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毒Sir聊创业:公众号没有式微,只是在过渡期

举报 2017-09-11

跟毒Sir聊创业:公众号没有式微,只是在过渡期

来源:autocarweekly(微信号:autocarweekly)
文|Dedee
图|陈植雄、网络

毒Sir陈植雄的工作日是这么运转的:

起床后,先撸一遍今天报上的选题。10点到公司,和团队开会定完选题,然后指挥众人分工找资料写稿看稿改稿……

陈植雄说,公众号刊出的每一篇文章,创作时间大概需要两天——拿一篇最基本的影评为例。首先要把此篇的国内外资料过一遍,罗列提纲和重点;之后将相关导演和演员的重点作品挑出来撸一遍;每一篇稿件都要经过他三到四遍的修改,并将提到的重要镜头截屏或一帧一帧做成动图。

其中,标题最花功夫。一般每篇文章编辑交稿时要附上好几个标题,陈植雄与另外一名主编敲定,通常需要花上一个小时以上——每天要推送三篇以上,那就要三四个小时。

最后定稿推送。

一般而言,他会忙到11点多公众号发布完毕,到家一般在12点左右——专属他的时间刚刚开始:“我一般都是三四点钟才睡。在睡之前,我会趁机看一部电影。”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陈植雄的电影时间只在深更半夜,他也会在公司挤时间看上一两部片子。

“有种说法,当喜欢的东西变成了事业,那么这样东西很可能会变得无趣……但对我而言,看电影写影评永远不会无趣。如果有这种感觉,只能说明原来就没那么爱。任何真爱都会波动,但不会消失。现在我看电影还是会感动,前两天看韩国的《国家市场》就哭了。没办法,年纪大,泪点越来越低。”

跟毒Sir聊创业:公众号没有式微,只是在过渡期

粗略估算一下,陈植雄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以上,再加睡眠时间,所以他真正的私人时间,通常只有4个小时——都用在看片、看书和回微信写票圈上了。

“我其实就是一个无趣的人。”

他曾开玩笑道,“除了写影评,我几乎没时间额外练笔头,一定要有的话……写朋友圈算吗?”


1

“要联系到他……难,也不难。”给我打前战的同事曾这么形容,“他只在非工作时间回微信。工作时,其微信通常是关闭的。我给他发的每一条他都会回复,但有时要隔上半天甚至2天以上。这么忙,居然没给自己配个助理!”

不出所料地,陈植雄成为我目前为止,最难约的受访者之一。经过四个夜晚的沟通,我们终于在周六下午4点,通了半小时的电话——最后时刻还是当天中午12点敲定的。

电话里,毒Sir是一个操着广东普通话的80后“中年男纸”。和犀利毒舌、搞笑敢说的“文字形象”相比,他挺轴,有些端着,有些精英,给人的感觉主流而权威。让人想起公众号诞生之初,那个正统影评人的感觉,和那篇版面简洁、语言干练的《艾特熊和赛娜鼠》的影评。

“毒舌团队”诞生4年,虽然给陈植雄带来成功的事业和巨大的名气,但他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依旧是一个无趣的“中年男纸”:不会说场面话;不会撒谎;不同意你的看法时会直截了当地指出;被问到封号时,没有顾左右而言他,而是老实回答:“老号有350万,新号目前是50万,少了300万。”

跟毒Sir聊创业:公众号没有式微,只是在过渡期

“最大的变化?多了脂肪。以前我天生丽质有六块腹肌,现在因为晚睡,宵夜,有小肚腩了。”

他毫不顾忌地坦白大学学的是“企业向的应用心理学”,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他讨好粉丝的“重要工具”。

甚至有些私人向的八卦问题,比如有没有另一半,他也很实诚:“有。她也喜欢电影,但只是普通人的那种喜欢。”

不知他那个5000人的微信粉丝群(被人戏称为“太太团”)看到他这么直别别地秀恩爱和“卖队友”,会作何感想?

也难怪“毒舌团队”一直以来的官方受访人是老拍档运营者何君——“何君特能聊,毒Sir他不爱说话,但可以作陪。”打前站的同事曾这么形容这对合作八年的“最佳拍档”。


2

的确,毒舌之所以能成为“微信平台上做内容最好的人之一”,和他大学时读的专业密不可分。用陈植雄自己的话说:“企业向的心理学,一般学成出来是做HR、销售之类的。”

而这个心理学直男的第一份工,是在《看电影》。后者可谓是当年无数传媒专业大学生的“信仰之光”。甚至还有一个传说:这本杂志的实习生都无比牛逼,没有勇气千万不要跑去自取其辱。

记得我上大学时,有一个“学院派”的学长曾凭着一腔热血跑《看电影》编辑部毛遂自荐,最后铩羽而归。问他面试了些啥,他答:“面试问了我十部电影,居然全是冷门!我只看过两部……”

