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销量第一!国民品牌“画面”凭什么快速火出圈?
作者: 燕闲,来源:浪潮新消费
在过去的食品饮料消费品中,国货是卑微的,没有人相信中国会诞生自己的雀巢、可口可乐、日清食品(合味道、出前一丁等)等国际集团。
本土企业即使在本土市场,也往往依赖于少数爆款单品存活,难以形成多元矩阵。
一个冷知识:其实你在超市里想买到国货不是那么容易的。
举个例子,有着八宝粥、花生奶等国民产品的本土品牌银鹭,曾被雀巢收购,成了完完全全的外资品牌,直至业绩下滑,去年才刚刚被原创始人陈清水家族买回。
同样有被雀巢收购股份经历的还有徐福记、太太乐鸡精、广州五羊冰激凌……是不是万万没想到?躲开速溶咖啡,你也躲不开仅仅一家雀巢的五指山。
海外资本的力量,远比普通人所看到的要更震撼。而且这里面应该也不存在什么逾越不了的科技壁垒或工艺,毕竟雀巢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中,90%以上是在本地生产。
钞能力、超能力,有钱本身就是生产力。
然而,最近随着以自嗨锅为首的新一代国民品牌的流行,一场席卷所有人的风暴正在酝酿。
以最近在天猫上横空出世的「画面」品牌为例,在没有任何广告大片、综艺植入、知名代言人等“大手笔营销”的前提下,15天就获得销量第一。
如果把单个品牌看做大象,拥有多个品牌的企业看做是象群,那「画面」其实只是某个新象群中的一员——是的,我们在挖掘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一股隐秘而磅礴的商业洋流。
为什么新一代国民品牌这么能打?
01
横空出世的「画面」品牌背后
许多人都知道方便面是油炸压缩而成,但这是过往食品工艺水平有限的无奈之举,随着科技发展,地地道道的面食也早就能“封印”在一个袋子里,只需轻加工即可还原。
而从我们的生活来看,二十年前,大家对食品的核心诉求不过是方便、廉价的填饱肚子,彼时最受欢迎的面是方便面;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开始兼顾美味、口感与营养,于是自热食品站上了风口浪尖;
而当消费再升级,人们开始希望就餐可以更具仪式感,但和复杂的亲自下厨不同,也不需要自己亲自去菜市场买肉、买菜,只需简单几步,就能获得一份有大块肉与菜的面条……
这是「画面」品牌所凭依的大势,而除此之外,虽然本土年轻人对新品牌的接受程度很高,但这也意味着遗忘速度很快——能记住这个面,自然也能记住另一个面,凭什么目前跑得最快的是「画面」?
它又如何保证“长期主义”地跑下去?
1、定位独特:以「画面」的“大块肉系列”为例,一方面,传统方便面产品缺乏加入大块肉食的现实条件,另一方面,宣传先行的品牌,只需一句“包装仅为示意,产品以实物为主”就敢极尽渲染肉香,童年无知的你,可曾撕开包装后望着肉沫叹气?
而「画面」是第一个真实且主打大块肉的牌子。
在店铺上直接开卖,没有前面的一系列宣传动作,直接用产品和消费者沟通:
平台上消费者对「画面」的评价
2、自建工厂:如今不仅网红品牌爱找代工厂,诸如网易严选等不缺钱的大企业,在做新产品时也往往会先和代工厂合作。
因为有着多年经验、服务多个品牌的代工厂,在对各类机械设备的理解和应用上是一路绝尘的:给代工厂一包豆子,它就能做出不同口味的豆干、米线、蛋白棒等上千个SKU。这对于推崇“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新消费品牌而言尤为重要。
然而代工厂也有其弊端(相对自有工厂而言):
品牌和产品之间隔着一个代工厂,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力度较弱;
设备与工艺研发往往欠缺独特性,中后期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
长期来看产能受限,代工厂有自身的发展规划,既不会为单一品牌无限扩充产能,在面对突发的需求波动时(比如品牌因某事件突然爆火了),代工厂是否会为此调整全盘生产计划也是问题;
OEM模式还隐含着关于「原料商」的问题。面对高度市场化的原料商,品牌的议价能力不会像自寻产地合作那么强,哪天市场火了,新入场竞争者多了,原料商坐地起价怎么办?
