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打造数字化电梯---社区媒体未来的唯一解法
以新潮传媒为代表线下社区媒体,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变革,试图将电梯广告从传统的“手工时代”推进到数字化时代。
如今像广告换刊以及广告效果测量等步骤已经实现了完全的线上化,而且针对每一个小区及人群还有不同的大数据标签以实现效果归因,智能匹配。
有关社区媒体数字化的想象正在被梦想家逐一践行,但尽管如此,在新潮传媒张继学眼里,电梯媒体的数字化进程也不过百分之五六十,未来还大有可为。
其实,物联网让很多原来没有互联网属性平台有了数字化的能力,互联网也因为物联网的发展而有了更多场景衍生。 他们就像两条反向衍生的螺旋线,在命运的安排下最终交织在一起,成为支持创新和发展的命脉和DNA 。
而着眼未来,从线下社区报到移动互联网,再到重新回归到线下数字化社区媒体的过程中,一切互相映射、互相参考的发展都有迹可循。
01. 以社区报为开端,社区媒体进入新阶段
2004 年到 2011 年是社区媒体的开始阶段,特别是2004 年前后批量出现了大量都市报主导创办的社区报或社区版。 比如长春的《巷报》,当时的创办理念是:立足长春市,面向东北三省广大城市和城镇社区,北京的《华夏时报》定位为“中国第一份商圈社区报”,长沙的《东方新报》定位为社区报。
而新潮传媒创始人张继学也创办了《新潮》,这样一本立足于全川发行的媒体。
只是尽管当时社区报发展迅速,但这一时期带有都市报烙印的社区报,依旧沿用传统的大众媒体传播理念来经营,因此也难逃与都市报相同的厄运。 不过,相较于其他报业均获得短暂发展后迅速停刊,《新潮》刊却均期稳定印数25万余份。
在成都,《新潮》成为继《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之后迅速成为发行量第三大的平面媒体,占成都周报市场近60%的市场份额。
有关社区报的概念,你可以理解为服务于社区居民、商家需求,通过广告创收的报刊。对社区报而言,市场占有率就是生命线。
在这种情况之下,2007 年前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分支。 第一种,是在其他报社在寄托于新媒体转型未见稳定盈利的情况下,为了摆脱都市报模式而产生的新玩法。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为2009 年创办的《社区晨报》,他们与上海 30多个街道合作创办的社区报,盖了上海市 3000 多个小区,通过规模化让广告营收获得稳定增长。
第二种,是社区报线上发展后诞生的社区网站,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为2008年张继学将新潮刊升级后,创办的新潮网。
作为一种新媒体形式,互联网的出现颠覆传统的传播模式,这一阶段,提升参与性和互动性成为媒介的发展趋势,社区网站与社区报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广泛的参与性和及时便捷的互动通讯。
0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区媒体有了服务意识
如今看来,社区网站应该最适合社区报的发展路径,目前新潮生活周刊依旧在稳定运营。
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报纸报刊的业态在现在的确有些过时。在新媒体摧枯拉朽的变革过程中,他们都已经被归纳到传统媒体的范畴中。
这也是一段有意思的发展过程… 最大的变化奇点,应该是2011年伴随着微信等移动社交软件的诞生,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站开创了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在这一阶段中,社区媒体发展与变革同时进行。
进入新媒体时代,社区媒体发挥“小而美”的力量作用,社区报深入到街道及其辖区单位,成为真正贴近社区居民生活中去的报纸。
社区微博则成为社区对外宣传建立形象的传播平台,社区微信公众号除了发布原创内容外还可以与社区报进行品牌合作,“报微一体”模式彰显生机。 对新媒体从业者而言,说“报微一体”还有点陌生,但说“本地号”大家都懂,也就是那种包含本地新闻,也有商企合作的玩法。 2014 年左右,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入最高峰。
无论是本地号还是社区媒体,都凭借深耕社区多年的嵌入优势不断突破变革,社区媒体开始突破“社区圈”的局限,以打造另类媒介的公共性为目的。 其实,所谓的公共性其实就是指社区服务。
具体的应用体现,大家可以参考这次疫情期间各类“本地通、本地宝”等微信公众号提供的防疫政策查询、绿码通行证等服务。 总之,在现阶段,无论本地号还是社区报都不止打造媒体、居民、社区三者之间的关系圈。
而是基于社区媒体的公共属性,从构建社区文化生活圈、社区信息、社区服务上,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发展建设事务,一定程度上赋权于社区居民,服务于居民。
03. 大数据赋能下,电梯媒体的新想象空间
互联网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走过了Web2.0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今进入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物联网时代。
随着5G时代到来,以往的媒体业态还将进行一轮重新变革。
正如同新潮传媒张继学所言,“新技术(的诞生)会让很多行业在未来8-10年重来一遍。线上媒体的发展轨迹,在线下将重走一遍。”
社区媒体进行自我变革的方向,在笔者看来以下两点最值得关注。
1). 找到新的内容承载平台
无论概念有多先进,模式有多合理,归根结底还是看谁离社群居民更近、谁能更好的沟通社区居民。
类似电视、机顶盒子之类的数码产品都太过于私人化,不能当作媒体,只有电梯智慧屏幕才能兼具公共和媒体的两种属性。
2). 找到新的内容生产者
在传统媒体时代是PGC生产内容,也就是专业新闻工作者生产内容。
到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主导内容生产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导致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集体转向为移动互联网。
而到了物联网时代,真正的内容生产者一定是企业和机构。
很多企业以为电梯媒体只可以打广告,实际上电梯媒体是企业和社区居民沟通的唯一平台,也是企业用内容服务社区居民,提高品牌溢价的新方式。
总之,倘若社区媒体的使命是打造一个基于社区物理基点而展开的、充满粘性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传媒互联平台。
那么想要社区居民与社区媒体间真正建立“强关系”形成多端联合的媒体平台,电梯一定是其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一环。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