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CNY急救指南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
也到了第二届在家隔离,在家办公的日子。
新年嘛,总会给你玩点新花样,比如今年的新花样就是——就地过年,老家不欢迎你。
满心欢喜的买了新衣服,就等着走亲戚的时候艳压群芳,结果却被告知只能在家孤芳自赏,你理解这种心情吗?
到了我这个年纪,不串门唯一值得高兴的事情,就是不用给熊孩子们包红包了。
省下的红包钱,都是下个月的房租或者月供,想到这儿又突然高兴不起来了。
既然回不了家,过年的气氛还是得搞起来。
比如,贴个春节氛围组的门面——对联。
缺乏流动性的社会
现在的对联也是会玩得很。
从“不劳而获”到“一夜暴富”,简简单单一副对联,不出二十个字,却能写尽了屋主的白日梦和不思进取。
我在微博找对联的时候,看到一条十分有意思的对联。
简简单单十三个字,写出了多少当代年轻人的心声:莫挨老子
整个社会,最具活力的一个群体,主动选择与外界切断联系。
个体失去了活力,仿佛一滩滩的死水,这些死水又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缺乏流动性的社会。
首先,对我说的流动性缺乏,做一下简单的说明。
在大空间上的缺乏流动性,核心表现就是“春运”。
2020年的春节停摆了半次,大家可以准时回去,但是无法准时回到各自所工作地城市。
今年,干脆就提前号召大家不回家过年,就地安顿。虽然依旧有很大一部分人会踏上春运的旅程,但肯定也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不回家过年。
人类史上,最大的迁徙运动,在规模上出现急剧的萎缩,这是一种人口流动性缺乏。
在小空间上的流动性缺乏,核心表现是互联网带给大家的便利性。
早些年,网络上出现过一个询问,你的理想生活是什么?
其中的一个高赞票回答是:我要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千兆宽带,能叫外卖,快递直达。
以现在快递和外卖的发达,只要年轻人的经济条件允许,他们完全可以不出门的度过自己的一生。
年轻一代,在物理空间与他人的必要接触和交流的减少,这是个体的流动性缺乏。
最后一个不流动性是阶级的不流动性,用一个流行词就是阶级固化。为避免过分制造焦虑,这儿就不做展开了。
大家知道有这一层意思在就行。
在今年春节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上,大空间与小个体流动性缺乏导致的共振,将会导致很多品牌原本的CNY Campaign面临巨大的执行挑战——CNY Campaign到底会以怎样的一份报告收尾。
线下场景失效
我猜,现在肯定有不少的品牌和乙方陷入了抓狂的状态之中。
去年攒着没用到的创意物料,快在D盘中发霉了。原本以为终于可以拿出来,小修一下直接拿来用来了。
从业多年,终于可以执行一波轻松些的CNY Campaign了。
结果,国家发布了就地过年的倡议,并且每天升级一次疫情防控措施。
真就是做梦娶媳妇,空欢喜。
这个时间点,CNY Campaign取消是肯定取消不了,但继续搞下去,肯定会有很多的资源打水漂。
现在应该怎么办?
解决问题,从问题产生的原点出发。
这次CNY Campaign遇到的问题是,回老家的人会大量减少,即使回到了老家串门频率也会降低。
线下场景是失效的。
这是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确定性。
确定性意味着可控性。
线下场景的失效,必然导致线上场景的爆发。一如2020年游戏、直播、社区团购的火爆。
在线下场景失效,线上场景必定再次集中爆发的情况下,品牌可以如何抢救CNY Campaign?
“大家”与“小家”
依旧,先确定思路方向。
一条思路走“自己”路线,另一条思路走“家人”路线。
走“自己”的思路指:“你”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这个思路不是要去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而是在自我意识空前泛滥的当下,引导消费者建立一种“心安即是吾乡”的意识。
再来说一下“家人”这条路线的思路。
在2021年就地过年的大背景下,一个“大家”被拆成了两个、甚至三个“小家”。
受到中国传统“家”文化的印象,“大家”的概念是高于“小家”。
当父母在维护“大家”这个概念的时候,他们自己的“小家”是被置后的。
每一个孩子的归期,都是父母的神经高度紧张的日子。
正因为“大家”这个概念太过深入人心,所以品牌们会让婆婆和妈妈在一个厨房吵闹,然后越吵越热闹;高龄老父亲在大雪天为孩子铲雪,只为给孩子一条回家的路;农村的老父亲与隔代的孙儿变着戏法,希望变出一个团圆年。
大过年非要去父母家?
