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意人到创业人,他们亲身闯出12条野路子(上)

举报 2021-04-13

从创意人到创业人,他们亲身闯出12条野路子(上)

凭借一个“狂”字,广告人成为商业社会中最会玩的物种之一。

他们狂在有一千种模样,纹身工装油头、脑暴香烟红酒、深夜跟ddl死磕、白天赶场提案卖稿;
他们狂在不断创造新可能,从报纸广告到H5、互动装置;从集团巨头到大中小Agency百花齐放;
他们狂在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而创业,是他们寻找更多自我价值、开启事业第二春的共同选择。

今年春天,数英启动《从创意人到创业人(上、下篇)》专题访谈计划,聚焦有着广告行业背景的创业人,希望让行业内外看到广告人拥有的更多才华、更多价值和更多可能性。

他们有多“野”?戳视频看看!

数英小分队寻遍天南海北,找到12位创业中的广告狂人。他们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台北、乌鲁木齐、马来西亚、新加坡;他们拥有5年、10年、20年的广告从业经验;他们之中有人拿过戛纳金狮,有人被写进教科书,有人现在还做广告……

比起开广告公司,本篇的6位嘉宾更想玩点不一样的:开花店、卖艺术眼镜、开居酒屋、做潮玩IP、玩乐队、开酒吧。他们的故事,意想不到的精彩!
PS:本文篇幅较长,但故事如小说般丝滑,配歌配酒配奶茶皆宜,建议先收藏后慢慢品,文末还有福利!

点这里看下篇: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433789.html

 

“追随自己的心灵,用一生去做喜欢的事”

从创意人到创业人,他们亲身闯出12条野路子(上)

马天天,10年广告人+5年花店主理人
曾任职:灵狮副创意总监、JWT创意总监
现身份:花治MIZU植物美学实验室主理人

不到30岁就当上JWT创意总监,拿过戛纳金狮,马天天却决意离开广告圈,在自己的精神后花园隐居起来,随后创立自己的植物设计品牌“花治”。 

她没想到,这家开在胡同里的小花店,在几年后与LV 、Alexander Mcqueen等众多著名品牌达成合作,也成为继广告后自己职业生涯的新起点。


置身于被植物围绕的阳光工作室,马天天回忆起她的广告经历和创业故事

如果人生一定要有一段
在公司的工作经历,很庆幸我是在广告公司

我的广告生涯比较简单,大三就在灵狮实习,留在那里一呆就是7年,当时感觉做创意毫不吃力,这份工作非常适合我。我感到非常幸运,第一个老板郑俊宏是一位有着强烈的人格魅力的创意人,奠定了我职业生涯的榜样,他对我无限包容,给了我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此我一直充满无限的感激。他曾对我说:“你是一个小天才,可是不知道过早地到达一个高度以后会怎样呢。”

后来我去了JWT,开启了第二段广告生涯,在那里不到30岁晋升了创意总监,跟着雷厉风行的Polly又学习到了很多新的宝贵的东西,遇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团队也幸运地获得了戛纳金狮

如果人生一定要有一段在公司的工作经历,我很庆幸自己是在广告公司。因为每一个同事都非常有才华、很有个性,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非常有趣、开心。这些年的点点滴滴都是很宝贵的回忆。

家中角落里落满灰尘的金狮奖杯

1618051556892855.jpg

但果然应验了当初第一任老板的话,后来随着工作密度和压力的增加,身体有点吃不消的时候,我决定离开办公室的工作,从此告别了广告生涯。

 

回到精神后花园,开一家自己的花店

辞职后我回到和先生在北京艺术家村租的画室,每天种种花、做点小创作,生活非常的简单,没有任何的物质需求,也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我意识到这大概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吧。我不太擅长与人打交道,但喜欢和植物交流,不喜欢为取悦客户而做创意,但喜欢自己搞点小创作,那就干脆开个设计植物的店吧。

开店初期,当时还在奥美上班的老公一直在帮我装修、做设计,最后不得不被拉下水一起和我全职经营花治了,我俩性格都比较低调,和植物相处似乎非常融洽,这样一做就是5年。

李晓晨和马天天在花店门口

马天天、李晓晨合影.jpg

店内钢筋水泥的工业风设计
和繁茂的植物形成别样的美感

1618052991958205.jpg

每天的生活是这样的:早上送女儿去幼儿园,再骑一辆单车穿过上午宁静的胡同,来到店里和店员一起照顾下花草,然后去旁边的工作室工作。

工作室是一间胡同里的二层小楼,一楼用来做一些关于植物的艺术展览,二楼是一个阳光屋顶的小屋,是我平时工作的地方。隔壁邻居养了很多鸽子,每当它们飞过,会投下翅膀挥动的影子落在白色的桌子上,非常美。

