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本土公关二十岁:致敬一代“牛马”乙方
来源:关公小姐(微信公众号:shida0625)
作者:关公小姐
数英网用户原创,转载请遵守底部规范!
1998年成立的腾讯,1999年成立的阿里巴巴,2000千禧之年成立的百度,当我们习惯于跟着虎嗅和老编辑们的节奏,在深夜地铁里对中国互联网界的风云轶事进行着反复咀嚼的时候,谁又曾留意到,一直隐姓埋名在企业和品牌身后的公关圈里,第一批立足下来的中国本土公关公司,已经先于BAT迎来了“弱冠之年”。
北京地铁10号线长春桥以西到西四环之间,2010年以前这一带还是本土公关的CBD,云集了包括蓝标、际恒、灵思等多家领先的本土公关,际恒和灵思甚至还曾同处世纪金源一个屋檐下。就像中关村创业街的互联网创业者们,聚集在一起,感受着彼此的体温。
但此后不到十年间,曾经并驾齐驱的本土公关们,却早已迎来了各不相同的命运。西四环的“同学聚会”上,各自又该拿着什么样的名片去劝酒吹牛?
01
2013年10月,走进位于朝阳区酒仙桥北路恒通国际创新园的C9楼,门口的大屏幕在24小时循环播放着央视朝闻天下的专题报道——《中国合伙人:蓝色狂想》。彼时,蓝色光标刚刚收购了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全球知名公关集团Huntsworth 19.8%的股份,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是中国本土公关公司第一例海外重大收购,也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营销传播领域投资世界巨头公司,其标志性意义可见一斑。
一直擅长帮品牌寻找新闻点的“颜色公关人”们,这一次抓住一波海外并购的时机,狠狠地为自己公关了一把,特别是央视的专题报道,让蓝标合伙人的故事披上了愈发传奇的外衣。
此时,距离蓝色光标登陆创业板已经过去了整整3年,而蓝标的股价也迎来了历史峰值,处在“坐60望70”的强劲势头之中。
02
1991年,赵文权从北大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毕业,随后被分配到王府井百货大楼,刚进去时下基层培训卖布鞋。常听有业内人士吹捧说“蓝标的Oscar以前还是卖布鞋的呢”,但也不想想,干部下基层学种地和农民能一样么?
毕业那会儿赵文权暂住在同级好友孙陶然的小平房里,孙陶然在四达广告上班,就游说赵文权来四达。后来孙陶然的“枕边风”果真奏效了,赵文权决定辞职“下海”。
赵文权对“下海”一定不陌生,因为他是舟山人,长在东海边。
这个偏居浙东北的小地方有两样出名的东西,一个是群岛和渔场,另一个是普陀山。赵文权说自己是个“容易妥协”的人,换句话说懂得变通,倒也是有点岛生水长的人自有的灵性。
赵文权和孙陶然在四达集团工作期间的客户均是IT企业,正是这段时间,他俩结识了许志平、陈良华和吴铁,彼时三人分别是联想公司总裁办主任、长城电脑市场部总经理和连邦软件总裁,这段经历堪称“蓝色合伙人前传”。
后来,赵文权看准了公关行业的未来机遇,所以想自己创办一家公关公司,于是找到孙陶然,要拉后者入伙创业,两人一拍即合。为了壮大力量,二人又邀请了许志平、吴铁和陈良华3人一起创业。
1996年8月,赵文权、孙陶然、吴铁、许志平和陈良华齐聚北大南门外的一幢写字楼内,合伙创立了蓝色光标。5个人每人出资5万元,人均持股20%,“蓝色合伙人”元年到来。
蓝标的起步与当时国内的IT大潮密不可分,全球IT公司相继涌入中国,本土IT企业方兴未艾,实达、APC等成为蓝标的第一批客户,1998年联想、AMD、思科等加入蓝标元老级客户阵营,特别是联想,在公关圈一度与蓝标深度捆绑,至今蓝标内部还流传着部门领导和联想女客户的各色小道花边。
创立前7年,蓝色光标只做IT行业的公关业务。此后,蓝标发展顺风顺水,2005年,年利润达到1700万元。这期间,蓝标合伙人中出现了卖公司的声音,毕竟这样一个年利润对于一家独立的公关来说,发展已经触及天花板,接下来就是“见好就收”和“稳中求险”的选择了。
在赵文权的坚持下,2007年下半年,蓝标合伙人决意要对外并购。蓝标,要做中国的WPP。
