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千年文脉,华为带着用户一起穿“阅”了!
在这个行色匆匆的年代里,快就是一切,起床要快、走路要快、吃饭要快、工作要快,鲁迅先生对于时间像海绵的比喻在现代简直体现得淋漓尽致。
时间被割裂,完整的信息网被掰成一小块一小块,满满当当地塞进人们工作生活的间隔,当快节奏成为社会主流模式,你完全无法想象,找一大段时间慢下来看本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纸质书籍开始落寞,传统书店有的焦虑求存、有的消失于无声,更多是一座座数字化书城拔地而起,但大众手指飞快地翻页似乎也在表达着电子书也没有那么大的魔力。
数字化便捷,但始终无法承载传统书籍带来的质感阅读体验,特别是在承载着千年文脉的中国,《诗经》的风雅颂,《楚辞》《离骚》的典雅,《论语》的仁义礼智信,《史记》的纪实......一系列浩瀚璀璨的经典作品脱离了纸质书籍的呈现似乎缺失了部分文化的厚重。
让后人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文思,借由智能化科技让一系列珍藏古籍进入日常阅读,华为Mate X2携手国家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将经典古籍悉数投入华为阅读APP,让科技穿越千年,用数字化手段重现古籍中的人文思绪,也在起承转合中展现出大品牌该有的担当与温度。
启:新视角开启古籍阅读密码
大众认知中的古籍枯燥、乏味,冗长密集的内容加上残缺不全的视觉体验,让人兴致阑珊;另一方面,古籍珍贵,更易氧化,即便是在博物馆、图书馆时有出现,也被严密珍藏,触之不及。
华为在世界读书日联手国家图书馆阅读古籍,既一种对传统文脉的追寻,也是为了在数字年代让大众更多地触碰到纸质书籍带来的深阅读体验。
其中,最关键也是最开始需要完成的,便是打破大众认知中的古籍形象,构建全新视角,用新奇有趣的体感开启年轻用户的沟通密码。
其实古籍中不仅包含着先人智慧的经史子集,也有不少鲜活有趣的名人轶事,富二代李白的没落记、诗圣杜甫的买房记,甚至《丸经》中还详细记载的古人的高尔夫球运动,这些既趣味又具古人哲思的典籍在华为阅读app中上线,让古籍被赋予了数字化时代具有高度吸引力的特质。
除了挖掘古籍传统印象之外的新鲜外,华为Mate X2还在世界读书日同天,与国家图书馆一同开展了一场关于古籍的寻访活动,还邀请到了在年轻人中认可度极高,曾创作出《舒克贝塔》、《皮皮鲁》等一系列经典的“童话大王”郑渊洁担任寻访嘉宾,文化性与年轻化风格交织下引发广泛关注。
其实当代人也并非一昧地被快节奏的社会带跑,有时也会停下脚步思考吸收深远文化底蕴带来的益处,近期大热的《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化性综艺也证明着此类形式之于用户的巨大影响力。
在寻访古籍过程中,华为从古籍修复师们的匠心精神入手,别开生面地用现代人对于一页页残损古籍日复一日打磨修复的高度重视,反衬一本本承载着先哲们思想古籍对人们的重大意义,这不仅是纸质阅读体验的回归,更是千年中华文明具象化载体的持续传承。
而为打造成为沉浸式的古籍阅读体验观感,在探寻古籍存留背后的修复故事之外,华为与国家图书馆还在成都杜甫草堂、南京晓书馆、曲阜尼山书院、绍兴书圣故里、辽宁省图书馆、石家庄正定荣国府、西安诗经里小镇七个线下文化氛围极强的七个地点开展读书品鉴活动,以立体化营销矩阵全面构建古籍在科技时代的全新观感体验。
承:数字化科技承接千年文化
古籍之于大众初印象的立体化塑造已经达成,下一环所聚焦的问题则来到了如何承接这厚重的文化载体?