每天工作前,我会先沏一壶茶,静下来读一首诗,让自己保持对周遭一切诗意的感知,以一种比较浪漫、天真的心态去看待一切。

马天天的工作台
如果有媒体来访,她也会在这里招待记者

1617801006704894.jpeg

然后开始处理一些品牌合作、设计推广、采访等工作,我们没有Account,只能自己去跟人家谈。让创意人去要钱,我特别头疼(笑)

到了下午4点,我会结束一天的工作去接女儿,带她去公园玩一会,希望她能从小接触自然。比起学多少英文单词来说,我觉得接触泥土与植物,懂得与大自然相处并从中获得能量,对孩子来说更重要。

1618053102360001.jpg
马天天与女儿


创意人的特质,让花治脱颖而出

做广告的时候,最痛苦的是和与我们不在一个频率的客户沟通审美;而自己做品牌,会任性地过滤掉这样的客户,只和彼此惺惺相惜的客户一起合作。所以这些年来无论是小的独立品牌,还是大的像LV这样的品牌,我们合作得都很顺利。

做植物设计和广告创意一样,只是语言换成了植物。比如LV那年早春的服装是马卡龙色系的花卉图案,我会根据这些印花和颜色挑选出相应的植物,做出符合它调性的设计;Alexander Mcqueen则用了蕾丝等轻盈的花卉来表现它服装里飘渺的呼吸感。

花治与LV、Alexander Mcqueen的合作

1618053968747488.jpg

因为我们店并不是传统的那种美丽的花店,而是钢筋水泥风格的,所以这一类混凝土空间找我们合作的也比较多。比如如恩设计的修车铺B+、化妆品集合品牌HARMAY,由于审美都在一个基调上,所以客户给我们的开放性非常大,做起来也比较有趣。

花治为HARMAY、B+做的展览和装置

1618053334951308.jpg

我们希望用各种有趣的方式呈现植物的美感,把自然的力量带到人们的生活中,所以设计了很多好玩的植物产品。

1618057434970785.jpg

想把每件事做出创意,是广告人最大的特质,也是我们的植物店能够从传统的花店中脱颖而出、坚持这么多年的一个原因,因为不想走寻常路,总是想做一些别出心裁的东西。

常常听到有客人说,“我不开心的时候来你这里逛逛心情就好了。”这让我感到莫大的成就感,原来植物不仅治愈了我,也治愈了很多陌生人。

1618054451652017.jpg

久而久之,我开这家店就有了一种使命感,希望能给更多“自然缺失症”的城市人带来大自然的能量,唤起他们内心深处与自然相处的和谐与喜悦。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当人们渐渐远离实体店铺,都在低头忙着互联网营销的时候,我却还坚持选择逆流而上,在胡同的深处开一家实体店的原因吧。

每颗浮躁的心,都需要有一个美好的地方来治愈。


“知名创意人/视觉艺术家/眼镜店老板/潮牌主理人/奶爸”

1617958373245942.jpg

Tif Wu 吴天赋,18年4A广告人+创业6年
曾任职:BBDO、奥美、TBWA、HAVAS
现身份:XScube极小立方(艺术创意机构)创始人,注艺眼镜主理人

Tif每天早上都要和儿子在朋友圈发合照,Tif有一面价值六位数的手办墙;Tif是在4A待了18年的广告老门将,Tif是至今都很年轻的艺术灵魂;Tif说艺术家本质上就是生意人,Tif还说创意人愿意士为知己者死……

他是18年前的Tif,他也是现在的吴天赋。


下面是吴天赋的自述:

我是一个斜杠很多的人,知名创意人/视觉艺术家/眼镜店老板/潮牌主理人/奶爸……如果让我选的话,我更倾向于说自己是个奶爸,因为做爸爸真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

有了小孩之后,整个人的生活节奏就都跟着孩子走了。我现在每天早上8:00送我儿子去上学,必定和儿子合照并且发朋友圈打卡,然后8:15去公司,我是全公司最早到的人。

Tif和儿子拍过几千张合照
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张

1617801955835620.jpg

 

广告是我第一个人生

1997年,我大学毕业前夕加入BBDO,当时居然由余添旺(BBDO中国第一位总经理)亲自面试我。他问我为什么想进BBDO,我脱口而出:我觉得我会是个好战士,所以需要一个好的阵地。之后,我在4A待了18年,BBDO、奥美、TBWA、HAVAS……这些都是我的第一个人生。

