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漫:我的目的是赚钱,然后拿钱供养自己的理想
作为摄影师的陈漫,本人也十分上镜。图/studio six
来源:新周刊(微信号:new-weekly)
作者:冯嘉安
陈漫从“艺术家觉得我不是艺术家,摄影师觉得我不是摄影师”,蜕变为既是艺术家,又是摄影师。
见到陈漫,是在香港中环的IFC,她穿着一袭黑色长裙,戴着自己设计、加入桃花元素的腕表,涂的口红也是衬着手表的桃红色,面对镜头驾轻就熟的程度,毫不逊色于自己掌镜拍摄的那些明星。
以前人们认识陈漫,是因为她为范冰冰、王菲、赵薇等众多一线大牌明星拍照,被称为中国“最贵的时尚摄影师之一”。直到2016年年末,陈漫以一组性感大片登上一本男性时尚杂志,人们开始惊叹陈漫不仅会拍人,还很上镜,她自己本身就是做模特的料。她曾经掌镜为腕表品牌拍摄形象大使的大片,如今她自己也成了腕表的形象大使。
Qeelin于北京大都美术馆发布“陈漫镜头下的陈漫”全新广告形象片。图/Vogue
陈漫曾说:“在镜头前没有不好的模特,只有不合格的摄影师,模特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能把他的特点发挥出来,都是好模特。”
作为一名摄影师,她非常明白一名优秀模特的特质在哪里;自己把这种特质流露出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陈漫一直在用一种“中体西用”的表达方式拍摄中国当代面孔、当代场景。
以前总有人把陈漫的后期功夫比作整形医生的手术刀,在她的处理下,任何人的照片都能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包括各大明星。乍看惊艳,细看有点用力过猛。其实,陈漫这十多年来的作品风格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Vogue》上两位相互倚靠的模特因为档期问题分开拍摄,封面图为后期合成。图/Vogue
第一阶段是学生时代以VISION杂志封面为代表的“学院派”,她把内心的感受发挥出来,但明显有学院训练的痕迹。那时因为用了很多后期,陈漫自己也感到困惑:“艺术家觉得我不是艺术家,摄影师觉得我不是摄影师。”
到了第二个阶段,陈漫尝试解释自己,做了“中国当代”系列。当时主流时尚圈流行“极简一寸照片风格”,她便丢弃了许多学院化的东西,加入了个人在平面设计上学到的技术和从小到大对美的感知。
第三个阶段,陈漫变得成熟了,不仅在解释自己,还在表达自己的各种爱好,例如中国哲学、中医、佛教、道教等。
陈漫登上《嘉人》杂志封面倡导素颜。图/《嘉人》
“做加法不难,做减法难,”陈漫在接受采访时形容自己风格的进化就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我越来越把作品中的后期处理减去,有些杂志的封面甚至完全没有后期。如今大家对美的观念有了不同的认识,所以一味追求后期的摄影也不是所有观众都喜欢的。”这一转变让陈漫意识到,她不仅擅长后期处理,比后期更重要的是融入中国元素。
陈漫说:“我经过很长时间的绘画和平面设计的训练,这对我的摄影有很大的帮助。在摄影创作上,我一直在寻找一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表达方式。中国摄影师们常常模仿外国摄影师。他们一定要找一个有西方风格的地方拍一张具有西方气息的图片。没有人拍摄中国正在发生的改变。我拍了很多中国当代的面孔、中国当代的场景,以代表中国当代的一种美,这跟绘画和平面设计的道理是一样的,就是如何在一个平面上组织视觉语言。”
2008年拍摄的《少先队员与三峡大坝》与2012年拍摄的《中国十二色之曙红》是陈漫中国当代系列的作品,这两幅作品很好地诠释了陈漫式“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她是第一个把中国当代背景、中国当代面孔用在主流时尚摄影上的摄影师。
陈漫作品《少先队员与三峡大坝》。
陈漫的灵感主要来自生活、时代以及她生长的地方。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见证物质梦想变成现实,并处在西方物质文明影响下的一代,她把自己对内心和外在世界的平衡、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用被物质文明惯坏的人类的眼光,进行现代语言的视觉阐述。
