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不是目的,内容运营要让读者沉浸
来源:书虫小小钢(微信号:wpg183)
作者:王平钢
本文已取得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老板用10万+来评价文章优劣,小编则迫于压力,肆意收割民众有限的注意力,但做内容的,应该关注更为核心的问题:内容运营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相对应需要解决什么实质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做内容运营?仅是为了拿几千块工资,写几篇10万+吗?仅是为了阅读量好看些,以进行下一轮融资吗?仅是为了引流上百万,转化到电商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当白发苍苍、不能写作的时候,坐在破烂的炉火旁,面对书架上霍布斯和卢梭等的内容时,我们肯定会难过的。因为翻遍资料库,找不到一份自己的内容,能骄傲的拿出来,转交给后代。更不知道,这些年我们都做了些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其实仔细想想,从纸媒时代,到PC时代,再到VR时代,内容运营都有其潜在功能。在洞穴里画画实现了文化传承;在报纸上时评能促进社会矫正;在媒体上发内容建构了商业社会……
内容运营,是让信息高效交互的工作,作为新一代内容从业者,我们不能用粉丝的无知、铺天盖地的推送,以及死皮赖脸的技术手段,来让数据好看些,我们应该让用户真正“沉浸”其中,帮助我们的内容,实现其本身的功能。
01 交互一直是内容运营的核心
所谓内容运营,好几本运营书籍都把它定义成收集文章、翻新整理、推送传播的一个活动,但是深入想一下,这叫内容运营吗?
这叫copy and push,push and push,这个定义严重没有良心,严重充满误导性。
内容运营,本质不是push,而是信息交互。与产品相关的内容推送,目的是让用户get到产品特性;情感相关的内容push,目的是让用户打通心绪里的任督二脉;干货类内容push,目的是用过来人的经验,帮助用户更好成长。
所以内容运营的核心,是get,是沟通,是交互,是用广博的知识、优质的内容、专业的技术、综合的手法,让内容达成交互目的。
那么,怎么达成交互呢?当然不是刷阅读量、往朋友圈推文、渠道分发、社群分发啥的了。
这些顶多叫做“内容运营的技法”,内容运营真正要解决的是:让读者深度理解内容本身,以高效交互,即内容的沉浸感问题。
02 只有沉浸于其中才能实现交互
因为人不是外星人,不能通过电磁来实现信息传递,所以人只能靠内容来交互。而内容交互,只有当用户沉浸其中时,信息才能最大限度的交互。
虽然你写了无数篇10万+,引发了无数次转发,导致所有人都阅读了你的文章,可是别人看了就忘了、收藏了又删了;你的货没卖出去;你的内容高端消费者表示不屑。
那么你的内容运营,长期而言,只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这种用信息不对称来做生意的内容运营,必然不是好运营。
好运营是用让用户的注意力真正沉浸其中。
简单来说,人的注意力有两个维度,其一是广度,其二是深度。广度就是对内容整体结构的把握,对内容系统框架的掌握;深度就是简单却引发深思的具体细节。
以往我们都是从广度上抓取用户注意力,认为用户一直看,我的内容就一直发挥价值,但是用户都是会成长的,他不会一直傻傻的被你吸引,他不会一直情感冲动买你的东西,没有深度,再多的内容也只会变成废墟。
03 沉浸感的三个层次
所以,内容运营,必定要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而逐渐转型,成为真正对用户注意力有影响的内容。那么,怎么深度吸引用户注意力呢?无疑,有货+有技术,不过那是一个技术活,我也不会,这里从沉浸感的层次问题来简单看看。
第一个层次
信息导致的沉浸,即信息当中能引发人沉浸式关注的部分,比如关于性、关于奇闻、关于情感、关于反常规等的信息,能导致沉浸。
第二个层次
是感官的沉浸,即通过某些文字载体,释放固定刺激,激起人们的感官感受。
第三个层次
是大脑的沉浸,即让大脑全然沉浸的状态,这个状态常见于人类学习、操作陌生道具、进化成长时。
内容运营要做的就是,稍稍借助前两个层次的方法,让用户达到第三个层次的沉浸,至于怎么做到呢?谁知道呢?场景式写作?故事化写作?综合式内容运营?还是其他?
不管怎么做到,肯定要取缔现在这种落后的内容运营方式。
未来,它可能建立在社会学、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人的所有感受,结合虚拟现实、信息科技等技术,变成一个更加深入的领域。它可能会衍生出和产品经理一样细分的某一职责体系,让无数专业级别的内容运营人崛起,但具体怎么样,谁知道呢?
微信:书虫小小钢
ID:wpg183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