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字深度解析:为什么品效合一的关键是精细化运营?
品牌也在“内卷”
“品效合一”这个词是谁最先提出来的?
这好像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甚至于它的诞生年份都已经无从考证。不过,这个词之所以能够风靡整个互联网营销圈,就在于它精准地戳中了品牌方最在乎的两个点:“品牌声量、效果转化”。
国内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私域运营、直播等新技术、新玩法的涌现,让品牌方有了更多样化的营销手段选择。
但事与愿违,这些本应该帮助品牌方更轻松快捷达成营销诉求的手段,反而让品牌方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你今天做了直播带货、我明天就要建立私域社群;你今天玩了热点传播,我明天就要来波口碑营销……
品牌方的增长焦虑一直在加深,从未减弱。
就像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多变容易了,但话题争议变少了么?“世界和平”了么?人们反而因此陷入到了“信息茧房”的泥沼当中。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来谈社会问题的,还是说回微思敦最拿手的:“移动营销”。
相信我,如果品牌能够轻松完成商业转化,那没有任何一个品牌愿意主动花更多资源和精力来把营销做细,做这些都是因为市场竞争,换个更新潮的词:叫“内卷”。
内卷的原因在于:当品牌方想超越竞争对手,就必须提供比对手更好的产品、服务、体验,管理、技术等。
所以品牌方的营销战场从来不是“分数线制”,而是“排位排名制”。
没错,有点像高考
当然,用户是乐于看到品牌方这样“卷”的,因为这通常意味着更优质的产品,更个性化的服务。
但如果品牌方不想这么“卷”,想要弯道超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开创新品类,然后迅速打爆坐到这个赛道垂直品类的第一,在别家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我已经在山顶俯览众生相了。
“新品类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元气森林的走红就是最好的例证
但别忘了,市场是螺旋式发展的,新品类层出不穷的同时,用户也在不断进化,你的品类越是新,目标用户越是垂直,那么所需要做的精细化运营就越多,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所以,品牌方无论是想从明面上真刀真枪的干一场,还是暗度陈仓地开创新品类,“精细化运营”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说起“精细化运营”,这个词就更 Old School 了~而且有点被滥用的迹象,每个从业者说起它,好像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讲精细化运营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
文章开头提到的品效合一,想要达成这个目标无外乎两个层面的落实:全面的策略方案制定和精准的细节执行。今天这里不玩虚无缥缈的概念,用经过实战检验的方法论,分别从KOL合作、内容运营、投放运营三个层面,详细解析营销链路中的精细化要点。
KOL推广,也是要讲精细化的
首先,得先明白一个道理,精细化运营:
“精在前,细在后”。
很多乙方一上来就搞错了先后顺序,从前期的营销策略规划开始,下意识地先把事做细,而不是先做精。
俗话说得好:“路线错了,方案越细越没用。”
对于KOL合作来说更是如此,下面会从三方面来解析,KOL推广中的精细化运营。
一、如何选出合适的KOL?
KOL合作,已经成为品牌的营销链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市面上的MCN机构数不胜数,账号类型五花八门,更有甚者,KOL数据造假也是不可忽视的营销难题。对于品牌方来说,如何遴选出真正优质合适的KOL?一直是品牌方面临的痛点。
传统的KOL帐号筛选流程,会通过千瓜等大数据平台,统一拉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但这还只能称得上“够全”,而无法称之为“精细化”。
微思敦旗下,助力品牌实现品效合一的社交整合营销品牌「拾刻互动」,根据长期服务品牌客户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详细的KOL筛选流程。
