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90后」围剿注意力,却逃不出自带宿命感的“中年标签”
来源:全媒派(微信号:quanmeipai)
本文经授权转载,若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中年”,在今年忽然成了内容生产者们选题必备的热点。
前阵子的“油腻”、“焦虑中产”余温尚存,“90后中年人”又在这两天猛地火了起来——举目四望,个性张扬的一代人,除了被打上清净无求的佛系标签之外,顺带还秃了、垮了、离婚了、衰退了、油腻了、中年危机了,表面上看是热热闹闹的“90后”话题,实际上兜兜转转,又往回蹭起了“中年”这个自带流量的年龄标签。
这股逢中年必火的热潮,还从自媒体蔓延到了影视圈。《我的!体育老师》、《情满四合院》、《生逢灿烂的日子》,接连在卫视取得不俗收视率的剧目,主角阵容无一例外都有中生代演员的身影。
无论是社交媒体的中年向热议也好,影视圈的作品落地也罢,内容工作者们一拥而上,化中年危机为中年狂欢,把原本一直游离在流量边缘的中年人送到了聚光灯下,就连天生爆款的“90后”也要拱手让三分。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就来和大家聊聊,“中年”何以拥有对全年龄群体的吸引力。
一、中年众生相:不同侧写,都是爆款
实际上,“中年”这一依靠年龄划分的概念,在媒体的呈现中关联了多重意涵。前一秒是男友力max的韩剧大“苏”,后一秒就变身为保温杯里泡着枸杞菊花,手上戴着沉香手串的“油腻中年”。免不了好奇,这些冠以中年名号的媒介侧写,到底有几分是和现实中的“中年”有关?
1、油腻与焦虑
化用一句流行语:中年人每月焦虑一次,每次养活一篇10w+。
8月,鼓手赵明义的保温杯作为话题走红,“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现在端着保温杯向我走来”,引起了一轮网友围观转发,自媒体公号集体跟进解读,诞生了《保温杯的时代隐喻:85后都中年危机了》等多篇爆款热文。
全媒派当时总结的一些热文
10月底,冯唐《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一文激发了大众对“油腻”的探讨,一时之间,所有正值中年或是举止透着造作不真诚的群体,周身似乎都泛起了油光;在此之前,一篇名为《人到中年,职场半坡》的文章,也将中年人悬而未决的职场发展暴露在了大众视野中。
根据清博指数发布的数据,在其系统日常监测的64万多个微信公众号里,在11月里,搜索“三十岁/脱发/中年危机”等关键词,一个月内相关的文章累计10347篇,总阅读量高达2754万,其中有43篇10w+。
图源清博大数据
自媒体爆款文章与话题热潮里的中年人,展现的是“油腻”和“焦虑”这两个并不十分令人感到愉快的属性。赵明义手持的保温杯代表的是中年的那一丝青春已逝年华不再,冯唐的文章让一大批人中枪“油腻”,另外,这家科技媒体的长篇故事还在提醒着你,人到中年,对网上的段子不感兴趣,不如先考虑下实在点的职场危机。
虽然“油腻”、“焦虑”的话题热度趋于平淡,但相关语汇早就成为形容中年人时,在记忆中惯性启动的流行修辞。比如最近的热门综艺《演员的诞生》中,一位男评委因为点评略显随意、表演发挥不稳定,一开始也遭遇了从当年灵气到如今“油腻”的争议。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话题热潮,和层出不穷语汇套用的“蹭热点”里,中年人顶起了“造热点”的半边天。
2、以作品致意岁月
前一批大火的青春剧里,少年逆着光的好看侧脸收割了无数少女心。同样的地,荧幕上的大叔们也在用玻尿酸般的演技重返20岁,表现出丝毫不输小鲜肉的魅力。
《生逢灿烂的日子》、《我的!体育老师》和不久前收官的《情满四合院》中,主演队伍中都有不少“大叔”演员们,比如张嘉译、姜武、何冰……中生代演技派男演员们集体霸屏,剧集和演技也收获了不少好评。何冰主演的《情满四合院》在豆瓣拿到了8.2分的评价;《生逢灿烂的日子》近期收视破1,在12月6日当天的CSM52城收视率排行榜排行首位。
豆瓣《生逢灿烂的日子》短评
在微博近期公布的“最美表演”演员名单里,同样看到了熟悉的三位中年大叔面孔,以《白夜追凶》中的“分裂”表演圈粉的潘粤明,饰演《不二情书》中的文艺大叔、《军事联盟》中的司马懿的吴秀波,以及表情包和表演一样精彩的雷佳音。近期,潘粤明主演的《白夜追凶》被Netflix买下海外发行权,这波中年演员热,已然有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趋势。
雷佳音:真让人高兴
国内中生代演员之外,曾经韩剧中的温暖大叔也用演技换来了热度与流量。比如被豆瓣网友评为“岁月醇香”的孔侑,去年名为《鬼怪》的韩剧作品,收视率一度超出《请回答1988》,当时“鬼怪新娘”拔剑效果的同款滤镜也刷屏了国内的微博和朋友圈。
用作品说话的中年大叔们,同样圈走了一批年轻人的心。
3、你不是真正的苍老
自媒体爆款文章和影视作品中的“中年”,还可以说指向的是已经年龄步入中年的人群,但作为社交平台上的一道风景线,“中年”的所指就不那么精确了。比如,“人到中年,要穿秋裤”、“不好,要秃”、“不禁露出老阿姨笑”之类不离口的,反而是年轻人居多。
最近“中年少女”的称号也在网上悄悄地流行了起来,“喜欢粉色、脱发、爱逛淘宝、开始养生、想和小鲜肉谈恋爱、喜欢甜文一点虐的都吃不下”……几条标准,认证了这一新型人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对这些初老特征对号入座,戏称自己已到中年。
“中年少女”的六大鉴定标准
全媒派往期文章《“为我们的友谊干杯...”为啥这年头年轻人都爱死了中老年表情包》里,也提到过年轻人对中老年表情包的偏爱与再创造。中老年网民群体数量正在增长,他们在社交媒体中展现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给素爱吐槽恶搞的年轻人提供了素材来源,一并成就了社交平台上的中老年景观。
二、中年是一群人的狂欢:年龄标签何以成为全民话题?
