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位自媒体人聚在一起,聊聊打开率、10W+、自媒体创业...

举报 2018-01-22

1516618704809057.png            1516618708965715.png
7 位自媒体人聚在一起,聊聊打开率、10W+、自媒体创业...
(七位认证作者与两位数英编辑)

1. 公子鱼 / 微信公众号:文案籍(ID:copywriterbook)
简介:一本写给自己、写给每个初入文案圈新人的书。专注文案、品牌营销整合营销等领域内容。

2. 骏小宝 / 微信公众号:骏小宝(ID:junxiaobao2016)
简介:做营销圈最有趣的自媒体,让天下没有追不上的热点!

3. 广告girl / 微信公众号:广告girl(ID:guanggaogirl)
简介:广告不止存在广告中

4. 跟小贤学运营 / 微信公众号:运营研究社(ID: U_quan)
简介:400万运营人的成长服务商。

5. 李怡 / 微信公众号:百闻不如怡见(ID:bwbryj123)
简介:提供更科学的「品牌策略思考」,关注商业、营销、个人成长。

6. 正经裸奔新青年 / 微信公众号:正经裸奔新青年(ID:sb-youth)
简介:新青年是个简单的人,专注职场、成长和生活。以我小小的才华,待见你的每一个烦恼。

7章九龄 / 微信公众号:文案有翅膀(ID:wenanchibang)
简介:陪你思考,或者一起发笑。关注文案相关。


1 月 13 日,数英一见邀请到七位认证作者
从晚上6点开始,
一边享受着美食,一边畅聊到10点才各自散去7 位自媒体人聚在一起,聊聊打开率、10W+、自媒体创业...
7 位自媒体人聚在一起,聊聊打开率、10W+、自媒体创业...

自微信公众号开启自媒体时代,吸引无数人蜂拥而至,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传递者。他们带着不同的目的前往,有人风生水起,亦有人浅尝辄止.......

以上七位认证作者们,除了“数英认证作者”与本职工作之外,私下还兼顾着“自媒体人”的身份。因此,我们主要围绕自媒体行业现状,以及息息相关的个人成长进行了探讨:

(1) 公众号打开率不断降低,他们怎么看?
(2) 10w+是好内容的评判标准吗?
(3) 如何定义一个成功的自媒体号?
(4) 从自媒体人成为一名创业者,是怎样的身份转换?
(5) 自媒体人通过什么方式成长?...


【一】

为了分享、为了记录,为了自己去做些沉淀是大家建立公众号的普遍初衷。也许在功利的诱惑面前有过挣扎和犹豫,但最终,还是想写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好内容,把它沉淀下来。


聊聊大家建立公众号的初衷是什么?

章九龄:最初并没有对公众号做过规划,只是工作上有些想法,想到什么写什么,比较零散。后来看到有人利用公众号赚钱,就有了一个比较功利的想法,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赚钱。其实我是一个有点理想、情怀主义的人,到了后来才发现事情不太对劲。

有一次半夜两三点起来追“绝味鸭脖”的热点,最后的阅读量也不错。但我意识到其实自己并不是这样的人。当强迫自己去写不愿意写的东西时候,是一种极大的损耗,无法坚持下去。目前希望真正去写一些能表达想法的文章,让读者们产生一点共鸣的思考。

广告girl:初衷不是打算成为大V,或者写成什么样子。在上一家公司时,因为文案和老板有一些分歧,我想试试到底是他的方法对,还是我的。所以我就开了公众号,甚至进了很多文案群。为了做实验,只要文案群里有文案求助,即使提供的信息不完整,我也会二话不说写出一些文案。因为当时比较闲,所以公众号保持了每天一更。没打算挣钱,但公众号的第一笔钱却是来自马晓波(目前广告girl所在公司的老板)。

骏小宝:我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运营,当时在新榜,写与广告营销相关的内容,但有些内容并不适合发,或者领导说你的内容有失偏颇。有些东西写了,丢了觉得可惜,所以开了微信公众号。慢慢有了粉丝之后,心态变好了,刚开始保持日更,恨不得周末也写。没有广告、没打算盈利,只是作为爱好运营。2016 年下半年,接到的第一个广告是唯品会,挺激动的。后来就把它当做了兼职,如果每个月有 2-3 条广告挺不错的。现在周末基本不更新,还是希望把时间留给自己,除非有重大的事情。

公子鱼:我当时的工作是负责 PR 和官微,从新媒体的角度来讲,是不可能不做微信的。微信主要以输出自己的观点为主,而官微以合作为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PR 稿在前一年会有大量的输出,但都只限于产品上。后来觉得很浮躁,没有实打实属于自己的东西沉淀。我想做内容的层面,因此建公众号一点也不在乎点击率的问题。


【二】

据新榜调查《2017年中国微信 500 强年榜》显示,2016年有15.8%的微信公众号停止了更新,较于前年,2017 年阅读量约下降24.2%。

面对这种现状,七位认证作者说道,“谁都希望可以通过它获得更多东西,或赚钱。但如何给自己带来更多机会、如何沉淀好的内容,认识更多人是最重要的事情”。


公众号打开率不断降低,你们怎么看?

