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才能躺赢,乱动怕是韭菜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07-13


0

去年至今,很多朋友领教了股市和币圈的风起云涌和波澜壮阔,终于意识到自己并不是那棵运气爆棚、可以躲过被割的韭菜。


终于学会了向命运跪下,告诉苍天,我认输。


也学会了和自己的巴菲特梦想和解,开始选择了定投基金的理财方式,把交易权交给专业人士,而自己抽出精力,专注主业,成为时间的朋友。


当然时间怎么想是另一回事儿。


基金作为一种投资手段,确实是相对适合普通人的。


毕竟,股市里体量大的才有话语权,体量大的基金即使不是收割韭菜的庄,也不能说是嗷嗷待割的韭菜,既然被割麻了,不如自己成为收割机的一部分。


而且基金本身净值波动不算太大,又比普通理财稍微刺激一点,比较适合普通人的心脏。比如我就堪称股市里的老王,当年玩股票总是被绿,痛定思痛,才开始研究基金的。


同样是绿,基金比较有用户体验。


据基金机构与蚂蚁财富联合研究,在290万人的样本里,即使是风险偏高的主动权益类的基金,月收益波动率中位数也只有7.04%,月收益率中位数是3.67%。


买基金,本身没有问题,但怎么操作,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买基金的人有两种典型。


一种是把基金当股票炒,进进出出过于频繁,酷爱追涨杀跌,操作速度堪比牛老师换富老头的频率,连蔡经理都直呼内行。


最后赚不赚钱不好说,基金公司的手续费反正是赚到手软了。


还有一种不是时间的朋友,而是时间的舔狗。买了就是剑指10年后,穿梭牛熊,不动如山。


不管是波动流还是躺尸流,其实都不完全对。买基金需要少动,也需要坚持,但更重要的是,你得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即使赔死也得死得明白点。


1

考虑到大部分人买的都是偏股类的基金,就从股票开始说起。


买股票,本质上是买公司。可以理解为是买公司的股息,也可以理解买的是对公司未来的预期,也可以理解为是买一种讲故事的能力。毕竟老股民都知道,只要有持续的接盘侠相信公司讲的故事,那么你就可以获利。


现实中,很少有公司可以做到永续增长、基业长青、持续分红或者能够把故事讲得持续有人信,并不是人人都有酱香核心科技这么性感的故事的。大多数故事都是贾老师的生态化反,大多数公司的梦想都挺窒息。


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声称自己是时间朋友的投资机构,交易频次同样不低,都是嘴上朋友,表面兄弟,渣男附体,关键时刻都是逃跑速度无人能比。


即使是价值投资,也有期限。


做时间的朋友,朋友也有保质期。


所以,买了股票之后一定是要有个卖出时点的。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什么时候买入什么时候卖出呢?答案是天知道。


股票价格不是一点一点涨上来的,而是在几个时间点突然大幅攀升的,多数时间都是在回调或者横盘。


股市里交易的是证券吗?是公司价值吗?


其实不完全是这些,还有情绪。是追涨杀跌,是见红就买,见绿就割肉。


反应到基金上,也是如此。


蚂蚁平台的渠道数据显示持有1年以内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是5.4%,中位数是2.9%,但如果持有1年以上,平均收益率就翻3.3倍,收益中位数翻2.5倍。


看这个数据就能明白,市场通常的表现就是,可能前九个月还没怎么涨,第十个月就突然飞天了。


这个世界没有必胜的股神,股票投资也没有必胜的法宝。


提高胜率的方法是,找到未来某个时间段内业绩可以持续增长的好公司,买入,尽可能不断摊平成本,最后在你觉得价格贵的时候卖出。


但道理谁都懂,现实却有2个麻烦:


1.哪个是被低估的好公司?


2.哪里来的钱持续补仓?