无论是爆款文章、影视作品,还是社交景观,都可以看出“中年”早已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一年龄群体,其所指大概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某一群体抱团焦虑的集体悲情,另一层则是公众由此生发的标签式群嘲与自嘲,最终指向一场全民的话题狂欢。
那么问题来了,“中年”为什么能从潮流边缘,走向注意力焦点?
1、内容生产与营销助推
首先是操作层面上相关内容的不断涌现。如同上文提到,中年危机一个月,激发43篇10w+。无论是造热点还是蹭热点,话题出现之后,各方纷纷跟进围绕“中年”的后续内容与营销推广,反复使用或套用油腻、脱发、中年危机等语汇,可以说每一根脱落的头发都不曾被辜负。
十篇“油腻”相关的媒体报道,图源“知微事见”
在影视作品的宣发中,同样以“中年大叔”人设作为看点之一。最近的几部剧集,关联的“中年生活”、“演技派大叔霸屏”,以及所引发的流量小生与中年演技派的对比讨论,都为其提供了话题度。
相关微信推送
2、培育话题的现实土壤
离开“中年”在现实中指向的真切焦虑,相关话题也不会这样一点就着。一方面是中年群体生活及心态上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年轻人对于初老想象的担忧。
近期,“80后年薪多少才能摆脱中年油腻”的话题火了,与之关联的是复旦大学相关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长三角地区80后人群的研究报告,收入、教育程度、家庭、职业无一不构成中产鄙视链条之中的一环,而他们也坦言目前正面临着经济、子女教育、住房三大压力。
调查报告图解中给出的关键词词云图,“字字戳心”
在这种情况下,主打现实主义风格的影视作品提供了对于中年生活熟悉而又陌生化的戏剧呈现;自媒体中年故事,则设置了安放焦虑与压力的话语空间。
中年年龄是特定的,焦虑却是全世界的。还记得联合国之前发布的“1992年前出生的人要被认定为中年”引发的集体感慨、被广泛探讨的“四分之一人生危机”,保温杯的当事人赵明义则表示“保温杯让人很舒服,自己没有中年危机”,更多的是围观群众感慨猝不及防的苍老。从各种社交话题中,也可以窥得青年群体的这一轮面向未来焦虑的未雨绸缪。
部分知乎相关问题,看到关注和浏览量略心酸
3、真真假假的标签式认同
关于“中年”年龄范围的定义,实际上有很多种。联合国之前将15到24岁划定为青年,似乎意味着25岁以后就已经步入中年。在国内一般默认的是,35岁以下属于青年。而中年的年龄界定,与其承载的文化意义所指并不全然相同。带流量的“中年”,是作为一类标签而流行的。
刻板印象也好,认知基模也罢,标签思维也是人们来简化对一件事物的认知与思考过程的方式,最后与标签相关的单一属性得以突出。所以“年龄”一直以来都是屡试不爽的人设划界标准。垮掉的“95后”、“00后CEO”、“千禧一代”称谓,都是这种思维的体现。
“千禧粉”,色彩营销也加入了年龄阵营
年龄标签一旦打下,一种传播中的流行方式是,不断验证预设,赢得标签人群对号入座的共鸣,比如社会事件相关解读中,言必称的“中产焦虑”;另一种则是推翻预设、或者用戏谑体来解构预设,带来娱乐效果,比如青年人自称佛系、中老年,或朋克式养生的自嘲。
同时,以标签为圆心划界,内部圈出来的,是树立认同时的符号依赖。想要寻找一劳永逸的“理想自我”的认定标准而不得,年薪、教育程度、“新中产生活指南”,乃至“你的朋友圈有多少人关注咪蒙”的“含咪量”,似乎可以作为价值标准,又好像还不够。于是就在摇摆中栖身于群体焦虑,在青年自嘲的圈层中暂时停留。
所以视野中的“中年”,就像大多数流行语汇一样,所指泛化,概念边界模糊,作为一种符号资源,在各路演绎中,有了千人千面的内涵,而归附于各自的表达需求。
那么这次,把自己称作中年的一群人想表达什么呢?可能就是,比起老去,更不想无趣,不甘心把人生全部消磨在庸常,忙着应付疲惫生活,也想要寻得英雄梦想。
全媒派(微信号:quanmeipai)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