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的本质是赔率游戏
这是仙人JUMP的第386篇原创
1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不是公布了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吗, 人口总数还在稳稳的涨。
明明很多城市年轻人都不谈恋爱不结婚或者丁克了,这个数据咋还这么猛。
之前我也想不通这个问题,后来我们家做保洁的阿姨,就曾经给我上过一课。
有一次她打扫完之后和我聊天,说明年要回老家准备再生一个孩子。
我下意识的问她,养得起吗?现在养孩子成本这么高。
她很疑惑的看着我,说他们那边现在啥东西国家都包了,为啥养不起?
我说你有学区房吗?
她更疑惑了,要学区房干嘛?现在老家的公立学校都招不到学生。
她给我说了个逻辑,现在在她们老家那边,孩子从看病到上学基本上国家都给包了,只要不追求所谓精致的养育,差不多养孩子花不了几个钱。
在她的科普中,我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很多东西都是不一样的存在和意义。
比如结婚,比如生娃。
如果说生娃是一个赌博。
对于穷人来说,这是一个低胜率但是高赔率的游戏;
对于富人来说,这是一个高胜率低赔率的游戏。
而对于不把自己看成穷人,但肯定又不能说是富人的“中产”来说,这又是一个低胜率低赔率的游戏。
生娃对于穷人来说,其实是一种政策套利行为。
这个道理不复杂。
养娃最大的支出是教育支出。
但实际上,教育支出之所以成为很多家庭支出的大头,是因为学区房,课外培训的支出、私立学校以及出国留学。
在最广义的定义里,这些都可以称为“鸡娃支出”
如果去掉这些,一个人养娃的成本并没有那么高。
我们国家现有的整个公立教育体系实际上非常完善。而且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了非常多的资源和巨额补贴。
我一个朋友在某一线城市的顶级大学读书,寝室周边的房子已经涨到十万一平米, 他说这有可能是他这辈子的最高光时刻了,也许以后都住不上这么贵的地段了。
在整个社会物价飞涨的二十年里,大学寝室和大学食堂是那个非常异类的存在,以至于很多朋友为了这些福利而继续升学读硕士读博士。
而这仅仅是整个公立教育体系巨额补贴九牛里的一毛,不,是九牛里的毛尖尖。
从宿舍费,到食堂,到学杂费,背后都是强大的补贴。
这些补贴多数来自于税收。
这代表的是,即使你是不要孩子的丁克一族,你也是需要为整个公立教育体系买单的。
穷人并没有鸡娃的焦虑,也没有鸡娃的意愿。
多生一个,就是多一副筷子多一个碗的事情。
而养娃的大头支出——教育花费反而极少,当然准确的说并不少,是自己花的部分少,毕竟整个社会在为自己孩子的教育而买单、而付费。
生自己的孩子,薅别人交的税。
生一个就是薅一次羊毛,生两个就是薅两次。
生了就是赚,生多就是血赚。
在叙述为什么穷人养娃的赔率很高前,先给大家复习一下鸡娃的本质。
能够意识到需要鸡娃,能够产生焦虑,这本身是一种门槛。
鸡娃本身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的军备竞赛。
鸡娃本身更偏向于一种防守型的策略。
对于不掌握生产资料和核心资产的中产来说,滑坡的概率要比跃升的概率要大得多。
鸡娃就是要防止自己小孩再次陷入穷困循环的状态。
没有生产资料,没有核心资产,防守只能依赖过去自己“成功”的经验。
鸡娃这几年从一线都市蔓延到了三四线城市,因为教育普惠,很多高考不算“失败”的人当了家长。他们是高考独木桥的受益者,因为教育而改变了命运,对于教育的作用也盲目崇拜和放大。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鸡娃家庭多数是一娃家庭,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哪怕这个孩子天生不喜欢读书,天生就是个学渣,家长也没有办法放弃。
无论是哪种原因,鸡娃是一种all in 的防守策略,all in 在一个孩子身上,all in 在教育上。
但教育改变命运的功能相比过去,其实是大大降低了。
一是学历通货膨胀了,这次人口普查数据也看到了。
二是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
存量赛道会加速内卷。
而教育普惠,学历还在通胀。
教育依然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改变的是穷人的命运。
对穷人来说,因为已经在底了,所以提升的空间是非常充沛的。
理论上只要自己的娃接受高等教育并成功毕业,即使再内卷,其实还是要比自己强的。
对于穷人来说,不需要孩子进福布斯,只要是工作比自己好,收入比自己多,就已经可以称得上“成功”了,扎心地说一句,穷人养孩子“回本”的概率非常大。
不是因为提升空间高,而是因为“本”太少。
如果运气稍好赶上红利和窗口,侥幸逆袭,进入互联网公司当了高管或者创业成功,整个家族直接就翻身了。
这就是所谓的赔率高。
说完赔率说胜率。
接下来我要说的事情可能有点暗黑。
教育这种事情其实比较玄学,在我们现行教育体系下,仍然保留了很多让寒门学子走入顶级高校大门的机会。
高考是一个选拔性考试,本身难度并不高,即使教育再怎么普惠,它仍然设定了一定比率。
也就是说,它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内卷游戏。
虽然我们觉得鸡娃不好,鸡娃的ROI太低,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因为鸡娃的存在,穷人进入顶级高校的机率确实是下降的。
有机会进顶级高校,有机会成为顶级打工人或者捧上铁饭碗,也有机会成为成功创业者,但是难度在加大。
这就是胜率低。
那最佳策略是什么?
