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孤独的人爱K歌,生活逼的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08-06


1

最近我意识到,或许互联网越发达,代表我们越孤独。


起因是前两天我看到一条读者留言,颇有感触。


那个读者的微信号里有四千多人,朋友圈轻易就能百赞,可是有一天他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家网红店测评,被滤镜烘托下的美食照片所打动,想喊上三五好友前去尝试,却发现满当当微信四千人,没有一个人适合约出来吃饭。


彼时他忽然无比怀念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时候他还没有天天泡在网上,日子过得很慢,生活圈子很小,没有领导,没有办公室政治和迎来送往,只有不管你乐不乐意,都要朝夕相处的室友和同学。


那时他们年少无知,总是被一些狗屁鸡汤感动,又因为同样的怠惰被老师痛骂。没有钱去shopping,却随时能凑满三桌人霸占学校后门小吃街最热闹的苍蝇摊子。


他问我,阿半,人生将会一直孤独下去吗?


还是仅仅此刻。


我没有回复他的留言,因为我不是神棍,做不了他人生的预言家。


但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尝试着给他一个小小的安慰:


无论如何,至少在“对抗孤独”这件事上,他并不孤独。


某种意义上,孤独就像流感一样,正在成为一种长期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普遍症状。


2

大爷大妈们是孤独的。


我住的那个小区里有很多大爷大妈,据说年轻时颇有几个风云人物。


大爷或许是曾经的海王,大妈可能也是曾经的海后,但如今他们的战场,只剩下小区的空地和附近的广场。


疫情缓解后,大爷大妈们戴上口罩,耳朵里塞上蓝牙耳机,在小区空地上跳起了广场舞。


刚开始看着他们在一片寂静中整齐划一的翩翩起舞,我还会有些瘆得慌。时间一长,我竟然能从他们的舞姿里判断出耳机里此时放的歌是《酒醉的蝴蝶》还是《极乐净土》。


有的时候我会很羡慕这些大爷大妈,他们跳的不是广场舞,是人情世故。


当耳机里的音乐声响起,孤独就融化在了大爷大妈们的舞姿里。


年轻人是孤独的。


每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都无时无刻不身处在几千万人的环绕之中。但在人与人的交往上,我们却好似荒岛上的鲁滨逊,大部分时候都在对着手机自娱自乐,自言自语。


年轻人不是没有社交,只是大部分的社交都在微信上完成,给朋友圈点赞就是最好的寒暄。


娱乐靠王者荣耀,很多人一天的微信步数只有几百,却用脚步丈量了峡谷里的每一寸土地。


用短视频杀时间,在浩瀚的信息流里扑腾了两下,就再也出不来了,一转眼就刷了几个小时。


获取陪伴感靠养猫,说不定猫还不乖,喜欢在你床上拉屎。


清理床上的猫屎的时候,你气得完全不孤独了,或许这就是猫猫最后的温柔。


你说这样的生活痛苦吗?好像也还过得去。


但你说真的快乐吗?又好像缺了一点什么。


缺的那个东西,叫氛围。


那种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氛围没有了。


而人类,终究是一种群居动物,是需要现实慰藉的。


在一个满屏被弹幕塞满的热门视频里,你悄悄混入其中。那个时候你是不孤独的。


关掉视频,你精心构思的骚话只拿到了寥寥三个赞。


你特么更孤独了。


打开微信,一天之内有几十个人给你发链接要你砍一刀,你一人回了一句tui。那个时候你是不孤独的。


第二天你也真香了,捏着链接在微信的转发栏里一个个看遍了几百几千个头像,想不到有哪个人不会回你一个“tui”。


你孤独炸了。


互联网社交,救不了孤独的年轻人。


他们需要另寻出路。


3

孤独是有惯性的,你一天不去排解,它就会赖在你身边。


但怎么排解?靠线下社交吗?


不太现实。


说真的,现在的年轻人太累了,工作时间太长,而空闲时间又太少,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线下社交。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宁可一个人浪费时间,也不愿意把时间花在别人身上。


周末我宁可在床上躺一天补补觉,就算是打几把王者,上上分,它难道不香吗?


工作日就更别提了,每天下班以后,经过一小时甚至更长的通勤,疲惫感都爆炸了。


回到了租住的公寓楼,匆匆刷卡进电梯,打开门以后唯一想做的事情,也是换上拖鞋直奔沙发。


线下社交是需要成本的,从无到有去认识、了解一个人,建立亲密关系,对年轻人来说,成本太高了。


我们太累了,付不起这样的成本。


低成本地排解孤独,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一种刚需。


所以,“孤独经济”走上了风口。


前几天《新周刊》发了一篇关于“孤独经济”的文章,里面给了一个数据:


按照民政部的统计,国内单身成年人规模超过2亿人,其中有超过7700万人独居。哪怕取单身成年人的一半作为市场基数,按月人均消费3000元计算,市场规模也超过3000亿元。