章九龄:我认为自媒体的环境正如李海鹏所说:自媒体是低级而恶劣的,因为会涉及到很多版权以及价值观问题。真正做得好的公众号,他们都能提供一些新的见识或思考。

小贤:坦白讲,之前兼职运营微信公众号的时候,写干货、各种大方法,打开率比较低。其实打开率就一个问题:标题起的好不好。

当花很大精力去写的时候,没有精力想标题。创业以后,有专门的编辑写内容,我起标题,分工比较明确。而且我们发现,很多读者并不看重内容写的有多好、多干货,只要让他们觉得内容“哇,这个有道理啊!”就非常厉害了。

通常这种打开率都是因为蹭热点,而热点蹭的就是标题。它不需要文章写得多么高大上,只要标题里带上热点关键词,打开率就能到十二个点,基本上是过万了。

据我了解,很多公众号不担心打开率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分发比较广,不仅只有公众号。比如深夜发媸有微博,会发知乎、小红书,全网的阅读量特别大。我曾经和他们交流过,选题是打开率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其次是写作和起标题。只要把流程捋顺了,打开率就不是问题。对我个人而言,打开率不是很担心,反而比较关注粉丝量。总而言之,标题是给潜在用户看的,内容是给目标用户看的。

许多品牌会入驻很多平台,但我们会重点挑几个分发,例如虎嗅、数英、脉脉。而且每个平台,公众号的定位不一样。像数英网是 SEO 优化的阵地,因为群众比较高。

而我们对于其他平台来说,更多是一种服务的支持。我们做的是在线教育,脉脉看到我们的文章特别好时,会邀请我们去开课,在脉脉这个产品里做服务。课程主要分为三大类:新媒体、社群、用户生命周期管理,用户生命周期又分为内容运营和用户运营。这块的内容比较少,大头还是新媒体与社群。在运营方面,总结一点就是:写干货基本上是死路一条。只有把内容和生活相结合的干货,用户才会觉得特别屌。之前写过淘宝9.9和双11背后的规律,其实这些内容我们以前写过,只是用案例去包装这个点,他们会觉得很厉害,然后转发。

李怡:承载具体的故事,让读者感觉很新鲜,掌握了姿势。

小贤:对,标题一定要“是”,而不是方法论。现在会对标一个具体的、熟悉的例子,让用户觉得与自己相关。

李怡:我觉得总体的环境是有一点问题的,当然我是从宏观的角度去看。最近有一个数字:中国的调查记者,只剩100多个人了,例如柴静去采访山西煤矿,而不是GQ写人物特稿的。但是知乎上有人说,咪蒙的价格涨了很多,实际上也没涨,还是 75 万。总之,这形成了一个很强烈的反差。

自媒体的环境到底是变得越来越好或是越来越差,其实不好说。对自媒体来说,每个人的身价因此会涨。但是作为一个自媒体,是否有责任、是否肩负着所谓的道德标准、传播好的内容,还是仅仅作为流量达人去赚钱,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去考量的事情。

就打开率越来越低的问题来说,在自媒体圈子里,我认为分为两种:一是沉淀内容,内容中某个关键词或某些概念,最终通过索引的方式被更多人认可。比如搜“内容营销”,他可能就会搜到我以前的一篇文章,可能是从知乎上搜到,也可能是微信公众号。这是一个长尾效应,它能够逾越“打开率”这个鸿沟。

第二,正如小贤所言,只要分工明确,用专业化的方式做内容,一定能做好。内容质量加上标题和选题,就可以解决打开率的问题。打开率的问题其实就是每个人的眼球变分散了,关注那么多帐号,肯定无法把它们全部排在前面,那么打开率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虽然大家都在说MCN,但是微信肯定还是主流阵地,我也相信微信的运营能力,不会让自己像微博那样偏向于一个领域,它一定还是一个大多数人都会去用的东西。

我觉得沉淀内容+流量内容可以帮助我们跨越打开率的问题。我认为自己属于前者,当然谁都希望自己可以通过它获得特别多东西,但更希望作为一个长期的贡献。所以短期内,我不会特别担心打开率的问题。长期来讲,如何给我带来更多机会、认识更多人是更重要的事情。

