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天赋,以及命运的蹉跎
1
一周前有个新闻,某地一所私立初中里的一个学生,在中考的时候考了757分,其中8门满分,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从来没有上过辅导班。
到底有没有上过辅导班,外人谁也不知道,但这个事情其实不重要,上过辅导班的人那么多,也没见几个能考出757分的。
虽然中考的难度和高考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但能考8门满分,这个概念就又不一样了。
满分,说明卷子就到这了,但本事不一定就到这。
哪怕只是格外细心,格外擅长初等教育的学习,到了一定的高度上,同样是一种天赋。
在这种特别有天赋的孩子面前,普通的辅导班还真不一定是个助力,人家自己就能搞定。
我读书的时候见过的有天赋的学生,上了初中以后就基本上是自己学了,非要他们跟着其他人的学习进度,对他们其实是一种折磨。
当然,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个新闻,怀疑这个事情能上热搜有可能是背后的私立中学在助推。
为什么要强调没上过辅导班,思路估计是“既然没上过辅导班,那肯定就是上的中学牛叉”。
没想到舆论根本没往这个方向走,大家讨论的是这个学生本身的天赋,顶多再吐槽一下现在不让宣传高考状元了结果按下葫芦起来瓢,中考状元又卷起来了。
我国的网友在经历了早年间虎妈培养哈佛女孩、虎爸培养朗朗,以及前段时间衡水中学培养“土猪”的磨练以后,已经悟出了一个道理:
如果有谁要借孩子的牛叉兜售自己教育方法的牛叉,要么是孩子根本没那么牛叉,全靠宣传和炒作烘托;
要么是这个方法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只是不一定那么牛叉的环境,遇到了足够牛叉的小孩。
为什么小孩牛叉?是父母教得好吗?是学校或者辅导班牛叉吗?
不是啊,人家就是有天赋,就是与生俱擅长做某件事情。
就好像边牧是天生的牧羊犬,经过训练的边牧能用一个眼神就让羊群移动或者旋转起来。
你让泰迪来它行吗?它只能内啥羊。
如果用能不能牧羊来评价一只泰迪,那它终生都会是一个废物,但泰迪本来就不是要去牧羊的呀。
这不是在口胡,科学界已经有共识了,天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基因决定的。
早在你出生之前,在胚胎成形之前,在孕育你的那颗精子和受精卵结合的那一瞬间,在那无穷多个基因重组而成的编码里,就已经写下了你有多少种可能的天赋。
这些天赋就像智齿,终其一生都不一定会长出来,即使长出来了也有可能埋伏在牙龈里,不光看不见,派不上用场,还有可能带给你折磨。
但没有这段编码的生物,甚至没有被折磨的资格。
那些神奇的双螺旋结构里的碱基对会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环境下,告诉你的身体,该长智齿了,该展现真正的天赋了。
“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环境”,决定你的天赋能不能被激发出来,激发出来以后又能否派上用场。
但有没有这样的基因,决定你有没有相应的天赋。
这是前提,是一切的基础,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2
你以为这是在支持宿命论吗?
其实刚好相反,基因和天赋的强相关是反宿命论的。
我读高中那会儿,班上有一群真正在学习上有天赋的人。
他们不怎么学习,但是成绩永远牛X。
相信我,我们高三是寄宿制,他们真的没有在夜里偷偷学习,因为我和他们一起翻出去上网吧了。
那时候我还是相信鸡汤的年纪,觉得可能是我不够努力,花的时间不够多,学习方法效率低,我还想尝试一下逆袭,我甚至在网吧打游戏间隙还要学习一下。
那段时间我真的做到了醒着的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思考和学习,逼自己高速迭代,努力去模仿他们的学习方法。
然后我就发现,我是废物。
一旦超过某个限度,我学起来就会非常痛苦,真的是生理反应上的那种无法接受,就算用意志力强压下去,效率也会变得非常低,近似于一边拉稀一边便秘。
这些有天赋的人呢,他们根本不用逼自己,因为挑战难题对他们本身就是一种娱乐。
至于我们这些普通人需要学的东西,他们真的是看一遍就懂了。
我还在读题干,他们已经有思路了。
别人都一筹莫展的题目,他们随随便便就做出来了,这种成就感带来的是巨大的享受。
反复获得超越别人的收获,反复强化这种认知,自然就会产生自信心和兴趣。
什么叫有天赋,不是说一定能做到行业内顶级,一定拿得到诺贝尔奖或者菲尔兹奖,这些就不仅仅是天赋的问题了,还要看历史的进程。
所谓的有天赋,我觉得其实很简单,就是别人做这个事情很难很痛苦,你做这个事情很简单很轻松。
都不一定简单,但一定是快乐。
很快乐,一直有正反馈,你就会愿意一直做。
就好像我后来去写东西一样,别人憋半天凑不出八百字,我随随便便就能写几千字,我当然愿意多写。
这是因为坚持和努力吗?这是因为有什么方法吗?