BBDO四代创意人
在Tif的新办公室里合照

1617883522763879.jpg
左起:Tif、余添旺、陈仲翰、余思

那些年,印象最深的是在奥美服务统一的时候。对接的老板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先生,他很尊重我们、很认可我们的付出,能够碰到这样一个客户是很幸运的。

我常常在想,客户像这样尊重创意人员其实是很聪明的,双方还是要站在同一战线上。比起经营管理者,创意人能够像小孩子一样单纯开心,如果想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创意,还有机会去把它实现,他熬夜加班也要替你做出好东西,士为知己者死嘛。

1617802189170694.gif
Tif服务统一的时候提过一个创意:两个间谍去窃取情报,在紧要关头肚子咕咕叫了起来…
产品是两块面饼的桶面。后来客户真的买单了,还拍了第二季

至于什么是好的广告,我现在真的不确定。因为大数据可以判断洞察是否正确;AI可以瞬间全都做好文案、设计的工作;广告创意的方法可以靠机器去排列组合,如何去跟机器人抢饭碗是所有行业都会面临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我坚信,机器人没那么容易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2015年,我正式离开当时任职的4A公司汉威士。在给同事写的道别信中说:各位,我18岁成年了,想去外面看看。我走了大家都很开心,因为终于可以不用忍受我的臭脸(笑)

离开4A那天,Tif发了条很长的朋友圈

从创意人到创业人,他们亲身闯出12条野路子(上)

 

创业,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心态好

说到创业,其实纯粹是缘分。注艺眼镜前身是一家艺术公司,与很多艺术家创作过艺术衍生品。某天,帮我配了15年眼镜的师傅吴刚打来电话问:“Tif,我想自己开眼镜店,你能不能帮我设计一套VI?”我立刻有了想法:第一,做眼镜这件事情没有很“重”;第二,可能会嫁接到一些艺术元素,有机会去做一些好玩的东西。于是艺术+眼镜,便成为注艺的新方向。

刚开始真的是很困难,设计、制作眼镜都还好,难在卖眼镜。让我卖稿我肯定能卖掉,但让我卖眼镜就要考虑更多方面。不过好方面是,以往做广告的经验还是能用上的,尤其我是Art Base,对于注艺眼镜店铺的整体风格还是提供了很多帮助。

1617876164898125.gif
小分队打卡实拍,店里到处是艺术元素

注艺眼镜新分店,入驻上海新天地商圈

1617883070314833.jpg

要说我们最大的优势,恐怕就是心态好。我奔五还不做,难道要等到奔六再做吗?我们希望用创意灵感,以这种没有雄厚资本支持的方式,看看能不能在商业土壤里面发芽开花结果。创业有风险,入坑需谨慎。至于将来去能否与其他国际大牌进行联名或者进一步合作,我倒是看得很开,毕竟艺术与商业的联名到头来就是生意,赤裸裸的生意。

注艺主推款艺术眼镜
后面是巨大的兔子装置,目前就摆在Tif的公司门口

从创意人到创业人,他们亲身闯出12条野路子(上)

小小透露一下:5.15 Tif将在魔都M50开办个展
作品有关对100年后生命的想象
感兴趣的伙伴可以前去打卡哟

1618033645670835.jpg

数英:为什么市场上需要一家叫注艺的眼镜店?

艺术和大众中间是有一个桥梁的,这些产品可以让你了解到一些艺术家和他们不同的艺术语言,同时如果觉得好玩的话,那就买回去了。

比如MAD BUNNY的艺术语言就是桀骜不驯的大兔子,我们设计的眼镜就是像兔子的红眼睛。之前计划每个季度出一款新镜框,但真正着手做这个事情才发现,各方面的投入太大了,所以我一直不觉得自己是很“合格”的创业人,还好有搭档把这些事情给搞定。

Tif办公室,一整面价值六位数的手办墙
他收集了10年,最高的两件价格已经翻了10倍
他笑称这是投资理财项目

   1617803039871542.jpg


“不同时期自我需求不同,所以做的事也不同”

1617956103741047.jpg

排骨,11年广告人+2年居酒屋老板
曾任职:环时互动(北京)执行创意总监
现身份:纯情商店街+星期三比较好 合伙人+杂工

做好了“亏本的话,就当做给自己买了一个大玩具”的心理准备,曾任环时互动ECD的排骨开了一家名为“纯情商店街”的旧世纪居酒屋,同时在楼上开了一家“星期三比较好”广告公司。

两年过去,居酒屋的生意火热,广告公司的作品接连出街,每天楼上楼下跑动的排骨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被“简单”打动……