小宝:我也蛮赞同小贤说的,一定要追热点。哪怕没有内容,但是标题一定要“露点”。我也同意写干货就死,费了好大的脑洞写文章,阅读数还没平时追热点高时,就很挫败。

打开率下滑与否对我个人而言,影响不是很大。我更担忧的是,一个微信公众号制度的调整,包括呈现的方式是否会改成信息流,不论真假,这种趋势/可能性值得自媒体人关注。另一个方面是更新频率的问题,因为经常断更。公关扯爷说过,广告营销圈能保持月更的有500个帐号,能盈利的不到100个。所以我是否一直有动力关注行业动态、去写作是自己比较担心的问题。

小贤:但是不能全是热点,偶尔也要有干货,要不然无法沉淀。而且热点有个问题,不能写成书。如何保证持续地更新,我们的做法是先把目录列好,每个季度列好,每个月底开选题会,30 篇文章列好。

新青年:打开率的问题应该是在大号的问题上,对于我这种小号而言,只要找到精准的用户、定位和个性就可以了。打开率不应该是我们关心的焦点,而是微信要解决的问题。内容创作者、自媒体做好内容本身,这是最重要的优先级。


10w+是好内容的评判标准吗?怎么算一个成功的自媒体号?

小贤:有个例子,有个健身的公众号写了一篇10W+的文章,但是涨粉只有500。有10W+但是不涨粉没有用,像我们这种垂直类的公众号,也许阅读量一万,就可以涨粉一两千。所以说,10 万+并不能代表涨粉,如果要10W+,不如去今日头条。

李怡:10W+肯定不能判断这个公众号成功与否,可以是个小目标。如果为了涨粉,根据手段策略、惊悚的标题,当然也能传播很好,但是对自身的帮助没有那么大。

对营销传播、互联网相关的行业来说,写10W+本来就很难。10W+一定是流量文章,因为有噱头,它们大多数是娱乐、明星、热点或情感类的文章。这是大众的需求,帮助他们消耗时间。

而另外一些人的需求是学习和成长。我比较同意罗振宇所说的“国民总时间”的概念,每个人有24个小时,娱乐文章占了绝大数时间,但他们也会花时间去看能够帮他增长知识或可以长期积淀的内容。所以完全看你如何合理的搭配和平衡这些内容、目标。我相信大家除了商业的需求和压力外,也希望让读者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对他们有帮助的事情,不是纯粹的娱乐。

骏小宝:相比于10W+,我更关注留言的数量和质量,或者读者对文章赞同与否的比例,第二是转载文章的公众号的数量。如果一篇文章只有一两千阅读,但是有很多大号转载,我觉得这也是一次比较成功的例子。

新青年:在目前的阶段,10W+是我的公众号的小目标,第二个是希望通过它可以得到事业上的帮助。

李怡:很真实。


【三】

对自媒体人而言,每一次内容产出就是锻炼学习的过程。不论是在撰写内容时,需要对专业领域的反复推敲深入,还是已经成为独立创业者的过来人而言,关注行业趋势,关注自身的成长,才能输出有价值的内容,在竞争激励的自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这件事是必须要做的。


大家平时通过哪些方式自我成长?

公子鱼:我现在主要看一些学习类的东西,做成一个深度的账号,将来留存的价值和传播度比较高。不太在乎点击量,更在意留言。虽然这两年的工作都与文案无关,但是我对文案情有独钟,还是想做一些文案方法和品牌行销研究输出。即使做到最后,公众号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但是只要内容有价值,粉丝也就不会掉那么多。我觉得这个是评定一个号的价值。

广告girl:我觉得公众号是身外之物,它对我最大的价值是促进我的成长。可能我比较奇特,我做广告和开公众号纯粹是因为我想研究人,人的行为很有趣。 

新青年: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是新媒体运营的5年发展,我觉得3年是专业能力的分布期。我比较强调个人身上两个特质,一个是公共表达,另一个是个人品牌,当然我提到的是现在我目前阶段所塑造追求的。

李怡:还有些其他的角度,比如小贤看东西就很多,基本运营思路大家都知道,接下来是靠经验,更多积累、资源,所以他的事业提高了。这个时候大家看的就是孙子兵法,因为你老板在看,所以你就和老板聊起来,老板会觉得你不是在看一个运营的问题,你就有机会获得更多提升。


小贤开始创业之后,目前个人成长是如何设定的?