是多生。
提高胜率的办法是多生。
股市赌狗都懂的一个道理是,如果要买一只低胜率高赔率的票,一是需要仓位少,二是多买几支这样的票。
即使要买高赔率的科技股,也不要只买一种,买点新能源,也得买点芯片股。
彩票赌狗表示强烈认同,六he彩当然要多填几个号码。
如果你看不懂,你玩过抽卡游戏吗?
抽卡越多,可能性就越大。
生孩子就是那张卡。
由于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我们这里的假设只能是两个娃。
如果两娃都能成龙成凤,那当然最好;
如果两娃之中有一个孩子发展得还不错,那么两个娃还可以互相能够支持、互相提携,可以减少一些因为没有家世和姻亲而错失的资源助力的遗憾。
如果是两娃都没有逆袭但仍然是成熟的劳动力,同样不错,可以为家庭增收。
最差最差的情况是两娃都误入歧路,给这个家庭带来了麻烦。
但这种概率很低。
哪怕都进厂了,也不亏,因为实在是没得输。
大赢的概率很低,大输的概率同样很低。
生越多,胜率越大。
而提高胜率多生一胎因此产生的边际成本实际上是下降的。
生一胎时即使做了很多功课仍然是手忙脚乱,花了很多不必要的金钱和精力,但第二胎时很多家长就有了经验,心态上也放松了。
生娃尚且如此,育儿亦是同理,第二娃半价。
甚至哥哥/姐姐还可以带弟弟/妹妹玩,充当了免费的保姆。
所以如果仅仅考虑ROI,考虑回报率,多生娃是一个最优解。
对于富人来说,生娃的胜率就很高。
既然是内卷游戏,那么我就可以拿出很多资源和筹码压在牌桌上。
天分不够,那就请最好的家庭教师,上最好的私立学校,如果依然是学渣,那就把其他素质教育的技能点点满。
如果还是很渣,那就去那些需要烧钱的领域里搞,在这些领域拿个冠军是相对没有什么难度的。
因为没有人PK。
对于富人,并没有内卷的概念。
如果竞争激烈,就换一条赛道。所有赛道都激烈啊,那就创造一条新的赛道好了。
如果自己孩子真的是个废物,哪条赛道都跑不快,哪怕只有两个人的小众赛道还只能拿第二名,那么直接躺平就好了。
即使躺平,仍然要比多数底层的上限还要高。
对于富人来说,输的概率小,赢的概率大。
但赔率不高。富豪之子大概率并不如自己的成就高,富豪之所以是富豪也是因为时代红利。红利这个东西可遇不可得。
对于夹在穷人和富豪之间的所谓“中产”来说,生娃才需要纠结。
因为投入有点高,而胜率确实有点低。
没有生产资料,没有核心资产,在增量机会越来越少的形式下,如果要防止阶层滑坡,鸡娃看上去是一个不得不做的事情。
鸡娃之所以叫做“鸡”,你在教育上投入了非常多的资源和精力,但你的娃并没有实现与之相匹配的成绩,不得不去打鸡血刺激娃。
鸡娃家长一般把教育当成了投资,而且是希冀把ROI拉到很高。
但可惜的是,ROI不可能高。
中产是一个伪概念,伪到不能再伪了。
你看看字面意义,中产至少应该有产吧,产是什么,可以制造被动收入,可以贡献现金流。
在多数人的眼里,一线城市拥有一套房算中产家庭了吧,但有没有想过,这套房只是消费品,并没有贡献任何现金流,所以是彻彻底底的无产家庭。
“自以为中产”家庭通常的画像是小镇青年通过考学来到大都市,然后得到了一个收入还不错的岗位,过着小布尔乔亚式的生活,上班星巴克,下班网约车,节假日去海边度个假。
无产,就只能靠工资、靠贩卖劳动时间来获得收入。那么,你本来应该赚钱的时间却投身于养娃、带娃、鸡娃这样的伟大事业当中,可以说是投资不菲。
然后是产出。
无产也就意味着你鸡娃的资源始终是有限的,是有预算约束的。
当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的时候,你有可能就被动佛系了,因为盲目升级会把自己的生活也打穿到穷人状态。
即使你跟上了鸡娃竞赛,也未必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
所以你看,如果丢弃这些没意义的自我设限,专注于赔率游戏。
反而还能更加纯粹。
有时候放飞自我,是一种智慧。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