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CKED 牛鬼蛇神:常人别来做创意

举报 2021-08-05

套路即死路。

我们正式开始培训工作后,引来了不少关注,其中有个人也有企业。最多的是已经毕业的年轻人,他们有些已有5、6年的工作经验。有些是游走于各大4A广告公司的自由人,也有一些是在本土小型设计公司工作的设计师。有做过social文案的,也有任职account希望转当创意的。在校大学生也有,但是比较少,因为他们还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学员们的共通点都是想提升自己,希望不必再徘徊不前,能很快实现梦想,加入最棒的创意团队。

企业方面的兴趣是我们没料想到的,他们大多数是本土线上和线下各种类型的广告公司,也有4A集团和甲方企业需要我们提供内部培训。

在交流中,我们发现在一个关键问题上,有部分学员所寻求的,跟创意培训的本质是有出入的。这部分学员希望来学到一些套路,认为我们这种4A出来的“大师”必定藏有一招半式,能够速战速决的去应付工作。换言之,这部分学员就是因为觉得做广告只是一份差事,没必要过多思考折腾自己,所以就来我们这里取经。

但创意偏偏就是要你多思考的一个过程,而且你还应该走一些别人都没走过的路。

原创性是必然的追求,你需要磨练,没有捷径。创意人本身就要有这种冲动和欲望去玩、去试探各种奇思妙想。你不是要找寻某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去摸索出各种创新的解决方案。这种能力需要不停锻炼。所以,能成功做创意的不会是常人,从a点到b点,他们看到的不会是一条直线。

我们觉得这个误区特别大,特别严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学员之所以会有这些偏离创意本质的想法,是因为多年来整个市场就对创意持有错误的态度。从学校到职场,从品牌方到广告公司,大家做事的方式和潜规则,就是尽量把一个创意行业科学化。不懂创意的人不断试图把创意这个难掌控的玩意儿变得可控,好操作。要是有办法用1+1弄出一个“idea”,你就是大赢家!

套路变成了硬道理,创意难逃一死。

这问题其实早已泛滥成灾,只是我们都没去关注,或不想关注而已。我们普遍的想象力和创意水平让人不敢恭维,那不是因为我们笨,而是社会上上下下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创意,因此更不知道该如何培育创意人才。应试教育本身对创意的提升就是一大障碍,因为应试教育是必定有正确答案的,它已成功把我们都养成了用公式来解题,以套路谋生存的人群。就连原本活力无限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在这大环境底下都变得刻板,套路连篇。现在我们创意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后继无人。肤浅的看,就是广告业不再吸引年轻人,但如果我们自己都没能身体力行去展示广告创意的真正魅力,那年轻人又怎会为它着迷。与年轻人接触多了,我们发现他们原来是完全不了解创意是这么回事,不知道广告可以这么好玩。但当他们体验到了想点子的刺激,就会觉得这是件很有趣、很有挑战性的事。同时,他们也获得了满足感与心智层面的回报。

创意甚至是会让人上瘾的。

我们觉得业界和学界,都没有真正的剖析和理解这些人性的因素,也因此低估了自己的言行所带来的影响。套路思维和缺乏冒险精神,是国内创意发展最大的绊脚石。创意行业的兴衰,还要靠大家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引领更多有潜质的年轻人,感受创意魅力,走上正轨。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