2010年2月26日,蓝色光标正式在创业板挂牌交易。此后,作为一家公关公司,蓝标登上了亚洲级别。从2011年开始,先后收购了美广互动、今久广告、精准阳光、博杰广告、蓝色方略、香港Metta广告、We Are Social等业务品牌,又与北京电通合资成立电通蓝标,业务遍及公关、广告、数字营销、媒介代理等线上传播的所有领域,2013年的营业额高达35亿元,蓝标的市值也迎来历史峰值。终于,蓝色光标集团有了WPP的雏形。
毫不夸张地说,蓝标是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影响力超越公关范畴的传播公司,因为就连八线小城的股民,都知道蓝标这家公司,都在K线图前操心着蓝标的股价。
但最近几年,曾经的“公关第一股”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股价一路跌到个位数,市值大打折扣。可即便如此,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蓝标在本土公关界的地位依然无可撼动。
03
蓝色光标无疑是本土公关的成功代表,蓝标式奇迹也刺激着其他卧薪尝胆的本土公关们,这其中自然就包括迪思、际恒、灵思甚至海天网联这些与蓝标同时代成立的本土公关。
1996年黄小川创立了迪思,同样是1996年,周元晖创立了海天网联,李辂创立了嘉利公关,1997年肖军创立了际恒,1999年谭明创立了灵思,至于宣亚等如今行业前排的本土公关们,要论资排辈起来,都还只能算是“小字辈”了。
“90后”的本土公关们,就这样成为了“大叔”。
04
迪思,业界对其有中国公关“黄埔军校”的美誉,迪思传媒的创始人黄小川本人也被誉为“公关黄埔军校校长”,在公关圈的头衔儿不少。
说起来,黄小川和赵文权还是北大的校友,只不过黄小川是学地球化学的理工男。要说黄小川这个人不去做互联网实在是可惜了,一来北大毕业,二来工科男,三来黄小川的名字怎么听怎么都觉得有互联网大佬的那个味儿。
从北大硕士毕业,黄小川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地质科学院。但仅仅4个月后,他就选择了离开,原因是那儿的学术气息无法激发他的工作激情。嗯,有追求的青年。
黄小川辞职后的选择也是“下海”。这在当时同样是备受争议的决定,就像你邻居家的二哥辞去了好好的公务员工作,说要去卖烤红薯,在炭火中感受生命的碰撞和工作的激情。而且这事儿还是放在第二十多年前。
黄小川“下海”后去到一家隐形眼镜公司做营销,正是这份工作,在黄小川并不幼小的心灵上及时种下了营销的种子。1994年黄小川终于加入了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公关公司,开始了“乙方”的角色生涯。
迪思的名称D&S,其实是源于民主与科学(Democracy and Science),也就是历史书上说的“德先生”和“赛先生”。黄小川拿着北大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思想来给公司命名,不但显得真的很有文化,而且加上了北大背书,拿现在的话来说还能叫“不忘初心”。
高,实在是高。
1996年刚起步时,公司只有三个人。迪思接的第一单生意,居然是帮思科做翻译,对,就是新闻稿英译中那种。但正是凭借着这个几百块钱的大Campaign,黄小川和迪思赢得了思科这个客户。
接下来,从3个人到500人,从1个公司到9个公司,从思科一个客户到30多个长期签约客户,从白手起家到1亿多的年营收,黄小川掌舵的迪思,逐渐成为中国本土公关的翘楚。
终于,摆在黄小川和迪思面前的目标渐渐清晰:上市。
一直以来,黄小川都期望公司能够实现上市,但随着2010年蓝色光标在深交所上市后,上市这扇大门似乎对公关行业永久性关闭了。
黄小川逐渐意识到,公司的上市之路远比看起来还要长,创业板上等待上市的公司已经排了几百家。直到2013年底,华谊嘉信的身影出现在了迪思的收购谈判中。
提到华谊嘉信,此前普遍都觉得陌生,这家本土公司2010年就已经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也是第一批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15家公司之一。成立于2003年的华谊嘉信擅长线下,在广告公关圈,乙方本身就低调,做线下活动的就更“没脸儿”了。直到关于华谊嘉信收购好耶广告的新闻报出来,多数从业者才开始关注到这家公司。
