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闲鱼当潮人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07-09

屏幕快照 2021-07-09 下午5.50.09.png

1

成都和重庆并称西南的神奇双城,成都有太古里忽然向路人劈叉后空翻的网红小姐姐,重庆有赛博朋克风的夜景和长达半年的雾季。


2018年3月,还在四川理工读大学的张鸿志跑去注册了一家公司,取名叫“雾社”。寓意有两个,一个是“雾都的中古球鞋社”,一个是“物色”,帮客户物色心仪的球鞋。


人类为了谐音,你永远不知道能做出什么事情。



张鸿志在闲鱼上注册了一个闲鱼号,叫“雾社stop.重庆总部”,又在红河大道租了一家小小的门脸,一家网店+实体店的O2O模式球鞋店就算开起来了。


严格意义上,张鸿志当时并没有很清晰的“我正在创业”的自觉,于他而言,雾社只是一个用来申请创业比赛的项目。


毕竟他还是一个在校生,有退路,有学业,还要考研,没有那么多精力投入到商业上。


那时的大学生很喜欢做这种互联网创业,但是和大多数拿来参加创业大赛的项目不同的是,张鸿志在拿到那个比赛的二等奖后,没有把雾社用过就丢,而是继续做了下去,并且还赚到了钱。


后来他在自己的闲鱼动态上晒账号收入,在一百二十五万的销售额截图下写道:


创建雾社一年半时间,从最开始的做着玩玩到现在的球鞋事业。


一年半的时间里,线下店从一家变成了两家,项目也从几个同学搭起来的大猫小猫三两只,变成了超过四百个大学生加入的“大生意”,一年能在闲鱼上卖出一万双二手球鞋。 


此时的他已经开始在中国白酒学院读研了,主攻方向是解酒药。


听起来,这东西可是太有前途了。



现实里,他是白酒学院的普通研究生,用化工方式在实验室里倒腾着酒曲和酶。


而在互联网上,他是通过闲鱼赚到第一桶金的中古球鞋主理人,一双双旧球鞋在他手中重获新生。


白酒和球鞋,研究生和主理人,不同的生活和不同的身份在同一个人身上重叠,故事忽然变得魔幻了起来。


就差一双白酒联名鞋了。


2

同样在闲鱼上因潮流而变得魔幻起来的,还有北大的Meta。


大学入学的那一年,Meta在闲鱼上接触到了潮流圈。当时圈子的主流就是鞋,几乎所有以潮人自居的年轻人都在收集鞋子。


但动辄几千块的球鞋让Meta觉得太贵了,学生党有点扛不住。


钱包问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于是她转战单价更低的潮流单品,尤其是一些大牌的老款,价格可以低到三四百。


消费降级真是无所不在。



原本只是一个因为囊中羞涩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但命运的安排总是不可预料,在搜集了足够多的大牌老款后,她进而又知道了Archive。


Fashion Archive,是对一些历史上的经典时尚单品的保存,类似时尚界的名人堂+档案馆,也是现在很多欧美设计师的灵感来源。


在Meta了解到Archive的那个时期,国内几乎没有相关的圈子和科普。


于是她就想,为什么我不能做第一个呢?


从那时起,她便将自己的人生和Archive绑定在了一起。


科普的第一个主战场便是闲鱼。


她在闲鱼分享这些单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是它们共同赋予了这些被保存下来的单品以超乎物品本身的价值。


为什么偏偏是闲鱼?或许是因为这里本来就是一个各路大神聚集的平台,这里有她的同类。有人懂她的热爱,沉迷她的Archive收藏,会为在她这里淘到Archive好物而欣喜若狂。


最重要的是,当她以一个北大在读学生的身份去聊自己对Archive的痴迷的时候,只有在闲鱼,永远不会有人说她不务正业。这种默契和理解,有时候比纯粹的商业价值更重要。


无论是雾社的创始人张鸿志,还是国内最大Archive藏品店创始人Meta,他们在生活中和同龄人一样上着大学,既不叛逆也不怪异,看不出和身边的同学有什么不同。


但是当雾社的创始人走出实验室的那一刻,当Meta交上自己的毕业论文的时候,他们的人生忽然有了一道清晰的分野。


在那个属于闲鱼和潮流的语境里,他们不光是自己,还是一个粉丝众多的ip,是自己品牌的主理人。


以App启动的瞬间为界限,生活逐渐走出平凡,走进魔幻。


就像这个世界一样。


3

潮流文化从小众走向大众,是时代的循环。


每一个流行文化,都是脱胎于小众潮流。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流行的地下诗歌和校园民谣文化,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年轻人流行的垮掉文化,和今天流行的潮流文化其实相差仿佛。


