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零售难在哪儿?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06-10


‘娱乐’的真正意思从来都不止大众语境中的‘消遣放纵’。零售娱乐化和消费文化化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娱乐零售”在今天翻热,是商业对文化重要性的承认,是品牌重新思考商品价值的契机,是营销把制造内容价值作为核心的表现。

一切能抓住注意力、带来快乐体验的事,都叫“娱乐”。但,正确理解“娱乐”,是玩转“娱乐零售”的前提。

过去,零售里的“娱乐化”手段服务于沟通和体验目的;而今天“娱乐零售”中的“娱乐”,把娱乐自身直接变成消费对象或理由。两者的核心差异在于,过去,沟通既不创造新价值,也不改变需求;而现在,娱乐不仅“附身于”实体产品增加价值层级,甚至可以反客为主的以自身任何一个片段构建消费场景,塑造消费理由,定义产品价值 。所以,我们当下谈论的“娱乐零售”,不是对过去零售的改良,而是重定义——工作逻辑和边界都将随之产生剧变。

文化需求爆炸的今天,一个具体的商品成为承载文化意义、同时具备品类功能的文化符号积木。商品,成了“文化意义”的周边。在文化场中无角色的商品,将会成为“无卷入、无差异、无魅力”的“三无”产品;而营销如果不能使有角色的商品在文化场中适时适场的出场,则是营销的失职。

青年志联合创始人 Zafka 日前接受欧莱雅集团关于“娱乐零售”的访问,不仅剖析了“娱乐零售”,还为品牌提供了玩转“娱乐零售”的关键点。在此,我们和大家分享访问全文笔录。

▲青年志联合创始人Zafka

Q1:您如何理解“娱乐零售”概念?

娱乐零售并不是新鲜的概念。零售讨论的是人、货、场的关系,并以效率为核心。怎么让人快乐地买得多一点,增加购物的娱乐性体验,线下零售场所早就有所探索,比如举办比赛、活动。传统意义上的娱乐零售,其中娱乐的定义相对比较狭窄,娱乐被当成加分项。

数字时代的到来,引发的第一个核心变化是人、货、场关系的重构。前几年业界都在讲新零售,数字技术的应用怎么实时打通数据和场景,怎么降本增效。这给零售带来了第一个底层冲击。

现在,娱乐零售被重新拿出来谈。以前娱乐内容和零售消费之间有分隔,内容与消费有主有辅。广义上的内容解决了知晓、说服、吸引、决策等一系列问题,让你到线下去买,再辅助娱乐化的内容。但数字技术尤其媒介的变化,引发整个大众文化的生产方式、消费体验和传播路径的重构,使得内容和零售两者边界消融得非常快。

换句话说,现在商品的消费和文化内容的消费紧密结合。紧密到任何一个内容点,不管是直播、短视频、图文、线下活动等,都可以直接触发购买。所以文化消费过程中所触发的购买行为,都可以称之为广义上的娱乐零售。娱乐和零售是同等重要的。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人货场关系重构。如果不敏感边界的变化,就没有办法理解更广义上的娱乐零售。

有时候我们会被词语误导。我们现在大众语境下的“娱乐”会比较狭义,容易被仅仅理解为文化内容消费中,相对被动和消遣放纵式的部分内容。但实际上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娱乐的意思是指使能抓住人们注意力,能带来愉悦和快乐体验的各种事情,不一定那么狭义。


Q2:根据你们的观察,娱乐零售对年轻人群体有什么样的吸引力?年轻消费者对于消费的娱乐化呈现出怎样的态度和行为偏好?

要回答娱乐零售的吸引力,需要转为理解,对年轻人来说,为什么有文化内容消费和商品消费的高度融合需求?

首先,比较数字化的这一代年轻人,尤其是生长在一二线城市的群体,有足够多的消费经验,再加上近年宏观环境持续的不确定性冲击,导致他们正在重新理解消费,反思消费。

第二,因为年轻人有这些经验,所以对消费的要求比较多,不是说非拿这些东西彰显个性,而是对于产品、品牌本身的差异化、有趣性、丰富性有更高的要求。所以看起来,年轻人很容易抛弃一个品牌,也很容易拥抱一个品牌。

第三,这代年轻人不只在商品消费上这样,在文化上也极具经验,他们是文化杂食动物。品牌,产品和服务,对他们来说,是整个文化消费生态中的一部分。他们不会单一真空的去理解某个品牌和产品,而是结合很多电视电影、音乐游戏等等,在这些具体语境和文化消费的脉络,文化的网络中去理解。同时,因为文化的杂食,他们的审美非常多元、流动无边界,追逐独特性。

因此,整体看来,年轻人在重新理解买买买。他们要求产品更有特点,品牌更有意义,能流动起来,进入文化,要更有创造力,要去创造新的体验,创造新的文化。准确说,这不是消费的娱乐化,是消费边界扩展,本质上是消费自身的“文化化”。其实这就是所谓广义的娱乐零售了。

文化化是一个学术词汇,所有的消费对象都要被赋予新的符号意义,以区隔于其他的东西,创造独特的体验价值。传统上营销爱讲情感价值,其实情感价值是个基本面,重要的是创造文化价值。文化价值自然会蕴含娱乐价值。

所以,娱乐零售本质上会变成一个文化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娱乐化消费过程。这确实需要能造,会玩儿才行。这对品牌有挑战。


Q3:反思型消费的思潮背后也许是低欲望,对花钱、玩乐的低欲,这和娱乐化的消费是有冲突的吗?

