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人选不好,明星凉的早
这是仙人JUMP的第358篇原创
1
我们都说明星偶像是产品,但产品和产品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产品一夜爆红,扶摇上天;
有的产品爆红之后就暴毙,未火先凉;
还有的产品在圈子里混了一辈子,就只混了个脸熟;
甚至还有的四处直播走穴,温饱难存,一直在圈的边缘游离。
娱乐圈上限之高下限之低,割裂得如同两个世界。
决定一个明星上限的因素很多,但决定一个明星下限的因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经纪人。
经纪人选不好,明星凉的早。
明星的上限是多方因素杂糅的结果,有时代的因素,有个人天赋、努力的因素,有市场大环境的因素。
有人靠颜值走红,有人靠性格爆火,有人用作品说话,有人靠流量出圈。
有的人赶着牛被人一拍,莫名爆红,有的人参加着节目,着急一哭,全网皆知;
有人兢兢业业数十载,靠作品堆出人气,大器晚成。
明星的崛起是多方共同发力造就的结果,而且常常有点靠天吃饭的意思。
但明星的下限,你到底能有多糊,你到底混得有多差,如何才不会跌穿下限,却是一个可以认为把控的结果。
其中最大的关键点,就在经纪人,或者说经纪团队。
首先,这里说的明星,是指已经入了行,有了一定名气,混进了圈的明星。
而不是任意一个素人。
经纪人对明星的作用,一在于风险把控,二在于日常运营。
明星是产品,经纪人是产品背后看得见的小骚手。
风险把控对于艺人而言是最重要的事情,你说你出轨,喝酒,说胡话都算了,许多问题都能通过沉默和道歉去淡化,过个十天八天又是一条好汉,但要是你说的话过了火,做的事触犯了道德底线,甚至触犯了铁拳,那你很可能职业生涯即刻归零。
特别是在现在,在这个全民互联网信息流通过度发达的时代,摄像头无处不在,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轻则房塌,重则结束职业生涯。
做明星是一份需要严格管控的职业。
不管是自己管,还是被经纪人逼着管。
管你,其实是一种保护。
但问题在于,多数的明星,特别是新生代明星,他们是缺乏自我管控能力的,说得夸张一点,他们甚至就是缺乏常识的。
大多数的明星不是少年出道,就是一直在为进入娱乐圈奋斗,考的是艺考,学的是艺术。
日常生活就是从家里到剧组,从剧组到另一个剧组,再从剧组到电视台。
他们的生活可以说一直生活在被人保护的象牙塔里,跟普通人的日常交流极少,因此,说他们缺乏常识并不为过。
这里的缺乏常识不是贬义,是客观事实。
而这些缺乏常识的明星,遇到一个摄像头无处不在的时代,带来的就是风险。
你永远不知道他们能在摄像头面前说出什么话来。
“知网?知网是什么?”
