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凛冬已至,又该如何追寻自己的诗和远方?
如果说这周互联网上有什么值得大家关注的话题,那一定是:一个女人摔倒了,一个男人站起来了。
摔倒的那个是维密天使奚梦瑶,站起来的那个是中国制造陈冠希。
姑且不论他们的人设是“崩坏”还是“重生”,他们的一举一动总算是牵动了足够多自媒体人的心神。
要知道之前黑他/捧她的,和现在挺他/怼她的,为他们疯狂Call的都是同一群人。
这里面的详情和站队,就留给大家想入非非吧;至于我现在想和大家讨论的就是关于“智商税”这个话题。
相比于“智商税”在普通人中表现为极易被他人、被KOL“煽动”;在知识分子的眼中就是相对而言比较主动的“知识付费”课题。
令人惊讶的是以上关于时尚圈的话题映射在知识付费圈却似乎完成了一次逆袭:一个男人失宠了,一个女人越界了。
失宠的那个是知识付费教主罗振宇,越界的那个是打脸女王咪蒙。
人民网-人民日报刊文《警惕“知识付费”让你丧失思考能力》,谈到知识付费的出现与流行凸显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但与此同时,这种方式容易也有其弊端:
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而近日,咪蒙团队也正式宣布在喜马拉雅FM上线付费音频课程《咪蒙教你月薪五万》;甚至其公司副总裁还直言若听课人员“三年后加薪不超过50%”,可申请全额退款。
当然,考虑到这个时间点又到了喜马拉雅123知识狂欢节,不难怀疑这其中有喜马拉雅的推波助澜,咪蒙的野心也自是昭然若揭。
人民日报的“呼吁”,显然让“知识付费”上升到了一个社会问题;至于咪蒙姗姗来迟,也不过只是作为一个商人想趁火打劫分一杯羹而已。
第一:《罗辑思维》进入下半场
而在此一退一进的现状下,却是罗振宇旗下的《得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已然超过了21万人订阅。
罗振宇更是在《得到》的199元“订阅专栏”之外开辟了一个5~32节课的“精品课”生态。
2014年罗振宇从微信裹挟出的200万种子用户成就了罗胖在知识付费界“教父”的名声,其个人在2012年世界末日就一直持续更新的205期就是他成功的底气;而在2015年“得到”的横空出世,在2016年成为爆款,并一度引爆了国内的知识付费风口;甚至最后还耗死了“分答”,惊动了知乎,启发了喜马拉雅,唤醒了豆瓣……
如果说《得到》199元订阅专栏(知识面拓展)开辟了分答“好奇心付费”之外的内容付费生态,并一度被喜马拉雅豆瓣借鉴;那么现而今“短小精悍”的精品课生态(实用技能强化)就是在抄底知乎分答的技能培训。
而这种不需要得到“驻场大神”多少精力,只需要用碎片时间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洞察”就能快速迭代,“薄利多销”的课程也算是弥补了“得到”之前只做高端的精益生态。
由此得到也终于从“人畜无害”的“高冷”逐渐露出了自己的獠牙,也不难猜测罗辑思维这是在“高端”知识付费领域陷入低迷,逐步开始收割“知识付费”市场的“下半场红利”。
第二:自媒体人跨界打劫
对于咪蒙,这个千万级的微信IP,估计大多数自媒体人都是同一种感觉:羡慕嫉妒恨。
但是咪蒙就没有这么多顾虑,对于现在的她来说,怎么把自己“商业化”,变现更多的价值才是重中之重。
就像咪蒙现在准备在喜马拉雅推出的付费音频产品《咪蒙教你月薪五万》,也一度延续了咪蒙善于制造话题,并且在一众自媒体人声讨和一群粉丝声援的摩擦下“蒙声发财”的惯例。
曾经善于把身边人的故事炮制话题的咪蒙,这一次玩的更嗨。
如果说《咪蒙:说来惭愧,我的助理月薪才5万》这个话题让咪蒙找到了一座矿山,那么从话题背后诞生的一套“咪蒙方法论”简直就是一座金矿;诸如之前把咪蒙捧上神坛的《致low逼》和《致贱人》就可以“稍作加工”变成《咪蒙教你修生养性》《咪蒙教你怼贱人的100万种方法》。
当然,咪蒙还有最后的杀手锏,《咪蒙手把手教你如何成为下一个咪蒙》?
至于3年后月薪涨幅不足50%全额退款的话,或许3年之后人家银行卡单就这一份课程的利息就超出你现在所支付的课程费用?
而且,在咪蒙的榜样作用力下,相信不少自媒体人就不只是“出出书”“卖卖广告”“等待赞赏”那么简单了。
第三:知识付费三重门
其实知识付费早在孔子时代就已经盛行,只不过随着大家潜移默化,当互联网生态中的“免费”概念深入人心的时候,在罗振宇等人“事倍功半”“别有用心”的“炒作”下,“知识付费”终于从事的尘埃中觉醒穿上了新的衣裳。
而这一次“人民日报”的“警醒”,显然标志着“知识付费”已经成为了“全民健身”“全民公共场所戒烟”和“全民小康”之外的又一大全民话题。
尚且不论“知识付费”的好坏,诸如现在《得到》领衔的“知识付费”真的就是知识付费市场最成熟的形态?
虽然不少“订阅专栏”和“精品课程”却是降低了知识付费的门槛,把知识变成了“钱本位”,但我们真的能够“信任”这些所谓“大神”在自己的认知领域构建的一座座“知识壁垒”,每个人的认知有限,而且非常容易因为自己的认知局限以及为了重申自己的正确性可以歪曲某些事实;也因此在不知不觉中就误导了那一群“年轻上进”位置是付费人群的认知。
所以,知识付费现在的问题在于:怎么确认每一个平台大神的专业性,不是单凭人气就可以胜任;怎么避免这些平台大神课程的实用性、同质化、第一性原理等问题;最后,怎么改变知识付费现有的“钱本位”局面,而是让那些真正对知识有兴趣的人群学习、继承并且传播知识?
知识付费的出现,原本就是因为人们对于知识的求知欲而存在;而现在出现的知识付费内容已经平台虽然降低了门槛给了不少人新的“机会”,但内容上的“参差不全”以及课程本身的“良莠不齐”都是其软肋。
而如何确保课程的质量以及付费用户的权益,也不能单单凭借大神的背书以及平台自有的审核体系?
改变“知识付费”各自为政,唯ip论的现状,知识付费才会有自己的诗和远方?
数英用户原创,转载请遵守规范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