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开放录音空间的存在意义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08-19

播客公社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播客行业的形成,让播客不只局限于现有模式,将播客与更多场景裂变出更多成果。开放录音间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为所有创作者免费提供录音场地,联结线上与线下、创作者与听众。截至目前,录音间已接待了59家播客,录音累计时长900多小时。


建立开放录音间的初衷


播客公社创始人老袁在18年开始接触播客创作者后观察到一个现象,大部分创作者都没有专门的录音场所,往往是在自己家的客厅或房间里录制,也缺乏使用录音设备的知识,无形中提高了录制门槛。很多想尝试做播客的人往往会因为种种客观原因而退却,老袁想了想“那就干脆把一切阻挠他们做节目的借口都去掉,只要人来到录音间,就能开始制作自己的节目。”


曾经糖蒜广播在方家胡同也有过一个类似的录音间,那里一度成为播客创作者间的乌托邦,即使是以声音为媒介,创作者也需要线下的温度。这样的空间既能满足客观上的录制需求,提供互相交流的契机,也可以通过邀请周围的亲朋好友参观录音来安利自己的节目,解决长音频不易分享的痛点。


与大量创作者沟通接触后,老袁总结出录音间至少要满足的三个条件:交通条件便利、空间有足够好的隔音条件、设备既要好上手也要足够专业。经过几个月的奔波,录音间的1.0版本就此诞生。


望京录音间


录音间的升级迭代


1.0版本的录音间设置在望京一个办公室内的咖啡厅里,虽然可以满足主播的需要,但接待了几十家播客后老袁发现引流效果有限,因为录音间还不够开放,只面向创作者,对于听众和不了解播客的人来说并不友好。


于是就有了录音间的2.0版本,升级后的录音间与更多业态相结合,与三里屯的酒吧、798的易车空间合作经营。做好隔音措施,嘈杂的空间内依旧有一方天地供创作者安静录制,服务创作者之余,还能吸引路过的人群。甚至此前有一名社区团购app的地推,在推广过程中来到录音间,在完全不了解播客的前提下录制了自己的第一期节目。


三里屯录音间(已撤店)

798易车合作录音间


与街道上的餐饮、咖啡厅一样,门店本身自带广告效应,行人透过玻璃直观地了解播客录制过程,驻足观察。站在播客行业的视角,老袁希望播客听众的体量不断扩大,不是让听众在不同节目和平台间流动,加剧内卷,而是让越来越多人走入声音的多彩世界,扩大听众基数。


现在录音间拓展到了大望路的郎园Vintage,老袁开始尝试录音间的3.0版本,以线下空间为起点,打造属于录音棚的专属节目——「公棚传达室」,通过线上线下叠加的影响力让录音棚成为一个城市中的流行文化,让录播客成为一种fancy的生活方式。


郎园录音间


愿景与期待


这样的模式其实在国外已有先例,比如在日本有的地区会有专注于本区域的网络电台,因为讲的是自己身边的故事,很多人都有收听的习惯,节目的录制场地进而演化成城市里的网红打卡地。但对位到国内,“国内广播长时间都是属于少数专业人士,所以很多人会觉得离广播非常远,对于广播的录音间只会有个印象,就是主持人带着大的耳麦,前面架着麦克风,外面有一个编导在操作,但是这个东西在日常生活当中见不到,广播在中国没有形成这种流行文化,那是不是播客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


目前公棚仍处于不盈利的状态,但老袁相信随着播客的行业化,会有更多厂商一起合作,比如为录音设备厂商提供展示,实现共赢。目前为止,录音间已接待了59家播客,累计录音时长900小时。


无论是播客节、播客沙龙、播客开放麦,还是开放录音棚,播客公社一直专注于将播客的触角延伸至线下,让平台、品牌与播客合流,增加听众体量。如果对于开放录音间感兴趣,想参观或尝试录制,可添加播客公社客服进一步了解。



作者: Jessica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