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效果之前,我和你一样,也无法想象一套 都,是,斜,体 的中文字型会是什么样。
来源:未来预想图(微信号:D-Labo)
采访:李思嫣 | 编辑:赵慧
原标题:你知道吗,腾讯换了 logo,还有了一套新字体
数英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今天,腾讯发布了他们的新字型——“腾讯字库”,一套包含 7000 多汉字、还有日文、拉丁文、英文的斜体字体。
腾讯大楼上的中英文 logo。 图片来源 | 腾讯
《腾讯字体-设计背后的故事》
腾讯字库由字型设计公司 Monotype 的字体设计师小林章提供指导,字体设计师许瀚文主导中文部分,日文字体设计师土井遼太负责日语假名设计,拉丁文字体设计师 Steve Matteson、Juan Villanueva 也参与了汉字以外的字型设计。
它是一套品牌的定制字体,将会应用在品牌产品的 logo,标题和公司宣传等方面,但并不会被运用在微信或是 QQ 的用户界面——这一点,它或许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样。
《未来预想图》×许瀚文:
你不知道的“腾讯字库”和字体设计美学
许瀚文,中文字体设计师( Typeface Designer )、文字设计师( Typographer ),毕业于香港理大设计视传学科。现为 Monotype 高级字体设计师,前英国字体公司 Dalton Maag 字型开发员,为英特尔、HP 惠普等设计中文企业字型;信黑体团队字体设计师。 2017 年被杂志 《 HK Tatler 》 选为 “Generation T” 香港才俊之一。 图片来源 | Monotype
Q:腾讯为什么会想要请 Monotype 来设计一套企业定制字体?
许瀚文:明年是腾讯成立 20 周年,对它们来说,用一套统一的字体来“发声”,能更体现企业发展的需要——你不会想要自己和其他公司用同样的字体、毫无个性吧?并且,腾讯旗下有很多产品,比如微信、QQ、腾讯公益等等。现在,它们的表现形式都不一样,而腾讯想要统一所有的项目形象,在视觉上用也同一种声音代表腾讯。
Q:腾讯为什么选择了“斜体”这样一种不寻常的定制字体?
许瀚文:其实,腾讯一直以来都对斜体情有独钟,原先的斜体 logo 就有 20 年之久。腾讯觉得, 斜体有一种向前的意味,斜体具有的动感和速度感更能体现他们企业的中心价值——有信心带领科技上的潮流。此前在做一些标题和宣传文字的时候,他们就有把字体弄斜的习惯。所以,这一次腾讯在考虑新字型的时候,请我们一定要做一套斜体,将这种企业文化用视觉方式展现出来。
腾讯字库依旧保留了原先 logo 的斜体特征,却没有普通的汉字斜体(oblique)的生硬感,并且传递出腾讯“有带领科技信心”的企业价值。 图片来源 | Monotype
Q:设计斜体字型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吗?
许瀚文:当然啦。因为在汉字的历史里,“斜体”这个概念从未出现过,从篆书、隶属、楷书,到行书和草书,尽管有些笔画,比如“横”会有细微的纵向上的倾斜,但从整体上来看,整个汉字还是平的(正的),重心线也还是垂直的。而从左到右倾斜的斜体概念(oblique)来自西方。正因为汉字的历史没有留下斜体美学的概念,我们只能依靠自己在字体设计上的经验,和对美感的认知去创造这套字体。
斜体带来的另一个挑战是空间布局。不少汉字的左右空间是不对称的,那我就不能简单粗暴地把它弄斜,否则汉字的结构就会不稳,甚至坍塌。所以我需要对汉字的左右结构有一个或是收缩或是放大的微调。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团队里的每个设计师对稳定、平衡、空间美感的认知都不同,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沟通,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标准。
另外,我们也花了很多时间去调整每个汉字的斜度和他们组合的视觉效果,最终,它完全不同于在电脑文档上用 oblique 生硬地把字弄斜的模样,你不会感到突兀。
其实,这套字体中每一个字的倾斜度都不同,却让整体更和谐。上排英文字母的视觉倾斜度为 10°,而下排汉字的视觉倾斜度为 8°。 图片来源 | Monotype
Q:字型设计的历史上,有过汉字斜体的先例吗?
许瀚文:有过一些,但此前并没有一套完整按照 GB 2312 汉字编码字符标准设计的“真・斜体”。 “写研”,这家日本的字型公司曾做过一套完整的日文斜体,里面包括一些汉字。中文字体里也出现过一些斜体设计,但那些以手写体风格居多。并且,这些设计字数不全,在细节的处理上也没有充分考虑视觉效果,所以它们都不能算完整的斜体字体开发案例。但这一次,我做的是真正的“斜体”。也感谢小林章先生这一次给了我很大帮助。
为了适应未来海外市场发展需要,Monotype 的团队也为腾讯开发了一套日文假名字体。 图片来源 | Monotype
Q:说到日文,它和汉字的设计理念上有什么区别?
许瀚文:虽然中文和日文都有汉字,但两种文字的基本美学完全不同。我的字体设计理念比较传统,在我看来,一个汉字的重心是否稳固是首要的考量标准,然后才是空间结构。但我发现,日本的设计师会先选择调整笔画之间的空间。这么看来,在美感的认同和汉字的理解上,两国人是不一样的。
另外,日文本身有圆体的传统,所以它们的笔画和形态在视觉上都显得相对圆润。而汉字就算有圆滑的边界,相比日文,怎么看都显得硬朗。我猜,这或许和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也有关系吧。
Q:那和英文相比,中文的字体设计似乎更复杂。这是为什么呢?