1、定制化推荐理由:拒绝千篇一律即使对于两个同一领域的品牌,KOL的筛选也并非千篇一律。同类KOL之间,还存在着内容风格、产出周期等精细化差异。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每位博主的具体情况,为品牌方备注好推荐博主的理由,避免千篇一律的单一维度。
2、高精度粉丝画像:匹配最佳KOL其次,通过对品牌客户粉丝画像的精确分析,找到匹配粉丝画像重合度最高的那批KOL。根据账号近期笔记互动平均数据和中位数据情况,优先选择符合博主粉丝量级和报价,且爆文多的账号。
3、帐号质量人工识别:帐号去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人工识别”下的帐号去水。
以小红书的KOL为例,一般情况下,小红书平台账号数据会存在浮动情况,若笔记数据过于稳定(浮动小于10~20),可能存在刷量、维护数据、隐藏笔记的情况,此类博主不建议合作;如笔记数据过于不稳定,那可能存在创作水平、内容质量及账号权重不稳定的情况,投放这类博主风险较高,性价比较低,但价格低账号可尝试合作,赌爆文率。
同时,根据小红书平台机制,点赞>收藏>评论,大部分收藏量在点赞量的50%及以下,如果点赞与收藏持平可能存在刷量行为,评论区的内容则可以看出粉丝粘性,能够直观判断该账号用户的粘性强弱以及互动数据是否有水分。
这些细致到每一篇内容数据的分析,常常已经无法直观通过大数据对比来观察到,而必须是运营人花时间精力去深入分析整理才能得知。而这,也才是精细化运营的核心目的之一:找到那些隐藏在数据之下的“真相”。
二、成为KOL与品牌方沟通的桥梁
谁都知道,在KOL合作这件事中,品牌方、乙方、KOL,三者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个体,而是分别需要双向沟通合作的对象。
但是,在具体执行中,往往会出现沟通不及时,需求理解传达不到位的的情况。轻一点的KOL内容反复修改,严重一点直接终止合作,品牌方、乙方、KOL都不欢而散,一地鸡毛,三输。
究其原因,是三者的身份差异,决定了分歧的出现。
品牌方作为甲方,为了能够早日实现营销目标,自然是希望越早看到成果越好。尤其是遇到项目期限比较紧凑的情况,向执行端施加压力是常有的事儿。
而营销公司作为乙方,也是甲方与KOL沟通的窗口,既要努力满足客户的需求,又要忙着安抚KOL,非常考验统筹与沟通的能力。
KOL是内容产出方,通常同时会接到多家的推广需求,尤其在面对部分较为复杂的要求时,多次来回修改难免会出现闹脾气不配合的情况,内容质量上就无法保证。
所以,在KOL合作上,依旧有“数据以外”的精细化运营需要我们去做。
在KOL内容产出上,拾刻互动严格执行“三步走”策略,内容不仅需要经过媒介组初审(格式、主题),还需要经过内容组的复审(内容深度、品牌贴合度等),最终才会交由品牌方进行确认,保证了品牌价值的最佳呈现,将产品特点与差产品卖点通过KOL的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除此之外,精细化运营,就是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还需要针对不同层级的KOL,灵活调整内容方案的形式。
针对大量级KOL:KOL的内容创作能力较高,因此在方案制作上,多去传达品牌价值观,而非强调模板化的话术,保留KOL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避免方案太过精确限制KOL本身特色的展示和发挥。
针对小量级KOC:很多KOC都并非专职博主,内容产出能力和沟通意愿都与大量级KOL有一定差距。因此,需要考虑实际执行难度,尽量输出标准化的内容方案,降低达人内容的输出难度。同时,采用更加方便直接的在线文档或者pdf文档形式,也可以减少达人消化信息的成本。
这里仅仅举出的是KOL合作中的几个精细化运营点,其实KOL合作中需要注意的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总而言之,我们要做的,是搭建起品牌方与KOL沟通的桥梁,保证品牌与KOL同频沟通,通过与品牌共情,与KOL共情的方式,打造出有温度、高质量的推广方案。
内容精细化运营
目光不要只放在“内容”上
一、在没有摸透平台之前,不要轻易产出内容
连小学语文老师,都会教学生分析文章前,先去分析作者的“时代背景”。但怎么到了内容运营上,还时不时出现“一篇内容”复用在多个平台上的情况呢?所以,一个文章、回答、笔记,写得精彩、写得详细,只能算把事“做细”了,还不能算做得“精”。
凭借过往丰富的品牌合作经验,我们也沉淀了针对不同平台的优质内容创作方法论。以拾刻互动常服务的两大内容平台知乎、小红书为例,两者同为内容为王的社区,但是用户属性、平台调性、使用习惯上,优质内容风格上,都大有不同。
小红书的调性是“真实可信的种草社区”,女性用户、视觉形式的内容居多,所以小红书的爆文公式是:
合适的切入点+精美的头图+抓人眼球的标题+优质的内容