 

创意人和创业人这两个身份
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现在,我的一天非常规律,早上起来在家吃早饭看NBA,中午到店里吃午饭,下午忙广告公司的事,想东西、写东西、看东西,晚上5:30开始当居酒屋服务员,进行人类观察。

居酒屋店面和店内环境照片

1617805499304045.jpg1617804670482612.jpg

对我来说创意人和创业人这两个身份已经没有什么区别,现在我跟合伙人胡晨一起经营,我主要负责创意,他负责客户。

我觉得创意人和创业人都是在为做人、做自己服务,职业、工作本身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无论在干什么都是在慢慢认清自己,看到自己是什么样的,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工作状态、生活节奏的变化,大概是以前上班的时候会更职业,会特别特别努力。

我们招人也是,无论是居酒屋还是广告公司,跟我们是一类人最重要,这样至少大家能长期相处,其次就是有个特长吧,比如这个人是很细心还是很聪明,这些都是教不了学不会的。

 

在环时做到ECD,说哭过一个甲方

上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环时,2011年就跟着老金在做,最后做到北京的ECD。上班在环时挺好的,经历了社交网络传播从无到有,从给图配文,到做各种形式的创意,学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

在广告公司难忘的事挺多的,要挑一个不太一样的,可能就是我说哭过一个甲方,这个就不展开了。对我影响最大的人肯定还是前老板老金,他对我很好,提供的机会、钱、价值观都很好。

IMG_3108.JPG
2015年左右的老金

好广告可能有很多种,但我觉得轻松点,简单就好,抛给受众的信息一复杂,等于什么都没说,没人那么关心你。或者说所有广告里,有一种广告是简单轻松的,那些就是我自己喜欢和想做的。个人不喜欢太复杂太炫技的东西,不是说那些不好、不对,只是个人单纯的不喜欢。现在做纯情商店街,越来越想把广告做简单,可能因为自己年纪大了,越来越容易被简单打动了。另外,我觉得做出好广告,一定是甲方有80%的功劳。

居酒屋的一部分海报和杂志封面

1617805289375569.jpg

或许所有做广告的人对广告都是又爱又恨吧,有感情了就是会又爱又恨,跟人相处也是如此。做生意之前,我有1年多什么都没做,就是到处玩,我发现自己一个广告都没看,所以广告没那么重要。

 

赔掉的话,就当给自己买了个大玩具吧

快要30岁的时候就不想再上班了,担心再上班就要一辈子上下去,所以创业了。我的合伙人跟我差不多大,同样的30岁危机吧,所以一起做现在的事。

排骨和合伙人(右)

1617804624785848.jpg

做居酒屋也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喜欢,想有个自己喝酒的地方,预算也在自己掏得起的范围之内,赔掉就当给自己买了个大玩具。最初的想法就是开一个黄了,就用广告公司赚的钱再开一个。没想到居酒屋生意意外地好,马上我们居酒屋就开两年了,第一年已经回本了!

1617805713754189.jpg

广告人创业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都是从零开始。但是,我们给纯情商店街拍了挺多小广告的,还做了一些文案啊、设计啊......比如我们菜单是一本杂志之类的,这些都算帮助到店里生意变好。

 

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围绕着“纯情”在做

纯情商店街是一家自称为旧世纪居酒屋的居酒屋,算是和现在别的居酒屋有点不太一样,从装修到菜品,到音乐。都是自己把自己想法往里面塞,组合出来的一个怪物

店里有一面海报墙
冰箱里装满印有纯情的啤酒

未标题1.gif

对纯情而言,品效决策中肯定品牌是最重要的,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围绕着“纯情”在做,无论是装修、设计、菜品、酒饮、音乐、氛围,还有我们做的小广告,整个都是在传递同一种感觉,会刺激大家喜欢你,来反复消费的,这也是我们跟别的居酒屋最不一样的地方,可能就是专业上所谓的壁垒。

当然我没有去思考那么多,没有那些背后的逻辑。我们做每样东西的初衷都是自己喜欢,没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

 

“我会老会死,但我创造的虚拟人物会永远存在”

1617956836597497.jpg

Ken Wong,15年4A广告人+创业1年
曾任职:盛世长城、李奥贝纳、TBWA、Leagas Delaney、BBH、Y&R
现身份:花臂老王IP创始人

Ken一开始并不喜欢“花臂老王”这个名字,但鉴于另外两个外号更土,便用了这个名字。

它是一个疯狂又善良的虚拟角色,是Ken的风格,是Ken的自我满足,是Ken重新捡起的热爱。

来自马来西亚的他,或许在画板上勾勒老王这个人物的时候,才能做回曾经那个刚刚踏足广告圈的少年。

 

