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刻“中国式亲情”,马蜂窝情感营销玩出高级感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03-01

营销圈发展至今,TVC传播成了品牌们一种标配营销方式,各种新奇的品牌故事内容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然而,在这个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娱乐至死的年代,品牌如何打造出优秀的故事,才是帮助品牌赢得关注、放大情绪、击穿沟通壁垒的关键之处。 

近日,旅行平台「马蜂窝」就创意地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重现两代人的现实困境,直击用户情感神经元,打造了一出情感营销典范案例。 

一、聚焦有效陪伴,马蜂窝《怪阿姨》成中国父母缩影 

从本质上说,只有真正从生活实际出发,站在消费者角度讲述最真实的故事,才有可能激发出大众内心共鸣情绪,最大程度上强化品牌形象在用户心智中的记忆度。  

元旦之际,马蜂窝带来新年特别短片《怪阿姨》,短片根据马蜂窝真实用户故事改编,在“讲故事”的同时,对“旅行是陪伴的最佳方式”品牌主张进行了一次细致化诠释和表达。 

在近8分钟的微电影里,官方从亲情层面做切口,讲述“怪阿姨”和旅行博主西西之间的故事。 这对母女都是马蜂窝上的旅游博主,妈妈则是片名中的“怪阿姨”,和女儿相比,“怪阿姨”的走红方式堪称奇葩,她总是将自己的照片剪下粘贴到别的风景照上,并发布在社交网络上,假装自己在旅行。 

但笨拙的“五毛P图”却被广大年轻人一眼识破,瞬间遭到全网群嘲,尤其是拿着自己女儿的旅行照做文章,不知情的同事更是毫无顾忌地笑话“怪阿姨”。 

一股恼怒情绪涌上心头,西西冲回家与“怪阿姨”对峙,话语间,母女间积累的隔阂与埋怨骤然爆发。 直到后续才从父亲口中得出缘由:P图的背后是阿姨费尽心思想要融入进身为旅行博主女儿的世界中,给丈夫和亲朋好友营造出一种“母女二人经常联络”的假象。 

品牌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将故事内容与平台属性相联系,表达出「旅行是陪伴的最佳方式」的观点主张,呼吁年轻人为父母提供真正的「有效陪伴」。 

二、直击用户情感矛盾点,借深度洞察强化情节穿透力 

对于品牌而言,唯有对用户情感、行为喜好,亦或是生活方式进行深度洞察,才能最大程度上掳获目标受众的芳心,实现品牌内涵价值底蕴的显著提升。  

可以注意到,90后和父母常常处于这样一种相处环境中,虽然内心相互牵挂,但对彼此却了解甚少,就如最为简单的对话,也会因不在同一频道而想尽快结束话题。 

即使是偶尔儿女自认为的关怀和给予,实际上都没有跳脱出自己的话语体系和生活方式,双方在沟通上依然是格格不入,存在着无法逾越的“代沟”。 

基于这一深度时代与用户洞察,马蜂窝微电影《怪阿姨》将两代人的恩怨与矛盾进行重现,借助情感化的镜头语言制造出沉浸式的观看体验,恰到好处地将其中的矛盾点和情绪点无限放大。 

换句话说,放眼我们的生活,“怪阿姨”何尝不是当代中国父母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映射,“无效陪伴”成了《怪阿姨》中的一条核心脉络,无形中揭示了二者的隔阂和家庭沟通缺失问题,给到了用户一个清晰的情感触点。 

尤其是结尾处文案上的点睛之笔:“你想去哪,我陪你去”,在前半段的循序渐进的情节设定导入下,后半段犹如峰回路转般引出真正「有效陪伴」的解决方案,将情节前后衔接的流畅度提升到了极致。 

品牌讲好故事的方式五花八门,制造情节冲突、调动用户情绪,亦或是放大用户矛盾点与痛点,其根本在于为故事附上一个“穿透力”,从而在消费者脑海中留下记忆烙印。 

可见马蜂窝的这支短片,在兼顾创意表达的同时,以干脆利落的直击发力,完成了一次叫好又叫座的情感传达,充分引发用户对自身生活中对“陪伴”大话题的回味和思考。 

三、构建调性与内容强关联,精准化传递品牌价值主张 

广告的本质是沟通,而讲故事就是一种高明的沟通策略。在某种程度上,马蜂窝胜在取材与真实故事,毫厘不差地触发了用户情感共鸣开关。 

然而,直击用户情感矛盾点,借深度洞察强化情节穿透力只是其一,品牌的高明之处在于借深度洞察提升情节穿透力的同时,构建起品牌与内容上的强关联。 

产品是死的,而故事是有生命的。当产品被故事包装之后,它就能以巧妙的形式吸引眼球,并承载着故事走进用户,进一步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这一逻辑方式对于营销人来说一定不会陌生。 

早在2019年春节前夕,张大鹏导演的《啥是佩奇》就曾刷屏了社交网络,短片同样也是对留守老人和当代年轻人之间代沟的深度洞察,借TVC的形式映射出几代人的隔阂和家庭沟通缺失问题。 

这其实与此次马蜂窝微电影《怪阿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难发现,“怪阿姨”故事的背后,更多的是中国父母的缩影和映射,从而凸显出品牌“旅行是陪伴的最佳方式”主张。 

旅行作为一个自我表达、追求个性生活的方式,无疑是不少年轻消费者憧憬的大方向,但人们时常会忽略旅行的另一层含义——陪伴。 

马蜂窝另辟蹊径,将旅行作为年轻人实现“有效陪伴”的一种方式,加之以走心、情感基调的TVC包装下,既赋予了“有效陪伴”以一种全新的解法,也通过软性植入的手法大大降低了消费者对广告的抵触心理。 

这就在无形中构建起品牌与消费者点对点的沟通桥梁,透过极具洞察力的品牌故事,让平台有更大几率留存于用户记忆中,促成内容传播与品牌知名度的双向提升。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