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亿人被围观的十年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06-03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590篇原创


1

魏宗富一度觉得,魏氏皮影戏不会再有第五代了。


作为魏氏皮影戏的第四代传人,他的几个孩子都不愿意学他的手艺。


他挺乐观的,既然皮影戏在这个时代没有用了,大家都不喜欢了,那么就这样断在自己手里也挺好。


尘归尘,土归土,就像老舍的《断魂枪》那样——不传,不传。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快手上直播了几场皮影戏,一切忽然就变了。


他忽然发现,原来不是没有人喜欢皮影戏了,只是他生活的那十里八乡的同乡们不喜欢。


只是在过去,他没有办法联系上那些喜欢和欣赏他的人。


在快手上红了以后,魏宗富不但经常接到商演邀请,还有热爱皮影戏的粉丝来千里拜师。


他终于知道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定位:


非遗传人。


在很长时间里,他一直处在一种自我怀疑之中。


这些老手艺在当代是否还有价值,传承这些东西到底值不值得,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快手让他知道了自己的另一个社会身份,在锚定自己的定位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比起经济上的收益,这种自我认同或许才是更珍贵也更难得的东西,它拂去了皮影箱上的尘土,让无限的可能在更好的生活中发生。


2021年1月1日的时候,快手曾发起过一个“你好2021”温暖之夜活动,邀请了很多快手用户和娱乐明星一起表演。


在那场活动里,最受观众好评的一个节目,是国风民族乐队唐音乐队和小男孩华华一起表演的《谪仙》。


节目结束后,华华习惯性地向爸爸张开手要抱抱,虽然他一身川剧表演服有点沉,但爸爸还是用力抱起了他。


五岁的华华长得虎头虎脑,爱笑,精力旺盛。虽然还是小胳膊小腿,但他的川剧的基本功已经练得很熟,无论是耍枪还是步伐都很有力道,一旦穿上一身披挂,就是一个少年将军。


从去年开始,他在快手上有了一个账号,就叫“川剧男孩华华”,用来记录自己每天跟着爸爸练习川剧的日常,以及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实际打理这个账号的人是华华的爸爸,华爸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川剧演员,16岁就曾全球巡演,但有了华华以后,他就很少再出去表演了,一心扎在陪伴孩子身上。


华爸倒没有一定要让华华和自己走一样的路的想法,他只是希望从小能让孩子接触到这些传统艺术,但还是支持儿子以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等到华华长大一点,如果依然有兴趣,那就传他一身衣钵。


当然,现在说这些都还有些太早,华华才五岁,华爸也还年轻,一切都还来得及。


刚开始把父子俩练习和生活的日常拍成短视频的时候,华爸想的也只是记录华华的成长。


那么小的一个孩子,从单手就能拖住的婴儿,仿佛一夕之间就成了今天能跑能跳还能耍大枪唱大戏的样子,他不止一次地感觉到时间过得太快了。


拍下来吧,于是他这么想着。


没想到,这一拍,就拍成了一个故事。


去年入驻快手的时候,他们发的第一个视频,就超过了二十万播放量。快手的用户们惊艳于川剧的亮相和变脸,也喜欢上了这个小孩和爸爸的搞怪生活。


意识到自己“红”了以后,华爸的生活好像没有太大的改变,他依然像以前一样每天陪儿子玩,教他练习川剧基本功。


但他的生活毕竟还是改变了的,他更愿意创作内容了,华华和他的生活,也多了几百万忠实的“观众”,粉丝的“目光”成为了他们生活的闪光。


虽然粉丝们老是催促着他多发一些和华华玩的内容,但他还是更喜欢记录华华在川剧上的进步——既是一种栽培的成就感,也是想着,哪怕能让一个陌生人对川剧提起一点兴趣,也是一件好事。


快手对非遗内容的富集和传播,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早在2019年,中央民乐团的演奏家陈力宝就曾注意到一位来自东北瓦房店的民间艺人发在快手上的唢呐视频。


“我觉得自己吹了这么多年,都没想到世界上还有人可以把唢呐吹得这么好。”