下面是Ken Wong的自述:

我曾经觉得自己可以做一辈子广告

不敢称自己是个创业人——我对创业其实不太懂,我无法兼顾创业人和创意人两重身份,只是比较Prefer做自己的东西,算是一个艺术家吧。

当然我是非常热爱广告的,以前觉得自己可以做一辈子广告,每一次案子出街我都会很开心。小时候我还会去拍下户外广告然后收藏起来,后来也会去网上下载。

入行第一家公司是盛世长城,我记得,将近大学毕业的时候学校办了一个展,4A的老大们正好来看展就挑了几位去面试,我就是其中一个。

大学毕业前后的老王
不,这时候应该是小王

1617806352412775.jpg

在盛世长城工作一年后,我去了李奥贝纳,遇到了广告生涯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人,老板娘Yasmin Ahmad。

当年我21岁,还是小朋友的时候,她带我到马来西亚最大的一个客户面前,让我用我不正统的英语去给客户提案,卖一条3、5分钟的视频广告,“你怎么跟我提就怎么跟客户提,我在后面你怕什么”,我当年穿着白T恤牛仔裤,留着金色的长头发,面对一群西装革履的大佬……最后真的卖过了。后来她突然去世,也成为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情,我觉得做广告好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老王和Yasmin Ahmad的合照

1617810368452687.jpg

2012年,我从马来西亚来到上海,入职TBWA服务麦当劳,后来去过几家国际热店,最后在Y&R待了4年,巧的是我广告生涯最后的老板也是我第一位老板。

离职那天,同事包场KTV
还送了一面印着“卵世枭雄”的锦旗

1617810432288506.jpg

现在每天7点左右我送儿子去上学后,就又睡过去,到公司就会稍微比较晚了。现在的状态肯定是比较自由,我自己来管理我的时间。

 

花臂老王是我重新找到的热爱

做了这么久广告,我对广告的要求一直没变,或者能煽情能打动我,或者要能娱乐到我,就是这两点。

有一段时间我做广告做到迷失了,感觉是像在交功课。因为服务客户可以照着Reference模仿,久而久之我就不知道自己在画什么。有一次,一位办画廊的朋友跟我讲:我知道你很会画,但你的风格是什么?我当时崩溃了,也被点醒了。

1617805813562937.jpg

正式离职之前,我每天下班画一会儿花臂老王,不管这东西有没有人喜欢。后来我的制片看到这东西很有趣,就说我们做出来。目前大概有三四个人一起合伙做花臂老王IP。其实老王是有一个组合的,叫做“老巨三”,是我和我几个伙伴,以后都会慢慢画出来。

2020年5月底,我正式离职全身心做花臂老王。当时很挣扎要不要离开舒适圈,不过在几位朋友的帮助下顺利推进,到目前已经有盈利了。

1617805893213987.jpeg

花臂老王的造型就是复刻我的线条,不管是发型还是皮衣,都是我个人的爱好,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个痞痞的形象,跟市面上有的那些帅的、漂亮的角色会区分开,但他不一定就是坏人,就像我自己写的一句话——I'm a gangster but I am kind

花臂老王是没有脑子的,但他有超能力,触碰到的任何一样东西都会带上他的标记,不断地去感染更多人。

花臂老王和老王本王

1617806179122140.jpg

最开始也有朋友拿我这个IP去和品牌聊,早期的时候这种是不被接受的,觉得他长得很负面。我其实不太care这些,我在创作过程当中已经找回自己的画风了,尤其这些配色都是我自己很喜欢的颜色,但在做广告的时候,这些颜色肯定会被客户毙掉的。

我想,总有一天会有人欣赏花臂老王的。最近就有一部分品牌找上来,让我放手去做,我很喜欢这种可以自由发挥的状态。

花臂老王和GXG联名服饰

1617874443674718.jpg

花臂老王这个虚拟人物也算是实现我的明星梦了。我会老、会死、会变难看,但是我打造的虚拟人物,它会一直在。我希望在我还没有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它已经有了一个专属于他的乐园,像迪士尼那样,但不同的是,这里是一个疯狂做自己的乐园。来这里,把脑子丢掉什么都不要想,不要去跟有逻辑的社会挂钩。

我以前就在想,我既然能帮品牌去做这些让他们品牌更牛的事情,为什么不能给自己做?做真实的自己,去找寻自己最真实的热爱。这也是我不断地从满足客户,变成满足自己的状态转换。