双方的并购谈判很顺利,短短3个月,差不多就敲定了所有的收购内容,华谊嘉信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迪思传媒100%股份。收购结束后,迪思传媒依然可以保持独立品牌和业务的独立运作,业务团队也不会有变动。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收购中有个重要细节,华谊嘉信与迪思传媒签署了对赌协议,在三年内,按照估值要完成相应的业绩,例如2014年要完成4000万元的纯利润。
在正式整合纳入华谊嘉信的前一天,黄小川发了一条意味深长的朋友圈:
从明天开始,迪思正式加入华谊嘉信,加入华谊嘉信可以真正实现线上线下整合,真正有机会挑战蓝标,超越蓝标。
赵文权在10公里以北的酒仙桥被突然@了。
这一幕让我浮想起这样一段狗血的剧情:一位痴迷某位风流少年的少女,在频频献殷情而得不到少年回应之后,果断选择嫁给了少年的杀父仇人,用一生幸福做赌注,为的就是要气气他。
接下来,迪思也不出意外地被扣上了这样的大帽子:借壳上市。借壳就借壳吧,终究是上市了。
05
灵思的创始人谭明,1994年毕业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和黄小川一样,谭明也是工科生。在赛迪集团任职5年之后,谭明于1999年创立了灵思,拿他的话来说,是用“吃面省下的钱”来创业。
说到吃,就不得不提一下:是否有食堂是衡量一家公司员工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在公关圈里,能有食堂的公司并不多见,蓝标算是一家。但事实上,早在蓝标之前,灵思在鸿运大厦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食堂,那会儿在灵思一街之隔的星城国际的蓝标员工,可还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
当时灵思的盛况,可见一斑。
灵思也曾是领头的本土公关里面,为数不多的把办公室放到国贸附近三环以里的公司。至今,在呼家楼附近的万通中心,还驻扎着灵思的子公司灵思沸点,这是一家专门从事大电影推广和相关娱乐营销的公司。
鼎盛那会儿,灵思内部还流行了一套KPI考核体系,据说整个公司都陷入了疯狂。曾经的灵思实习生回忆,那会儿,就连实习生都要背KPI,实在是骇人听闻。
但自从2012年之后,业界似乎很少再听到有关于灵思的消息,这家曾经一度跟蓝标、迪思等齐名的本土公关,仿佛突然就销声匿迹,一不留神就被甩开了身位。公司的颓势也反映在一系列缩衣节食上,曾经让同行羡慕的灵思食堂也不得不关停了。
虽然如此,江湖上依然留有灵思的传说,只不过久经蛰伏,这一次出来的行业声音并不是那么友好。
2014年6月,业界爆出了灵思将被蓝标收购的劲爆消息,更是有报道给出了“6亿作价”的数字;甚至还有关于灵思总裁谭明“患上癌症”的传闻。按照当事人谭明的说法是,各种传闻“杂交发酵,愈演愈烈”。
墙倒众人推也大抵如此了。
最后,传闻甚嚣,逼得谭明不得不出来现身说法,在灵思官微上写下了洋洋洒洒2000多字的“走心”长微博,主题叫《改变自己》,足够拿下那年的PR圈新概念作文奖。
长微博里,谭明还提到就此事专门跟神交多年的赵文权通了电话,聊聊眼前的八卦。但是谁知道呢,保不齐电话那头的赵文权人家就真的这么想过。
和黄小川的迪思一样,谭明的灵思也一直在为上市的目标努力,只不过迟迟没有回响。大约是在2010年前后,“充电”回来的谭明开启了公司发展的新战略,并将公司改组为红筹架构,寻求海外上市突破。但由于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巨大差异,红筹架构运行四年之后,灵思还是决定回归国内市场。
也许正是这一次的折返耽误,灵思错过了和蓝标同时代上市最好的时机。于是外界看到,这几年灵思的境遇说不上一落千丈,那也是江河日下。但消颓之中,也有缓缓的阳光照射进来。
2013年8月20日,灵思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北京签约,完成了自己的首轮融资;2014年1月4日,灵思落实合伙人制度,与旗下6家公司的7位管理合伙人和38位业务合伙人签约;2016年7月,灵思发布《公开转让说明书》,为上市做着最后的准备,而在低谷中坚守在灵思的老人们,终于迎来了成为公司股东的机会,看到了在灵思沸点边上买房的希望;2016年9月5日,灵思正式挂牌新三板。
