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铡刀下的贝壳,未来可能已经注定
哈喽大家好,我是宇宙第二反套路、防忽悠、揭秘商业和资本真相的镰刀粉碎机小柴~(点击下方关注)
那天夜里,李明守在电脑面前,盯着屏幕上起起伏伏的股价走势一直到了凌晨午夜。
“不是我不想睡,是我真的根本睡不着啊,在床上躺了没两分钟,就又忍不住想坐起来再看一眼又涨了多少。”
那个晚上彻夜未眠的远不只有李明一人,事实上他只不过是万千手握公司股份的贝壳职员、合作团队、投资者等人群的一个缩影。
伴随着贝壳找房的上市,时年49岁的贝壳创始人左晖,身家一夜之间暴涨近114.2亿元人民币,成功挺进内地富豪榜前列。
作为贝壳第二大股东的腾讯,更是凭借这笔投资一举赚取约48.6亿元人民币,这哪怕是在腾讯内部的投资历史上,也是一记极其亮眼的“胜仗”。
其余借着贝壳上市这场东风,一夜之间赚到盆满钵满,乃至是在财富自由的康庄大道上前进一大步的得利者,更是多如过江之鲫,不计其数。
在那个纸醉金迷的仲夏夜里,一切都是显得那么美好而诱人,仿佛圣经上所记载的伊甸园降临到了人间,把世间万物都点缀得如梦似幻,令人沉醉而痴迷。
“贝壳找房一定会成为中国房产交易的基础设施!”,在那个晚上,无数人在觥筹交错的酒局上信誓旦旦地喊出了这句口号,并发自内心地相信着……
只不过,在这个世界上从未出现过不会醒来的梦,梦中那些越是风光无限的,在梦醒时分留下的往往就越是一地狼藉,让人难以接受。
2
按下葫芦浮起瓢
2021年4月10日,这一天中国的互联网圈子里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监督总局以反垄断的名义,向阿里巴巴开出了182.28亿元的天价罚单。
那把高悬在整个中国众互联网企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终于落了下来,且首次出鞘就以阿里之血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锋锐。
而当大多数人的注意力还聚焦在阿里巴巴身上时,昔年的互联网房地产第一股贝壳找房,却悄悄开始了自己那漫长无期的阴跌之路。
从2001年在北京成立第一家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开始算起,到巅峰时79.4美元/股,总市值超900亿美元的顶级独角兽,左晖用了整整20个春秋寒暑。
而从意气风发的山巅,到如今跌破发行价的17.01美元/股,总市值只剩下202亿美元,缩水了整整700亿美元,贝壳却只花了半年。
关于这半年间贝壳找房到底是如何沦落至此,坊间的各种专家分析可以说是莫衷一是,但其最核心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三个字——反垄断。
作为一家本身并不掌握一毫一厘土地,本质上只不过是在房地产买家与卖家之间牵线搭桥的中介公司,贝壳找房之所以曾经能够得到资本市场高达900余亿的估值,其关键正是在于左晖曾经给投资者们讲出的那个故事,一个关于垄断的故事。
尽管从2018年1月,当北京链家因端口提价等问题而选择与58同城分道扬镳,自立门户成立贝壳找房开始,左晖就多次对外界强调:“贝壳找房的定位就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不仅允许外部合作方和加盟方进入,个人房东和经纪人也可以发布房源。”
但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的前车之鉴早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平台在做大之后,就必然开始演绎那个“屠龙少年终将化身恶龙”的寓言故事。
2021年以来,贝壳找房多次在国内一二线城市上调中介费,包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郑州、重庆等地的中介费直接多了一半,由原来的“只由房地产交易方的买家承担2%中介费”,变成了“买家承担2%不变,但如今卖家也要多承担1%,也就是合计3%”的全新模式。
联系到国内一线城市那高企的房价,这意味着贝壳在每一单二手房交易里可以比过去凭空多赚到大概数万到数十万的利润。
只是把二手房交易市场“变了个天”并不能满足贝壳,新房渠道业务很快就成为了贝壳的下一个目标。
从市场公开财报来看,在过去贝壳对开发商收取的佣金率仅在2.77%左右,但是早在2019年,市场上就有报道称贝壳通过垄断部分区域的新房营销渠道,从而迫使开发商提升新房代理分销费用。
在文章中以北京为例,列举了从2017年到2019年,贝壳的新房渠道费率已经从1%以下,上升到5%至8%,部分项目达到10%以上的变化。
最终这场风波引来了贝壳创始人左晖的亲自回应,其在朋友圈发文章“自证清白”,表示自己的渠道费涨价本质上是因为开发商卖房越来越难,但在未来贝壳会努力将渠道费佣金控制在2%~3%的“合理水平”。