陈力宝说,


“我们好多专业的演奏家,在演奏这些民间改编乐曲的时候,会把它固定化,弄得非常死板。但这些民间艺人的演奏,极为自由,而且惟妙惟肖。”


即使有一天华华的爸爸不表演了,华华也放弃了川剧,那位唢呐艺人也老了,吹不动唢呐了。


至少在快手上,它们仍然被这些视频记录着,留给未来偶然相遇的某个人观看。


当有一天,它们被记录得足够久,看到这种记录的人足够多,记录就不只是记录。


它将成为人们走向更好生活的见证者,也会拥有繁衍生息的力量。


川剧男孩华华的川剧水平在一日日提升,他也在快手上一天天成长;


皮影戏传人魏宗富既解决了生计,也找到了徒弟,还收获了自我认同;


瓦房店艺人的唢呐得到了中央民乐团演奏家在专业上的认可。


除了川剧、唢呐和皮影戏,有人还收集了一下快手上到底还有哪些非遗账号,混剪出了一个视频:


2分半钟的时长,112个非遗,从漆线雕、油纸伞、打铁花、踩高跷到安塞腰鼓,无所不有。


快手上正高速产出源源不断的非遗内容,那些你想不到的、以为正在消亡的艺术,正在快手的某个角落生生不息。


对于创作者而言,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艺术。


要让创作者“有恒心者有恒产”的理念。


在这个大内容时代,用户早已厌倦了无穷无尽的标题党和故作有趣的营销号,好内容变得越来越稀缺和重要。


具有非遗元素和真实生活记录双重属性的内容,当然是好内容。


但好内容在被创作出来以后,再到被用户们看到,这中间的路径还需要平台用算法和技术手段,来完成筛选、分发和扶持。


今天的快手上,非遗账号已然蔚然成风,他们通过产出内容,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收益。


只是很少有人知道,这阵风走了八千里,历经十年程,才吹到你我身前。


2

拉马是大凉山彝族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那似乎是一个梦想难以生存的地方。


但拉马不信邪,他觉得其他地方的人可以喜欢足球,他一样可以有一个足球梦。


在他的快手账号“拉马的五年之约”里,没有提到他现在已经多少岁了,只能从面相推测他大概是二十出头。


为了训练方便,他剃了一个不需要打理的平头,又由于常年在阳光强烈的室外劳动,晒出了一张红黑色的脸膛。


之所以要叫“五年之约”,是因为他和自己定下了一个约定:


以踢职业足球为目标,在年轻的时候为梦想赌上五年。


在这五年里,他会努力训练和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五年后如果不能进职业,他也无怨无悔。


拉马每天记录着自己的训练日常,偶尔录下的视频以“XX天”的格式在快手上更新。


这是一个很理想主义的青年,但如果不出意外,他很快就会遇到一个更现实主义的问题:


踢足球,是需要钱的。


装备,场地,日常饮食消耗,这些都需要钱,如果不能靠踢足球赚钱,他就只能花钱踢足球。


热爱和生活,总是难以两全。


直到有一天,一个公司通过快手注意到了他。


就如同华华的爸爸在快手上发出第一个视频、魏宗富在快手上进行第一场直播时一样,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在察觉到他身上的流量和话题价值后,这个公司的老板雇佣了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让拉马继续踢球。


在热爱和生活之间,快手创造了一个平衡的节点。


从那一刻起,拉马的人生就不一样了。


这种“不一样”,现在还不能确定在未来十年会如何改变他的人生,但总归是当下这个十年里,生活中难得的好事。


另一个因为热爱而变得不同的人,叫“快手棉花哥”。


和拉马这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一样,人到中年的棉花哥同样有自己的热爱。


种了一辈子棉花的他喜欢乐器,喜欢架子鼓,喜欢用采摘棉花的粗糙的手,在鼙鼓上敲出苍劲有力的声音,就像天空上时而掠过的鹰唳。


但是茫茫新疆草原上,除了羊群和棉田,棉花哥并无其他观众。


如果这是一个现代科技尚未出现,还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棉花哥或许依然会热爱音乐。


