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茂中式世界杯广告真的有效吗?
俄罗斯世界杯结束了,法国队时隔20年再一次获得了大力神杯,姆巴佩成为了新一任法国救世主。
而在这个月除了梅西C罗姆巴佩,几则烦人的广告则成为了场外主角。BOSS直聘、马蜂窝、知乎在世界杯期间播出的品牌广告,已经成功替代了脑白金,成为了三大新一代精神污染霸主,简直是魔音绕梁,不绝于耳。而网友更是将其判定为世界杯期间最烂的广告。
叶氏广告真的有效吗?
从脑白金97年上市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21年,叶大师的广告宣传手段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以叶大师为首的点子王们十几年如一日的使用明星+口号式的文案+不断重复的表现手段,在电视广告领域用一个又一个的“洗脑广告”告诉我们,你的脑瓜子我可以随时入侵,进进出出,来去自如。广告播出后成功引发消费者集体反弹,还洋洋自得的单方面宣布赢得了传播战役的胜利,因为消费者“记住”了品牌,它是有效的广告。
可事实真的如此么?
这里我们以BOSS直聘为例进行探讨,看一看它的相关数据。
从微博指数上看,6月14日世界杯开始,BOSS直聘在微博上的关注度就成指数级的上升,并且在6月14日左右达到了顶点。 此时在微博上除了对品牌的谩骂,几乎找不到正面评价。
而7月6日,BOSS直聘紧急更换了产品广告,微博上的讨论度又一次达到了高峰。但是用户吐槽的内容上要有所收敛,相比之前满屏幕的谩骂,这次相对来说要更温和一些,少了许多愤怒多了一丝调侃。
从数据上来看,叶茂中式的广告在刺激大众这一点是有效的。以鬼畜的方式重复嘶喊传销口号式的广告的确刺激了消费者,引发了大量的UGC内容。
但这巨额的讨论量为品牌带来了什么实质性的效果呢?以下是在app annie上找到的下载量排名数据,从4月18日到7月15日这段时间里,BOSS直聘的下载量排名一直成一条平稳的波浪形。尽管这条波浪在世界杯期间有了小幅的攀升,但攀升幅度小到在数据图上都难以被直观发现。
而在与下载量小幅攀升对应的是微博上开始有部分消费者号召大家卸载boss直聘,并得到了一部分人的响应。可惜卸载量是一个无法查看的数据,但从微博上的大量负面反馈来看,卸载量应该不会太小。
没有人喜欢广告?
叶大师以“没有人喜欢广告,所以广告的作用就是广而告之,要让所有人知道我是干嘛的,下次他们需要用的时候能够想起来就好”回答了所有在世界杯上引起的争议。但这里有一个认知上的割裂,品牌可以让消费者不喜欢自己的广告,但品牌必须让消费者喜欢自己。当一个品牌在一个巨大的扬声器下发出噪音时,被噪音影响的人仅仅只是讨厌噪音吗?让品牌以被消费者讨厌的方式记住,然后又期望他们在下一次需要你的时候只想起你的好,进而与你产生互动。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冲突”过后,谁才是胜利者?
叶大师在谈论自己的世界杯广告作品的时候提到了“关于广告创意的审美和品味是很主观的东西,因人而异。但不管是俗还是雅的创意,关键在于是否触动了受众,是否制造了冲突,是否在消费者记忆中留下了触点按钮,让人能在世界杯嘈杂喧闹的传播环境中关注我们,记住我们,并且在对应的消费场景下回忆起我们的品牌。”
可问题是,消费者回忆起你时,真的愿意再和你互动吗?
一个好的品牌至少会经历三个阶段,被消费者认识,取得消费者的喜爱,最后赢得他们的尊重和忠诚。而叶大师手下的品牌就像是一个不惜半夜在你被窝里倒冰块,只为引起你注意力的讨厌鬼,手段恶劣,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人消费者会喜欢吗?会想和你建立联系吗?你扪心问问你自己,你会想和一个你讨厌的人互动吗?
你有可能也会和你讨厌的人在一起,除非TA能给你带来巨大的利益。例如百度,尽管百度自身负面风波不断,黑百度成为政治正确,但百度在中国搜索引擎领域仍然近乎处于垄断地位,他给人带来的巨大利益迫使普通人仍旧不得不使用百度。但作为新兴互联网品牌BOSS直聘还不是招聘届的“百度”,BOSS直聘能承受的起几次负面呢?
自诩一流营销人的叶茂中善于也乐于制造冲突,这确实能够为品牌带来一定的知名度。但冲突过后,看到的却是一地鸡毛,品牌花钱遭受了消费者的攻击,消费者看个比赛却被魔音洗脑,可以说品牌和消费者双方都是受害者。
但只有一个人赢了,那就是叶茂中,他赢得了金钱和一堆和他一样的支持者。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