形成了较高的依赖程度和再消费期望程度,因此企业不再向他们投入过量成本,转而将他们的牺牲变为获取新用户的成本。
阿里云的程序员曾经讲过:“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做到全中国几亿人口的淘宝界面都不一样。”千人千面的新零售模式曾经被理解为大数据算法对用户体验的一种全新赋能。现在消费者终于意识到,原来大数据算法,同样是一把悬挂在自己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04.巨头布局的营销里没有乌托邦
在赛博朋克的科幻世界里,科技巨头由于掌握着世界核心科技,已经拥有控制政府决策和制度的能力。我们欣慰地看到,在当今世界,这一切还没有发生。
在巨头们蜂拥进场、轮番攻入社区团购,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之际,12月11日,人民日报终于发声点名:“互联网巨头掌握先进的算法,海量数据,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的担当,有更多的追求。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国家监管的介入,暂时切断了巨头们的垄断之路。然而,这无疑也为消费者敲响了警钟:巨头布局的营销里,没有乌托邦。一方面,我们确实享受着科技进步、互联网发展带来的高度便捷和福利;另一方面,消费者需要更加深刻地思考,享受这种高度便捷和福利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进而做出取舍,维护自己的相应权利。
而对于巨头来说,拥有雄厚的财力、大量的数据资源和领先的数字技术之后,国家和民众更加期待的是巨头能承担起推进科技创新的责任,并通过财力、数据、技术,来为民众设局。
毕竟,一个如同《银翼杀手2049》、《阿丽塔》那样赛博朋克的世界,并不美好。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