然而,同样作为新锐品牌的「画面」,工厂竟然是自有的,位置在面食文化悠久的河南,并且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保障产品品质与独特性。
对消费者来说,「画面」品牌的自有供应链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独特且地道的风味组合,如川味半筋半肉面、香辣牛肚面、番茄牛腩面,还有泡椒鸡杂面,都广受人们欢迎,但过往受原料与工艺所限,难以走进消费品市场的品类。
丰富的用料提升口感品质,如十三香小龙虾(每份约有8-10块虾)、番茄牛腩面(每份约有70g左右的牛腩块),让图片不再仅供参考,让消费者购买到实打实的营养和满足感。
诚意十足的性价比,纵使增加了“大块肉”,从天猫旗舰店的价格来看,可以看到售价并不贵,或许是自有工厂能控制成本的原因,价格相较于市面上其他品牌的速食面是低了不少。
市场反应速度快,「画面」在短时间内就推出了多个系列、多个口味,市场反应速度极快。
3、中国文化自信:如今不少品牌打出国潮大旗,但定睛一看,又双叒是仙鹤、祥云、山海经主题、故宫红绿色……华夏之美,岂止于此?
可惜的是,对于市场营销人而言,要喊口号,迎合刻板印象才是最“效率”的口号。
而「画面」的国风主题则有所不同:
国风除了江南烟雨,也有大漠孤烟的边塞情怀。
而「画面」作为新品牌,较为大胆地启用新锐设计师们,并将设计师名字印在其创作的包装上——这远比金钱更刺激艺术家们的创作心。
「画面」的包装设计总是别具一格,而销量似乎也印证了消费者其实并不缺审美能力。
不少普通品牌的“国风”“国潮”往往只是一个噱头,但是「画面」却在不断挖掘新锐设计师,并将其名字印在包装上,真正把产品包装当做艺术品来看待,也不吝于给艺术家们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
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物。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大量画廊、画展、美术馆涌现,它们不仅是艺术家们展示作品的舞台,这些场馆组织的拍卖会,也是艺术家们一大收入来源——现实中良好的商业环境,是艺术发展的巨大推力。
正如可口可乐给世界带来的一抹圣诞红,中国消费品市场是否也会给世界带来些什么?「画面」作为中国第一个将设计师名字印上包装的品牌,确实是值得欣赏的一小步。
但无论是大块肉定位,还是自有工厂、新锐设计……「画面」在走一条网红品牌的“反面路径”,它最终能被市场接受吗?
独特与风险相随。
若要探究这个品牌如何从零到一,又将去向何处,首先要知道这个品牌的背后究竟是谁。
02
幕后玩家大起底
揭晓答案:「画面」是自嗨锅出品。
是时候重新认识「新一代国民品牌」了。
许多专家批评本土品牌“营销过度”,指出他们有数千万甚至上亿的营销费用,但却绝口不提传统巨头的投入是多少,哪怕人就在财报里明明白白写着,还定期更新。
这么说吧,某乐、某巢、某利……那些长期霸占便利店货柜的知名老牌,宣传费用以十亿为单位,破百亿也不是稀奇事,本土品牌倾尽身家地砸个几千万,在巨头的坦克面前也不过是小米加步枪。
大众眼里新品牌创业前期高比例的宣传投入,只是在市场中活下去的基本门槛,背着包袱挑战巨人,才是本土品牌们经营现状。
人们更倾向于购买自己看过其广告的商品,因为「陌生意味着危险与不可信任」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本能,缺少这类潜意识的人,早在史前时代就葬身在各类环境与野兽嘴里。
结合这云泥之别的广告投放规模来看,在“获取消费者信任”这一点上,许多新锐中小企业的劣势其实是一种资源劣势。许多对本土品牌的质疑往往自诩“独立思考”,反而才是更顺应市场规律的思考。
也因此,自嗨锅现在在做的事情比想象中更大——从自嗨锅到自嗨锅出品,一个中国诞生的世界级新集团正在缓缓成形。
我检索了商标注册的时间后,发现「画面」、「罐罐」、「臭臭螺」等几个商标最早在一年半前就提交申请了。
结合各方信息,大体可知:
1. 自嗨锅出品,或已有十数个初步确定要推向市场的新品牌;
2. 不仅有短短15天就获得销量第一的「画面」,还有复合调味料、冷冻食品、常温卤味等多个品类,剑指不同消费场景;
3. 新品牌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注册,目前来看这不是仓促之举,而是以年为单位,并攻城略地推进中的一个战略级规划。
一个产品推出要多久?