不同形态的花臂老王
粉色的是今年情人节出的,很快就售罄

1617810597816446.jpg

后记:

采访结束后,Ken又特意在群里补充道:“我背后真的要感谢一班默默帮助我和支持我的好兄弟,出外靠兄弟,感谢在这条道路上帮助过我的每一位,没有他们没有我”。这番很接地气的感言,让人想起《让子弹飞》里的一个角色——张麻子,他是张麻子,他叫张牧之,Ken和张麻子很像。

1617806277794880.jpg
“老巨三”合照,左起:Tommy、Star、Ken

1617955280751952.jpg
左边是当年点醒老王的兄弟sk sai kit


“我现在是一个由简到繁、可能是最繁的阶段”

 1617891013466457.jpg

王偲行,5年广告人+8年乐队贝斯手
曾任职:盟博AE+网易渠道经理+麦当劳市场经理
现身份:对角巷乐队贝斯手、零售店店主、央企市场顾问

每天3点睡、7点起,在央企市场顾问、乐队贝斯手、零售店店主三种身份之间切换,他却说,“没觉得累,至少精神上不累。”

广告学毕业后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行业,即使创办了自己的乐队,仍放不下对广告的热爱,一边观察行业,一边用打造品牌的方法做乐队。

王偲行操着一口京腔,掩饰不住热情地和我们聊了聊对广告与生活的思考。

 

下面是王偲行的自述:

做广告、做乐队都是我热爱的
后来我选了更有挑战性的一个

我们去年刚进行完一轮全国巡演,全国走了十六七个城市。对角巷乐队在我读书的时候就组建了,一步步走到今天。

乐队的存在的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我们有想做的音乐,又恰好有人觉得好听。

乐队当年排练的照片
他从大学开始学贝斯、玩乐队
中途做过广告、去过甲方,音乐从没断过

1617869195299552.jpg

当初离职是因为做乐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这是一个抉择的过程,我也挺痛苦的,因为我很喜欢广告这个行业,但是同时我也还是有做乐队的梦想,这两个事都是我热爱的,但是后来我选择了一个更梦想性,或者说更有挑战性的一个——做乐队。

做乐队是一个过程,开始玩的时候肯定是从零开始,一帮人凑在一起聊喜欢的乐队,聊得挺好,然后大家就提议咱们一块组个乐队吧。然后一起排练,一起上台演唱。我们的第一场演出就是从School走出来的。

1617810815537754.jpg

那会儿门票还是二三十,随便演,也没人,最少的时候台下只有一个人,但我们一样演得很开心。我从来没有觉得这件事困难,因为它就是我喜欢干的事。后来从1个观众演到10个观众,演到几百人、几千人,但是我们在做的事情没有变。

 1617810700276694.jpg

我觉得打造一个乐队确实像做一个品牌,要了解这个行情、市场、收入,研究完这些就开始研究自己。

取名、设计Logo,推出自己的音乐产品,然后开始推广,演出、选择服装、打造形象、拍摄宣传片;也要做社群运营,用户互动、定期福利、落地执行,这些都和做品牌一样。唯一不同可能是,我们不再需要反复考虑品效抉择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自己的风格是符合市场的,有人喜欢,那我们只需继续做好自己的音乐,继续表达自己。

乐队作为公众人物去接一些广告代言,我认为这是很好的现象。第一能得到足够的曝光,第二能和品牌互相借助对方的内容的内核,更好地表达自己,第三也赚到钱了。广告并不会占用太多创作的时间、空间或者意识,这可能和乐队本身的性质有关,它本身不是一种迎合消费者的产品,每个乐队最核心的目的和动力都不是走红,而是创作自己的音乐。

 

好广告就是讲良心

从广告系毕业后经同学介绍,我也去到一家广告公司从数字部门的执行开始做,后来我又到网易做资源对接相关工作。因为乐队渐渐忙起来,网易那边工作量也大,就离开网易去了麦当劳市场部,但又发现麦当劳也挺忙的,最后才来到现在服务的央企。

恰好甲方、媒介、公告公司都待过,我现在特别理解每一方的焦虑。甲方领导作出的决策可能过于主观,但由于严格的层级关系,下边的经理、总监没有办法缓解这种压力,只能把压力转移给广告公司。广告公司更像一个统筹的角色,一边要兼顾甲方需求,一边要负责广告的创意、执行、投放效果。媒介就是卖东西、卖自己的资源,但也有自己的业绩指标之类的压力。