策展人、艺术批评家凯伦·史密斯认为:“陈漫的‘绘画式摄影’,完美地捕捉了当下社会年轻人的形态。他们浮华的外表、放肆的生活和不愿被禁锢的青春梦想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作品《宇航员》被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 Museum)收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也收藏过陈漫的作品。
陈漫作品《宇航员》。
陈漫说:“在国外,更多人把我定义为艺术家而不是商业摄影师,所以我的一些作品也进入了博物馆的收藏系统。其实我自己倒不觉得这两个角色会分得很开,即使是为商业而拍的作品,也不会摒弃艺术的追求。所以我有些被博物馆收藏的作品,其实也是在商业项目中创作出来的。”
陈漫说,作为一名商业摄影师,她追求的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准确。
陈漫参加过三次高考。第一次没考上;第二次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学舞台美术,还跟汤唯同一届,后来受不了中戏太严格的管理决定退学;第三次考中央美术学院,最终进了摄影专业。其实,她本来就是央美附中的,结果绕了一大圈才进了央美。
陈漫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做平面广告创作的,母亲是医生。也许是遗传了父亲的美术基因,陈漫从小就体现出绘画的天赋。小时候陈漫住在北京大栅栏一个胡同的四合院中,家里常有老鼠、蟑螂出没,她在两岁时提起笔就能画出老鼠的模样,母亲看到也很吃惊,知道这孩子的天赋在美术这里,后来就决定送陈漫到少年宫去学画画。
陈漫作品《中国十二色之曙红》。
陈漫在某期《鲁豫有约》中曾说:“我专业课真的是,不好意思地说,真是有点自信,因为我从两岁就开始学画画,参加各种少年宫的班。我进去往往都是这班里最小的学生。没想到我在短时间之内,就变成班里画得最好的,后来获得各种奖、各种绘画比赛第一名:国际第一名、中美交流第一名、中日交流第一名……”
少年宫—小学—美院附中—美院,陈漫几乎走完了众多80后艺术生标准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陈漫充满自信,又带着艺术生的散漫和随意。
还在央美读大学时,通过各种关系与机缘,陈漫成了已故画家陈逸飞创办的VISION杂志的封面摄影师。当时陈逸飞看了陈漫的作品,觉得非常不错。就这样,陈漫开始了自己的商业摄影师之旅,大量拍摄各类明星。
人们总爱说谁是哪个明星的御用摄影师,其实摄影师拍过很多明星,明星也被很多摄影师拍过,从来没有哪一个明星与摄影师是永远的“一对一组合”。陈漫总被人称为“御用摄影师”,也只不过是因为陈漫跟很多明星都是老朋友,陈漫和他们总会在影棚里碰到,为各种杂志、品牌拍摄大片。
有一段时间,陈漫被称为范冰冰的“御用摄影师”。图/《嘉人》
陈漫称王菲美得纯净而完整,林青霞美得像一块玉,而她跟范冰冰的关系亲密到可以让“范爷”小鸟依人般坐在自己的大腿上。据说陈漫在第二个孩子临产之际还在拍范冰冰,拍完了直接去医院生产,连范冰冰的妈妈也佩服她。
有人统计过,陈漫为时尚杂志拍摄的封面占了全国时尚杂志的半壁江山。陈漫对本刊记者表示:“作为一名商业摄影师,我追求的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准确,应对不同观众的需求来表达不同的东西。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是商业摄影还是艺术摄影,追求都是一样的,就是能打动目标观众。”
陈漫为时尚杂志拍摄的封面占了全国时尚杂志的半壁江山。图/理想生活实验室
陈漫认为,一个商业摄影师,首先要按客户的要求去做,如果客户给予宽松的发挥空间当然好,如果不能也不要太较真儿。“我的目的是赚钱。我为什么要赚钱呢?因为我要拿赚的钱供养自己的理想,来‘买’自己喜欢的那些事情。”
新周刊(微信号:new-weekly)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