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都应该学学滴滴
有人说,人感到最无助的时候,并不是因为穷,而是不被理解。
其实,我挺赞同这句话。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明明已经很努力地在做一件事情,却因为没见到结果就被人说成偷懒摸鱼;明明已经最快赶到约定地点,却还是因为延误了时间被指责“不负责”。
那种感觉,就像全世界结成联盟站在了你的对立面,告诉你你没必要解释,解释没用!
而最近,滴滴推出的一支广告,完整地记录了乘客约车,到司机经历种种困难接上乘客的过程,试图向人传达“理解,让距离更近”的诉求。
可以说,看这支广告的心路历程,是从暖心到舒心。
视频开头,从咖啡厅里一对情侣坐桌前闲聊,到女主与男主通完电话后梳妆打扮准备离开,随后男主立即开车前往这段温馨画面,不仅给人一个“情侣约会”的联想,同时也为后续埋下了伏笔。
随后,整个视频以分镜的形式,呈现出两者在相见过程中,所经历的每一个“困难”和情绪变化。使很多人都联想到自己“等车时”或“接人时”的相似经历,从而产生共鸣。
最后,男主终于接到了女主,上车那一刻,两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紧接着画面弹出字幕“我知道你会来,所以等待”。当我们都以为视频要结束了,正替这对“小情侣”的相见而开心时,画面出现戏剧反转“久等了,我是您的滴滴司机”。
这样的结尾,不禁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反转的剧情也给人留下深刻记忆;同时,随着剧情的反转和情感基调的变化,让“等待”的过程变得不再乏味,而是充满意外和惊喜。
潜移默化的,人们对滴滴也有了新的认识:「温暖」和「贴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呼吁到更多人“懂得理解”,此次滴滴还联合了口碑、抖音、顺丰等众多品牌共同发声:
不必费心规划,你的目的地,下车即到。
不必费力拔草,你的口味,我都知道。
在车座上,给你最好的服务是安全抵达。
在座椅上,给你最好的体验是不被打扰。
懂你的加班心累,打开滴滴,顺畅到家。
懂你的年轻气盛,打开抖音,释放天性。
风里雨里,有我就不必担心坏天气。
风雨再大,你的包裹也会按时送达。
穿越车流迅速抵达,只为让你,美丽不冻人。
2000万像素清晰定格,只因懂你的,爱美之心。
世界太大,一键定位知道你在哪。
信息太多,明白你关心的是什么。
不光如此,此次滴滴还同步推出了一支 H5。与视频相似的是,都选用了“滴滴司机接乘客”的故事题材;不同的是,该支 H5 更着重于体验。
扫描二维码,立即体验!
(数英App用户需点击放大二维码,长按识别)
整支 H5 采用“模拟”的创意方式,真实还原滴滴司机与乘客每天使用滴滴打车的过程。用户能在 H5 中,变身成为其中任意角色,从而以第一视角参与他们的生活。这样的好处就在于,不仅使内容更具真实性,还能给人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滴滴之所以选择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想必也应该是洞察到:生活中有很多不理解的原因,但多来自于“解释”的空乏和无力。
由于 H5 内容包含的视频和动效都很多,所以如果不在技术上处理好,就会导致用户在观看时出现很多卡顿的问题。而这支H5得以流畅体验的背后,实则是攻克了很多技术上的难点,在视频衔接处做了反复的优化处理,最终才让这支 H5 带给用户良好的体验。
此外,滴滴还在“角色体验”过程中加入“识字题”、“听力题”以及“选择题”,使得整个 H5 内容变得更为充实。同时,“角色互换”的游戏方式,也能充分调动起人对“另一知识位面”的好奇心。两者结合,一个吸睛,一个促进,最终实现用户在过程中的深度参与,产生共鸣。
而最后的「滴滴平台大数据显示」,从某种方面来说,可以是整个 H5 对“理解,让距离更近”主题的一次呼应,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交话题」的起点,能够被人们当作口中谈资,在日常社交沟通中得到广泛传播。
新年伊始,滴滴选择将“理解”作为此次营销的出发点,从表面上来看,是对当下“滴滴司机”与“乘客”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疏解;但背后,却是滴滴打车对整个社会发起的一次呼吁。
希望我们都能够,对他人多一份理解。
正如我们常说的,品牌是否能抓住用户的心,并不在于如何讨好和吹捧,而是能找到最令他们不爽的东西,替他们呐喊出心中的不平,并极力去帮助他们解决。而这一次,滴滴就真做到了!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