由此可见,陈植雄的看片量在大学时代已具规模。也难怪和他谈论电影时,语气谦恭,却又给人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跟毒Sir聊创业:公众号没有式微,只是在过渡期

第二份工是负责网易娱乐的电影板块,他在那里遇到了当时的顶头上司、如今的合作伙伴何君。两人在2013年自媒体行业刚刚起步时建立公众号,有一搭没一搭地运营着。因为两人都喜欢杜琪峰,后者自称杜Sir,他们便自称毒Sir。毒舌电影就此诞生。

从专业纸媒到门户网站,再到如今的自媒体……陈植雄没想到兜兜转转着,又将“应用心理学”这门非常实用的“手艺”拾起,被他恰当地应用在写影评和做公号上。他既了解影视圈的种种,又对受众心理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于是,那个一本正经的影评专家消失了,调整为一个“趣味高级,爱吹牛,爱喝酒,爱吃小龙虾,颇有见地,敢说话,能说到点子上的直男”。

这个直男最大的爱好就是“干死烂片”,而成就这一爱好的顶级烂片,无疑就是大名鼎鼎的《富春山居图》。那两句“就像狗熊冲进玉米地,东啃西咬,毫无章法,一塌糊涂”,“毒Sir看了《富春山居图》后,吐血三丈。五彩斑斓的屎还是屎。”至今还被许多粉丝津津乐道。

不过经历6月封号事件,陈植雄也坦言,如今语言组织上会更小心严谨,但并不影响整个团队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观点鲜明”。这是制造好内容的关键和评判标准,“好稿一定是观点先行,通过话题能够制造更多的东西带给读者。


3

采访完陈植雄后没几天,我参加了一场创业论坛,谈到了如今新创企业的成长模式是“精益创业”,就是创业者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过不断迭代快速获取认知的一个过程:

从0到1:试错阶段

从1到N:标准化和扩张阶段

从N到N+1:二次创业,跨界转型阶段


在我看来,毒舌的创业路数,就是“精益创业”的典型案例。

跟毒Sir聊创业:公众号没有式微,只是在过渡期

他们在3G门户逐渐式微、自媒体行业刚刚起步、无数人看不清下一步如何前行的时刻,注册并发布了第一篇文章。

一开始并不成功。

但两人的试错能力都非常强:比如将工作坐标选在偏安一隅的广州;比如2014年两人辞职专心做号,何君负责战略,陈植雄负责内容;比如重新定位“毒sir”的人格……每一步的未来都是不可预测的试错。

之后开始标准化和扩张:从陈植雄单枪匹马搞内容,到有固定人格的“毒Sir团队”诞生,再到有意识塑造不同形象,有云舅、机叔,表妹,接地气的小镇青年菊长,飙着川普主攻宅基腐自带骚气的椒爷,片单信手拈来的灵魂下载者肉叔……背后都有相对应的内容生产者。每个形象风格鲜明,对应受众精准。

但为毒舌电影定调的,依旧是“毒Sir”这个人格。

如今自媒体纷纷开始二次创业,跨界转型。毒舌电影也将布局做开——先是每个形象变成一个IP,开始独立发展。比如毒舌旗下的一档电影视频解说节目,就是以菊长为独立IP,并在各大视频平台都有发布。

除了不断挖掘IP,依旧叫“毒舌电影”的APP正式上线,目标很大:“做中国影迷第一入口,让影迷第一时间找到好片。”

同时,线下活动也在渐渐铺开。比如尝试众筹放映,包下一个放映厅,专为小众电影提供播放渠道,挑战现有发行模式。甚至还开了一家影业公司,往产业内部试水。

“但是未来将如何跨界,如何创新,有一点不会变。”陈植雄说,“‘Sir电影’这个公号不会式微,更不会放弃。因为我最擅长的,还是写影评。”


4

Q = autocarweekly

A = 毒Sir陈植雄

跟毒Sir聊创业:公众号没有式微,只是在过渡期

Q:何时开始爱上看电影这件事的?

A:大三。


Q:能说说契机吗?

A:契机?(笑)因为我有电脑了,大家80后,都是过来人。我父母是典型的那个时代的人。最初在他们看来,电脑就是用来上网、打游戏的游戏机,所以一直不允许我有(电脑)。直到我大三,他们发现电脑是必需品,学习工作之类的都需要……然后我发现了比上网和打游戏更有趣的娱乐——看电影。那时我疯狂下载疯狂看片。没有具体哪部电影让我顿悟,只觉得自己从此以后和电影无法分开。


Q:会不会回头看自己几年前写的东西?觉得当初怎么会有这样不成熟的想法?会不会经常自我怀疑?