把父母接到自己家,不行吗?
开辆车去接一下,车胎一定会爆还是咋地?
父母想见孩子是真的,见了孩子之后血压会飙到180也是真的,三天之后更是会琢磨,孩子回家其实是想对自己图谋不轨。
在“大家”概念下,其实大家开心不了几天。
大家在一起过年不好嘛?当然好,这属于传统,只属于除夕夜。
“大家”不在一起过年不好嘛?当然好,虽然反传统,但属于这个缺乏流动性的时代。
说完思路,再说手段。
上文提到了“大家”与“小家”的两条思路。
这两条思路没有优劣,没有对错。考虑到今年国家号召就地过年的特殊情况。个人觉得“小家”这个思路可能会更合适。
“小家”,各管各的过年。父母享受老年的二人世界,年轻人远离三姑六婆的唠叨,拥抱B站、抖音和王者荣耀。
这是一个反传统的思路,支撑起这个思路的手段必定也需要是反传统的。
看一下在传统认知里,春节有哪些传统元素。
由近些年过春节的细节来看,很多传统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年夜饭不必是家里亲自开火做的,春晚不一定非要看央视的,红包不一定非要纸质的,拜年不是非要物理空间的面对面,春联不一定只祈福。
“福”字不一定要倒着贴,正着贴可以显得很正气。
透过形式,看春节传统的内核,我们发现传统本质是一个彩头。
比如,“红包”在我小时候还不叫“红包”,而是叫“压岁钱”。
压岁,是“压祟”的意思。寓意压住不吉利的东西,保佑平安。
参与者而非消费品
在我看来,品牌的CNY Campaign不应该是“毕其功于一役”的玩法,而应该是碎片化的玩法。
一句“XX一下,年味到家”之类的话术已经明显不够用了,而且采办年货仅仅是春节的一个小场景,支撑不起春节这样一个持续性的状态。
当品牌抓住单个场景或彩头后,很容易就发生顾前不顾后的情况,比如抓住了年夜饭,就可能顾不上初五的迎财神,以及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在传统与彩头之间,存在着一大块可供品牌灵活操作的空间。
在CNY 这个节点,我一向主张:用彩头的碎片化来应对消费者时间的碎片化。
碎片化这个词已经被提烂了,但我今天还是要把它拿出来。
我说的碎片化不是要品牌拍个几分钟的品牌视频,然后去抢那5分钟10分钟,而是让消费者在5分钟或者10分钟的碎片化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品牌信息。
比如一些列高清的“福”字,不仅可以用支付宝扫,还能打印出来贴门上;“大吃一京”,“可把爷整乐”表情包;微信8.0推出后,品牌甚至可以占据消费者的“状态”,让消费者免费成为你的广告位。
总之就是,品牌为消费者备足线上交流的“弹药”与“物资”,尽量让自己在春节期间有用起来,成为人们春节的参与者,而非仅仅是个买回家就放在一边的消费品,或者串门时的敲门砖。
如果真想走“大家”的路线,不如和腾讯游戏合作。直接承包春节期间的“欢乐斗地主”。
玩家每天上线之后,“地主”就在游戏内喊一嗓子:“XX品牌,送您30,000欢乐豆。欢乐斗地主,全家也能一起逗!”
当欢乐斗地主的背景音乐响起时,我就想起了那个男人的那杯卡布奇诺。
小结
在今年春节这么一个特殊的节点,以及未来年轻一代流动性缺乏的大势下,CNY的传统思路及手段都将逐渐失效。
打破传统将会成为品牌CNY Campaign的常态命题。
哪个品牌能率先打破传统,哪个品牌就能先拿下CNY Campaign的胜负手。
从这个CNY开始,接受和拥抱变化。
毕竟,“世界上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
最后,祝大家明年春节都能陪在家人身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首发公众号:左尔击(ID:leftearji)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