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直播时代,离不开这场科技直播超级碗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夜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不出意外地再次走红。
视频网站里,当年的画面被“2021年7月23日前来打卡”的弹幕完全覆盖。点赞率最高的一条评论是“我们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次热搜”。
两场跨越13年的奥运会直播,在同一个夜晚登上了世界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上。今天我们的社交生活,都是由一个又一个视频直播组成的。没有人能够离开视频直播获取消息,也没有一个公共议题能离开视频直播传播开来。
2009年,新周刊发行的其中一期杂志专题,给中国社会加上了一个定语:直播。
经历了一场灾情和一场盛会之后的中国人,对“直播”这一快节奏的资讯接收方式已经了然于胸。打开电视,最新鲜、最热门的消息资讯滚动播出,观众安坐家中也如置身现场。而中国人今天能成为直播生活的一分子,其实从那场盛会开始就已经埋下了生根发芽的种子。
今天我们看直播,看的是科技
今天我们看直播,不仅仅是要看内容,更重要的是体验将内容变得更丰富的科技手段。
毕竟随着视频产业的火爆发展,观众也开始出现审美疲劳。怎样用更优质、更有内涵的视频吸引观众,成了视频制造者们相互竞争的手段。
就好像一场含金量十足的科技发布会,就是业界高度关注的焦点会议。如何通过一场无缝的直播让科技成果透过荧屏一览无遗,对内容生产者的直播技术基础、传播语言设计、荧屏场景运用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当高科技跃然于荧屏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图虫创意
而在人们的印象之中,新闻直播和科技发布会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项活动。科技发布会需要对高端科技进行充分阐述,怎么能够从新闻直播的视角来展示呢?
比如百度世界大会是百度自2006年开启的年度科技大会,是百度每年面向行业、媒体、合作伙伴和广大用户的超级“科技春晚”。但在今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对于“科技与我有关”的经典诠释,再次引发了全民热议。
平稳行驶的汽车机器人里,“AI体验官”金晨和王嘉宁在车内拍“时尚大片”,让直播间外的观众惊呼未来的无人驾驶“就像坐飞机高铁一样”。
在北京的一条小胡同里,“国民女神”王冰冰担任的“央视新闻AI体验官”走进了一座四代同堂的大宅子,体验智能家居带来的便捷。
跟随AI体验官王冰冰探访北京胡同里的智能生活。
一个月前申遗成功的福建泉州,整座城市因水而兴。海洋构建了泉州古老的城市文明,现代化的地下自来水管廊则是这座古城变得更有智慧的体现:借助智能云系统,只需1个App加2个工作人员,78个污水处理站就可以尽在掌握。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西至伊犁,东至苏州,广阔的神州大地上,都有AI的身影。在这些新闻故事片里,央视新闻将苦涩难懂的传播语言,转化成了通俗易懂的社会事件,不仅让观众充分感受到百度科技的温度,也让观众从内心建构起社会生活与科技紧密联系的认知。
在不脱离新闻报道的形式下,一个个鲜活的应用实例通过直播间联动外景地的形式融入大会环节,不仅赋予了内容展现的更多空间和可能,为观众提供了更多代入视角,有序穿插并全方位展示了百度的创新技术、产品与服务、业务模式、以及百度与生态价值链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
而作为国家级媒体的央视新闻,在直播盛行的时代和眼花缭乱、鱼龙混杂的行业生态环境下,成功以“科技”为主题,讲好了一堂革新传播语态的直播公开课。
把科技作为解决视频的方法
我们惊叹这场出色的公开课,其实离不开传播途径的高速发展。
平面媒体盛行的年代,消息传递只是依靠单一的线性传播方式,即信息生产者通过自己的解读,将被认为是值得传播的消息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众。消息的内容和质量,全凭媒体来判断。
在这一模式下,创新成了最大的障碍,人们也开始意识到信息到达的重要性。加大投入丰富传播的内容、付出成本追求传播的效果,也逐渐成为了媒体的共识。
1973年,英国文化理论家和社会学家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提出了传播学上的编码-解码模型(Encoding-Decoding Model)。相较于传统的线性单向传播方式,霍尔在1980年的一篇论文中认为,一个事件最终能够得以传播,首先必须先成为“故事”,然后才能成为传播事件。
人都是有根深蒂固的“新闻欲”的。能够将故事说好,显然离不开内容生产者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观众有自己理解传播事件的能力,而如何帮助观众理解传播的信息,是信息生产者需要去考究、进行“编码”的时刻。
新闻媒介通过新近变动的信息传播,以消除受众认识上的不确定性。/《我们与恶的距离》
我们都知道《东方时空》成功的故事,为什么这档节目能在上世纪90年代红极一时?靠的当然就是作为信息生产者的媒体在“编码”的过程中适应观众喜闻乐见的态度。
