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集团李丹:激光毫米波雷达+V2X是将来的方向

转载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05-27

5月25日,第八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在下午举办的全体大会上,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副院长兼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李丹发表了“红旗自动驾驶技术战略及其探索实践”的主题演讲。

李丹长期从事汽车的设计开发工作,主持了宝来、捷达等车型的整车设计开发,也负责一汽智能汽车新架构研发和云仿真架构的搭建,推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的应用落地,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以下为李丹演讲全文,车云未作删减。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事、各位企业家,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汽在红旗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方面所做的工作,也希望各位教授、各位学者为我们把脉,站在这里还是很忐忑的,不知道以前我们走过的路是否正确,也不知道未来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我的汇报题目是“红旗自动驾驶技术战略及其探索实践”,分为三个部分:事态分析、战略设计和探索实践。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持续加速,市场逐渐释放,我们也发现虽然我们公认的新四化当中智能网联已经经过十年的发展,但现在自动驾驶的势头不仅没减,反而在增加,很多一级供应商和ICT企业已经纷纷加入到行业当中,国家层面对智能网联,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指导下非常地支持,国内的产业链也已经形成,现在我们做智能网联和产品落地的时候会发现,行业当中有很多零部件企业、高科技企业能够给我们提供非常好的技术,产品实践的过程当中没有更多的困难。

智能网联市场规模潜力巨大,2025年可能会达到2000亿到1.9万亿,麦肯锡给我们的信息是2021年可以达到75亿美元,2025年相关经济活动会达到7万亿,这是非常巨大的产业,所以作为传统的OEM,我们也是拼尽全力加入这个行列,能够让传统的汽车企业能够焕发青春,插上智能网联的翅膀做到基业常青。

讲一讲我们判断的几项技术:

激光毫米波雷达+V2X应该是将来的方向,可以从单车智能达到车路协同。车端的单一定位向多维协同定位发展,加上激光雷达SLAM。基于规则的算法,未来趋向于AI算法。以前我们做的所有算法都是根据专家和逻辑关系来做的相关算法,未来更多的是数据产生的人工智能,基于规则的算法向人工智能算法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我们认定的一个目标。单车控制向车路控制,之前在会场周围看到很多做示范运营的车辆,长枪短炮,各种传感器、控制器武装到牙齿,这种产品对我们企业来说是价值不大,因为我们不可能把它变成一个产品,一套L4的自动驾驶套件需要三四十万的话我们是卖不出去的,但如果实现车路云协同的话就可以单车智能需求下降,更多的定位、计算和规划职能可以交给云,整个产品落地的可能性会变得更大。

说一说仿真测试会变成主流,原来我们做传统开发的时候有很多道路实验,我自己也做了好多年,一个产品下线或者上市之前做十万二十万的路试,现在如果我们对产品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通过路试,场景不变的话对智能网联的迭代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未来很多测试都是在计算机上面进行,更多的可能是在云端进行云仿真,这也是必要的手段,超过90%的测试里程都是云端进行。数据驱动迭代和优化成为必然,数据产生于汽车,并且通过一定的清洗和整理,最后变成下一代汽车产品研发的驱动力。

1.jpg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