大多数散户的答案是:不知道,没有。


而同样的问题问基金,基金却能给出解答。因为基金相对来说,有钞能力,解决两个难题:找好公司随时补仓


基金公司每天干的工作就是选好公司,选合适的入场价格和卖出价格,而且基金是有能力高频率去公司调研的,而且你说是有什么勾勾搭搭也可以。总之他们要比散户有更充足的信息,这一点毋庸置疑。


也有足够充裕的钱,可以随时在它们认为的低点补仓,不断补仓。


这是基金的客观优势。


2020年是一个典型的牛市,很多蓝筹的股价翻了好几倍。按理说,在牛市里,散户的收益肯定要比基金强吧,现实中还真不一定。


根据上海证券报数据显示,自2020年初以来至11月21日,投资偏股型基金的胜率接近于100%,而投资股票胜率则有65%。若从平均收益率角度来看,则差距更大。偏股型基金今年来平均回报超46%,A股年内平均回报约22%。


基金胜率高于散户胜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买入价格往往是跌出来的,补仓的时点也需要时间,需要等。


所以,基金持有时间越长,胜率越大。


我查了一下wind数据,在目前上市的所有公募基金里,有一只2005年成立的基金,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是1431.74%,算是表现非常好的了,平均一年翻一倍。


但即使这样的牛X基金也曾经有过至暗时刻,最大回撤也有67.86%,刚好接近2/3。


如果散户跌了这么多,大概率会郁闷地抽华子,闭眼装死或者割肉跑路,但基金经理不一样,他们郁闷地抽完华子后装好子弹,补好仓,继续和时间大战,毕竟他们也没别的事干。


据基金机构与蚂蚁财富联合研究的数据显示,基金持有9个月的平均收益率,是持有6个月的收益率的1.4倍。


蚂蚁平台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1-10月份的任何一个月份买入基金,如果持有到现在,其收益率都比中途卖出的要高。在2020年5月买入并持有6个月和持有12个月对比,持有12个月以上的收益中位数超过6个月1.4倍,在2020年6月份买入并持有12个月的收益率中位数是同样时间买入并持有6个月的收益率中位数的3.2倍。


当然,时间的魔法并不说持有三天就一定会比持有两天的收益多。


比如在平台近十年的数据里,持有1年以上平均收益率是17.9,持有2年以上的平均收益率是17.3%,反而还有下降。


你觉得已经是时间的真朋友了,但时间并没把你当朋友。


再考验考验,再试试耐久度。


做时间朋友的本质,不是说时间长了就够了,而是得让时间觉得你技术溢出了。


股市有周期,牛熊转换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前一年刚好你买在了大牛市的尾声,第二年交易惨淡,持有两年自然没有持有一年的收益多。这也是客观规律。但很可能你卖出的时点刚好是黎明前的最黑暗的时刻,再坚持一会儿可能就是曙光。


这也是为什么一直都让大家用闲钱买,然后有耐心,你要不是闲钱,你怎么可能有耐心?你看着一片绿都会有杀心对不对?


蚂蚁平台的数据显示,如果你是在2020年1月份买入的基金,那么持有15-16个月,收益率是11%,多坚持一个月,收益率就有31%,接近三倍。


如果投资的时间足够长,足够穿越牛熊,经过完整的周期,那么回报会非常惊人。


而持有15年以上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是404.3%,是持有14年的4.3倍。


第十五年,就莫名其妙地业绩爆发了,谁也无法预测。


长比短好,久比快好,他好,我也好。


2

基金净值的波动和自选股票的波动没有区别,都是因为股票资产本身的波动性。但买入时点和卖出时点的选择逻辑完全不同。


股票的择时是个玄学,卖出时点因人而异。


对个人而言,锚在心中,你觉得贵了,就卖。


但基金的卖出时点选择是完全不一样的。


很多基金调仓的频率不比散户的小,比如2020年上半年某只基金的换手率为627.8%,半年换仓六次,意味着这是真正的渣男。


每个基金经理有自己的投资策略,如果你自己实在不喜欢佛系口诵“长期主义”的基金经理,反而倾向于多动和做T,那么不妨选择这种换手率高的基金经理。


股票买的是对公司的认知,基金买的是对基金经理的判断。


要卖股票,是因为你觉得这家公司不配现在这个价格。


要卖基金,是因为你觉得这个基金经理不配管理你的钱。


上市公司靠谱的概率要小于基金经理靠谱的概率。


我这里并不是吹捧基金经理,而是要吹捧那些好的上市公司掌舵者:


因为经营好一家公司,并且持续让这家公司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要比选股票大多了。


中国证券报整理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成立超过一年的主动权益基金有3673只,基金的中位数收益为83.18%。而其中共有3623只取得正收益,占比98.64%。


股票做短期,可以理解。但如果买基金做短期,就违背了交易逻辑。


选基金,不是选资产,而是选人,是选思路。


根据你自身接受的风险程度,你可以选择成长风格或者价值风格的基金经理。


成长风格收益率更高,但是波动率也更高,在2020年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的收益率是4.11%,月收益率波动率是6.33%;


