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正在为城市空间注入生机!
公共艺术,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了中国最被广泛探讨的时髦话题之一。几乎每一个新兴的商业地产综合体中,总矗立着一些大型雕塑或装置艺术;许多大城市里的工业遗址,常被改造为带有公共艺术的社区;而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甚至乡镇,开始出现了以公共艺术复兴文化生活的各类项目。
▲《Spectral Grove》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文化是一个城市最大的不动产”。城市艺术季学术委员会专家王中院长曾提出“软城市”的概念,他认为城市的基础建设构成了百分之六十左右的“硬城市”,而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则可以称作“软城市”。所谓“软城市”也就是城市的文化、人文、艺术气息方面的构建。
▲《星河》图片提供 王中
从商业角度来说,公共艺术是吸引流量的好主意,甚至在很多时候,优秀的作品确实能够给商业项目带来更多的价值赋能,以至于大型雕塑、陈设已成为商业地产项目的标配;而近几年火热的新媒体艺术、沉浸式展览亦颇受商业综合体、文化产业园的青睐。
▲《CITY LIGHT FANTASIA》作品图提供:NAKED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一件艺术创作只要合法存在于公共空间当中,面向大众的,都可以被广义的认定为是公共艺术,都可以给看到它的人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里需要考虑到艺术作品的在地性和场域特征,也就是公共艺术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未来之门》作品图提供:曾振伟
2020年疫情之下,许多美术馆及博物馆停业,也重新激发了人们对公共艺术的关注,无论是为了纪念 George Floyd 而创作的街头壁画(于纽约布鲁克林CTown超市揭幕),还是在沙特阿拉伯沙漠的 Desert X AlUla 艺术项目,以及泰特美术馆外的冬季艺术装置作品 “Remembering a Brave New World”,都旨在让艺术与社区发生互动,照映现实。
▲纪念 George Floyd 而创作的街头壁画
▲沙特阿拉伯沙漠的 Desert X AlUla 艺术项目
▲泰特美术馆外的冬季艺术装置作品 “Remembering a Brave New World”
回归到中国本土公共艺术语境之下,公共艺术也正在和各类空间产生对话,并且效果值得称赞。
01
用艺术园区进行文化“筑城”
打造融入城市生活的公共艺术空间
艺术园区在公共艺术与公众之间搭建一条能够有效对话、讨论的通道,国内亦有不少对于园区成功改造升级的案例。华侨城作为中国城市公共艺术事业的早期推动者和深入参与者,在公共文化艺术领域有诸多积极且具有影响力的实践,用文化艺术激发城市活力、丰富城市生活,其中,就包括对于园区的改造。
▲STFNV项目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4年,华侨城根据厂房的建筑特点以及政府对文化和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指引,创造性地提出将工业区改造为LOFT创意产业园区,使旧厂房的建筑形态和历史痕迹得以保留,又衍生出更有生命力的产业经济。2006年5月,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正式挂牌。
▲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不仅代表了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还集中展示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新发展成果,是南中国最具特色的创意文化园之一,并逐渐发展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创意设计、文化艺术高地,为公共艺术与企业、城市的相互促进发展,提供可供研究和参照的本土特色案例。同时,它也是基于对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与社区营造的探索的一个经典案例。
▲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商业综合体融合“城市基因”
介入公共艺术,进行迭代升级
国内较为知名的文化艺术购物中心譬如K11、北京侨福芳草地、南京德基广场、复星艺术中心等,都通过实际销售数据证实,文化+艺术购物中心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推动消费的商业模式。
▲北京侨福芳草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京德基广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复星艺术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K11艺术购物中心为例,K11在不同城市落地后,如何融入每个城市的血液,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创始人郑志刚认为,公共艺术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一剂良方。
2009年香港第一家K11开业后,商场内不仅长期展示13组价值2000万港元的艺术品,且每层设计了19个本地艺术品陈列窗展示艺术作品来支持本地艺术创作,开辟出专属空间供艺术家与公众交流。
▲香港K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立足于上海本身的文化底蕴,上海K11的艺术更倾向于营造国际化的氛围及艺术气质,并使其与购物行程强烈契合。作为K11内地拓展的第一步,上海K11为打造出最大的互动艺术乐园、最具舞台感的购物体验、最潮的多元文化社区枢纽。
▲上海K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8年,K11在广州落座开业,以《梵高的耳朵》作为标志性公共艺术雕塑矗立于商场中间。《梵高的耳朵》是一个竖立摆放的无水泳池,有着耳朵一般的外形轮廓。雕塑最早于2016年作为公共艺术出现在纽约洛克菲勒广场,纽约展出后,K11艺术基金会就将其作为永久收藏展于广州K11。K11希望广州作为港口城市,可以继续耳听八方,海纳百川,将世界的文化汇聚于此,然后流入全中国。