不是,就是愿意写。
我不是没有努力过或者拼命过,但正因为直面了天才,所以我才更明白在绝对的天赋面前玩命是没有意义的。
我眼中的世界和他们眼中的世界根本就不一样,我以为前面那个是大魔王,鼓起勇气冲上去了,在他们眼中我只是对着风车刺了一枪,做的是无用功。
我放弃和那些天才比较以后,陷入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否定。
我觉得特么是不是我命中注定就是废物啊,我的极限就到这了,但我连他们的底线是什么都想象不到。
再过了一段时间我偶然看了东野圭吾的一个短篇《超杀人事件》,里面设定了一个“理科人”的概念。
在设定里,这个世界上只有很少一部分天生的理科人适合做科学研究,人类科学的进步就是由这群人的灵光一闪推动的。
普通人的脑子一辈子就闪一次,理科人的大脑比红浪漫门口的霓虹招牌还刺激。
但很多“伪理科人”占据了科研岗位,白白消耗科研资源,他们的存在不但对科学进步没有帮助,反而是在扯人类文明的大裤衩子。
这篇小说对那些用一辈子去验证一条路走不通的科研工作者当然是不够尊重的,有些岔路是囿于历史的局限性,总得有人走,前人证明了是死胡同,后人才能不浪费时间。
但是对当时的我来说,纠结这篇小说的设定在科学上严不严谨是没有意义的,这明明就是我的心灵大补丸,灵魂十全散。
在看了《超杀人事件》以后,我在很短时间里就接受了自己,承认自己在学习领域不行。
这个设定反而证明了我不是废物,更不是我主观上不努力、不认真,只是我的基因决定了我不适合干这个。
后来我查过很多基因方面的科研文献,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和人之间就是有先天性差异的。
当然,这些差异不是由某个具体的基因决定,而是由一系列基因组调控。
或许并不存在某个所谓的“数学基因”、“音乐基因”,但是在那一长串的基因组编码里,却藏着一个人未来生命中所能触碰到的数理逻辑和乐感的极限。
把一切推给命运,这是宿命论;
但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最后尝试着去改变世界,这明明就是科学。
科学证明了你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都有天赋,所以如果有某件事情你就是做不好,那不一定是你的错,也不是你这个人不够好,只是基因在作祟。
与此同时,科学还证明了你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都没有天赋,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事情足够多,而一个人的基因又足够丰富。
根据抽屉原理,绝对意义上一无是处的人也是不存在的。
一个学校考试中的弱者可能是一个码字狂魔,一个屡战屡败的基金经理可能是无所不能的管道工,他管理的基金从来没有赚过,但他家的下水道从来没有堵过。
他是活着的超级马里奥,地球上没有他修不好的管道,没有他通不了的下水道。
人称金融奥利给。
3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热血沸腾?
我要给你一盆凉水。
天赋这个东西很有趣,它不是必然显现的,显现了也不是必然用得上。
一个一辈子都生活在山区的农村孩子,可能他的基因里就潜藏着世界顶级的马术天赋。
但他没有机会去草原,没有机会去马场,没有机会接受马术教育,他甚至不知道还有马术这种运动。
所以他的马术天赋就不会觉醒,就像一只从出生就没有见过羊的边牧,眼神里不会有让千百只羊群转圈圈的魔力。
或许他成为了一个乡村老师,在土坯房里蹉跎一生,基因里的那段编码在孩子们的读书声和黑板与粉笔的摩擦间沉寂。
直到很多很多年后,他已经老了,村里的教学点和镇上的中心小学合并了,但即使是镇上的小学也已经很多年没招到足额的学生了。
有一年他曾经教过的一个孩子发达了,开着路虎回到家乡,邀请他去自己在大城市的庄园和马场,在马场上一匹性格爆裂的品种马忽然发狂,把久经训练的驯马师甩了下来,打着响鼻冲向远处一个已经被吓傻了的孩子。
而他在千钧一发之际,DNA忽然动了,写在基因里的某段编码被激活,他矫健地奔向失控的烈马,翻身上马,拽住笼头。
马被驯服了,温顺地停了下来。
所有人目瞪口呆,而他热泪盈眶。
那时候他是什么心情,是激动吗?
