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这个冬天加点暖
也许
媒介从来都是冰冷的
而且谁说
媒介需要用户主动去接受
广告是可以通过任何一个介质去传播
没那回事
大规模的曝光铺量才是王道,用户的感受不重要
反正他们看到的也都是同样的内容
可能,这是你印象中媒介带来的最直观的形象;
但我们想通过今天的三个案例,来 翻转 你对于媒介的刻板印象……
(没错,就是字面意义上的“翻转”)
他们看到的是不同的内容
用户的感受不重要,大规模的曝光铺量才是王道
没那回事
广告是可以通过任何一个介质去传播
媒介需要用户主动去接受
而且谁说
媒介从来都是冰冷的
也许
媒介也可以是很暖心的
去年,今日头条的广告出街时,首先收到的是一大轮吐槽: 这特么我也会写啊 !
但是,渐渐地,
当你在中关村看到了“不敲代码”,
在三里屯看到了“起来嗨”,
在金融街看到了“A轮融资”……
在不同地方对不同的人说的话,只有他们才懂。匆忙路过,会心一笑: 这,不就是我么!
在最传统的户外公交站牌上,用看似碎片化的表达,实现了犹如私人订制的传播效果。
当你看到让你会心一笑的一条“今日体”,谁能说这次沟通不是有温度的呢?
从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 滴滴 ”。
当“滴滴”将一条条路与一个个乘车的人联系起来的时候,会有什么故事发生?
这是我们平时极为常见的话题,它们虽然是不同的人随机说出的,
但有个共同点:都发生在路上。
路 & 人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每天我们都要去走、去见的,也恰恰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因此我们决定,把它们都收集起来,再传递下去。
(滴滴 - 心中再无陌生之路)
我们很难界定,这一次的传播媒介,究竟是滴滴出行的车辆、司机、记录留言的本子、还是写故事的人;
或者,是这一切的 集合 。
但无论如何,这一次 campaign 过后,留下来的更多是用户 本身 的感触。
“滴滴出行”,从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出行选择,升级为 传递情感的载体 。
某天,我们在可口可乐官微粉丝的留言中,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当粉丝们如此热情的与我们互动,作为品牌,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 说话的地方 ?
因此我们发起了一次征集,收到了300多个故事,最长的一个故事,有1700多字。
更让我们惊喜的是,当我们把这些故事变成栏目发布后,收到了更热烈的反馈,粉丝与粉丝之间也产生了更强的 共鸣 。
品牌最好的样子,就是它追随者的样子。
最后,我们或许可以用一位可口可乐粉丝的话来结束这篇内容:
“当你每次在餐馆点饮品的时候,厚厚的酒水单看过一遍后却还是点了可乐,你才知道, 原来它早已成为你的习惯 。”
以上案例总结来源于
「AdPlus 2017 媒介,内容,价值大会」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