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动千千万,为什么一元购画能成爆款?
刚告别了七夕,还以为今天的朋友圈会安静下来,没想到一整天都被一帮“小朋友”们的画作刷屏了!
8月29日,由腾讯公益平台发起的“帮助‘小朋友’乐享艺术之旅”的H5活动上线,瞬间炸裂式传播,原本1500万的目标,仅四个小时就达到了1300万。
为什么一个看似简单的传播活动,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呢?应该是以下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小小的活动,大大的慈善
自闭症、唐氏综合症、脑瘫……这些词语在很多人的眼中都略显沉重。因为某些方面的不完美,他们大多生活在社会的边缘。而这个活动虽然很小,但它把这个话题拉到了大众的面前,对这一群体投入更多友善的关注和支持。
而画作不仅是“小孩子”们跟大家沟通的载体,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也成为了别人走进他们世界的桥梁。普世的善良就足以激发人们支持的意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慈善的意义并不会因为活动的大小而显示出不一样的意义。
好内容是最好的传播载体
“总有几只奇怪的动物跟着我,它们像一个愿望。我并不认识它们,但我不能走的更快,更不能丢下它们。”
这是一位叫曾晟的12岁小男孩,为他的画作《我的动物朋友》录的一句话。图画中是几个“奇形怪状”的动物形象,简单的铅笔勾勒线条,却让人惊叹原来他们的世界如此多彩!
36幅画中,每一幅都很让人震撼。有色彩繁复的几何方块作,有梵高天空下的自画像,有恢弘不失精细的风景画,还有类似毕加索风格的创意变形,画笔稚嫩却满溢童臻的奇思妙想……无一不让网友纷纷感叹:“画的真好”、“自己都创作不出来”、“很想真的买下来挂在墙上”。
画廊这个公益项目的“讨巧”之处,就是没有去表达伤疤和苦难,而是让“小朋友”展示美好而充满希望的作品,同时带有了一定的文艺色彩,好的内容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和乐于传播。
互联网赋能,指尖也能做公益
“用艺术点亮生命”,把公益的基因融入到了互联网之中。大家只需要左右拉动,自主选择喜欢的画作,然后微信或支付宝支付,就能够完成一次善举,同时还能畅地把相关界面流分享出去。H5将公益组织、受救助者和捐助者,轻松地做了一个深度的融合。
用户的价值设计,以及低门槛准入
腾讯用互联网的产品思维和战略来做公益,这次活动也遵循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理念。只需要支付一元,就可以购买让人“舔屏”的画,可以保存下来做壁纸,并且真心挺好看。
一元并不多,是做公益很低的门槛,不会为其带来相应的心理压力,非常利于各个传播受众的加入。而且实质上也并不是买到画,但通过“买”却将裂变式的低价转变成具有公益价值的朋友圈传播。随手公益,获得这么美好的画作,何乐而不为呢?
社交引发病毒式的传播
和传统公益相比,互联网公益发挥了社交的力量。活动吸引了大家的参与和传播,就很容易感染到身边的人。根据六度空间理论,1个人首次传播可以影响至少6个人,那么二次传播中6个人就可以影响36个人,如此循环,进行多级传播,影响的人就像网状一样发散开去,影响力巨大。
尤其在朋友圈扩散开来形成影响后,就很更容易激发起更多人的参与、关注、传播和讨论。
据悉,这场“小朋友的画廊”,是腾讯一年一度“99公益日”中一项重要的全民活动。大家可以通过腾讯公益平台直接查询善款的后续使用情况。过去的2015年和2016年,腾讯公益平台分别筹集到1.28亿与3.05亿元善款。公益传播为企业的发展积累了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因为公益而变得美好,而公益也因为企业的支撑而变得具有可持续性。
本文由“一品内容官”微信公众号原创,转载请联系微:iloveneinei;投稿合作请发送邮件至:info@daedalchina.com。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