而如果选择了价值风格的基金经理,月收益率均值是2.60%,但起伏也明显小,月收益率波动率是4.93%。


但无论选哪种基金经理,选了就多坚持一会儿。


没有办法验证这个基金经理的选股策略是不是正确的,能给答案的只有市场。


比如在今年三月份,一位90后基金经理刚上任10个交易日,其管理的两只基金净值跌幅就均超过20%,被很多股民嘲笑。还有很多人清晰的意识到这人可能是被丢出来背锅的。


这些都对,但故事没有结束,到了4月底的时候,基金净值就就已经回正了。


说白了,20%的涨跌幅,从长期来看,并不是很恐怖。


当然,如果实在瞧不上基金经理的选股思路,那就换个被动型的指数基金。


同样的道理,指数基金也是越长越好。


根据基金机构与蚂蚁财富联合研究显示,基金持有9个月的收益率,是持有6个月的收益率的1.4倍。


而指数基金持有9个月年以上的平均收益率是98.4%,收益中位数是104.1%


基金选了,不仅仅要坚持久一点儿,而且不要乱动。


3

基金多动,会有什么效果呢?


老规矩,还是上数据。


根据基金机构与蚂蚁财富联合研究的数据显示,在同一月份买入权益基金的用户,在同样的持有时长下,少操作的用户,比频繁操作的用户平均收益率高6.4%。


蚂蚁平台的数据显示,如果选取2020年1月份作为买入的时间点,在同样只持有1-2月的情况下,交易频繁用户的平均收益率是1%,而交易不频繁的收益率是5%;


如果坚持持有14-15个月,交易频繁用户的平均收益率是8%,交易不频繁的收益率是21%。


基金机构与蚂蚁财富联合统计了自2016年1月-2021年5月旗下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表现,主动操作(不含定投)次数的平均数是10.34,把超过这个次数的用户视为频繁操作组,低于这个次数的视为持有不动组,那么如果是2016年入场的话,持有不动组要比频繁交易组多赚2.37%,如果是2018年入场,多赚4.14%。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明显的分化呢?


有多种原因。


我这里说其中一种。


去年因为大牛市的财富效应,让很多小白开始入场买基金,甚至把一些基金经理饭圈化、爱豆化。


基金经理出圈了,是好事吗?


一定不是。


不会真有人觉得基金经理是信仰吧?


大家真正的信仰只是涨幅,不然谁闲着没事儿买基金。 


他们疯狂抢明星基金份额,而钱多了基金经理就必须把钱投出去。但市场上又没有这么多好标的,基金经理还是要投,最后只能投到一些相对业绩没有那么好的标的上。


一些刚入场的新基民连续好几天绿,就开始怀疑人生,就开始恐慌。绿多了之后就会选择赎回,赎回的多了,基金经理就很被动,不得不卖出手上已经赚钱的好股票,来保证用户赎回。


好了,一卖出就引发了相应股票的下跌,因为量太大了,砸盘了。净值又下跌了,拦都拦不住。


这就是你的基金在有些时间段为什么不断绿的原因。


而且是越明星,越绿。


Wind数据显示,在97只规模在百亿元以上的主动型基金中(去除指数基金、ETF基金及ETF联接基金),在今年2月18日至3月5日的两周时间内,有96只百亿规模的主动权益基金复权单位净值都是绿的,这个大家应该都感受到了,年初以为基金特别赚钱冲进明星基金的朋友赔的裤子都掉了。


但与此同时,一些关注度没有那么高的中小盘基金反而净值表现很好。


如果股票是菜,那么基金就是的菜的拼盘,而且是一个动态的拼盘。基金经理就是负责调整这个拼盘的组合,简单来说,就是不用你动,它自己会动。


基民频繁的操作会抵消基金经理操作的效果。


蚂蚁平台的数据显示,如果选择2020年任何月份入场,只要持有时间超过4个月,那么交易频繁的收益率中位数都要低于交易不频繁。


如果在2020年4月份买入的话,持有4-5月,交易不频繁的收益率中位数是22%,交易频繁的收益率中位数是7%,前者是后者的3倍之多。


这就是你给基金经理付的管理费买来的服务,你买的是他的操作,买的是他操作带来的收益。


说了这么多数据,归根究底就是一句话,基金这东西,你要么别买,一旦买了,就躺倒,让基金经理自己动,你都付了管理费了,干嘛还自己废脑子?


如果不是为了方便省心,干嘛买基金呢?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