这个市场是谁在瓜分?过去是KTV,是各种线下娱乐场所,但现在的年轻人早已不习惯去KTV。


最近有一个新闻,从2014年到2021年,线下KTV已经倒闭了一半,对线下娱乐行业来说,这无疑是关乎整个生死存亡的大危机时代。


但危机,危机,有危就有机。


一个行业的危险,必然意味着另一个行业的机遇,以及某个品类、某个品牌崛起的契机。


既然曾经能解决年轻人孤独感的线下娱乐场所正在一一失去自己的作用,那么谁能解决当前年轻人的孤独问题,谁就能成为下一个时代“孤独经济”的主角。


比起嘈杂和高消费的KTV,相对低成本的各种桌游店、密室逃脱店和剧本杀店一度走上风口。


但玩一场剧本杀,短的也要几小时,长的动辄一两天,火爆的本子还要排队,而且到店的通勤时间也是一个问题。


成本还是太高了。


年轻人需要一种更方便、成本更低的方式来消解孤独,这才是孤独经济的本质,任何让年轻人感到不方便的产品,或者是变着法让年轻人多花钱的产业,都无法生存下去。


于是这两年,另一种性价比极高的K歌产品出现了,并且逐渐在年轻人群体中蔚然成风。


那就是唱吧推出的K歌宝。



K歌宝是一种自带音箱的麦克风,可以理解为便携式的随身KTV。


当他们拿起K歌宝的时候,可以想唱就唱,不必去KTV,他们在哪里,哪里就是KTV。


这是一种成本低到极致的排解孤独的方式,你甚至连门都不用出。


可以把朋友约到家里来唱歌,也可以自己随时拿出来唱一曲。


在家里K歌,这是一个社交与孤独的平衡点,是一种“轻微的社交”,低成本、规模小、稳定可控,可以随时中止。


不至于太麻烦、太耗精力,也不会陷入长时间的安静带来的孤独。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轮回,当线下KTV不再受宠的时候,随身KTV却成为了时尚。


以前大家觉得KTV太吵太闹,选择去玩桌游,玩剧本杀,或者干脆不社交了,待在家里。


但是当公司团建在网上被骂成狗,当大家觉得最舒服的生活方式就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当我们再也没有了结伴去KTV的理由——


很多人却忽然怀念起了KTV里那种嘈杂、热闹的气氛。


并不舒适,但是有那么一绺人味儿。


当时移动互联网还没有那么发达,大家的空闲时间还没有被无穷无尽的短视频占据,加班也还没有那么凶残,我们还能聚在一起吹牛打屁K歌。


让人怀念的其实不是KTV,而是那时陪在我们身边的人。


4

在线下KTV日渐消沉的大背景下,唱吧之所以要逆势推出K歌宝,其实是因为它以敏锐的嗅觉,感知到了年轻人对K歌的强烈需求。


KTV不适应这个时代了,不代表年轻人不喜欢K歌了。


我们怎么会离得开唱歌呢?早在几千年前,我们这个民族的祖先就开始以歌为媒,记录生活了。


《吴越春秋》里记载过一首据说源自黄帝时代的歌《弹词》: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从那时开始,唱歌就已经成为了我们文化和生活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


KTV虽然没落了,但人们对唱歌的需求却不会因此而消失,甚至成为了一个痛点。


唱吧推出的K歌宝,正是因为切中了人们对唱歌的痛点,才获得了巨大的销量。


从2019年到2021年,作为家庭KTV的代表产品,唱吧K歌宝在天猫、京东618期间,连续三年拿到麦克风类目的销量第一名,而且这个市场还远远没有饱和。


KTV让出来的,是一个超过百亿的巨大市场,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是一片蓝海,养得出很多条大鱼。


这个行业的想象力,远不止今天所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


因为所有商品的销量,在到了一定数量级后,反映的其实都是一种社会情绪的变化。


只要同样的情绪还在积蓄,相关的商业就没有极限。


K歌宝进入年轻人生活的过程,代表的是一场孤独与反孤独之间的角力。


2019年,“内卷”这个词还没有从学术用语进入互联网语境,但随着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在GitHub上传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只是大厂的一颗螺丝钉。


没有渠道认识新朋友,没有时间和老朋友在现实中聚会,甚至已经很久很久没有K过歌了。


在这种心理意义上的孤独到了极致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反孤独。


没精力建立新的亲密关系,那我就维护好已有的关系;


没时间聚会,那我就和朋友一起去玩剧本杀;


没空去KTV,那我就自己在家K歌好了。


当你不愿意继续孤独的时候,总能找到生活的出路。


这一年,唱吧K歌宝第一次拿到618同类产品销量第一。


也同样是在这一年,很多年轻人初次感受孤独。


而在2019年末、2020年初,疫情的降临,又让所有人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共同体验了一次长时间的物理意义上的孤独。


用音乐来排解孤独,一夜之间成为了所有人的刚需。


那时有很多人在社交平台上发自己在家里唱歌跳舞弹吉他的视频,就连周杰伦,都会因为在家里闷得发慌,弹钢琴自娱自乐。


而K歌宝的受众,也顺势从年轻人群体蔓延到了全年龄段。


陈忠实在《白鹿原》的扉页上引用过一句话: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电商平台的销售榜单,其实也是一部秘史。


唱吧K歌宝在榜单上的位置,代表的是这一代人对孤独的抗争。


5

2021年,唱吧开始大量投放分众广告,在各种公寓楼写字楼里饱和式轰炸。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这次唱吧广告并没关注孤独人群或者唤起唱歌排解孤独的情感共鸣,而是去强调产品本身“头大”的特点,其实是有点多余的。


K歌宝的成功,是因为切中了社会情绪和“孤独经济”的痛点,营销只能算锦上添花。


不过幸好,这些广告投放的位置,是那群最孤独的年轻人出没的地方。


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一种陪伴。


或许每一个抬头看K歌宝广告的互联网精英背后,都藏着一个在公寓落地窗前,看着夜色抱着猫,陷入孤独的年轻人。


更惨的是他可能连猫都没有,而且第二天还要早起去赶地铁,到了公司又是被上司疯狂PUA的一天。


但那又如何?生活本身就不是那么光鲜和体面的。


就算KTV的时代过去了,大家依然需要在家里K歌,依然需要一些更加极致的自我释放。


拿起K歌宝的那一刻,你就是这个时代的K歌之王。


或许你唱得并不专业,并不好听,甚至荒腔走板。


但你一直在唱着,笑着,从未想过停下。


一如生活本身。


你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但活下去,就是一切的答案。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