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总是属于那些勇敢经营的人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01-04

用一个词概括2020,你会用什么?

 

虽然不知道大家的回答,但我想绝大多数人用的恐怕都不会是一个很好的词。


过去我们曾说,今年是近十年来最差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


但2020无疑不能这样描述。

 

今年几乎是所有行业的至暗时刻。



河北唐山。

 

这座因唐太宗李世民驻跸而得名的城市,拥有将近800万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32%。

 

这里春季风多雨少,夏季高温高湿,秋季多晴,冬季寒冷。

 

1995年,年方20岁的菜贩子刘建松,正骑着他的电动小三轮走街串巷。那时候唐山最有名的是评剧和赵丽蓉,这个没什么文化也没有一技之长的小伙子,只是这座巨大的工业城市里的小小配角。

 

看着别人四个轱辘的小轿车,刘建松的眼中是羡慕和期待。

 

他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将来到底在哪里。同龄人都已经自谋生路,有的人风生水起,有的人风里雨里,比如每天披星戴月买菜卖菜的他自己。

 

第二年,小有积蓄的刘建松终于抹开面子,跟亲戚朋友借了八千块钱,加上自己一万多的存款,精挑细选买了一辆二手小货车运菜。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但有运气。

 

没多久,这辆刘建松凭眼里选出的小货车,被人出价三万六买走了,赚了一万多块钱的刘建松第一次发现,自己还有除了拥有挑选蔬菜水果的眼光之外,还有选二手车的本事。

 

菜贩子刘建松很快放弃了自己每个月只能赚两千多块钱的老本行,投入二手车倒卖。

 

二十多年的经营让他手里的车从桑塔纳和夏利逐渐升级成了兰博基尼和法拉利。


飞速发展的生意,飞速发展的城市。似乎靠着自己的眼光和口才,45岁的刘建松已经走过了人生的最低谷,一切不美好的事情都已经随风而去。

 

元旦刚过,唐山就下起了2020年第一场雪,本以为瑞雪兆丰年,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打破了所有人的幻想。

 

“那时的生意都可以说是一落两三千丈了。”

 

春节前后本来应该是二手车市场的旺季,同期销量达到三位数的车行,业绩突然被腰斩成了个位数。

 

与其说是断崖式的下滑,不如说是滑铁卢式的暴跌。

 

早已在唐山成为行业领头羊的刘建松和他的兄弟们,都觉得扛不住了。

 

人心惶惶,平时能言善道的销售们像没头苍蝇一样在会议室里戴着口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找不到方向。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二十五年前。


对于已经有家有业,人到中年的刘建松来说,这场噩梦远比当时只有夫妻两人相互支持的创业阶段更加难熬。

 

“大家都得生存,是吧?”



四川成都。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成都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上部是和洪水的斗争史,下半部是安居乐业的巴适史。


而出生于都江堰市,从小听着李冰的故事长大的陈斌,并不算巴适。

 

也许他从来没有一天会当起农民。因为电子科大毕业的他沉迷过登山、爱过普洱茶、开过咖啡馆,做过销售、搞过软件开发,怎么看都是跟面朝黄土背朝天毫无关联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路线。

 

直到他有了一个儿子,一个对农药残留严重过敏的孩子。

 

那段时间,他一直在寻找能让孩子吃得放心的方法。

 

最终他在自己的另一个爱好中找到了答案:养鲤鱼。

 

他找到了一篇关于鱼菜共生的文章,于是自己依葫芦画瓢做了次试验,结果证明,鱼菜共生确实能收获安全的蔬菜,以及相当肥美的水产。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把水产养殖与水培种植协同共生。


经过一段时间深入了解后,陈斌发现这是一门被忽视的大生意。于是,他便辞去年薪百万的工作,轰轰烈烈投入养鱼种菜当中。

 

就这样,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2013年底,陈斌在100块钱一个月的简易大棚里开始了创业准备工作。经过半年的研究和试验,他知道,事成了。

 