“我当年谎报获得了应届生资格”
他们不知道有问题吗?他们可能真不知道。
类似的话一说出口,他们拖累的不止是自己,还有围绕他们谋生的整个公司的员工。
因此,明星需要经纪人这种团队力量来进行风险把控,首当其冲的就是管控艺人,防止他们自己制造风险。
一个合格的经纪人在每次明星客串综艺,接受采访、直播带货前都会跟主办方提前沟通好节目内容,严禁提及某些敏感话题,或者艺人相关绯闻。
网传当年某归国艺人在芒果台录综艺就因为节目方在游戏过程中提及了前女友导致经纪人直接中断录制,带着艺人当场离开。
这个操作很极端,但很有效。
现实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旦记者、粉丝围堵明星时,经纪人都是要第一个冲上去拦着的,既是为了拦着外人不让乱问话,也是拦着明星不让乱说话。
明星的嘴,漏底的鬼。
事前能防就防,一旦还是出了事,要尽快找补,寻求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该声明声明,该道歉道歉,该管住嘴管住嘴,把损失最小化,把后续风险尽快排除。
生娃哥憋了两三年,在一个最关键也是风险最小的时刻爆出生娃信息,让事件平稳落地,背后很难说没有专业经纪团队的出谋划策。
而去年227事件的爆发,真正的问题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后没有第一时间道歉补救,任由事情自由发酵以至于接连失控,这里面就是经纪团队的锅。
该控制的时候控制,该认怂的时候认怂,而且要快。
这就是经纪人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作用,事前排雷,事后找补。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直播这种超出经纪人把控的场景下明星频频翻车,也可以看到一个炒掉经纪人团队能够凉得有多快。
他妈的,打都打不掉,烦死了。
经纪人的第二个作用,就是明星偶像日常运营的把控。
艺人的工作不像外人看着这么简单。
明星这个职业,是需要谋求长期可持续的,是要稳定发展的,这背后就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而负责把控这个规划的就是经纪人。
一个长期的规划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协调。
圈内,要讨好资本,为艺人吸引资本的目光;
处理好圈内关系,互相拉拢资源;
圈外,要树立人设,并通过作品、综艺、采访、营销等多种方式营造固定形象。
甚至要拉拢和打压同行。
如果你只注重作品不注重营销,流量不够,那你很难受到资本的青睐;
如果你演技超绝,但作品常年徘徊在豆瓣3分以下,演技再好也难以被看到;
如果你嘴上没把门,天天胡言乱语,搞不好你就是第二个爽姐,但爽姐起码还爽过;
签哪家公司、接什么样的作品、塑造什么样的荧屏形象、打造什么样的人设、接什么样的代言、跟粉丝怎么样互动,这些专业范围内的事情,专业的事情需要有专业人来负责,而这个人就是经纪人。
一个最能体现经纪人作用的案例就是霍建华。
霍建华原本在台湾时,还是一个三四线的小演员,常年客串偶像剧男二男三。
一直脸熟一直不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人虽然长得帅,但是形象太真实,衣品差,不注重形象,嘴上没把门,常常在综艺或者采访时两三句话就被套出黑历史。
转战内地后,他的经纪人是他的高中同学,出于对霍建华的深度了解,和为他好的目的,经纪人最大程度的降低了霍建华在作品外的曝光,让大众对他的形象认知只停留在屏幕中,保留幻想。
后来,霍建华的经纪人换成了专业经纪人郁红。
郁红在保持原有减少外部曝光策略的同时,针对霍建华的冷峻的外貌特征,尽量给他接一些符合个人形象的角色,深化粉丝认知,比较典型的像《战长沙》,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同时在人设树立上,通过营销营造出“老干部”人设,并且把霍建华和胡歌强行绑定,疯狂炒CP,一下子就把霍建华这个前娱乐圈边缘人带成了当红老母鸡。
命遇贵人是霍建华的福气,但可惜这福气他并不怎么珍惜。
和林老师结婚后,霍老师回台发展,开始了各种不明所以的操作,接的戏一个接一个的拉胯,曝光量直线下降,起码近两年内,我都没再见到过关于他的消息,糊得悄无声息。
如果霍老师还在内地,还跟着郁老师混,上限如何我们不知道,但下限绝对不是现在这般。
很多时候,经纪人的运作就决定了明星能有多糊。
你的下限,你自己都难以预见。
好的经纪人就像红牛,你的死相,超出你的想象。
很多人,甚至很多明星自己都产生了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自己一个人就能赚取别人一辈子的收入,自己一个人就能养活一个公司,天大地大,老子最大,所以他们能取得的成就全靠自己,自己是核心,团队换谁都一样。
所以常有明星不听经纪人劝,自己随心发挥,激情上网,有事没事就喜欢上网跟人对线,嘴巴跟吃了华莱士一样。
确实,明星是核心,但核心这东西,既坚硬,又脆弱。
明星再diao,也不代表团队不重要。
你一个人的收入能养活一家公司,这不假。
偶像确实是核心,但工业化的时代,明星早已不再稀缺,在工业化的时代,稀缺的,是一个能够稳定打造明星的团队。
相比顶级明星而言,顶级经纪人才是真正的稀缺资源。
毕竟上限看运气,下限,才真的看实力。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