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南京大学微博翻车我才发现,高校打广告是真的有一手
回看刚刚落下帷幕的高考,那可真是众人皆考我“营销”,冲上热搜我必行!
这不,除了策马扬鞭在热搜上驰骋的小猿搜题,还有另外一家半路翻车的然后销声匿迹的南京大学。(南大别躲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2021年6月7日上午10点,南京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了九张图片外加三局文案“南大学长学姐为高考生加油,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在南京大学等你”,配文九张图片,加上了高考话题。
很稀疏平常的高考应援博文,怎么突然就翻车了呢?坏就坏在这两张图片和图片配文上。
左图文案“你想不想让我成为你的青春?”,右图文案“你想不想和我一起在杜厦图书馆从早晨到夜晚?”
招生宣传很草率,翻车收尾也很快,至于褒贬,那是各位看官的事,我没上过南大,不配聊。
不过南大翻车倒是让我想起来另外几所高校的宣传了,他们拍出来的故事,如长夜星河,阡陌烛火。
一、讲好一些人的故事——清华本色出演的学子
《毕业答卷》
这是2018年清华大学的招生宣传片,影片问了34位清华学子13个问题,以此来完成他们最后一份毕业答卷。
视频拍摄简单有力,场景不多,但真切动人,用34个人的故事讲述清华带给学子们的力量,命运可能会把我们放在不同的起跑线上,但选择会让我们重新平等。
感触最深的是影片中最不和谐的演技,明明很生硬,明明很出戏,但放在片子里,又有别样的味道,究其原因,逃不开“真实故事”4字。
高考结束准备择校的学生们,最渴切的就是看到自己将来在各个学校可能会是什么样子,而清华这最后一份《毕业答卷》让人们看到了清华学子走出校门时候的样子,无畏不自卑,昂扬且独立。
不过这两年清华的宣传片开始走下坡路了,从2019的《从一到无穷大》、到2020的《追光少年》、2021的《破壁少年》,我感受到了从拍摄小场景故事到大场景的困难,也理解学生团队拍摄的困难。
他们的故事确实很棒,但影片呈现的最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让人难免在坚持看完的同时,想用脚趾抠个两室一厅出来。
二、讲好一个人的故事——简单是最好的方式
《星空日记》
很难想象,这是北大2014年的宣传片。
影片通过讲述从农村考入北大的学生,在梦想和现实之间取舍的故事,放在今天来看妥妥的一个“小镇做题家”,但最终的选择呢?是和光同尘还是伸手摘星?
北大没有给出答案,北大只给了你一个做选择的机会,而这几乎触动了所有在梦想路上行进的人。
说实在的,当我敲下“梦想”二字时十分感慨,这么美的两个字,在当今充满戾气的互联网上几乎要被泥泞吞噬,乃至被人羞于提及,各高校招生也不谈梦想了,大行其道的是诸如本文所言南京大学之流(虽然我还是配不上南大,哭了),反观7年前的《星空日记》,这才是学生该看的,学生该去相信的。
字字珠玑,至于今年,建议北大别做了,给其他高校一些机会,毕竟《觉醒年代》都已经封神了,谁人不知蔡孑民先生之名。
三、讲好一所学校的故事——百年厦大
《点亮》
这是厦门大学2021百年校庆的宣传片,看到“点亮”二字时我想起了《紫柏尊者全集》中的一句话:“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影片将与党同龄的厦大百年历史娓娓道来,以光为喻,邀你与厦大共同点亮下一个百年。看完视频的我不禁为自己还是一个文案而羞愧,片子里的长文案写的太好了,片子拍的也太好了!原来厦大不只艾利斯顿商学院和NB的新传院,还有陈景润的“1+2”以及更多,我们要与光同行,才不要和光同尘。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片子同样是由厦大学生完成的。(哎,不对——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我也是新传的......果然我是个废物)
四、不讲故事——青岛大学
毕业典礼
B站1932W+播放、12W+弹幕、68W+点赞、24W+硬币、47W+收藏、15W+分享,青岛大学2019年的毕业典礼以如此“离谱”的数据成为了我迄今为止印象最深刻的大学“宣传片”。
青岛大学做了什么?——
什么都没做,只是在这条视频发布两天后开通了B站账号而已。
典礼开场很有意思,歌者隐藏在一众学子之间,随着音乐播放,歌者从人群中走出,总共8首歌,歌者不仅有学生,更有老师,有时候歌声都起了,摄像机还在人群里找唱歌学生在哪,简直不要太真实,他们每一个人都好美,能让你看到“青春”二字的美。
这不比再多的招生宣传有用?
评论区直接有用户留言“这是招生办的阴谋!!!”、“这才是最好的招生广告吧”,再反观近几年的各种土味招生海报,以及以食堂大妈,美女学姐为噱头的招生宣传,对此我只想说:“听tommy一句劝,招生别太刻意,当代年轻人的心,你们把握不住!”。
五、后记
青大的视频我第一次看还是19年,当时和现在完全是两个感觉。
看到最后想必很多人都跳过了压轴的校歌《青大之歌》(视频里不少同学都笑了,如果让我唱我学校的校歌,我也唱不出口),我以前不懂为什么大学的校歌都是那么庄重,那么严肃、宏大,让人仿佛在高歌的那一刻就要接过前人的重担和做好直面未来路上荆棘的准备,而且重要场合还一定要唱,直接社死,这样的校歌也太无趣,太不够青春了。
直到我看完《觉醒年代》之后才认识到,青春就是这样的,每一所学校的青春都定格在了那个与国同进退的年代,他们都承载着国之未来,都肩负着国之重任,他们一切对外传播行为的底色,就代表着中国的底色,流行和时尚应该是装点,它们属于学子,但不属于学校。
高考刚刚结束,如何选学校,我这个差生给不了太多建议,但我倒是有几句心里话想说,时至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第一次有点后悔把自己人生最美好的四年奉献给了快乐,而冷落了苦痛,现在想来证书上的“学士”二字颇有深意——苦中作乐,是士的本质。
《觉醒年代》YYDS!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