垄断能带来定价权,这在今时今日早已经成为了妇孺皆知的常识,而贝壳试图通过垄断带来的定价权,从而为自己攫取更大利益的种种尝试,才是这家中介公司能够获取资本青睐,估值一度高达近千亿美金的真相。
必须承认,贝壳曾经真的距离自己这个美梦很近了,甚至已经近到足以说服资本市场的巨鳄们,让他们用无数的真金白银投入进来,支持左晖去追他的那个梦,帮助他成为那个能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男人。
但,世事岂能尽如人愿。
就在阿里巴巴因为“二选一”垄断行为收到182亿元的罚单后不久,贝壳的“宿怨”58同城董事长姚劲波就在社交平台公开喊话,点名贝壳找房通过垄断大搞“二选一”,呼吁国家下场整治贝壳找房。
就在贝壳深陷垄断风暴的时候,一个更为雪上加霜的消息传来——贝壳找房创始人左晖,于2021年5月20日因肺癌恶化去世。随后,贝壳的董事长由公司联合创始人、CEO兼执行董事彭永东接任。
相比去年今日那个蒸蒸日上的贝壳,如今彭永东接手的贝壳,虽然还谈不上是个烂摊子,但也足以让其为之焦头烂额了。
在彭永东接任贝壳CEO近三个月后的8月12日,贝壳公布了自己截至6月30日的2021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
从这份财报的数据上来看,贝壳今年的日子属实是有些不太好过。
其第二季度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1.16亿元(约合1.73亿美元),而在去年同期,该项数据还是28.39亿,同比下降足足61%。
同时该份财报中还披露,据预估2021年第三季度贝壳找房的营收,将在145亿元到155元之间,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约在24.6%-29.4%之间。
在国家开始正视互联网反垄断问题之后,贝壳失去了依靠垄断地位直上青云的机会,自然也就丢掉了资本的青睐。
8月12日,摩根大通宣布将贝壳评级从跑赢大市下调至中性,目标价从86美元下调至24美元。
而瑞士信贷分析师Ashley Xu则相对更加不留情面,直接将贝壳的评级从跑赢大市下调至中性,目标价更是从80美元下调至18美元。
不过是半年多的时间,那个曾经在互联网房地产市场上意气风发的贝壳,却已经开始给人一种英雄末路的感觉,实在是不禁让人感到些唏嘘。
3
人心不足蛇吞象
回顾贝壳找房这几年那堪称“其兴也勃焉,其败也忽焉”的历程,不难发现其之所以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景,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时运不济,正巧撞上了国家意志的反垄断大潮。
但在另一方面,贝壳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显眼的就是这家公司从头到尾所透露出的那股“猴急劲儿”。
俗话说“先穿袜子再穿鞋,先当孙子后当爷”,做任何事总归还是要讲究一个先后顺序的,你想靠垄断赚取超额利润,乃至掌握整个市场的定价权,这都没错,但至少你得先真的实现垄断吧?
在面对外界的垄断指责时,贝壳找房的CEO彭永东曾这样回应道:“……贝壳刚刚成立两年多,所在的住房交易市场规模达到32万亿至35万亿元;2018年的市占率只有5.3%,2019年达到9.1%。2020年大概达到了12%-13%。”
从这个市场份额上来看,你要说贝壳实现垄断了吗?自然是没有。
但是其所作所为,无论是上调二手房中介费,还是对一手房渠道费狮子大开口,无疑都是毫无疑问的,只有占据市场垄断地位的巨头才能做出来的“大事”。
历史上朱升曾对朱元璋献策“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最终帮助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而纵观贝壳这些年来的高调举动,几乎完全是对这句话的反向操作。
早在2018年,就过早暴露了自己的野心,最终迫使金华本地百家房地产中介机构代表共同签署了《反壳联盟条约》,之后数年更是骚操作频出,变相助长这个“反壳联盟”不断壮大。
这显然就是贝壳在还未形成垄断之实之前,就已经开始奢望拿到垄断地位下才能拿到的好处,最终遭到了同行业友商的围攻。
如此人心不足蛇吞象,动不动就想要一口吃成个胖子的心态,别说如今贝壳已经成为了国家反垄断部门的重点关注单位,哪怕国家不对反垄断下手,这家企业恐怕也未必能在这种“与全行业为敌”的状态下生存下来。
毕竟,当有人说你是一家垄断企业时……你最好真的是。
END
主笔 | 阿虚
编辑 | 四少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