不,是绝望。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天赋激发得太晚了,他已经老了,行将就木,在过去几十年的马术舞台上,没有人知道世界错过了一个天才。
天赋没有出现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对的场合,那就等于零。
很多人在年少的时候其实都是天才,有人对色彩格外敏感,有人能记住第一次听到的旋律,有人喜欢一切高买低卖赚取利润的交易。
但我们总是下意识地把天赋放一放、等一等,想要在一切稳定下来以后再尝试自己的天赋,但那个时候我们才发现,曾经的天赋已经变得迟钝平庸。
也许依然超过普通人,依然可以作为一种爱好,却不再能有让人一眼惊艳的灵气,那种灵气已经随着年纪一去不返,就像一滴泪消融在雨中。
其实天赋不会消融,它只是错过了那个“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环境”。
对一个饱受生活摧残的中年人,或是对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来说,他们身上的天赋还在,一如他们天生而定的基因序列。
这段序列会伴随他们的一生,除掉基因突变的影响以外,终其一生都将井然有序。
但如果你到了中年甚至是老年才发现身上的天赋,很多时候其实就已经迟了。
中年人囿于琐事,没有充分的精力去把天赋转化为实践。
老年人困于寿限,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触摸天赋的极限。
天赋只是种子,而种子是有保质期的,也是有生根发芽的必需条件的。
当一株植物还是种子的时候,我们会根据种子的种类去判断它在理想条件下可以长成什么样。
但最后,还是要看它生长过程中获得的土壤、阳光和水,才能决定这一切能否成真。
人生的荒谬之处就在于,也许你是一株喜水植物的种子,上天却把你洒在了一片戈壁或沙漠。
无论降落在地球的哪个角落,卡尔艾尔都是能吸收太阳能量的氪星人,但只有作为克拉克肯特的他,才是superman。
但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一如那一年巴菲特访华,在黄河边上看到一群赤膊短褐的纤夫,感慨说,这群人里也许就有下一个比尔盖茨,但今天他们都在这里拉船。
比尔盖茨当然是有天赋的,但有计算机天赋的人绝不仅仅是一个比尔盖茨。
如果他不是出生在1955年的西雅图,而是出生在同一时间的非洲莫桑比克,那他大概率会把时间都用在和葡萄牙殖民地政府打游击上,而不是创办微软。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里写过一个比尔盖茨的成功需要哪些条件,仅仅在1968年,他就有九件其他人难以遇到的幸运:
第一,1965年计算机领域刚提出分时理论,1968年比尔盖茨就能在中学里使用带分时系统的计算机终端编程,那个时候全美国都没有几所中学有这么豪华的设备;
第二,这套计算机的运行非常烧钱,而比尔盖茨读的那所中学的学生家长们愿意捐钱维持学校计算机的运行;
第三,第四,第五......乃至第九,大量罕见的条件在同一年发生在具有天赋的中学生比尔盖茨身上,才有了后来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
而所有的偶然因素,又都可以归结于一个确定的因素:
因为他曾祖父当过美国国家银行的行长,他爸爸是知名律师,他老妈和IBM的董事长是闺蜜。
更重要的是,那还是一个计算机的启蒙时代,没有大公司占据生态位。
开一家小公司,并且活下去,那你就是未来的大公司。
我不喜欢巴菲特流露出来的隐约对于拉船纤夫和比尔盖茨的高下之见,但有一点他说的并没有错:
不确定的天赋,终将被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固定成确定的人生。
即使我们的基因里曾经有过这样那样的可能性,但可能性在实现之前其实毫无意义。
或许只是简单的一天过去,我们就不再有实现自己天赋的时代和机会。
而那时候我们并不知情,还以为那样的机会将一直存在,一直等待我们回心转意。
4
而更残酷的一种可能是,我们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实践天赋的条件也并不苛刻——但在当前这个版本里,我们的天赋暂时派不上什么用场,最大的价值只是丰富人类基因库的多样性。
毕竟每个版本都有自己强势的英雄和打法,一个记忆力超群的人在古代可以成为皇帝的顾问大臣或者最好的秉笔太监,但在现代,他的记忆力绝对超不过手机备忘录。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一流的管道工,也并没有一个三流的投资人或者码农赚得多。
但那个属于你的天赋,依然是你的保护伞,你的守护神,你信心的基石和命运的灯塔。
就好像《哆啦A梦》里,大雄每次考了零分,所有人都觉得他啥也不是的时候,他依然知道,至少自己能翻出最好的花绳。
翻花绳不能帮助野比大雄考高分,不能帮助他赚大钱,不能帮助他在学校里获得交配权,但可以让他笃定自己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绝非一无是处,绝非毫无天赋。
后来我们都知道,大雄成为了宇宙第一神枪手,恐龙的拯救者,云端国度的国王,机器人军团、植物星球和玩偶星球永远的朋友,平行世界的创世者和救世主。
但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从他觉醒翻花绳天赋开始的。
那一刻基因觉醒,命运齿轮转动,手里的红绳轻巧地打了一个结。
所以不要放弃,朋友。
你有你的世界。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