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送孟美岐C位出道,我们花了1200万”
孟美岐C位出道!
整个《创造101》期间,孟美岐的粉丝集资公开数额,加上未公开的数目以及私人集资,粉丝集资总额预计超过1200万。遥想三个多月前,各项数据吊打其他练习生的蔡徐坤,粉丝公开集资也才过200万。
昨晚的《创造101》,不仅仅是一场决赛,更是一场狂欢。
101女孩的粉丝集资规模更大,都落入了谁的口袋?
在《偶练》的热度基础之上,《101》其实从一开始就更受媒体关注。在经历过王菊爆红,自媒体进行了一番铺天盖地的报道,以及杨超越引发争议这些事件后,《101》在影响力的广度要远超于《偶像练习生》,从亚文化圈层冲进了主流文化圈层。我们还发现,《101》的粉丝在集资金额上也远远超过《偶练》。
明星资本论(ID:mingxingzibenlun)在偶练决赛当天统计过偶练前二十名的粉丝在owhat上的公开集资金额,加上未公开数目,预估整体金额超过2000万,最高一项是蔡徐坤粉丝的集资,超过200万。
(以上数据统计截至6月23日中午12点)
而这次在101的粉丝公开集资中,光吴宣仪和孟美岐两个人的粉丝公开集资就超过2000万,是偶练公开集资榜前20名的总和。仅仅是孟美岐一家就集资超过1200万,这就不难理解决赛场外,她的粉丝能做到所到之处,皆有美岐的“壕”应援。
截至昨天中午12点,101整体粉丝公开集资达到4453万,加上未公开数目以及各种私人集资,预计超过5000万,并且数字还在不断攀升中。
有意思的是,这次集资混战中,平台不再是owhat一家独大,微博投资的摩点APP也成为了战场。
《偶练》期间虽然也有粉丝用摩点,但数量非常小。粉丝平台在节目过程中流水和流量如此大,到明年两个平台做第二季的时候,预计会有更多粉丝平台加入混战。
那么,这么庞大的数额最终都落入了谁的口袋?
与《偶练》还有农夫山泉分走了相当一部分集资不同,101女孩的粉丝集资,除了极小部分用于常规的自制周边和应援之外,剩下的将悉数用于购买腾讯视频的会员卡。也就是说,《101》给腾讯带来的会员收入毫无疑问将超过《偶练》之于爱奇艺。
尽管《101》的集资数目如此庞大,但我们发现,101女孩的整体粉丝规模却与偶练男孩有相当大的距离。
以上数据均统计于两个决赛的一周前(偶练决赛4.6;101决赛6.23)
由于超话签到的操作比起微博关注更复杂,前者更能体现明星的核心粉丝量。于是我们对比两档节目的练习生在决赛一周前的超话签到数(统计于距离决赛的同一时间点),来呈现粉丝规模的差距。
表格显示,超话粉丝最多的蔡徐坤拥有49.8万粉丝,决赛前一周的签到数达到了26万,甚至超过了孟美岐、吴宣仪、杨超越这些101热门选手的总和。前二十名偶练男孩的超话数据最低值在101上位圈的女孩中也能排到中间位置。
此外,在明星资本论早前的数据统计中,蔡徐坤在节目期间的超话排名已经一度超过鹿晗、迪丽热巴等成熟艺人,这使得他跻身流量明星的第三梯队,但他在《偶练》期间的粉丝公开集资还没到孟美岐的六分之一。
101女孩的核心粉丝规模更小,集资规模却更大。也就是说,《101》粉丝的付费意愿整体上要高于《偶练》粉丝。
那么,为什么《101》粉丝能产生更高的付费意愿,从而撬动更大数目的集资?
粉丝的集资战斗力因何而起?
1、更加激烈的竞争
《偶练》中,蔡徐坤从首次拿第一名开始,票数和微博数据就远超其他人,并且将这个优势一直保持到决赛,似乎蔡徐坤C位出道早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在《101》中,战况就激烈多了。很多人的排名都相当不稳定,比如李子璇、傅菁就在上位圈(前十一名)进进出出。为了直观地看出各类数据的变化,及时弥补短板,有粉丝还自制了网络数据排名,不断刺激着各家的粉丝。
C位之争就更加激烈了。吴宣仪、孟美岐两人都曾表明争第一的决心,在数据上一直胶着。6月22日是吴宣仪重回第一上热搜,23日的热搜就变成孟美岐重回第一,不到昨晚的最后一刻,都无法确定谁更有胜算。这对于粉丝来说也是一种刺激,战斗力自然会升级。而帮助偶像达成目标的途径只有一个——砸钱。
2、花样百出的粉丝集资动员方式
当粉丝对于集资有极度迫切的需求,除了自己砸钱之外,还会想尽各种办法让其他粉丝也一起砸钱。
6月15日,临近决赛,孟美岐、Sunnee、赖美云和杨超越的粉丝进行了一次为期54小时的集资友谊赛,获胜者能够得到对手为自家偶像一定数量的点赞投票。
17日晚上10点,孟美岐的QQ粉丝群里,大量粉丝将集资的付款截图发上来——比赛到了冲刺阶段。与此同时,有粉丝还在B站直播集资数额的变化,配上快节奏的日本动漫音乐,这正如为战斗中的士兵们擂战鼓
粉丝们在作战的氛围中热情高涨,更有动力集资,同时还能获得自我满足感。
24分钟内,孟美岐的粉丝为比赛项目集资超过22万,54小时内集资总额超过340万,参与人数超过1.8万人。这是孟美岐粉丝所有的公开集资项目中金额最高,人数参与最多的一个。
这只是众多集资比赛中的其中一场,还有吴宣仪与SNH48李艺彤的粉丝集资大战,前者为昨晚的决赛,后者为即将到来的总选。同一个选手的男粉和女粉来一场集资PK也相当多。