他将孤独地敲着鼓,在草原的夕阳余晖中走过一生。


但这种在另一条历史的平行线上有可能出现的孤独,被快手给终结了。


自从棉花哥在快手上发布了自己的作品后,他的精神花园就变得热闹起来。


他每天除了劳动和演奏,就是和全国各地的乐迷粉丝们交流聊天。


当然,这些粉丝与其说是他的乐迷,不如说是被他在快手上所记录的生活所吸引。


粉丝们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幽默的大叔,喜欢他和妻子并不相敬如宾却可称相濡以沫的相处,喜欢他对音乐近乎孩童般赤诚的喜爱,甚至是喜欢他的爱国之心:


在前段时间的新疆棉花事件中,棉花哥还义愤填膺地发视频,向粉丝们展现真实的新疆棉花采摘过程,辟谣西方媒体对新疆棉花的诬陷。


有很多像彝族青年拉马这样的人,在快手上被更多人看见心中的热爱和梦想,改变了命运,得到了继续坚持所爱的机会;


而像新疆棉花哥这样的账号,又可以成为展现少数民族真实生活的窗口。


和新疆棉花哥有些相似,稻城亚丁的藏族姑娘格绒卓姆,起初在快手账号“迷藏卓玛”上记录自己生活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过太多。


她只是把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录下来、发出去,就像拉马和棉花哥一样,仅此而已。


唱藏语山歌、寻觅野生岩羊和藏马鸡足迹,在海拔4600米的牛奶湖边用雪水煮茶,晒松茸采菌子,扛木材修房子,这些并不是什么精心设计出来的内容。


它们就是格绒卓姆的生活。


但这些记录真实生活的短视频,让她很快在快手上积累了数百万的粉丝。


这几百万人每天在她的短视频和直播里,看着她采下松茸,放牧牦牛,养殖藏香猪,对她的信任,早已迁移为对松茸、牦牛和藏香猪的信任。


刚好,快手又有着一套非常完善的直播电商机制。


那就试试看,能不能在快手上帮乡亲们把土特产卖出去吧——格绒卓姆这样想着。


2018年,卓玛夫妇销售特产超过110万元,还带动了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上百户贫困户增收。


截至2021年3月,已有2400万用户在快手上获得收入。


今年是快手的第十年。


在这十年间,快手用户已经从早期的用短视频记录生活,到在快手直播电商基建的帮助下,承担起扶贫助农的社会责任。


有很多人在快手上实现了自己的热爱,也有更多人因为这个生态,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这就是快手所言的,“普惠”。


是精神上,也是物质上。


3

最能体现“普惠”的,不只是电商,还有知识。


而在快手上,一份优质的知识可以同时惠及成千上万人,改变很多很多人的命运。


来自山东滨州的“数学物理宫老师”,在快手上有上百万粉丝,除了平时用短视频讲解数学知识点,还发布过十几种不同的辅导课程。


一个因为种种原因几乎放弃了学业的初中生,有一次在快手上偶然刷到了宫老师的视频。


在他人生的关键节点,这些视频给了他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最后考上了高中。


勇气这种东西,其实不用多,只需要一点点助力,结果可能就会不同。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知识视频只是快手的体系中非常普通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对一个个学生来说,他们遇到的每一堂课,或许都有可能让他们走上命运的交叉口。


一口京腔、曾经在人民大学担任讲师的白凤艳,正是因此而选择在快手上教学。


她注册了一个叫“橘子外语”的快手账号,在快手上为零基础的孩子们免费提供30秒一小节的英语发音课程。


这些几乎没有接触过口语的孩子,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山区、甚至是一些她闻所未闻的偏远地区。


但是在快手上,他们都是由一串字符构成的ID。


没有地域差异,没有家境不同,每个人都在平等地学习。


像宫老师和白凤艳一样的知识类创作者,在快手上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选择的平台为什么都是快手,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技术性的问题。


