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文案,改变客户的“心理账户”,让客户自动交钱?(下)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01-25

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今天晚你打算去听一场音乐会,票价是200元,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你发现刚买的价值200元的电话卡弄丢了。

 

你是否还会去听这场音乐会?

 

实验表明,大部分人仍旧去听。但如果情况变一下,假设在你马上要出发时,突然发现门票弄丢了。

 

如果你想要听音乐会,就必须再花200元钱买张门票,你是否还会去听?结果却是,大部分人不去了。

 

可仔细想一想,上面这两个回答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不管丢的是电话卡还是音乐会门票,总之是丢失了价值200元的东西,从损失的金钱上看,并没有区别。

 

之所以出现上面两种不同的结果,其原因就是大多数人的心理账户的问题。

 

人们在脑海中,把电话卡和音乐会门票归到了不同的账户中,所以丢失了电话卡不会影响音乐会所在的账户的预算和支出,大部分人仍旧选择去听音乐会。

 

但是丢了的音乐会门票和后来需要再买的门票都被归入了同一个账户,所以看上去就好像要花400元听一场音乐会了。就会觉得这样不划算了。

 

再比如,人们会把辛苦赚来的工资和意外获得的横财放入不同的账户内。

 

很少有人会拿自己辛苦赚来的10万元去赌博,但如果是中彩票的10万元呢?拿去赌的可能性就高多了。

 

因此,如果消费者觉得159元的课程不便宜,那就换成“5杯星巴克”“一件衬衫”的价格,让消费者从喝咖啡/买衣服的“心理账户”中取出来159元用于买课程,心理上就觉得没那么贵了。

 

 

 

文案大师奥格威在20世纪就会用这一技巧了。他曾经为英国某品牌轿车写过这样一个文案:

 

我用驾驶XX轿车省下的钱,送儿子到格罗顿学校念书。

 

这里本质上也是偷换了消费者的“心理账户”,通过将买车的钱与用于子女教育的钱相关联,让消费者产生一种“赚到了”的心理,从而引发购买行为。

 

文案本质上是“翻译”的工作,这要求我们运用文案的技巧和力量,将专业、难懂的产品功能“翻译”为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利益点。

 

这不仅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更需要对产品的透彻了解和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洞察。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更多详情了解《揽客魔课堂》

 

 

 

回复对应关键词.学更多实战干货

 

《微博处处是流量,解析日引200+的干货实操!》

回复“微博”,立马学习!

 

《微商微博引流方法:玩转个人IP定位,收获持久精准流量!》

回复关键词“IP定位”,立马学习!

 

《干货:关于QQ兴趣部落营销推广引流之术》

回复关键词“ 部落”,立马学习!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