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平价奶茶,不再平价......
对很多爱喝奶茶的朋友来说,基本上每周喝奶茶的频率是这样的:
上班困了来一杯,公司福利来一杯,在家追剧来一杯,商场吃饭来一杯……总之,没有喝不了的奶茶,只有唯爱奶茶的打工人。
但奶茶圈最近却传出一个噩耗:一些著名的平价奶茶品牌,诸如一点点、茶百道、CoCo、古茗,甚至连益禾堂,都涨价了!
据财经网消息,近期,茶百道招牌产品上调2元,CoCo部分产品上调1~3元甚至连小料都从1元涨到了2元,而曾经对标平价之王蜜雪冰城的益禾堂招牌产品益禾烤奶从6元涨到8元,连我的奶茶白月光一点点都涨了1元。
(一点点前后价格对比)
这还都是已经推出的老款,只能拘束地提价一两块钱,很多新款则直接开局20+,要是遇上不加料会死星人,价格就直奔30去了。
奶茶品牌「CoCo」当季新品
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每个月的工资没涨,那些常喝的平价奶茶却都集体涨价了。经济能力跟不上物价的心痛感,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又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不过,不同于过去「海底捞」「西贝」涨价事件中一边倒的骂声,在奶茶涨价的面前,网友的态度各有差异。
态度的差异最大出现在品类方面,在买经典款时,网友心情和我上面说的感受类似——「心痛」,虽痛但买(虽然心痛但还是要买)。
一方面是因为奶茶的主力消费群为年轻人,大都还处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阶段,对价格不敏感,另一方面,这些品牌的招牌款已经建立起了很大一批人的忠诚度,譬如CoCo的鲜百香双响炮、一点点的四季奶青等,在奶茶人群中都是传唱甚广、百喝不腻的款,充分应验了那句话:价格难敌热爱。
网友语气以吐槽为主
不过这部分态度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奶茶的品控,毕竟新茶饮制作的即时性导致了即使同一家品牌、不同门店间的口味也会出现参差。
图源·微博
对于新品,价格则会劝退很多试图尝新的顾客,毕竟既然价格都已经那么高了,为什么不干脆来杯又能喝又能拍照的喜茶\奈雪\乐乐茶呢?
其实品牌通常也只能依靠不断的营销推广、联动活动,去吸引人们克服对新品价格的质疑、提高对它自身产品与附加价值的认可。
对于一些持「审判」态度的网友来说,奶茶涨价增加的那部分钱,就是人们交给品牌的智商税。
这种观点的来源,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平价奶茶品牌所用的原料都是价格低廉的植脂末而非鲜奶,如果说保持平价、口味过关,人们还能忽视它的不健康,快乐吸奶茶并对品牌保持认可,毕竟国人骨子里就有种宽容,「都这么便宜了,要啥自行车啊」。
图源·豆瓣
另一方面,对比喜茶、奈雪等打造生活方式、赋予高端体验的头部品牌,不仅是喝奶茶,更是享受一种格调,而平价奶茶大多以外卖、街边档口的形式存在,拿了就走、打开就喝,只有产品体验而缺乏消费场景体验。既然不能给予更多的消费价值,那也就多多少少提价底气不足了。
但当品牌纯粹提价、没有其他改善的现象出现后,这部分平价奶茶呈现给持此类观点的网友,就是一副贪得无厌、只想赚更多钱的嘴脸,自然会招致抵触。
豆瓣网友对奶茶涨价的抨击
所以,平价奶茶的提价真就纯粹是资本家黑心吗?倒也不尽然。
目前来看,国内的日常生活除了戴口罩、打疫苗以外,已经几乎不见疫情的影响。因此,尤其是从事不相干行业的青年人对全球疫情的敏感并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奶茶圈上游供应链的日子就好过。
从奶茶的果糖、水果、奶精等原料,到与奶茶杯相关的杯托、杯套,甚至制作过程中的工具,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供不应求。
图源·中国饮品报\商农网
尤其是限塑令之后,纸吸管又遭大量吐槽,品牌大多使用成本更高的可降解吸管。
原材料成本的升高,外加新茶饮赛道热度只增不减、大量新品牌拔地而起,老品牌大都采用线上各种让利、联名、讲故事营销加线下扩张布局的方式,保证影响力的持续输出。
种种成本的堆叠,不断压缩品牌的利润空间,羊毛出在羊身上,品牌可不得再薅消费者一把。
最后,从去年的这个时候,喜茶\奈雪提价迈入30+时代,到今年,一点点\茶百道\CoCo也大步促进20+新常态。整个奶茶圈的提价,似乎都已经成为了一种大势所趋。
只有一个蜜雪冰城还勇立潮头、岿然不动:你涨任你涨,反正我不涨。
犹记得去年喜茶涨价,蜜雪冰城蹭热度出了张大字报,没想到今年看来居然仍有时代意义。
蜜雪冰城,我的快乐老家,愿你永不涨价!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