麦当劳工作时期
偲行参与的其中一个项目

1617868655700780.jpg

我一直觉得好广告就是讲良心,不管是卖东西还是宣传某一个概念,只要你讲的事情是你真正拥有的,真正能提供给消费者的,就是好广告。比如说你就是能让人年轻10岁,你就是能解渴,只要表达精准就是好广告

以前的时代可能会更注重创意、比稿、获奖,在4A或者一些创意类的Agency里边会感到很有成就。现在更注重效果,看谁能给我更多的销量。现在是一个很着急的时代,客户着急、Agency着急、媒体也着急,大家都很着急要效果。大家都想去做增长,想要几个亿的曝光、几千万的点击,但是这里边有多少是真的?反光镜不是有首歌吗,“现实就像广告,没有什么味道”,我其实不这么觉得。之前比较洗脑的脑白金那种广告有,比较注重品牌的可口、百事、Nike那种广告也有;现在广告会更注重内容的输出和表达自我,像B站《后浪》这种,可能就会更年轻化一些,内容会更敢于表达一些,各有各的味道。

 

深夜想到一个特别好的点子
你就爱上这个行业了

我最怀念广告公司的一点是他们能很专注地去做事,广告人都是很真心喜欢这个职业的。有些人干的事并不是自己非常热爱、能调动自己的激情的工作,但是做广告的话,你不得不调动你的激情,而当你调动你的能量,经历过一次一次的执行、比稿和迸发创意,当你在深夜想到一个特别好的点子,你就已经爱上这个行业了。这些是想起来就会觉得特别爽的事。

广告人去创业确实也会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做乐队这件事,在宣传、运营上,在一些创意点上会推进得更快,统筹性也更好一些。广告公司熬夜的习惯,愿意多思考、想得多办得少的习惯也有帮助,不是说不去做,而是你能够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并且把有用的信息给筛出来。但到了执行阶段,广告人的经验可能也帮不上太多忙,因为好多事虽然想得挺好,但真正去执行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

我现在没有上班点和下班点了,从睁眼就开始干,困得不行了就休息。但我觉得现在是一个由简到繁、可能是最繁的阶段,可能两三年的时间找到一条或者两条主线去做,因为我也快30了,觉得到30岁的时候一定得把事业立住,这样的话后面就不会一直到处乱撞。

对角巷乐队有很多酷酷的写真
挑最喜庆的一张分享给大家!

1617869371487154.jpeg

我精神上不累,因为干的都是我想干的事儿,有时候绷不住了、跳闸了,那就睡,但也不能睡太长时间。做广告人的经历也能帮到很多,给客户做排期、跟客户沟通中积累的能力都是能用得上的。

最后,我想对广告行业的小伙伴说,大家一起好好干。因为干广告的人肯定是热爱这个行业,热爱就好好干。

 

“一家严格比照美剧《广告狂人》设计的酒吧”

1618041088265998.jpg

Kitty:酒吧主理人,创业3年
Vinki:酒吧设计师,4年广告人+2年室内设计师
Jack:8年电商及新媒体营销经验

一家坐落于广州中华广场顶楼的宝藏酒吧,老板和设计师都是《广告狂人》的剧迷,店内大到装潢、家具,小到酒水名字,几乎全部按照剧情设计,一踏进店内便仿佛置身于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广告人的黄金岁月。

意外的是,这家酒吧的老板Kitty却不是广告人,而设计师Vinki曾在香港广告营销界工作过。

这家酒吧的存在,是送给所有广告人的一个大彩蛋

 

老板不在背后的故事,适合下酒:

老板不在就是我们做的好广告

老板不在诞生前,Vinki在时尚媒体HYPEBEAST做社交媒体内容的市场推广工作,经由朋友介绍认识Kitty——也就是老板不在酒吧的主理人,她手下有6个餐饮品牌,老板不在是最小的一个项目,但是心思花得很多。Vinki很喜欢看《广告狂人》,也安利给了Kitty,她们一拍即合,将广告狂人的概念延伸成酒吧。

Kitty和客席调酒师

1618042319645389.jpeg

Kitty&Vinki:

这部剧比较打动我的是,每个角色都有一个American dream。并且剧中的小物件、小细节都布置得非常还原60年代,在室内设计也花了很多功夫。所以老板不在也在装潢设计上花了很多心血。

老式打字机、拨盘电话、皮质座椅、复古电视…
你能想象这是酒吧一角吗?

