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信这事,有的治吗?
1
迟到了一年的欧洲杯开赛了。
中国球迷打开欧洲杯发现,绿茵场的围栏广告里竟然多数是方块字品牌名。
一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控制了这一届欧洲杯。
海信等4家中国企业在赛场上亮出了超过10个品牌的广告,占全部赞助商的1/3,中国企业成为了本届欧洲杯的大金主。
朋友圈不少人表示,要不是没看到中国队,还以为这是在踢中超呢。
可能因为“中国企业包圆欧洲杯”这件事看起来有点魔幻,于是事情就变得更魔幻了。
某欧洲国家的媒体用带着“柠檬味儿”的油墨刊印了一篇文章,“1/3的赞助商来自中国,几乎看不到欧洲价值观”。
急了,他们急了。
某网更是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中国观众在电视上看到的这届欧洲杯的中文球场广告牌是假的,虚拟的,是用了某种高大上的技术专门为中国人定制的”。
很多人都信了,有些媒体还转载了。
我蚌埠住了。
某些欧洲人酸,可以理解,毕竟都打到自己老巢了,任由他们酸去。
但部分自己人的这种行为,我不仅觉得是魔幻,而且觉得有点儿魔怔。
2
这种谣言过于离谱,因为技术含量实在是太低了。
毕竟查一下欧足联的官网就能清楚真相,赞助商的名字就放在上面。
当然非要说这是中国品牌商们动用了黑客手段,那我也没有办法,小丑竟在我身边。
而且这个技术是不是听起来更牛X了。
明明网上和新闻里都是体育记者和球迷在现场拍的照片,还有巨大的中文方块字也矗立在那里。
欧美企业、日韩企业去投放就是有实力真牛X,轮到国产品牌去投放就造谣说是虚拟广告?
不是吧,难道围挡广告上出现拉丁字母才是正常的,出现中文方块字广告就是假的,虚拟的?
不会吧,不会吧。
早期一些国产品牌的确有各种黑历史,这是事实,要细细盘起来恐怕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毕竟我是真的进过他们仓库的。
但这些年也有不少国货开始出海,得到了其他国家消费者的认可,“中国制造”这块金字招牌正在升级为“中国品牌”。
但部分国人可能没有看到这些变化,还是选择相信了虚拟广告这种明显的、低质的谣言,还主动到处“科普”。
人,不能盲目自信,但也不能不自信。
中国品牌就不能成为顶级的世界品牌吗,中国品牌就不能站起来和已有的顶级洋品牌比一比吗。
有地方需要进步,需要努力,得承认。
但别在洋品牌前趴太久了,主要是会着凉。
不管洋货还是国货,消费者都可以骂,花了钱的是大爷。
我们当有一点自信,有一点“方块字”自信。
一个品牌的成长,本来就是需要时间。
尤其是国货的诞生本来就比较晚,要完成品牌的升级需要比跑得早的洋品牌要更快、更努力一些。
弯道超车,需要下真功夫,也需要时间。
但真的完成弯道超车了,不需要捧,甚至也不需要用脚投票,认可就买,不认可买别的都行,掏钱的是大爷,但别轻易去黑国货品牌的努力。
这些年如果去购买国货品牌,应该能够感受到产品的进阶和技术的提升。
国内如此,在其他国外市场,国货同样是得到认可的。
“身边即世界”,大多数人只会关注自己周边的事情。
没有看到中国品牌的出海也是正常,这么多年中国品牌真的是在欧洲市场上慢慢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备受质疑到得到认可。
简要来说,国货开始在欧洲打开市场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来自中国的家电怪物在儒安港登陆。”
“不可明说的东亚家电品牌向格腊斯逼近。”
“卑鄙无耻的山寨品牌进入格尔勒诺布尔。”
“家电品牌海信占领里昂。”
“至高无上的家电王者海信于今日抵达自己忠实的巴黎。”
人家都已经打到欧洲大本营了,还搁这儿说什么人家骗捷报呢。
3
也有朋友说中国企业人傻钱多,给老外送钱。
傻吗?亏吗?