新媒体时代,观众早已不再是通过单一渠道了解信息。观众对信息的认可和评价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更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而视频,就是这其中最有力度的传播途径。
早在2014年,新周刊就曾预言:“手机小屏将成为未来收视第一屏”;如今,“视频正在包围一切”。把视频作为方法,是中国视频行业给中国人最大的意外和惊喜——如今我们的视频,除了制造公共议题、记录时代体温,也是卖知识、卖货物,甚至卖科技的最佳现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直播这一新兴媒介蓬勃发展,媒体“自上而下”的内容传播形态被打破,用户反馈更加受到重视,媒体也在思考怎样将更多更优质的“故事”传递给观众。直接影响内容受众,成了网络直播区别于电视直播的一个重要特征。
科技成就直播,直播带动科技。
近些年来,科技成了人人热议的话题。不仅仅是因为AI、5G等尖端技术被列入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名录,手机、电脑、汽车、家用电器,甚至健康监测工具也越趋智能化,更多人开始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生活便捷。而科技视频,也在这一趋势下逐渐成为了传播的主流。通过科技视频、带动观众展望未来新生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总台打造的“4K+5G+AI”技术驱动的智能化媒体格局,被完美地融进了今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之中。直播间里,一个38mx5m的8K超高清巨型弧屏,通过AI结合VR、XR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刷新了裸眼3D的舞台效果,视、听、触多维融合的舞台立体空间也让直播间外的广大观众犹如置身现场,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无缝转换的“沉浸式”体验。
百度世界大会央视新闻直播间。
作为直播界的“国字号”,央视新闻将百度相关科技成果和应用实现用传播语言进行“编码”,输出呈现为观众可看、可听、可感的内容。百度最新的AI成果通过一个个有故事性的沉浸式镜头,不仅让观众轻松看懂了中国人工智能新进展,也让这些成果成为了一个个喜闻乐见的公共议题。
“收视密码”是科技“传播转码”的催化剂
“撒贝宁和李彦宏也能组CP,这是我没想到的,还怪好嗑:北大学长学弟,一个成了霸道总裁,一个成了著名主持人,颜值都很爆表。”
今年站在百度世界大会直播间的两个“最强北大校友”,在同一个舞台上跨界对话,又让网友们高呼“找到了突破流量的方向”。
百度世界大会直播中,撒贝宁不仅是主持人的角色,更是百度科技与观众的沟通渠道。
自打向新媒体转型以来,央视的主持人们早就成了社交平台上的常客。比如2019年开始出圈的“央视boys”,就因为朱广权的押韵打油诗、康辉的Vlog、撒贝宁的“凡尔赛言论”,和“80后四字弟弟”尼格买提的各种幕后花絮,成为了网络上经久不衰的热话。
去年“五一”期间,“央视boys”在多平台直播卖货,就吸引了两千多万人次前来观看。直播卖货“接地气”的语言,不仅成功转移了年轻人的注意力,还打开了央视的“流量密码”。
但让网友没想到的是,一年之后,吉林站的记者王冰冰以邻家妹妹清纯可爱、主持亲和活泼的形象出现在社交媒体上,俘获了不少年轻人的心。
如果说视频内容是带动观众的主流,那么视频内容加上有亲和力的主持人,无疑是给这个有故事的传播事件锦上添花——仅仅是这次世界大会上探访老胡同里的智能生活的片段,在视频网站上就已经有数百个与王冰冰有关的二次创作。
不仅仅是王冰冰,从2019年总台主持人大赛中出圈的“氧气女孩”王嘉宁担任Apollo汽车机器人的“AI体验官”,也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观众。
Apollo汽车机器人亮相百度世界大会。
当然,也少不了百度App代言人龚俊通过XR实现的“数字分身”——尽管屏幕的那一端并不是他们的“真人”偶像,但是无数年轻人依旧为他们的偶像疯狂刷屏、卖力打call。
但无论是王冰冰、王嘉宁,还是撒贝宁,抑或是顶流明星龚俊,在整场大会中,他们所呈现的形象,不仅仅是破解新媒体流量的“收视密码”,更是百度科技与观众的沟通渠道。他们的发问、互动、感叹、走访、演绎,甚至体验,在观众心中搭建起了一座更易感知和理解科技成果的桥梁。
可以说,在这样一场科技直播超级碗上,央视新闻不局限于内容上的创新,而更探索技术创新,把一场充满科技感的人工智能大会“转码”得通俗易懂,让观众能轻松地了解看到人工智能照进了大众的现实生活中。而对于用户来说,无论是新闻事件的直播、体育赛事的直播还是科技大会的直播,直播将受众带入了历史进程之中,这种专业化参与感也让他们充满敬畏。
小度主动降噪智能耳机Pro,可以完美解放我们的双手。
其实,我们探讨“内容的科技”与“科技的内容”,就是通过不断地“转码”和“编码”来“破译”信息传递。社会总是在进步的,传播语言也在一次次“转码”“编码”之中不断推陈出新,带动社会下一次进步。
而高高在上的科技和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就是通过媒体和科技的强强联手,“传播转码”成为有真情实感的表达和演绎,最终传递到每一位憧憬未来生活的观众的心里。
因为,人性的温度,才是衡量科技唯一的尺度。
来源:新周刊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