A:当然会!我会时不时看以前写的东西,然后……哎?!当时这篇文章的这个想法真有点幼稚,现在我不会这么写,其实也算不上自我怀疑自我否认。我觉得这样挺好。这是一种进步,如果没有自我否定,那我这个公号也不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Q:除了自己的公号,还看其他电影公号吗?比如虹膜,豆瓣电影,独立鱼等等?

A:其实订阅了非常多的号。我有两个手机,一个专门负责运营,一个是私人的。两个手机的订阅号实在数不过来,但每天能让我打开的并不多,可能我每天就是看看它们的标题,知道它们写了些什么,有哪些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和灵感。我会看看虹膜,虽然它的点和我们很不同。其实大部分同类号没有什么看头,因为都是模仿我们的,比如排版上多插一些图片,比如一句话换一行。但……我们的结构和节奏,它们学不来。还有就是标题,好的标题一定是观点鲜明,很多时候,人家其实是转发你的那句话或者说标题。


Q:大量看片写影评会感到痛苦或迷茫吗?有没有想过,将来可能看一辈子电影写一辈子影评?

A:其实我只会写影评。不用神话或看低影评,任何大众职业的工作都是有方法论的,都是手艺,没灵感,就是你能力不行能力不行,多努力就是。多看,多想,多写,好笔头都是练出来。此外,目前真没有想过将来要做什么新的东西。


Q:有人说毒舌的力量已经非常恐怖,能影响一部小众电影的票房,左右一个明星的口碑。这是否意味着“毒舌电影”其实可以接电影的软性推广?为此你会不会得意?惶恐?

A:我不得意更不惶恐,如今的我非常谨慎。我们的公号阅读量,多的有上百万,少的也有十几二十万,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被无数人盯着!比如之前有一篇文章,我们写到电影中的某种微生物如何如何,然后就有好几个专业的读者留言说我们不严谨,其实这应该是什么什么……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了好几次。


Q:既然已经说到了这里,能聊聊今年夏天封号的那件事,带来了哪些影响?

A:是的。首先是让我警醒,文章措辞必须更严谨。如今我们的号只认真谈论影视作品本身,不再偏八卦类。第二,我坦白说,新公号“sir电影”相比之前少了大约300万订阅(叹气),但我觉得很快就能追平甚至更多。第三,新功号的打开率很高,每篇都有40%-50%。


Q:的确很高。不过如今大部分公众号都开始式微了,有想过“sir电影”这个公号的将来吗?

A:我不会放弃。我也不觉得如今公众号开始式微。我觉得这只是一个过渡期。既然是过渡,必然会让很多人不舒服不好受,但只要熬过去,我觉得公众号的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Q:平时你们参加影视作品的新闻发布会吗?

A:从不参加。我们故意远离北京,远离圈子,才能做相对独立的媒体。


Q:团队里肯定有很多娱记,都不跑发布会了,那不是自废武功?

A:的确有许多娱记,如今都是单独约专访。你懂的,那种发布会什么也问不出来,采访也都是走形式的群访,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认真和人约一个专访来得实在。如今我们的记者团有许多贴身专访的机会,比如之前的《007:幽灵党》,张艺谋的《长城》,还有李安、冯小刚、范冰冰等等……


Q:如何保证你们做的影评或访谈,立场客观公正?

A:影评没有“公正”,人们总会倾向那些说出我心声的评论是公正的,但永远不可能找到任何两个人,对所有影视的看法一致。对影评来说,自由(允许不一样的声音)和平等(建立让不同声音发生的平台)远远比公正重要。


Q:国产电影和国外电影,心里有没有偏重?比如在非国产电影保护月,同时有优秀的国产片和外国片,侧重点偏向哪里?

A:肯定是国产片!因为好的国产片和我们当下的时代和生活更为贴近,更能引发共鸣。比如《战狼2》,它有缺点,但它有一个大优点,是一部符合当下中国人的脾胃,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票房这么高,非常正常。


Q:那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将过去几部叫好不叫座的国产片,比如《荆轲刺秦王》,比如《杨善洲》,甚至是《空山灵雨》,放到当下放映,票房可能会如何?

A:我认为票房会比过去好,但依旧好不到哪里。就拿《荆轲刺秦王》为例。我个人很喜欢那部片,但我依然觉得它票房不能成功。原因就在它是文艺大片,不是商业大片。一部片的卖座,是要卖相、档期(市场)、口碑、营销多方面结合的。以上的这几部电影,可能只占了口碑,所以票房高不到那里去。还有一点我要说,国人对于电影的要求,这两年是越来越严苛的。你是不是觉得如今烂片越来越多?其实是眼光越来越高。就拿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电影打比方,你回头再看当年的那些港片,很多票房冠军拿到现在的电影院再放,肯定有无数人不买账。因为时代在进步,人的思维和眼光也在进步。


Q:最后一个问题。请问现在电话采访和之前微信联系,您用的是哪个手机?

A:私人的。


跟毒Sir聊创业:公众号没有式微,只是在过渡期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