不久后,陈斌在商标局注册下“渔耕田”三个字,即用渔来耕田。

 

和很多创业者一样,陈斌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他经历过整个池塘飘满鱼尸的无力、求爷爷告奶奶的窘迫,以及销售无路的迷茫。

 

当上农民后, 抗50斤重的鱼粮是家常便饭,4000多匹砖一下午搬完以为是家常便饭,身兼泥水匠、水管工、电工、焊工、油漆工等多职也是家常便饭。

 

即使是这样陈斌还是坚持下来了,公司销售额从0做到了年入千万。终于付出有了回报。


正当他踌躇满志的准备下一步扩张的时候,疫情来了。

 

在经历创业初期的九九八十一难后,陈斌一直乐观的觉得没有什么困难是跨不过去的,但是这一次他遇到了百年都难得一见的不可抗力。



阳历2月底,元宵节的第二天,刘建松开通了抖音企业号,和所有唐山土著一样,刘建松的唐山话口音很重,以至于他的短视频必须配合字幕。但这并没影响他的个人魅力。 

 

他的单次直播最高观看600万人,单月最高销售288台车,均价52万,月营收破亿。

 

三月初,渔耕田的一条短视频爆发,单品销售额翻了十倍。 无数人涌进他的农田买菜,也有无数人加爆了他的群,向他请教鱼菜共生的生意模式。



以上这些故事,来自于抖音企业号《看见》系列企业主纪录片。


研究商业,不止是研究巨头,研究热门,研究大商战。这些都很重要。但想要看到全貌,始终得研究更细致而琐碎的那些,那些小企业,乃至个体户小店。


29号,我冒着寒潮中的雨夹雪参加了巨量引擎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的年度引擎大会。


巨量引擎产品高级副总裁周盛在会上提到,2020年,短视频用户每天的使用时长已经超过即时通讯,达到了110分钟,仅仅上半年,互联网电商直播的总场次超过1000万场,今年前9个月,线上零售额突破了8万亿,数字化经济整体的体量超过40万亿,在今年这种情况下,年增速依然超过15%。


在过去,想要获得有效客户,几乎只有通过购买广告流量才能最高效的将流量及时转化到外部交易。而现在,获客已经不是终极目标,而是一个基础要求。


因为越来越多的品牌意识到,在广告之外,内容与经营也同样重要,企业需要有能够与用户进行深度沟通的能力。企业开始逐渐尝试在平台内通过达人、UGC的内容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获取生意机会。

 

于是平台开始顺应这种潮流,开始研发不花钱也能玩起来的打法,也就是阵地的雏形——企业号。 

 

2018年,首批蓝V企业号入驻抖音。彼时抖音企业号刚刚起步,各种功能尚未成型,所谓的企业号,还是以账号认证的功能权益为主。花了整整半年的时间,申请蓝V的账号仅有10万个,而且几乎都是已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企业。

 

又经过一年的发展,企业号逐渐成为品牌在平台上影像视角的一个载体,展示企业内部的形象,通过精致的内容和与粉丝们的互动,去换取更高浏览量,产生更深度的品牌认同,让更多曾经高高在上,离消费者非常遥远的企业主和内部员工们,成为能够和更多潜在客户面对面,构成人格化落地的一种渠道。

 

与此同时,国民级别的平台用户数,渐渐象征着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影响力。


这但在那个时候,品牌在平台到底能获得什么,抖音也好,巨量引擎也好,都还没有摸索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和方法论。

 

最近,在用户需求的促进下,巨量引擎(也就是字节跳动旗下的营销平台)逐步搭建了交易能力,广告和内容营销同时支持了内外部交易,实现了阵地和交易的打通,进一步增量提效。

 

至此,原生经营的模式正式成型,企业可以在这个生态里全面的组织营销和生意,而作为阵地的企业号就是那个中心点。你可以在这个平台里面获得你想要的用户,经营自己的生意,然后获取更深度的品牌认同和更增量的获客效果。 

 