▲广州K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03
公共艺术介入菜市场
市民生活烟火气与艺术完美融合
一座城市里,最具烟火气息,最能让人感受到热气腾腾的生活之美的场所,莫过于菜市场。但随着城市的更新和发展,菜市场作为居民生活最重要的场所,也需要适应当代人的生活场景和城市更新的步伐。今天的菜市场已经呈现出完全不同以往的面貌。它们不仅仅是怀旧的代言,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乃至于一座城市的地标。在这轮改造的进程中,艺术功不可没。比如西安建国门菜市场便是一个成功案例。
▲建国门菜市场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引入公共艺术是建国门菜市场最大的亮点。三楼的废弃老厂房里,改造后成了艺术展厅。高大的玻璃钢窗,阳光充足,与艺术相关的各类主题展览,在这里免费展出,前来观展和拍照的年轻人络绎不绝。
▲建国门菜市场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烟火气与时尚并存的建国门菜市场,已经不再只是买菜卖菜的场所,它还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多想想的空间,变成一个可以交流思想、完成文化体验的场所,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驻,为老菜场注入新文青活力,使其演变为更加具有价值的公共空间。
▲建国门菜市场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如北京的三源里菜市场,实现了将艺术叠加在生活之上;广州的扉艺廊身处闹市之中,与菜市场仅有一墙之隔,将艺术渗透到更多人的生活中……
▲三源里菜市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扉艺廊 图片来源于网络
04
大地艺术节
用公共艺术为乡村发展带来能量和机遇
说到大地艺术节怎么也绕不开日本越后妻有的大地艺术祭,这个由北川富朗创立的乡村艺术节,花了 20 年时间,证明了艺术能以一种 “温和、渐进的姿态” 展开乡村复兴,也证明了艺术家跟乡村能够进行真正的互动,让乡村精神耳目一新。
▲大地艺术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想让那些一户户人家逐渐消失的村落中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有开心的回忆,即使只是短期间也好。” 这是北川富朗创立艺术节的初衷,正是这样无比质朴又真诚的初衷让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三年展得以一再以高品质延续,形成公共艺术与乡村振兴的经典案例。
▲大地艺术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国内,亦有属于自己的大地艺术节。
比如,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臧湾乡寒溪村的“艺术在浮梁”大地艺术节,在村落,在茶山,人们行走着,感受到自然而然的乐趣,让人获得了一种艺术“在地化”完美融合的惊喜。
▲艺术在浮梁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什么是“在地化”?即艺术家多用本地的元素,以及与当地人互动进行创作。艺术的在地性创作,包括讲述本地故事,使用本地材料,利用本地资源,以及本地人的参与,这对于很多艺术家来说,也是一种开放式的不同以往的创作体验,既要有所变化和启迪,又要与当地环境和人产生关系,对空间历史和文化不能凭空想象,所以,这就需要创作者在实地空间里进行感受,亲自用五感去感受和体验,这是最重要的。
▲艺术在浮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还有桐庐大地艺术节等等,都说明了在如今回到自然、永续发展和乡村建设的浪潮中,艺术可以带来的能量和机遇。
▲桐庐大地艺术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05
城市艺术季
用公共艺术链接各类空间,让城市更有温度
如果说艺术园区的打造、商业综合体介入公共艺术是从个体单位的力量发挥公共艺术的效能,大地艺术节是将区域能量发挥到极致的体现,那么城市艺术季就是以城市为单位,汇聚城市艺术能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城市艺术季作为公共艺术垂直领域的活动,希望能成为介入城市生活的切入口,以这个活动为契机,链接城市的各类空间如商业综合体、酒店、广场、艺术园区、美术馆、画廊等公共空间,形成一个集聚效应,让公共艺术这股柔软的城市建设力量逐渐“渗入”城市各个空间和市民的生活中。
▲《游向无限》 作品图提供 深圳一间宅
我们不止是一个博览会、一个艺术交流活动,更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大型艺术节,覆盖全市的公共艺术活动,让公共艺术真正为公众服务、为城市服务,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让市民更有文化归属感。
10场+专业机构联展,城市发展与文化同行共同体
10+专业艺术机构、美术馆、艺术中心等文化空间,联合打造城市艺术联展,让散布在全城各个角落的文化空间,以前所未有的聚合力,开启一场独属于这座城市的艺术之旅。
联展选址:潘鹤艺术馆、高剑父纪念馆、乔十光美术馆、新石湾美术馆、大家美术馆、BIG海珠湾艺术园等。
▲BIG海珠湾艺术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5场+商业综合体互动展,发现城市文化性格
综合体互动展以艺术为主体,以商业综合体设计为辅助,在城市更新、创意设计领域与外界展开进一步的交流合作,通过体验式营销,将公共艺术与实体空间相结合,呈现公共艺术实体应用场景,打造新的城市IP文化。
选址:罗浮宫家居艺术中心、信义·国际会馆、聚龙古村、地王广场等。
▲BIG海珠湾艺术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地王广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精彩....
现 场 一 起 发 现
往期回顾/Previous Articles
《高孝午 | 当全世界还在模仿他的“标准时代”,他却已来到“再生”》
···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 ,侵权联删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