知乎主打“高质量的知识型社区”,内容调性更理性,大段的纯文字内容会更多,所以知乎的爆文公式是:
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一篇严谨像论文的逻辑性回答+合适的争议互动
二、产品特点≠产品卖点
我们一直强调,产品特点≠卖点,只有将产品语言,合理地转化为社交语言,才能更好地让用户感知到产品特色,从而激发消费欲望。
制作达人创作方案时,用以真诚恳切的语言,让KOL感受到品牌所传达的理念与情感,建立与品牌的共情。让品牌切身感受到:我们是站在品牌的角度跟KOL沟通。同时配合详实精准的内容创作攻略,让KOL与品牌保持同频交流,与KOL共创有价值的内容。
三、比好内容更好的,是更好的内容
大到一篇文章,小到一个封面图,都是内容。
大到行文思路,小到措辞造句,都是精细化。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内容运营中,对于内容精细化程度的要求应当永不止步。
如拾刻互动在服务某知名母婴品牌客户时,会对投放在小红书的笔记内容进行多轮数据监测(通常以14天为一轮监测周期),并根据数据反馈,优化笔记头图中花字、排版形式、人物画面等视觉效果,同时对标题和正文中的句式、重点关键词预埋作出优化调整。
内容的精细化运营,当你一直死盯“内容”时,最多只能得到一个“还不错”的内容,而当你把视野打开,真正沉下心来开始研究平台调性,品牌风格。这样,你才能得到一个真正优质的内容。内容,只是最后输出的成果,那些内容之下的隐藏的东西,才是内容精细化运营的基石。
投放精细化
PDCA法则
最后,再说说细节最多,也是最杂的投放执行上的精细化。
以现在最为火热的小红书平台SEM投放为例,依照PDCA理论,可以更好地规划投放运营的工作节奏,按照周/月时间维度,周而复始,循环上升,将投放做精做细。
一、Plan——先了解,再行动,对症下药
在开启投放前,先对产品进行全面的了解:
了解产品本身及推广背景
了解产品当前声量及推广目的
了解产品所在行业当前大盘数据及走向趋势
了解产品同类品牌推广现状
依据以上了解的情况,再来制定产品投放计划:
依据产品关联性由近及远,将投放关键词进行基础划分:品牌/品类/功效/问题/场景;依据特殊投放场景,新增:活动词/季节词/电商词。
根据不同词类投放特点,提供详细的预算分配、投放时段、卡位、匹配逻辑、Click/CTR/CPC/SOC等维度的KPI,以及素材brief和消费进度时间表。
二、Do——以日、周、月为维度分阶段精细化执行依据规划内容开启项目,按照测试计划搭建架构进行A/B测试。
以日为维度反馈数据,主要看账户调整及实时变化趋势,包括但不限于消耗、曝光、点击、点击成本、点击率、互动数、互动成本、卡位情况、在线情况、账户操作等。
以周为维度反馈数据进行周会沟通,主要看规划进度KPI阶段完成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素材上线测试、关键词表现数据总结、近期动态竞品观察等。
以月为维度反馈月度报告,主要看投放结果及结论,包括但不限于SOC(广告点击量占比)占比情况、对比大盘数据情况、素材&关键词结论反哺、流量分配逻辑及操作有效性、新功能测试有效性、竞品达成效果及投入预估/操作借鉴等。
三、Check——复盘是下一步行动的基础:
看KPI——总结达成情况,达标/不达标原因看数据趋势——流量分配逻辑、大盘变动影响、账户调整操作看素材——素材有效率,素材特点及规律总结,素材CPS完成情况看关键词——与热词是否匹配、量级变化趋势、拓展行业黑马词看大盘——SOC(广告点击量占比)占比及趋势、与KPI数据维度的关联度、竞品占比看竞品——竞品素材动态和SOC(广告点击量占比)占比、推算竞品投入、素材数据情况及CPC(点击成本)水准。
四、Action——行动得出结论,结果指导行动依据更新后的计划,采用优化策略,进行下一轮的优化投放,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不断提升账户数据及品牌声量,达成品牌最大声量、最优性价比投放。
精细化运营,运营的是“人”
以上,说了这么多关于精细化运营的“细节”内容。其实很多都是技法上的东西,精细化运营,背后主导操作的是人,精细化运营的本质:是“人”的运营,更是对“人性”的运营,这是精细化运营的“道”。
只有了解目标用户的喜好和习惯,根据不同的人群和场景,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流量争夺战中杀出一条求胜之路。
精细化运营,让营销中的各项链路变得清晰可控,让品牌声量从用户之外,传达到用户之内,也让精细化营销这件事,超脱了营销本身。
回到开头我们说的品效合一,我们所做的精细化运营,究竟是为了什么?是让数据更加精准、内容更充实丰富么?还只是为了追求品效合一?
不。我们追求的,是一个更接近完美的答案,让营销更加简单、有效。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