无论是在哪一个时代,年轻人总是需要一种文化来寄寓自己的苦闷与理想,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有人用 “三墙青年”形容这些年轻人,所谓三墙,指的是是潮玩、潮鞋、艺术品。


年轻人之所以需要三墙,不过是为了把那些现实生活无处安放的个性和激情,藏在三墙之中,藏在那些手工的潮玩和手绘的潮鞋里,也藏在那些他们热爱的艺术品上。


对潮玩和潮鞋,乃至潮牌的追逐,只是这种寄寓的具象化。


或者说,是被生活毒打。



说白了,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苦闷的,他们就像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一样,对日复一日的无聊生活感到苦闷和排斥。


他们想要逃避却没有去处,想要摆脱无聊,但身边的一切都是千篇一律的工业品。


比地平线更漫长的是枯燥的生活,每天只有吃饭饮水入睡,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一模一样的故事。


环顾左右,周围人都是如此,看不到不同,看不到尽头。


于是他们想找一些能够让自己显得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又或者向这个世界展示一些能证明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如果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或许会投身诗歌或是校园民谣,背着木吉他浪迹天涯。


但在这个时代,他们选择了闲鱼,选择了潮流文化。


嗨,艺术的本质是生活的苦。


4

潮流需要的是更为个性化的态度和主张。


这种需求本身就意味着承载潮流的东西一定不能是工业化生产的,一定要是充满个人色彩的甚至是定制化的。


当我不想要批量贩售标准化的工业制品的时候,不想翻了几十个店铺都只能看到同质化的商品的时候,甚至我只是纯粹想要挖到更多与众不同的潮品和潮人的时候,那就是上闲鱼找。 


闲鱼上没有所谓的店铺,所有用户的定位都是人,交易也是人与人之间点对点的交易。


这种交易必然是和沟通一体化的,用户在闲鱼上不只是冷漠地下单、付款、收货和确认收货而是会有交流,会和屏幕对面的潮流大神沟通,甚至聊一些这次交易之外的事情:


分享自己对于潮流的理解,交流自己对潮流文化的看法。


账号和个人高度重合,也意味着比起名气和营销,用户更在意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咱们是不是同类人”。


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店铺,更是一个鲜活的人。


玩儿潮流只讲店不带人,就没意思了。


店的目的是赚钱,人才是玩儿。



很多人不是在开店,而是在通过闲鱼和你聊他对潮流的理解和知识,所以你可以只看他的本事到不到位,不看名气大小身份高低。


在闲鱼上,个人品牌展示和交易行为是一体化的。


每一次交易,其实都是在用最低的成本办一个艺术展,这就天然适合那些潮流玩家在闲鱼上打造自己的个人IP。


他们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把那些实现了自己的艺术理解,承载了自己的一些思想的潮玩、潮鞋展示给别人看。


