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需要预言家,创业者最大的毛病就是读书太多!
人的思维是没有办法一下子通过“跨年”来清晰划定的。
罗振宇等大V用演讲来替白领们做思想总结报告,那只是一个“秀”,还是一个坚信自己会像刘德华一样红20年多年的人进行的倒数第18场秀,去年罗振宇说要换一个卫视做年会,不过罗振宇在演讲开始宣布深圳卫视全国覆盖的收视率超过10亿人。你知道的,所谓的会说话的人,就是永远说只符合自己利益的那部分话。
创业这几年,我喜欢和满嘴糙话但能一针见血道出问题本质的人交朋友,对那些知晓天下大势、宇宙人生的人敬而远之。不是我觉得人家不牛逼,而是我自惭形秽,他们能看清未来三十年乃至一百年时代变迁,仿佛子牙封神、孔明转世,而我却不知道明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是先刷我的朋友圈,还是先刷牙,是先打开哪个App,还是先想下我今天必须马上解决的事情是什么。
社会走势自有大人物们去关切,不是几个有声明的自媒体人能指点迷津的,跨行业的头部自媒体主要是还是社会心理按摩和情绪疏导作用,再说了,三十年前伟人也说了是“摸着石头过河”!再我看来,现在很多人去听什么跨年演讲、关注一大堆付费产品,其实和算命没有本质区别。大V和算命先生的共同点是,能够说出你心理想要的答案,并且让你心满意足的掏钱。算过命的人,总觉得自己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多了一份把握;但问题是,算命的人这么厉害为何要流落街头,知道未来走势的大V就去闷声大发财了,哪有闲工夫来开导你。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在学校里不用功读书的同学,一上班特别爱学习;而很多学校的学霸上班忙的没时间读书,反倒觉得自己“不思进取”了。
这个世界本来很安静,惦记的人太多了,反而搅和了!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说“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翻译成现代文是,少操闲心,多干实事。
如果说年轻人最大的问题是读书太少,想问题太多。那么,现在的创业者最大的问题,就是读书太多,做事情时间变少!
毛主席说的话:“读念多了会害死人的!”读书这种事情是讲究天赋和机缘的,95%的人是读不透的,要不怎么说知音难觅,断弦有谁听?不要幸运的以为你就是那5%,也不要以为你听了某位大神的转述,就能直接消化了, 如此把知识浅薄化的对待,本身已无药可救!又想创业成富翁,又想学富五车的教授,你说不是意淫,是什么?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半吊子秀才不如满身匪气的泥腿子更有战斗力,这是无数历史印证了的事实。
我以为罗胖的“豹变”就是从央视出来之后,开始坚定地以赚钱为目标,并找到了与移动互联网众说纷纭意见并串成理论的手段,这正是受转型之困的人所需要的;得到的知识服务商定位,不过是在其朋友圈子中复制他的那一套模式。罗振宇是一个有狼性的人,不过得到和演讲里传达的东西几乎是“半仙化”,这也是为了满足打造自我IP的“造神”需求。
我在罗振宇发起跨年演讲的强势宣传时,发了这样一句朋友圈:
“过去一年感觉自己自己说话、想问题,思路清楚了很多,行动力也增强不少,一直没有搞懂原因,今天才发现原来是年初了罗辑思维。”
很多东西,当做过耳浮云打发就好,要当真了,那基本没戏了。扔掉自己的狼性,每天云山雾罩,不挂掉也是没有天理的!
当然那些个大公司,还是得需要文化来装点门面,毕竟接触的人的层次已经发生实质的变化,太low会被鄙视链压迫,很难有掌握更多资源,这个时候多提倡员工自我学习、提升还是大有必要的,阶段不一样,追求也不一样。过早强调职场充电学习,本身就是虚弱的表现,或许就不该选择创业,盲从往往是挂掉的先兆!如果铁定了心是混圈子,相信未来能打回成本另当别论,罗振宇不跑湖畔大学去了么?
大道至简,因为越是简单的东西,即使找的人脑子不太聪明的人也能够上手,所以能够规模化,才能做大!就像新中国不是建立什么高深莫测的哲学体系之上的,而是建立在最底层农民能听懂的“打土豪,分田地”基础上的。那些从一开始概念内核就是模棱两可,无论造多大的造势,最后一定会被落不了地而打回原形,臭名昭著下去。
有人喜欢预测未来,一年预测30多个未来,中了其中一个,他是神,如果没中不提就行了,你要是没有成,只能说你对他所说的东西领悟得还不够深。听这些神人磨叽,我还不如再去读遍《道德经》。
很多迷惘是从互联网一波波浪潮滋生的,要说互联网真有那么高深吗?
BAT都是十多年积累达到了今日的成就,马化腾在2014年提“互联网+”、马云在2016年提“新零售”、李彦宏在2017 年等来了互联网对“AI”的共识,要是放在一个大事没干出几件、市值没有大多人身上讲出来,你敢信吗?现在之所以有那么概念,其本质就是互联网流量格局日益固化,需要靠话语权来获取资本的注意,本身没不代表互联网有多么有深度或是可操作性。
前几天有个传统行业老板问我是怎么看待互联网?互联网公司是技术+产品+运营,分别是后端、中端和前端,环环相扣,概念性的东西只有服务公关获取融资才有作用,就像拔河时的呐喊,主要是调动气场和氛围作用,要是完全靠这个,以前的乐视就是榜样!
概念已经被玩坏,概念已经把人迷昏了,并且已经形成产业链,以致于不说这些概念就不能好好说话了。有朋友问我他的项目做成平台有没有戏?我说你那不是“平台”,强势的产品拥有足够大的吸引力时才是平台,你对供应商跟求爷爷式的,还要意思说自己是平台。还有IP孵化的项目,问我要不要一起搞?我回到,IP就是坐等着收钱,就跟拍《战狼3》一样,还孵化个毛线!
我曾经是一个“互联网+”的拥趸,相信线上线下融合世界必然到来,不过这可能需要非常遥远的路要走,一位在房地产老炮告诉我:其实在他那个行业内真正懂互联网+的人不超过10个人,虽然我不确信他是不是那十分之一,但这话准是没错的!永远只有少数人掌握真正的窍门,当大多数都占据所谓商机时,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决定了没啥搞头了。
2017年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前易到创始人周航说的那句:“只有足够痛,新的光亮才能照进来!”那些拿着手机,舒舒服服得到的“光亮”,难道不是旧的虚幻吗?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