随着快节奏思维的延展,在线上阅读领域中诸如kindle、iReader、文石等一系列电子阅读器品牌其实也大受欢迎,加上水墨屏的运用,给人一种原汁原味的类纸质化阅读体验。
但触感上,与真实的纸质阅读上还是所欠缺,且体量规格的影响也影响着阅读器的适用范围,而以古籍阅读为切入点的华为Mate X2则是真正从科技视角将真书翻阅的质感带入产品设计,用数字化技术完成千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华为Mate X2作为mate系列的高端旗舰机型,首创双楔形一体设计,以折叠式的交互体验还原纸质书籍阅读体验,严丝合缝的体态与超大屏幕呈现,都进一步模拟出古籍翻阅时的古色古香。
依托云端大数据库,成千上万的珍贵古籍将通过华为Mate X2实现数字化呈现,大小适中的机身如同书籍翻合,随身携带即开即读,一个人就是一个移动的古籍收藏馆,让科技与文化达成完美交融。
类书化的设计,或许在产品塑造之初,华为就有意为国人展现一种兼具工业美感与人文视野的科技创意,此次通过古籍的文化赋能,以科技外壳为载体的数字化古籍重新焕发魅力,或许也是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传承创新链路的一次全新尝试。
其实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少承载着优秀文化的物质载体在不断被替代后消亡,连非遗也同样如此,随着纸质书籍的没落,古籍虽然还在,但本身数量稀少又难以修复的特性也引发了不少专业人士的担忧。
国家图书馆联合华为Mate X2在世界读书日的系列活动,无疑为以上问题中关于科技发展与文化传承二选一的情况提出了一个新思路,不是两败俱伤而是双赢,是两方优势融合后的更强生命力。
转:人文思考转化为品牌资产
如果将华为这场世界读书日的千年穿“阅”之旅上升到品牌高度,剥离开具体的营销布局,其实不难发现这是品牌对科技与人文关系议题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
遵循着边际效应递减原则,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影响力开始减弱,加上这一代年轻消费者的感性化特质显著,单一的智能化链路无法完全抢占用户心智,打造科技质感下的温度成为不少品牌的着力重点。
而华为对于古籍传承模式的现代化探索,则是在品牌温度营造更进一步的人文价值赋能,让科技成为助力文化传承创新的核心动力源。
这一点在不仅是体现在这场读书日的营销上,更刻在华为的品牌基因中,不断内化为品牌的内在资产。
从Mate20 Pro用AI重谱盛唐诗篇格调,让“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用现代曲调传唱出古典韵律;到Mate30 Pro以5G交互链接虚拟现实,让代表中国功夫的少林武僧与专业电竞选手展开破壁格斗;
再从P40用AR技术揭开神秘莫测敦煌莫高窟的神秘面纱,到Mate40重磅演绎京剧名场面《暗光三岔口》,让科技的力量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全力生长的新鲜养分。
就如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所言“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而是把物用来当作能够突出自己的符号”。
科技塑造下的智能手机只是载体,用户消费的是在手机内承载的各种个性鲜明的信息符号,而华为则是用科技创造除了一条直达文化层次的消费渠道,让产品科技亮点与文化传承绑定,让具有科技形式的文化反作用于品牌产品的销量增长,从而塑造一种差异化营销链路,而追寻古籍现代化载体系列活动也无外乎如此。
合:品效合一
鳞次栉比的品牌圈纵横交错,在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下,很少品牌再局限于经济效益的单一维度影响,而是放在了如何让生活更舒适,让社会更高效发展的大视角下,让从社会群体汲取的养分重新回流至社会。
而传承的华夏几千年文明脉络的珍贵古籍,横跨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对于我们寻根溯源,乃至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深度化的阅读体验更是这个时代稀缺的东西,二者有效交融的科技化媒介呈现,品效合一的打法让古籍保存更方便也让品牌更具温度,华为所追寻的人文科技感,大概就是就是如此吧!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