对玩家个人来说,他不但是在创造自己的收入,更是在获得一个渠道,一个能把自己的艺术理解和思想传播出去的机会。


于是越来越多玩家进来了,圈内的顶级大神入驻了,才有了前面说的那些潮玩圈核心的创业者,以及他们和闲鱼的故事。


人,本质上还是群居生物的。


5

随着越来越多的潮流大神聚集,闲鱼也开始行动了起来。


闲鱼将这些潮流大神统一定义为潮流经纪人,其后更是发出了在全球招募1000名潮流经纪人的征集令。


应当说,潮流经纪人们是乐于入驻并且留在闲鱼的。


不管是为了做用户调研还是为了启发自己的艺术灵感,亦或者是为了塑造一个个人ip,闲鱼的模式都是最适合他们的。


在这种模式下, 交易不再只是交易,还变成了人与人的交流,甚至变成了粉丝培养。


潮流经纪人们只需要正常交易,正常做自己,正常和客户交流,就能做出一个品牌,让自己的个人魅力和潮流品牌合一。


从某种意义上,这些潮流经纪人做的是内容,而不是纯粹的商业。


但是当他们把内容做好的时候,商业也就如影随形了。


过去做内容的人是远离商业的,吴承恩不会因为写出了《西游记》而赚到孙悟空粉丝的钱,莎士比亚一生写的38部原创戏剧只值两百英镑。


无数人被他们的内容打动,但是没有渠道付费,他们也没有除了内容以外的产品。


饭都吃不饱,没有机会谈艺术。



然而在互联网和电商的时代,二者可以是一码事。


就好像Meta,当她做Archive文化的科普和传播做到国内Archive圈的天花板的时候,也同步开出了国内最大的Archive藏品店。


用户可以从她这里了解到这种文化,知道她是真的懂,就会天然构建起对她的信任。


信任源自尊重。


而且她是和用户直接沟通的,用户下次再来的时候她不会忽然变成另一个人,和用户对话的还是她。


信任也源自重逢。


关键是,闲鱼本质上不是一个阶梯状的商厦或者百货商场,而是一个巨大的、扁平化的自由市场,所以交易链路很短。


从建立信任到达成交易的距离,其实只有一步之遥。

6

闲鱼的潮流鉴定服务商可以让不懂行的萌新玩家也能获得交易的保障,而依托于阿里构建的信用体系基建,则可以让两个原本陌生的闲鱼用户之间迅速建立起基础的信任。


你可以选择高信用分的用户交易,同时为了让别人更容易信任你,你也会主动去维护自己的信用分。


在这种模式下,成交是很容易的,双方不需要反复试探和怀疑,也不需要一个大店铺来背书,个人的信用分,就是你的商誉。


这就天然适合形成一个巨大的,以点对点交易为主的潮流自由市场。


因为【潮流】这个领域,非常吃个人信誉。


不像是你卖大路货随时换马甲,潮流往往非标,所以买家认的是人。


你不当人,也赚不到钱。



这个市场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现在已经不可考证,或许只是某一天,某一些人,在逛闲鱼的时候忽然有了不一样的需求。


于是他们下意识地在闲鱼上寻求潮流交易,或是分享自己的藏品,逐渐蔚然成风。


从那一天起,闲鱼上就有了潮流市场的火种。


起初只是星星点点,如今已成燎原一片。


不是闲鱼去创造了这个潮流市场,这样大规模的市场也不可能被刻意创造出来。


但闲鱼的模式、氛围,以及闲鱼上聚集的人,共同孕育了一个属于潮流的市场。


它们是土壤、阳光和水,有了这些东西,就会自然而然地长出大树,还会细分出各种枝桠——那些在闲鱼上生长出来的,满足更多的潮流细分需求的职业,潮流清洗师、潮流修复师等等,也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个性化的时代还在缓缓降临,而闲鱼的配套设施已经落地。


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


7

或许我们之所以喜欢在闲鱼上流连,也不光是为了用发掘来的宝藏填充自己热爱的那三面墙。


更是因为只有在闲鱼,这些潮流单品才能像漂流瓶一样流动起来,经历更多的人,承载更多的故事和人生,创造更多的不同。


这个时候,那些潮流单品就不再只是商品了,更是连通不同人生的媒介。交易也不再只是交易,更是不同人生的交汇。


在这个平台上,没有所谓的店铺,只有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向往不一样的生活。


为了让更多用户能够在闲鱼上满足自己个性化的不同潮流需求,7月5日,闲鱼在上海发布举办2021【潮在闲鱼】主题发布会,发布“潮有引力计划”。



全球招募1000名全球潮流经纪人入驻闲鱼,并分享闲鱼未来在潮流行业的投入和扶持计划。



闲鱼端内也同步上线了“潮在闲鱼”活动,时间从7月5日持续到7月8日,活动中不但有潮流好物1元拍,绝版AJ原价购买这样的优惠,还有科比亲笔签名的绝版球衣在全网第一次面世。


越来越多年轻人在闲鱼因潮流而变得不同,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在这个时代,“保持不同”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品。


无处不在的信息茧房早已像一张巨网,缓缓铺满整个世界。我们被裹在网中,只能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东西,看到算法计算出的那些最洗脑的歌曲,最魔性的梗和最搞笑的段子。


于是有一天,年轻人忽然意识到,我们身在天南海北原本不同,今天却似乎总在玩着一样的东西,听着差不多的歌,说着相似的骚话,趟过同一条河。


所以要对抗雷同,要保持生命的独立性,表达必须激烈。


也可以理解为是打气,为自己打气。



我们选择的每一种生活,都要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潮流,其实也只是这些新生活方式的其中之一。


从潮流到模玩,再到“三墙”和手作,闲鱼上还有更多的宝藏生活方式。


但真正宝藏 的,其实是那些选择了不同生活方式的年轻人。


他们敢于尝试,并且在闲鱼上找到了能让他们把这种尝试坚持下去的力量。


这个故事从潮流开始,但不会在潮流结束。


每一个向往不同的人,都应该在故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