大会称,巨量引擎未来计划将商业产品向“一体化、原生化、科学化”三大全局目标推进,也就是说,一方面实现平台内线的链路提速,一方面打造原生阵地化经营,同时动用巨量引擎系擅长的科学营销,去建立数据洞察和可持续增长。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巨量引擎将在未来把流量与内容整合,争取全场景提效;让营销与交易一体,深入经营体系;同时研究与实践合一、合作与服务融合。

 

生态能力的全面升级,并不仅仅包括新产品的推出,技术能力的进一步优化,也包括对企业主的专门服务,和第三方的更多合作。


 


根据抖音后台数据,抖音企业号发布的内容每天都能被用户看到200亿次,每天关注企业的粉丝有6000万人次,而平均每个视频能带来至少18个商机。

 

其实,无论在商业多么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都终究不可能让所有人全部卷入到大的商业机构中去,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只是靠自己的双手和毅力,去摸索着生存和生活的方式。

 

于是在2020年,企业号覆盖量超过了500万,粉丝总量完成了两年15倍的增长,突破300亿。


第一批“下海”的企业主们依然活跃,巨头们早已把这里当成了重要阵地,比如宝马、Gucci、小米。


而像小松汽车、花猪印象、渔耕田这样的地方二手车行,特色餐厅,生态农场们也蓬勃而兴。


对于像刘建松的小松汽车,陈斌的渔耕田,花猪印象餐厅这些小微企业来说,抖音不再只是一个能在无聊时打法时间的潮流小玩意儿,而是真正能够带来转化,改变人生命运的方法。


星星之火,在短视频和直播崛起的时代风口下渐成燎原之势。



在企业号里,大量的投放和内容营销带来了数据、内容和粉丝,以前,这些存量是很难被引导和沉淀下来的,所谓一锤子买卖,完成交易以后双方就消失在人海,而如今,“阵地”这个概念的诞生,让所有内容带来的效益能够被沉淀在账号当中,使账号慢慢形成了阵地,而阵地则为生意转化带来了增效。


如此,才有了更深度的品牌认同和更增量的获客,刘建松的小松说车,才能月收入破亿,花猪印象才从2月底的门可罗雀,实现了整体客流200%的逢春。



我的一个朋友问我说,你觉得企业主有没有必要去做企业号?为什么去做?企业号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我的回答很简单:在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里,任何机会都有被抓住的必要。


你凭什么确定下一次崛起与你无关?


最近我在B站发了一些视频,讲述了一些我在做实体商业时走过的弯路。弹幕给了我一个外号叫“开店倒师”,如果那时候有企业号,或许我就不会在这里写文章,而是跟松哥他们一起,站在巨量引擎的大会上分享我的成功经验,而不是倒闭经验。


好在,走到今天,拥有一家属于我自己的店,已经不再是最能振奋我的幻想。


因为我更想要去观察一些事,发现一些规律,找到一些关于整个商业运作的蛛丝马迹。


我想,如果这个世界有什么事情一定能获得成功,那应该是不断的尝试,去了解一些原本你不愿意了解的事,尤其是在这种尝试并不会消耗太大成本,却很有可能有很高回报的时候。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到底是这些平台创造了需求,还是需求创造了平台?


我个人认为:至少在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其实是需求创造了平台。


在广袤无边的土地上,有无数种细微的需求隐藏在看不见的各处,在科技和传播还不够发达的时代,这些需求或是被隐藏,或是被更大的商机所淹没。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化,他们发出了自己的呐喊,借助着平台被更多人看见,让更多愿意信任科技与未来的人加入其中,从而逐渐浩浩荡荡,逐渐成为有能力披荆斩棘,被人们所注意到的机遇。


企业也好,企业号也好,二者都已经站在了时代选择的路口,是选择共生共赢,还是各自安好,应该是一个很简单的答案。


很多人总是怀着一种“平台一定是想薅我的羊毛”的心态去抗拒这些选择,殊不知,自己所抗拒的并不是平台,而是时代巨轮所给予的巨大机会。

 


<end>

编辑:文昭关

总编:沈帅波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