许瀚文:没错,因为每一个汉字都不一样,而西文是由单词组成的。
另外,把握汉字的稳定性要比英文难很多。传统的汉字一般会有隐约的“重心点”,而新造的汉字,或者是简体字有明显的“去中心化”特点。比如,相比传统的“東”字,简体的“东”由草书演变而来,它的中心就很不明显。并且,每一个汉字的中心其实都不一样,造型千变万化,我就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汉字,这很考验耐心。相比之下,西文字体就方便多了,因为每个字母都有固定的中心点,也有一条固定的下划线来保证一行字的稳定性。
腾讯字库的英文部分也有许多细节上的“特征”。 图片来源 | Monotype
Q:除了斜体,这套腾讯字库还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许瀚文:我们在字体的细节上加了一些“特征”,比如说在横笔的两端和竖笔的顶部切出了一个斜角。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尽量避开这些特征,因为和西文相比,汉字的数量太多了,而且形态千变万化,在一个笔画上加斜角特征的话,会导致有些字笔画变短,或者重心不稳,甚至会影响辨识度。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考虑,这些特征能添加在什么字上,不能加在什么字上。最后,团队定了一套基本规则:比如,若它不是这个汉字的主笔画,那就可以添加这个斜角特征。按理说 7000 多字不算大项目,但有了“字体特征”这道工序,花的时间也会长一些,但这个过程非常有趣。
设计师花费了许多时间来调整细节切角、笔画转弯处的圆角、点画的平整切口。这些特征并没有被运用在所有笔画中,细节也使得这套字体多了一些个性。 图片来源 | Monotype
Q:这套字体会用在什么地方,会出现在我们日常用的微信、QQ界面上吗?
许瀚文:从设计角度来说,这套字体可以被用在所有平台,无论是平面印刷,还是移动端的屏幕。但是因为它是图像化的设计,所以我不建议把这套字体用在内文,那样读者看起来会感到视觉疲劳——因为它是斜体,并且在笔画细节上有许多不太传统的处理方法。相反,作为标题字体上,它会更有趣。所以,腾讯字库目前应该只会用在企业形象的塑造上,例如产品的 logo,广告宣传,网站的标题等。我想,暂时应该不会让它进入微信这样的用户的界面,亦或是是主文。
采用了新字体后的产品 logo。相比之前,观众更能感受到视觉上的统一性。 图片来源 | Monotype
Q:与标题和 logo 不同,内文的字体设计一般有什么考量?
许瀚文:内文的字体和标题字体的用户体验不一样,它不需要讲究“特征”,而是要让读者把关注点放到内容上去。内文字体一般还是会选择宋体或黑体,并且要看汉字排列在一起后的节奏感是否流畅,重心是否统一,视觉效果上是否能连成一条线,不能太有个性和跳跃感。
Q:那最后这套字体达到了你的预期值了吗?接下来 Monotype 还会继续给腾讯开发用于其它用途的字体吗?
许瀚文:字体这件事,无论一个设计师做得多好,它永远还有继续修整、提升、改进的空间,但我现在觉得,它已经达到我把它公布的标准了,腾讯也这么认为。我想,如果反响好的话,他们应该会考虑继续开发其他用途的字体吧。我非常期待,因为如你所见,腾讯字库现在只是作为标题字体运用在企业形象的塑造上,其实它有很大的发展的潜力。
腾讯大楼的新 logo。图片来源 | 腾讯
Q:这次腾讯和 Monotype 的合作,会对之后的中国字体市场有怎样的影响?
许瀚文:我不敢说一定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腾讯在中国是一个有很大影响力的企业,他们对字体的重视和在品牌上的举措会变成一种视觉力量,让更多的企业看到字体的潜力与重要性,也可以展现出一套好的字体如何给一家公司的营销带来改变。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会开始注重字体,城市环境里的字体美学也能有所进步。大家总是喜欢在海外旅行的时候赞叹外国城市里的字体设计,可事实上,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的美,都是从这一步开始的。希望这次合作能成为这一个起点,未来有一个巨大的改变——其实,这正是我做字体设计的初衷呀。如果能经历这一段变化,我会觉得我很幸运。
今年夏天,许瀚文在《未来预想图》的文化沙龙上和大家分享过城市里的那些文字美学。图片来源 | 未来预想图
Q:你曾经在 Facebook 上提过“美学偷渡”这个概念,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许瀚文:哈哈,我是一个很喜欢感叹世事的人,遇见什么有趣的事,碰到什么特别的人,我都愿意发 Facebook。其实,以前做平面设计,还是现在做字体,我都遇到过不少客户:他们来做设计,是因为有需求、到了该做的时机,却没有美学基础。我跟他解释了很多,对方会说,“啊,我不觉得。”那怎么聊,说不下去啊。这样的客户,事实上是现在的主流。可能在金融和商业界,大家能用量化的数字来说明,但设计师不能,因为美学不能被量化。
正常的社会需要美学,它本属于人文科学的基础。我们古代的人文艺术很厉害,但今天,当我和跟客户谈设计的时候,却不得不把它量化。“好,我做了这个投资,我会得到什么回报?”OK,我可以告诉你会有,但我不能肯定地说一个数字。所以我需要“包装”美学,用一些事实来说服他们。比如,“字体设计的杂志和文章有多么受欢迎”,“公司设计定制字体已经是一种潮流”。这些务实的说辞或许可以说服对方,但美学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这就是“偷渡”啊,没办法。
但我对未来还是很期待,现在环境也在慢慢好起来。这次腾讯的团队很年轻,他们对字体的理解很新潮,我就可以做一些很新潮的东西,对于设计师来说也是好机会。
欢迎关注未来预想图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