小贤:我拿自己的号来说,是达到40万粉,每个季度都有爆文。整个互联网运营行业有400万,只有占比十分之一,才能做到这个品类的第一。

运营写的太多了,再写下去没什么可写了。那就往底层的学科理论去分析,管理学、市场、用户行为、消费心理。它就像是金字塔的最底部。我一开始写盘点,中间写方法论,最后是底层学科,所以会去关注这些。

现在再回看以前写的文章有点慌,以前偏表面,没有思考为什么。比如盘点,再看双11,底层有真正不同的经验。双11以前发了很多券,然后是券的规则,最后落到经济学、用户行为和心理学,那么我读的更多的还是经济学这类书。

我的个人成长,比较快的方式是主题式阅读,被逼着去主题式阅读。因为我的工作经验没有那么久,有些企业第一次找我,我会去看知乎上和微信上的帖子,然后梳理成自己的结构。我觉得这是成长比较快的方式,底层就有几个方法论,掌握就可以了,之后靠时间验证。

新青年:主题式阅读是一个有效的行为,可以快速了解理论。让你快速入门时,有饱满的感觉,但同时也很空。其实中、干没有多少,你觉得呢?

小贤:所以要看机会,可不可以用到这些,可不可以应证。

新青年:我最近在看《原则》这本书,强烈推荐《穷查理的宝典》,可以培养更理性的思维。额外的学习就是与你们一起讨论,辩证我的思想。

章九龄:现在在地铁上会看看书,哪怕看不下去,我也会把书带在身上。当我想刷手机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现在在看《纸牌屋》的书,每天看十几20页。说到文案,绝大部分都是自我学习,没人会教你,需要自己去思考。很多都是经验的一部分,你看到什么,你感受到什么。多看、多读、多经历、多想。


对于公众号,是否有下一步的规划和目标?

新青年:第一个是10万+,第二帮自己创造一个品牌。

骏小宝:保证更新的频率。虽然阅读数方面没有强制性要求,但不管是盈利或文章质量,希望在一万以上。

李怡:两周写一篇,希望通过公众号认识更多的朋友。

章九龄:希望能分享一些小故事,一两个月写好一篇。

小贤:因为我不是自媒体,对于公司团队的运营,我们希望 18 年底到 40 万粉,19 年就到 70-80 万,这是必须要达到的标准。写作上组建一个团队,阅读量的稳定性就更高。目前我们是社群运营、编辑、课程开发、设计、运营、行政,加上我自己,一共7个人。关于持续地更新,我们的做法是先把每个季度的目录列好,每个月底开选题会,再把30 篇文章列好。

所以我的目标第一是粉丝,第二是团队。制度、数据分析的能力,只要掌握好,其他号都可以写。我们更像是一个种工作室,学员输出稿子,再给到数英、36kr、自由撰稿人。

还有一个目标,在 30 岁之前,能够培养出 30 位优秀的运营学员。


后 记

从一开始“没想那么多就做了”,到成为坚持下来的习惯,心酸一定有。

小宝说,熬夜追热点不算什么,之前去度蜜月值机时还蹲着赶稿;

李怡对于内容的严格要求,最长有半年的斟酌修改,“每一篇文章要过得了自己这关才行。”

小贤和新青年则是经历过更痛彻心扉的“被清粉”,加班加点最终等到的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说起这些,就算经历了苦涩,他们也抱着坚定去做,“就算文章会引起大家争议批评,我不看,因为我现在是快乐的。”说完,新青年哈哈大笑。

对于自媒体的未来,不论是抱着分享的纯粹初衷,还是为了提供更好商业服务的自媒体创业者,对他们而言,要在数量庞大的自媒体中异军突起,将微信作为仅有平台已远远不够了。

涉猎多种优质平台,成为了大家坚定的共识。“真正的自媒体不应针对一个平台去创作。现在自媒体人最需要的是平台扶持,这是将来必不可缺的。真正带动一个公众号的流量是平台,自媒体人将来应该考虑主流平台,而小的平台终将会被削减或合并”, 公子鱼说道。

因此,这也是数英目前在做的,为认证作者们提供专业放心的创作平台。在 2017 年 8 月 1 日数英也已发起《数英原创内容奖励》制度,为知识付费下的优质原创内容尽一份力。

聊到最后,大家不禁感慨,其实自媒体行业还挺公平的,只要有付出,就不会让你受委屈。
嗯,没错,这是时代给我们的一些红利。


数英一见,不论对个人或平台来说,与七位认证作者之间的思维碰撞,着实受益匪浅。
同时,我们也希望将「数英一见」辐射到更大范围,接下来我们将正式对外征集参与者,参与方式以“报名制”和“邀请制”同步进行。详情将于之后公布,敬请期待!
数英一见 —— 让一部分人先见面,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了解更多可前往《
数英推出线下活动品牌:一见,让一部分人先见面》。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