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思维和技术思维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01-11

10月份的时候,在上海,我和一个技术出身某公司CTO交流一两个传播项目,谈了一会儿,也听了双方的大概经历和观点。他总结说到,你们做媒体的人啊,见识、涉猎面就是广,但是每个领域的知识都不怎么深入。

他这个观点我是不怎么认同的,于是我回复他说:其实是这样的,你们技术人的思维模式是,聚焦一个领域往下深度钻研,直至最尖端技术的。其实我们传媒人也是如此,只不过你们的眼光是往下,而我们的眼光是横着看这个世界的。

所以你们技术人看我们传媒人,会觉得很广、很泛,其实媒体行业也是很有深度的,只不过这个深度就是“广”,就是旁征博引,就是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就看我们从哪个视角来观察彼此。不止是技术人认为传媒人漂浮,可能传媒人看技术人,也无法理解他们一辈子专注在一个细分领域,也会觉得很无趣。

说罢,两人相视大笑——哈哈哈。

事后,我还用手机图片编辑功能,随手画了一张图片,来反映这两种思维。

4f3a0065ly1gjz4fbxpgaj20u012c0vt.jpg

很快,就有一次实际的机会,让我印证这两种思维:

12月5日,我受邀到上海大学给土木工程系的研究生同学们分享新媒体,说实话,给一些技术男女们讲新媒体,的确有点不对口,但这正是他们想要的“跨界”思维,于是我定的标题是《新媒体和技术思维》。

4f3a0065ly1gluj75rsnqj21400u0n1g.jpg

果然不出我所料,整个教室里大概30多位同学,全网社交媒体账号的粉丝超过1w的,只有一位同学。

最后有一个环节令我一直无法释怀,就是准硕士们分享自己的专业方向和毕业后的职业规划。他们的专业从混凝土结构、工程、木艺、钢结构、设计等,令我大开眼界了,看着他们,就能联想到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可同学在分享自己职业规划的时候,有一个反复被提到的看法,就是房地产行业前景堪忧,甚至有的同学已经准备转向其他行业。

总结环节,我鼓励同学们尊重自己的兴趣择业,但根据房价等表面现象,看空中国房地产、基建行业有点武断了,这是灯下黑。

我从一个门外汉分享了自己对基建行业的看法——只有中国能用10天建好两座方舱医院、43小时换了新的北京三元桥。南海岛礁建设,中国一年半时间造岛的面积,是南海4国45年所建面积的32倍。没有你们土木工程系,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就是喊破嗓子也没用。如果说中国是基建狂魔,在做各位就是一个个小狂魔。

中国的确不需要像过去几十年建更多新房子,但是已经建好的房子,让它们变得更好,也就是存量房改造,永远是需要的。未来的新房子,有科技、有创意、宜居的房子,也是永远是需要的。这样的一个产业,怎么会没有前途呢?!

这大概就是媒体思维和技术思维看待同一件事的区别罢。vbox12052_ZH__0349_153626_small.JPG

文/赵宏民,科技互联网自媒体人 写个个人简介吧:赵宏民,自媒体人,一篇网络创始人,媒媒社群发起人,曾任百度高级网络营销顾问,速途网络上海办总经理等职。2013年开始,创办同名“赵宏民”自媒体,关注泛互联网领域资讯评论。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