1617811223228001.jpg
图源小红书博主@鳗鲸

酒吧里所有的家具都是定制的,包括茶几、灯具、屏风……甚至屏风上的图案都是定制的,可以说整个酒吧都是定制的,希望每个客人一进来,就会感觉回到了以前的时代。

酒吧内部,俨然置身美国60年代的办公室

1617811398927238.jpg

当初我提出老板不在的商业企划的时候,大家觉得很疯狂。首先,地理位置不是地铺而是在商场的10楼;其次,酒吧采用的是Office风格,而非传统酒吧一整排的桌椅。我觉得广州会有懂我们理念的一帮消费者,也就坚持了下去。我很怕老板不在变得网红化,拍照打卡倒是不介意,但本意不想把它打造成一家网红酒吧,虽然现在来看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笑)

我们在每一个细节都有用心,尤其是“老板不在”这个名字。当初看到《广告狂人》剧里有个场景特别有意思:老板不在之后,公司就突然间狂欢起来,把抽屉里收藏的酒全部拿出来,然后大家一边拿着酒杯一边对着电视看肯尼迪选举。我们想要还原老板不在公司的那个氛围——明明是在办公室,但大家又能尽情喝酒,很有冲突感,也很有趣。

吧台和卡座,酒吧总面积将近100平

1617892114234814.jpg

其实说起来也是广告圈的酒文化使然。以前喝酒是态度,做了广告之后发现这是圈层文化。但其实我个人觉得,鸡尾酒也包含调酒师的心思,每一杯酒都有不一样的味道和感觉。我们平时会按客人的口味去调,现在可能是每半年出一款新酒。

老板不在酒单上的酒都是以人物命名的,很多都是和影视剧相关的,我们希望能够重现人物的那种感觉。

最受欢迎的一款酒Mr.Draper
以《广告狂人》主角名字命名
一个爱工作、爱香烟的绅士

1617872960547927.jpeg

上酒的方式,如此酷炫……

1617872798969806.gif

除此之外我更喜欢来这里的人能够尽可能地放松,穿着拖鞋短裤过来我其实也是不介意的。目前还没有广告公司过来团建,倒是有在包房成交业务的。

我们也做过很多酒的线下项目,也算是借机让自己看到更多的可能,来做出更多好玩的内容,就比如老板不在,让大家梦回60年代的纽约。

老板不在酒单上印着一些有趣的“规矩”…

1617873376792579.png

老板不在为自家鸡尾酒设计的原创动画
能猜出分别是哪款吗?

1.gif1618034710865302.gif

好广告应该是能够去真正感动人心,而不是单纯的说为了营销而去做广告。

其实它也包含传达价值观,跟客户一起共鸣,我觉得以这样的初心才能更容易做出来好广告。

而对我们来说,老板不在可能就是我们一起做出来的好广告,它能让每一个进来喝酒的人感受到那个氛围,引发共鸣,尽可能地放松。面对事情,喝一杯或许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故事未完待续……

从创意人到创业人,狂意犹在,热情不减,甚至衍生出一种脚踏实地的浪漫。回首当年,他们更多报以感激、珍惜和怀念,从前那段广告经历也化作一份礼物,或是刻在他们的基因里,为未来的漫漫创业路添上几分滋味。

数英寻找这些有趣的灵魂,记录他们的故事,也祝福每一位找到自己奋斗和梦想的人稳健行远,无论是继续做广告,还是探索其他行业。

最后,非常感谢接受采访的所有嘉宾
愿意和我们毫无保留地讲述自己真实的经历、故事、感想
感谢帮助数英小分队联系到采访嘉宾的朋友老师:
莫康孙、黄海波、范耀威、孙杰、陈语晴、赵清、空手
姜姜、奥利维亚、高桥希一、Jack、Karen…

也感谢点赞、收藏、转发的你呀

文末互动福利!!

在北京胡同里开一家花店、设计艺术眼镜、开居酒屋、把自己画成潮玩IP、玩乐队、开《广告狂人》酒吧……看完他们6位的故事,最打动你的是哪段?快到评论区分享你的感想吧!

我们将在评论区抽25位幸运读者,送【礼物盲盒】一份,随机包含各位嘉宾亲手挑选的「花臂老王贴纸」「艺术眼镜」「对角巷乐队CD专辑」「纯情啤酒」「花治帆布包」等精美礼品,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刺不刺激!

1618122460722459.jpg

12篇故事讲到一半,下周一,我们同样带来6位创业广告人的故事,他们多半是广告行业的老江湖

剧透一下:有大家熟悉的Norman 陈耀福、鲜少在媒体露面的意识形态广告创始人郑松茂老爷子、和赵又廷拍过院线电影的吴有音导演、开了23年书店的新疆老广告人王忠、为打工人办一家咖啡馆的小暖、特有梗的魔都网红G僧东……

我们下期见!!


采访+撰文+剪辑:Lea、Ivan、Tommy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