如果知识只是开网课,那这个业务的基础需求并不难,只要有视频直播功能,任何工具都可以用来开网课。


但是在基础需求之外,要做一个“平台”,是有很高的技术门槛的。


例如短时间大量学生同时连线,很多平台的服务器就会卡顿和崩。


这是因为在设计架构的时候,考虑的是低人数的高复杂功能满足,而不是高人数的低复杂功能。


但是在一对多模式下,低人数的高复杂功能满足是不重要的,只要给少数人操作权限就好了,多数人只要看就可以。


大多数协作平台的业务逻辑是,每一个人都要有完整的权限设置,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另外也要考虑成本问题,在服务器上花的成本越足,体验越好。


很多协作工具其实是不会在服务器上投入太多成本的,但快手不一样,它的直播功能本来就是针对大流量场景的,服务器本身就是大投入。


再次强调,成本投入决定体验。


而快手原本为了直播业务投入的成本,可以覆盖网课场景。


另外还有基于直播业务的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工具。


主播对观众,老师对学生,其实需求是完全契合的。


粉丝群功能、打赏功能、连麦功能以及更多的线上互动功能,这些都是现成的,拿来就可以用。


除了技术和硬件,快手还拥有一条完整的知识产业链。


产业链最基础的三个要素,就是商品、消费者,以及连结商品和消费者的机制。


这就意味着涵盖各个门类的知识内容生产者,大量的有线上学习习惯和付费习惯的用户,以及合理的变现机制。


而快手上的知识作品数量,已有数亿。


这些丰富的、内容五花八门的资源积累,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强大优势。


其他平台要花大量的资源去撬动和吸引的内容生产者,在快手比比皆是。


在快手,有无数人正通过互联网消除巨大的信息鸿沟,也让更多人通过知识普惠改变了命运。


对很多人来说,他们要求的并不多。


能有更多收获知识,进而改变命运的可能,这就是更好的生活。


幸运的是,快手正在实现这一点。


虽然这些还需要完善,但这只是十年的第一站。


只是一个开始。


从文化、电商到知识普惠,乃至各行各业,快手已经渗透到了这个世界的每一面,让无数人走向更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好。


当它刚诞生的时候,或许还没有人能想到,这个平台将在未来承担起改变世界的责任。


但一切又是那样顺理成章。


十年间,快手的生态正在一点点丰满起来,从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一步步走向现实,并且改变现实。


千丝万缕,春风化雨。


4

快手从诞生到上市,用了十年。


对于一个平台、一个公司来说,这是一个精彩的商业故事。


而对于平台上的用户来说,他们是在为自己亲笔写一部岁月史书。


快手有超过3.79亿的日活跃用户,每天都要产生千万条以上的原创短视频,视频库存数百亿条。


在这些视频里,打铁花的沧州少年赤着胸膛在夜色里滚烫,贵族侗家的少女在田间地头弯腰拾稻。


每一条视频,都是发布者的一段人生。


在经历那段人生的时候,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时光的可贵。


但是当一切发生并且逝去,他们才会知道,自己有多么珍惜这段回忆。


即使没有那么多人看见他们的记录,但是他们在快手上记录下来的那十年,对他们自己来说,就是一件很珍贵的东西。


某种意义上,当一个普通人这样去记录自己的十年的时候,他其实就已经变得不普通了。


普通是相对的。


即使他是nobody,但对于自己,对于亲人,对于爱人,他就是somebody,乃至everybody。


他们记录下这段成为自己的过程,是为了给自己看,给亲人看,给爱人看,给所有人看。


快手的价值,在于它能让每一个普通人的人生,因为有这样的一份记录而变得更好。


他们曾经是五岁的川剧男孩华华,每天依恋着爸爸;


后来他们长大了,成为格绒卓姆和拉马;


等到人到中年,又变成了新疆棉花哥和数学宫老师。


岁月再流过,转眼间已是白凤艳奶奶。


不是每一个快手用户都会成为网红,但是他们最后都会成为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走向更好未来的道路。


十年倏忽逝,人生百年弹指间。


如梦似幻。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