其实重点恰恰不是冲突,而是如何超越传统狭义的娱乐零售,思考背后更为广阔的消费者价值,文化创造的价值,以及品牌的长久价值。

反思型消费背后,其实是年轻人对什么是理想生活的思考和选择。原来对“好生活”的定义比较单一,主要围绕消费转动。好好工作、好好挣钱,消费一切可以消费的。现在年轻人会更多思考消费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想要探寻好生活的多种可能性。不是不买,而是带着脑子去买。不是抵制消费,而是更有思考力的主动消费。

因此,按照我们前面讨论的广义的娱乐零售,文化内容的介入,会给商品消费带来更多的机会,无论是体验层面还是意义层面。

当然,我们提到的一二线消费者对于消费的反思,还达不到日本那样真正意义上的低欲。中国的消费成长还很旺盛,反思型消费仍然是刚开始的阶段。


Q4:品牌如果想要把文化内容跟零售做结合,他需要考虑或者注意哪些因素?

品牌要注意的有四件事。

第一件事,品牌需要扩大自己关于娱乐的视野,做观念上的转变。要改善零售消费体验,不能把你做的事简单地看成娱乐,还是要回到消费和文化的合一。不是做了点直播,搞了花哨的快闪线下店,就是娱乐零售。而是应该理解为,在今天数字化时代,面对消费和内容合一化,如何以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人的视野,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让品牌和产品通过愉悦快乐的体验,出现在年轻人日常生活中。

第二,品牌需要一张文化地图。更加系统前瞻的,掌握年轻人文化脉络,多样圈层文化作为总的文化地图,同时持续追踪当下年轻人的文化关注点。这样才能找到准确的文化主题,正确的文化嵌入形式,以及正确的圈层,正确的影响力渠道。如果没有这张地图,就算你今天觉得女性话题很重要,但如果还停留在以旁观者身份鼓励和支持“女性独立”,已经很难吸引到年轻人注意力。因为这被默认为你应该知道应该做的事情。如何面对不平等现实解决具体问题,如何推动性别对立下的共情对话等等,才是当下的新关注点。

第三,品牌还得有自己的锚点。明白自己所在的品类文化前沿是什么,自己核心的产品和品牌关注点是什么。因为青年文化是肯定是流动和变化的,品牌需要找到嵌入点。比如美妆品类文化中,到底什么是“美”,你所关注的是怎样的美?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很多品牌都了解并有所选择的。

第四,品牌要善用跨界协作。跨界协作的目标,是创造新价值。跨界协作包括如何卷入年轻人参与,卷入不同的圈层文化,卷入不同的品类,不断持续创造新的东西。最终结果,直接体现在产品本身的创新是更好的。

总的来说,娱乐零售表面在卖货,但实际是在各个环节的持续创新,这是很有挑战的。


Q5:你刚刚提到圈层变现,是不是意味着品牌现在占据广义的青年客群,而是倾向于某一个项目就主打某一个圈层?

品牌有时候提起圈层比较功利。比如年轻人喜欢二次元,所以他们会为二次元买单,品牌看到的链条特别短。实际上文化是有自身脉络和逻辑的。

第一,不能期待一个东西能覆盖所有不同文化,要做到全民化越来越难。第二个,并不是只能针对特定圈层。更重要的是锚定跟你的品类文化最相关的圈层。比如说跟美相关的核心文化有哪几种?这种文化下面的消费者,呈现为几个具体不同的圈层或社群?他们和你品类之间的关系如何?怎样的嵌入可以最大撬动这些圈层?

最后还要考虑更广泛的普通消费者,因为很多消费者不属于任何圈层,没有那么强的圈层认同感。所以这里面很复杂,圈层营销没有那么容易做,要真的深入文化并创造新价值。如果认为只要搭上一个圈层符号,消费者就非得买单,就把消费者想得太傻了。

Q6:品牌希望从青年志的研究能帮他们解答什么问题?过去10多年有没有什么变化?

本质上没什么变化,只不过现在青年志更容易被品牌客户们理解和接受。我们还是在帮助品牌处理传统商业问题,像品牌定位、产品创新、沟通创新等。只不过,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回答,更加需要借助社会和文化的视野。青年志作为一个市场研究和营销咨询机构,从成立起,就强调从社会和文化的视角理解完整的人,由此更系统深入也跟更前瞻广阔的看到品牌的创新机会,推动商业向善,给年轻人带来更多价值。现在,有更多的国际和本土品牌,都能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我们也在携手解决很多具有挑战性的具体问题。


Q7:品牌未来在文化跟消费的结合上,还有哪些机会跟发展空间?

一个是重新想象技术在其中的可能性。尤其经过疫情后,有越来越多实践案例,正在展现技术对线上和线下体验扩展的可能性,以及人们改变行为接纳新体验的可能性。技术创新能带来新的消费者价值,而不只是营销噱头。包括欧莱雅在内的不少品牌,都有推动基于新技术改善消费者体验的很好尝试。

另外一个是注重文化杂交的重要性。今天的文化是高度多元流动,杂交化的。未来谁能保持对文化的敏感度,对打破边界有信心,持续推动文化杂交式的创新,谁就拥有更大的机会。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