除了比赛之外,还有些粉丝在微博承诺,只要某个项目的集资金额或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就追加一定金额,从几百、几千到几万,越接近决赛,金额越大,这也让很多粉丝互相动员。
在整个集资过程中,粉丝投入程度越高,情感越浓,粘性越强,继而更投入。在目标高度集中的情况下,粉丝对于目标和偶像有如宗教般的信仰,偶像利益已经超越个人利益。
3、高性价比的定制卡投票
腾讯视频设置定制卡投票相当简单粗暴,这也大大助推了一把粉丝集资。
事实上,《偶练》在决赛前十天也开始了定制卡投票的赛段。在这之前,粉丝只能买农夫山泉,又或者在淘宝买账号,然后手动用打投软件投票。这个过程的门槛并不低,粉丝要知道买账号的淘宝入口,还要有打投技术和人力支援。同时,定制卡投票赛制还有诸多附加条件,购买者只得10票,必须将定制卡成功送出(有人点击领取),才能获得额外的10~20票。
复杂的投票机制不利于激发粉丝的集资投票意愿。如果将粉丝看成是票数的消费者就更好理解:复杂的购买过程必定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相比之下,《101》设置的定制卡投票性价比更高,也更容易操作,还不需要大量的打投人员——只需要砸钱。
还有一个多月才到决赛的时候,节目就上线了定制卡,为粉丝买卡留足了时间。只要购买定制卡,就可以直接获得121票。成功送出后有可能得到额外的11票,但这部分小到基本上可以被大量买票的粉丝组织忽略。
也就是说,在《101》定制卡投票阶段,钱是投票的唯一条件。如果要帮助偶像出道,砸钱是粉丝唯一能做且需要做的事情。
当然,除了以上三点,路人粉、反杨超越者等等人群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粉丝付费热情更加高涨,
女团行业有望赶超男团?
在决赛之前,《101》的人气选手就拿到了红秀、时尚cosmos和时尚芭莎的合作,品牌方面也接到了兰蔻和香奈儿的推广,而《偶练》期间只有范丞丞被传出将代言某面膜品牌。加上粉丝有更高的付费意愿,女团行业的前景似乎比男团更好。
但对比《偶练》 带出的那几个男团的发展路线,这个结论或许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在《偶练》在播出期间,坤音四子和乐华七子就已经建立知名度,还有粉丝吐槽他们有抱团现象。这说明节目进行过程中,除了还没有成型的官方团之外,其他团也开始显山露水。节目结束之后,乐华七子、坤音四子等通过《偶练》走出来的男团,其实都在和官方团nine percent抢夺市场。
腾讯视频或许吸取了爱奇艺的经验,曾对外宣布未来101女团的成员将与原经纪公司签订割裂式合约,又交给哇唧唧哇全约运营,这意味着不会有类似范丞丞、朱正廷和黄明昊同时参与节目官方团和原公司男团的情况,通过《101》出道的人气选手无法在这两年内回到原团帮带其他成员。
更重要的是,在《101》播出期间,并没有某个团特别突出,更多的是个人吸粉。
一方面,就连乐华、香蕉、极创引力这些一开始引起注意比较多的女团,都在第一第二轮淘汰中被拆散,团的基础就已经不在了;另一方面,我们能发现,隶属同一个女团的女孩之间的互动镜头相当少;再者,原女团在节目期间的运营也不足以就此走出来。没有在节目中出道的女孩回到原公司女团中,也未必能带起整个团,更大程度倚仗原公司的运营。
这样的结果就是,容易形成101女团在新女团中一家独大的局面。对于101女团来说,这或许更加有利,但对于整个女团行业来说,可能离百花齐放比男团还要更远一些。
总结
《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可以说是男团和女团行业的新起点。与其说这两档偶像节目为偶像行业教育了市场,激发了粉丝的付费意识,倒不如说,它们俩让行业重新认识了粉丝在付费层面的能力和意愿。
事实上,它们也是架构在这么多年来,其他选秀类节目的基础之上的。就不说韩国原版了,光杨超越的话题运用,就有曾轶可的影子;剪辑思路和人设故事也有《明日之子》的经验。
可以说,《创造101》继承了腾讯在产品侧“微创新”的优良传统,以及龙丹妮、都艳等前湖南团队在综艺制作上工业化和集约化的能力。在社会层面上,王菊这位非典型女团成员的出现和话题度破圈的舆论,更是宣告了中国偶像的生存土壤——绝不会是复制日韩偶像的大众心理投射模式。
但对于偌大的中国市场,打歌、团综等辅助节目、良好的衍生品收入、成熟的音乐工作化产能,这些都仍有欠缺。
无论是已经出道的11位女孩,还是那些仍不够有知名度的其他女团和公司,总决赛的欢愉和失落,都只是一场盛宴的开始。
- END -
作者:娱乐资本论 , 文娱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 微信:kefu_ylzbl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 娱乐资本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49491.html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虎嗅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