2017年深秋,对于卧薪尝胆已久的灵思来说,或许是光明来临前的最后寒冬。此刻,如果你在地铁东风北桥站抓到一个灵思员工,问他公司什么时候上市,他一定会说:快了吧,因为最近财务变态得很。
06
跟独立上市的蓝标、借壳上市的迪思以及苦苦挣扎准备上市的灵思不同,际恒公关走过的是另外一条不同的道路,而且有些“洋气”。
2011年的初夏,东直门居然大厦,际恒的员工在畅想着下半年的工作。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是以后该如何介绍自己的公司。是“明思力集团成员”,还是“阳狮集团旗下亚洲最大的公关公司”,亦或是“世界TOP5的传播集团阳狮买了都说好的公司”?不管用哪个定位,总之际恒摇身一变,成了外企的子公司。
对,这听着很法兰西。
1997年肖军创立际恒的时候,或许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的公司的前景会以被外企并购的命运而尘埃落定。与蓝标以服务IT客户起家不同,际恒是较早开始做汽车领域的公关公司,以至于后来际恒并入明思力集团之后,肖军还以创始投资的身份,做起了淘气档案,也算是干一行吃一行了。
肖军是个善于洞察的人,这或许跟他的专业和早年工作有关。其本科毕业于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管理信息体系专业,大学毕业后又到赛迪集团从事了两年多的市场研讨工作,说起来和灵思的谭明也算是同事了,这也反映了早期公关开拓者的一个普遍背景,媒体出身创业,而跟媒体行业有强关联的就是广告公关。
赛迪期间,肖军参与调查各家大中小型机和微机的渠道战略、企业战略、销售战略等,顺带加了一批IT媒体的微信朋友圈。
肖军还是一个博爱的人,音乐、体育、诗词、书画都是他的最爱,特别是读书。也许是因为喜欢读书和洞察的缘故,肖军总能总结出好多大道理,拿现在的话来说是相当可以“忽悠”客户了。至今在网上一搜际恒肖军,出来的都是各种公关理论。但,对于做公关而言这些一套一套的很实用。
如果说迪思是中国公关的“黄埔军校”,那么际恒或许也能称半个吧。1999年肖军曾试图尝试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将管理权力下放给新的高管,很快公司在年底时便呈现了一场人才危机。于是,2000年5月肖军重返际恒,着手整顿团队,构建人才培育体系。际恒系人才远的不说,据笔者所知,上面说到的灵思高管里,就有不少是际恒出身。
今天,在际恒公关的官微首页,仍赫然放着肖军和阳狮掌门人列维的合影,而官微的头像上,新logo Genedigi边上是阳狮的标志性狮子。或许对于肖军和际恒来说,公司的目标早早就变了:不仅仅是做明思力集团的际恒,而是做阳狮的际恒。
07
股价挣扎的蓝标,成功借壳上市的迪思,依然在谋求IPO的灵思,披上“洋皮”的际恒,在二十岁左右的妙龄之年,本土公关的前辈们经受住了生存的考验,经历了各自的斑斓,也迎来了各不相同的归宿。
当提到本土公关的时候,很多人会情不自禁地浮现起诸如“黑公关”之类的名词,但说到底,公关终究是个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行业,黑公关与白公关往往也在一线之间。用黑白来评判二十年的本土公关之路,多少有失偏颇。
二十年,改变的不止是公司的命运,还有公关的环境,优秀的公关人才不再只是公关公司的特产,“乙而优则入甲”。于是,甲方霸道,乙方弱势,即便纵横二十年的公关大佬们不会轻易承认乙方的话语权早已微乎其微,但基层员工的日常妥协却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某种程度上来说,本土公关处在行业的相对底层,既没有众人口中高大上的Global agency那么光芒四射,也没有新涌现的创意型公司那么眼前一亮,但就是这样一批稳扎稳打的公关公司,经历过岁月和风浪,拥有过光荣与梦想。
什么是牛逼?做牛做马二十年,依然坚挺,难道还不够吗?
< 就这样 >
关公小姐(微信公众号:shida0625)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