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低俗广告还能火多久?
大家如果是关心世界杯,应该知道近几天央视五套中插世界杯广告引起了不少争议,知乎、马蜂窝、Boss直聘的洗脑式广告,让人感觉一下回到了多年前脑白金的年代。
广告的技术与艺术,一直是行业中备受争论的话题,广告营销行业也分化出不同派别,有注重实效的销售派(如大卫奥格威),还有追求创意的艺术派(如伯恩巴克),两派几乎长期水火不容。到了本土还分化出了接地气的营销策划派,如本次世界杯广告的主要推手叶茂中,他们把广告美感抛在脑后,一路向销售效果狂奔。
而近年来洗脑鬼畜式的广告、文案大字报式的广告充斥着媒体,让传播再次变得野蛮暴力起来。一切抢占消费者注意力成为了政治正确,营销者背负着把观众拖下深渊的原罪,在产品数据的一路狂飙上心安理得。
无论如何,洗脑式广告用数据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尽管在多年前我们就不断地厌烦着脑白金的收礼广告,但一想到过年送礼,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脑白金。这是定位理论炫技的胜利,同样也是广告重复洗脑的功劳。
而多年后今天的世界杯,我们再一次面对洗脑鬼畜型广告,面对大众的不解与嘲讽,品牌方安然处之,因为大多数人并不会因为广告低俗而放弃一款产品。
前有恒源祥的奥运十二生肖广告为前车之鉴,恒源祥品牌方曾表示,“我们认为十二生肖广告并不会让消费者抛弃恒源祥”(大概是这个意思,原话记不太清楚了),后有得到APP换logo时的乙方拷问“换个logo能把企业搞死吗?”,中间还有头条系的“看今日头条”、“看了又看西瓜视频”等连番轰炸……
敢这么打广告的,一般都是挺成熟的公司,初创公司要是这么玩,风险太大,一不小心把自己玩死。
但话说回来,我们所没想到的,也许还有另外一个侧面——我们其实才是移动互联网的边缘人群。
移动互联网的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更辽阔。前些天与几个朋友吃饭,有人提到,我们这种一二线城市上班族,其实才是移动互联网的边缘人群。
大量三四线城市中,所谓“消费降级”的目标人群,他们的生活是一线城市居民所难以想象的,这也是为什么快手野蛮生长的时候,竟没有主流媒体关注到,因为主流媒体关注的都是边缘人群的生活。
拼多多为什么那么low却受欢迎?趣头条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因为他们都满足了主流人群的需求,也就是大量触网的三四线群众的需求本质,移动互联网是他们的。
我们往往认为,拼多多假货连天,真没必要为省个一两块前,而大大降低消费体验;我们往往认为,趣头条低俗不堪,真没必要为了收几毛几分钱而看那么多无聊新闻……
但我们往往忽略的是,移动互联网的主流用户(三四线城市居民),有大把的时间可供挥霍,却有太少的选择给到他们,同时,他们的可支配收入,远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多。(这些结论都是有数据支持的,可以去查各种统计报告)
扯远了点,说回低俗广告的事。
打广告的企业想必有用户增长的压力,而简单粗暴的广告也许不被一线城市中的高端用户喜欢,但二三线、三四线城市的用户说不定挺喜欢,可能觉得还挺有意思,一下记住了广告品牌。
用精英主义的思维去理解草根文化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审美的隔绝、品味的差异、视野的不同,都限制了精英人群“一秒变小白”的能力。其实《故事会》、《知音》、《女友》等杂志的热销早就已经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主流文化。
洗脑广告也许就像一个巴掌,打醒了精英人群,在他们吐槽低俗无聊的同时,品牌方收获了更多下层流量,在广告争议中一路高歌。
这一切现象都是商业利益所归,无可厚非。但对我个人而言,哭笑不得的是,这些洗脑广告发布在央视这种极具价值观引导性质的媒体上,若是央视对广告质量有更高审核要求,那该多好。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