朋友们,格局小了。
首先,正因为迟到,全世界球迷多憋了一年,所以这届欧洲杯比以前还要更热闹,还要更吸引大家注意力。
上周六法国大战德国那场,是法国2018年世界杯和克罗地亚决赛以来最高的收视纪录。
所以,在疫情前赞助了这届欧洲杯,不仅不亏,反而是更赚。
赢麻了。
其次,如果以为这些国货品牌是冤大头,最大原因可能是不太懂欧洲杯的机制,这东西不是简单的有钱就行,因为涉及品类排他。
超级赛事的广告牌是排他的,一个品类一般都只会选一个赞助商。过去在中国企业刚开始开拓欧洲市场的时候,也想直接就拿下这种欧洲超级赛事的赞助权,短平快地搞一波大的。
但不好意思,如果你没有什么知名度,即使有傻钱,也不会把这种窗口给你。
人家不缺赞助品牌。
假如主办方利欲熏心,把一家在欧洲没有任何人知道的品牌作为赞助商,他们也会被球迷们骂成傻子。
尤其是家电这种比较成熟的产业赛道里,一直是日企和韩企占着这些位置。
很多人以为海信只是装了一编织袋的钱就能收买主办方?海信是从日企家电巨头手上“抢“来的欧洲杯和世界杯赞助权。
注意,是“抢”,而不是“烧”,不是“砸”。
不容易,相当不容易。
这后面是中国所有企业的不断努力的结果,是品牌的影响力,是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取得的成就,也是中国品牌出海难的一个缩影。
4
还有人觉得赞助欧洲杯比较傻是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市场就够了,出海干嘛呢。
这种格局,咋说呢,纳米级别。
中国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一统一市场,有全世界最多的消费者,但这仍然只是一个区域市场。
如果只是为了赚钱,其实大可以守住这片金山,也挺好的。
但要成为一个世界性品牌,这远远不够。
正如海信在家电行业那样,在世界范围内各行业都出现了可以称之为中国名片的企业。他们,希望借助这种举世瞩目的大赛,成就品牌的新格局。
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世界大国,一定是需要很多世界品牌的,这就需要这些已经在国内站住脚跟的中国品牌勇敢走出去,去出海。
出海企业来说更是好处连连。
一可以赚钱;
二是影响力扩大,提高自己的品牌价值,也可以让国内消费者去除“洋货滤镜”;
出海很难,出海做品牌更是难上艰难。
在抉择的十字路口,很难判断哪个是正确的道路,一般来说,那个难的就是正确的。
中国企业出海做品牌,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OEM,在当地找合作方,或者建立同盟或者搞并购,借助当地的企业建立销售网络或者搞代工生产,总之要借人之力,借人之势,借人家的品牌。
另外一种是相对hard的模式,做自主品牌。
要做就做全套,产品研发、制造、品牌和营销等全方位的国际化。
普通玩家是“借船出海”,高端玩家直接来“造船出海”。
大多数中国品牌选择了前者,后者比较典型的就是海信。
出海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消费者群体,需求和原来熟悉的市场是不同的。
如果借船,效果有可能会好,但更多的可能是白做功,白讨好。
就像渣男一样,骗个一夜情而已。
在对目标市场消费者没那么有把握的情况下,风险最小的方法反而是最复杂的,把产品、制造、品牌、营销都挪过来,好的品牌是要和消费者“结婚”的。
挪过来才能更贴近本地的消费者。
中国品牌要做文化的本地化,要从文化上贴近本地消费者,要真正地认可他们的文化,才能得到他们的市场。
当年洋品牌入华也是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本地化举措。
某洋品牌快餐巨头很早就推出了老北京鸡肉卷,还有某快消巨头的“中华牙膏”,还有国内国民度最高的两大汽车品牌“X马”、“X驰”,这名字听起来就很“中国”。
一个成功的品牌本地化可能也是成功的全球化配置:A国的设计、B国的原材料、C国的营销打法和目标国的运营策略、
有的环节不一定要本土化,反而是了解目标市场之后用本国的做法做降维打击,更受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欢迎。
本土化真正的内核是感同身受,是身临其境,是易地而处,是将心比心。
了解当地的消费者在想什么,能接受什么。
要卖好货,首先得掌握目标市场的本土文化。
而欧洲杯就是欧洲消费者的本土文化。
5
话说到这里,可能还有人会问:欧洲人数量才有多少,拿下欧洲市场很重要吗?
我先撂个答案:很重要。
出海和出海是不一样的,卖到东南亚,非洲,美洲,欧洲,都是有区别的。
第一,欧洲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市场。
这里是老牌资本主义的大本营,也是很多百年品牌的堡垒。
品牌战争,这里既是主战场,激烈且残酷;
也是桥头堡,拿下之后能够提升士气,也决定了后续战役的胜负。
欧洲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度是非常严格而苛刻的。得到欧洲消费者的认可很难,他们比较龟毛,但只要得到认可之后的效果是要比其他市场好很多的。
但他们只要是认可你了,就会一直用你,甚至可以全家几代人共同消费同一品牌而不为其他所动。
所以要先下手为强。
这个市场的人很难搞,但是如果拿下,有很强的复购,回报很高。
从品牌投入/销售额的角度也能算得过来账,ROI很高。
第二,欧洲是一个由众多国家和民族构成的市场,各个市场从语言和渠道特点、消费者及整个经济发展角度来说都是不同的。
虽然它面积小,但是是由很多的细分市场组成的,拿下欧洲,意味着啃下了最难啃的骨头,通过了最难的魔鬼试炼。
拿下欧洲,品牌商是能够积累很多宝贵的出海经验,在接下来的战争中高歌猛进。
6
不同的市场中,有不同的文化。
在欧洲这个“品牌高地”,体育营销是ROI非常高的营销工具。
体育营销缩短了消费者认识、接受一个品牌的过程。欧洲杯又是这里面ROI最高的体育赛事之一。
尤其是前面说的,大家多憋了一年了,ROI又更高了。
海信其实也是上一届欧洲杯的赞助商。
因为赞助了上一届欧洲杯,海信在英法德西意这五个国家的品牌认知翻番,海外十一个调查国家的知名度提高了6个百分点。
今年欧洲杯才踢了半个月,欧足联就出了数据,约18-20亿人次观看了小组赛,海信那边也顺势出了数据:海信U7电视在国内销量同比增长近三成,在欧洲的英法德意西这5大市场,海信U7及U8系列电视销售额同比增长200%还多。
出海的路很漫长,最重要的就是每一步都要走出效果。
中国崛起的一个重要侧面,就是中国品牌崛起。
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一个顶级赛事里露出,让全球几亿人去看到自己的品牌露出,让大家看到中国品牌的迅速崛起,这是面子。
而因为露出,品牌影响力又得到进一步增强,进而拿下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得到更多忠诚的用户。
这是里子。
牛X的品牌就是什么都要,赢了面子又赢了里子。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