大众所看见的营销动作只是最后一环,前期的产品研发、供应链建设、渠道铺设、后台团队组建等才是真正吃钱吃时间的地方,而魔幻的是,这个跨度预计超五年的长期规划,发生在一个创立都不到五年的品牌身上。
或许自嗨锅在一开始,就致力于成为一个品牌集团了。这种“老道”在一个年轻品牌身上或许很反常,但很少人记得自嗨锅创始人蔡红亮,其实正是被「好想你枣业」以9.6亿元价格全资收购的「百草味」(后百草味又以近50亿元被百事可乐收购)的创始人——他本就是一名久经商场的老将。
在爆品之外,拥有多品类开拓能力,有良好的资本背景,能与“旧势力”相抗衡,自嗨锅出品的成熟,意味着「新一代国货品牌」中的一线梯队已经出现了。
03
自嗨锅出品的底层逻辑
说一个有趣的题外话,在财经领域有一个热词叫“新消费品牌”,但本文却没有如何提及,源于在挖自嗨锅资料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场小调研。
读到这里的人,如果你了解「新消费品牌」这个词,请赶紧好好反思一下,你是从哪儿学的?
我们在最繁华的街头随机拦截了最光鲜亮丽的十位白领,结果十个有九个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新消费,剩下一个则表示她最新消费的,就是刚消费了麦当劳的巨无霸套餐。
所谓「新消费」搞不好是一个伪概念,市场的底层逻辑从未变过。产品、性价比、品牌营销这些话,翻译过来无非是 “好吃、便宜、有意思”,至于是老品牌还是新品牌,最终战场都在同一片地方:
互联网、电子商务、KOL/KOC将不再是新品牌的专利,自有工厂、线下商超、经销商体系也不再是老品牌们的护城河。
那在这个残酷的市场里,自嗨锅出品的各项属性怎么样?
1、产品力:据知情人士透露,自嗨锅的多轮融资中,相当大一部分资金投入了供应链建设里,相信其产品品质有较高保障。
更重要的是,目前他们已经有意识地在各个品牌上加入「自嗨锅出品」标识符,这一信任标签若成功烙在消费者心智里,将极其有利于后续新品牌的推出。
2、品牌力:自嗨锅的营销路径,是否会在「画面」等品牌中得以复制?至少,目前「画面」的营销路径和自嗨锅是完全不同的,后续会怎么玩、玩得怎么样,我们暂且持观望态度。
3、渠道力:和高度依赖于单一渠道或电商平台的中小创业者不同,自嗨锅的自热食品战役打得轰轰烈烈,线上线下炮火齐鸣,渠道铺设于他们而言,并不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阻碍。这点总体乐观。
综合来看,从自嗨锅到自嗨锅出品,在稳步的推进过程里,新一代国民品牌的第一梯队的消费巨头似乎已初显轮廓,只是仍需要一些市场的信任与时间。
最后的最后,不妨再大胆一些猜想,结合自嗨锅目前出品品牌的速度和表现来看,真正成为中国第一个类似于宝洁、联合利华和雀巢的世界集团的日子……
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公众号:浪潮新消费(lcxinxiaofei)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