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比回答更有难度,先“定义问题”才是工作不折腾的关键

举报 2018-03-14

数英用户原创,转载请遵守底部规范!

提问比回答更有难度,先“定义问题”才是工作不折腾的关键

提问比回答更有难度,先“定义问题”才是工作不折腾的关键

看了上面的对话,你觉得出了什么问题?

也许这正式很多工作中的常态,我们疲劳于加班,不断的折腾自己,折腾别人,折腾来折腾去,但产生的结果却不如意。

1天做1个logo确实变态,设计师们面对金主不合理的任务,该怎么应对?金主对接人该怎么理解老板意图并准确传达给设计?不管是任务的提出者还是接受者,不管怎么折腾,怎么能折腾出个好结果?

我曾经听到一个金主客户,在供应商大会上,大放厥词,说:“每次给你们广告公司不管多少时间,做的都不满意,那我不如缩短时间,让你们多折腾几次。真正有能力的公司,同样是1天,作品照样比那些没能力的公司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虽然在座的不止我们一家公司,也知道明显不是说我们,但是这么猖狂的言辞,也是让我真恨不得上去抽他俩耳光,大喊老子不伺候了,爱找谁找谁。之后我就.........只是在公司的朋友圈撒撒气,毕竟金主还是金主,还得看在钱的份上。

当时确实是来火,但是事过多年,靠谱与不靠谱的公司都合作过很多,后来想想当时的那么嚣张的话,现在反而觉得确实有那么一点道理。

同样的时间内,工作方式,方法,能力,态度造成的结果确实完全不同。高手过招确实同样时间依然能保持高水准,虽然你也许还是不知道他们背后发生了什么,但是作品功力始终不减。所以,不管时间紧张与否,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任务的发起者与接收者,到底有没有在一个频率上沟通,频率一致才有所谓的效率,不然结果依然会被放任自由。

那怎么才能保持高效率,同频率的沟通?关键在于:提问并定义问题!

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有一套专门针对提问,分析,定位问题的工具,可以让团队不折腾,并尽量在方向上先达成共识。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问明白再动手。做事之前要问清楚,想清楚,不清楚就再问清楚,知道关键因素和方向差不多了再开始动手,不必追求完美但要思考完整。

那该如何定义问题?


第一:问问题的关键首先是态度问题

就是与人沟通问问题之前是否充分做了功课,这个功课,包括客户市场情况,品牌定位,产品特点,目标人群,传播策略,和以往做过哪些广告,属于什么类型,水准是什么段位。这些都能让你快速的掌握信息并有针对性的发问,问题刀刀见血,对方会明显感觉到你是有备而来,并体现你的思考和专业性。


第二: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精准且有目的性

问问题的思考应至少从两个角度去进行,那就是“人和事”。“人”是影响任务的外围因素,“事”才是任务本身的因素。


1、“人”
——任务外围因素,就是任务之外,影响任务的外界因素,其实大多数是人为能够左右的因素,其中包括任务的时间期限,对接人,决策人,利益方,供应商,方案撰写形式(ppt还是word),方案汇报形式(邮件还是提案),衡量成功的指标,任务限制条件(人员、预算,合作方等),任务要求,甚至关键人的喜好问题等。

2、“事”——任务本身因素,就是任务时事本身。通过需求沟通,运用知识,经验,工具和技巧把问题聚焦在某个专业领域,在这个领域之内解决问题。前期问题越聚焦,解决方案就越有效。

3、目的性——工作上有各式各样的任务:汇报文件、工作邮件、使用工具、研发软件、制作广告、产品设计、App运营、网站设计、活动策划、媒介计划、项目预算、指定制度、撰写简历、领导汇报、电话沟通、视频会议……

每个任务都需要花时间定义问题,过脑子,然后再开干。所以在开展工作前一定要筛选问题,明确目标,并带着目的提问。问题越精准工作越有效。

关于定义问题,对于广告公司来说,要重视各种类型的简报,包括会议简报,策略简报,创意简报,媒介简报等等。简报的作用不光只是给后端团队下单用的,关键是所有的团队成员在开始动手工作之前,能清晰的定义问题,了解需求,并在方向上达成共识。简报不应该是工作单,而是指南针,让所有人向同一个方向前进。

定位问题这方面除了麦肯锡,另一个做得好的公司是奥美。

奥美不断的推出自己的工具,从360°品牌管家,到Big ideal,再到Fusion。奥美推出工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自己提案并体现专业水准,更是为了与客户坐下来一起使用工具,大家在同一个工具下,把所有类型的问题整理出来,筛选问题,然后用同样的术语,同样的语言,同样的频率一起工作,不但提高工作效率,双方配合的更加紧密,也回避了在甲乙双方沟通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奥美这么重视对内部及对客户的培训,不断的研发品牌工具的聪明之处。

回到开始对话的内容,如果设计师嫌时间太短暂,完全可以用专业的发问去启发客户的思考,从而对接人也会把问题和解决方案带给他的老板。如果客户真的是,我说的是真的是为了有更好的结果,相信还是有办法争取合理时间的。

对于客户对接人来说,盲目布置任务,做不好就让乙方公司背锅,这样的行为也恰恰不能获得老板的认可,毕竟还是以结果说话的。所以不如双方坐下来,用一个双方认可的工具,筛选问题,商量解决方案,共同影响决策者,而不是成为彼此的背锅侠。

说了这么多,在品牌策划的工作中,该如何定义问题?其实又回到了我们之前说到的品牌知识体系和结构化策略性的思考方式。

构建品牌知识体系——站在品牌整体体系上全局思考,知道品牌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特点,会产生哪些问题,彼此关联性问题如何拆分,这就好比医生望闻问切,明确诊断方向的过程。

结构化策略性的思考方式——先框框子,框准问题,在框子里面解决问题。这也好比医生找对病症,明确诊断方案,对症下药,开始治疗的过程。

知识体系相当于你的内功和经验,结构策略性思考是仰仗内功和经验,真正开始动手解决问题的开始,而学会提问是工作开始的第一个首要环节。

本文推荐的相关书籍:

《学会提问》——尼尔•布朗 (作者), 斯图尔特•基利 (作者)

640-2.jpg

《提问的力量:风靡美国政界与商界的11种提问模型》——弗兰克·赛斯诺  (作者)

640-3.jpg

作者:九品策略官
公众号:芝士同学会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